如果日本在原子彈的轟炸下仍然不投降,美國接下來會有怎樣的行動?

一隻漂亮的花狸


毫無疑問是登陸作戰,計劃早已制訂好了,部署也已完成,代號“墜落行動”。該行動分兩個階段,前期叫“奧林匹克行動”,將於1945年11月1日開始,目標是佔領日本本島南部地區。後期叫“花冠行動”,以九州為大本營,於1946年春佔領日本剩餘領土。

按照這一計劃,參加“奧林匹克行動”的兵力為:42艘航空母艦、24艘戰列艦、400艘驅逐艦和護航艦、13個步兵師和2個特戰師。為了掩護“奧林匹克行動”,盟軍還策劃了實施戰略欺騙的“蠟筆行動”。

“蠟筆行動”的目的,是讓日本人相信,盟軍放棄了直接登陸作戰的計劃,改為海上封鎖,以及從中國上海等地起飛的戰略轟炸。而“花冠行動”的規模,遠比“奧林匹克行動”大得多,也超過諾曼底登陸的規模。

將陸續有40個師的美軍士兵,及12個英聯邦增援師,踏上日本中部和北部地區,最後在東京會師,總兵力超過350萬。日本登陸作戰最初的計劃,是1943年的英美領導人魁北克會議期間,兩國參謀人員草擬的。

羅斯福和丘吉爾共同認為,在如此廣袤的疆域作戰,時間越長越危險。一是傷亡將過於慘重,二是極其不利於提振部隊的士氣,更加不能滿足各自國家的政治需求。所以,在德國投降最遲一年以後,日本也必須投降。

美國方面,誰來總負責這次登陸行動呢?是由陸軍還是海軍主導呢?尼米茲和麥克阿瑟都曾是人選,最後因為決定由陸軍主導,總指揮權當然就交給麥克阿瑟。為此,羅斯福和馬歇爾還曾考慮,提前授予麥克阿瑟五星上將。

那時,“曼哈頓計劃”還是最高級的機密。全美國知道這一機密的人,不超過12人。連副總統杜魯門,連“曼哈頓計劃”這一名稱,都未聽說過。因此,在最後敲定通過“墜落行動”結束太平洋戰爭時,原子彈完全不在考慮之列。

1945年7月16日,美國試爆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登陸作戰,勢必會造大量盟軍士兵傷亡。而投放原子彈,傷的只會是敵國的人民和土地,自然成了最佳選擇。8月6日和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正式發表無條件投降詔書。在歐洲戰場結束3個月後,太平洋戰爭也宣告結束。登陸日本作戰的“墜落行動”,自然不必實施。


世界真的很大


這個問題......讓靜夜史想到某燒烤店的廣告詞:

“沒有什麼是一頓擼串不能解決的,如果不行,那就再擼一次!”

對於當時的美國而言,道理同樣如此,如果兩顆原子彈不能解決日本,那就再放兩顆!

在二戰中,德國和日本作為二戰的兩個策源地,在戰場上可謂相當頑強,德國和蘇聯死磕了近4年,直到蘇聯付出了超過30萬人的慘重代價攻陷德國首都柏林才告結束。

而日本就更是如此了,面對敗局已定的局面,一方面日本高層向民眾隱瞞戰爭真相,號召民眾積極參戰當炮灰;另一方面日軍在各個戰場都在做困獸之鬥,特別是在美軍靠近日本本土時,組織泯滅人性的“神風特攻隊”。

雖然德國已經投降,但是日本軍方仍然幻想著打退盟軍的進攻。而給了日本高層底氣的,就是在1940年和蘇聯簽訂的《蘇日中立條約》,這個條約是二戰期間蘇日雙方為避免自己兩線作戰的困局而做出的相互妥協,代價是相互承認彼此在我國的領土權益。

由於蘇聯一直在西部和德國作戰,日本也一直在太平洋和美國廝殺,雖然和《蘇德互不侵犯協定》一樣只是權宜之計,但蘇日雙方很好地遵守了互不侵犯的約定。

進入1945年,不斷失去籌碼的日本開始越來越寄希望於這根救命稻草。此時的蘇聯是日本和盟國之間的中間人,斯大林對日本問題不置可否,不表態的目的就是在等待盟軍和日本兩方的出價。

等到雅爾塔協定後,羅斯福再次以我國的主權為代價換取斯大林出兵遠東,此時的斯大林逐漸意識到日本已經沒有了利用的價值。

不過到了德國投降後,斯大林急於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爭奪在歐洲的勢力範圍,對於日本問題再次消極起來。

而此時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正在太平洋上和日本進行慘烈的島嶼爭奪戰,1945年4月發起的沖繩島戰役歷時3個月,在給日軍造成了死亡77166~110000人的巨大傷亡後,美軍也犧牲了20195人,負傷55162人。

在逐漸接近日本本土的過程中,盟軍面臨的日軍抵抗越來越慘烈,沖繩島之戰的巨大傷亡讓美國意識到如果以常規手段強行登陸日本本土,在日本軍閥叫囂著發動“一億玉碎”的瘋狂背景下,傷亡是難以承受的。當時美軍已經制訂了在九州和關東地區登陸的“冠冕”行動和“奧林匹克”行動計劃,不過評估的盟軍傷亡不會低於100萬人,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數字。

不過這時的美國得到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1945年7月16日凌晨,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爾空軍基地的沙漠地區爆炸成功,這標誌著美國擁有了毀滅日本的利器。

此時的德國已經投降,原計劃對德國使用核轟炸的計劃落空,杜魯門準備在日本頭上試一試。

在當時的美國看來,用原子彈轟炸日本,有以下幾個好處:

1、減少盟軍傷亡

原子彈的巨大威力可以瞬間讓一個城市化為灰燼,這是以往任何一種武器都難以辦到的。這給了日本極大的壓力,使得日本不得不考慮頑抗到底的後果,在盟軍不需要登陸日本就可以消滅日本的情況下,盟軍的傷亡必然會大大減小;

2、震懾蘇聯等國

原子彈雖然炸了日本,卻嚇壞了蘇聯。因為德國投降後,美蘇隨即就在歐洲開始了激烈的爭奪,而沒有原子彈的蘇聯勢必會在爭霸中不斷遭受美國的核訛詐,這是蘇聯難以忍受的。雖然在波茨坦會議上杜魯門炫耀原子彈時斯大林表現得非常不屑,但是內心是十分恐懼的,這也是蘇聯出兵東北的關鍵因素。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上空投下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造成8.8萬餘人死亡,5.1萬餘人負傷和失蹤,,據估計軍人傷亡在4萬人左右,建築物全被毀壞的有4.8萬幢,嚴重毀壞的有2.2萬幢。

1945年8月9日,美國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當天造成6萬餘人死亡,再次震撼日本。

可以說,原子彈帶來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此時的日本如果還不投降,在美國掌握了原子彈技術的情況下,等待日本的必將是更多的蘑菇雲。

而蘇聯雖然沒有核武器,但是蘇聯為了在戰後從日本分得一杯羹,同樣加緊了對日本的進攻,消滅關東軍只是開始,蘇聯的遠東軍隊在庫頁島蓄勢待發,隨時準備在日本北部登陸,和美國分割日本。

如果日本不投降,那為了消滅日本的反抗,同時抵禦蘇聯戰後在太平洋的影響,美國會繼續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直到徹底將日本打殘。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日本不會投降,蘇軍會登陸日本,日本面臨滅頂之災。

從原子彈問世至今,只有日本一家承受過原子彈的襲擊。廣島和長崎結局慘烈,普通百姓承受了不可承受之痛,但實事求是地說,這兩顆原子彈雖然炸死了幾十萬日本人,但也迫使天皇下定決心向盟軍投降。如果日本死磕到底,等到蘇軍登陸日本本土,遭殃的日本人恐怕不止這幾十萬人了。

德國投降之後,整個軸心國陣營只剩下日本一家在苦苦支撐,雖然失敗已成定局,但為了爭取有條件投降,日軍大本營還是提出了“本土決戰,全民玉碎”的口號。此時美軍已經掃清了日本列島的外圍目標,在原子彈沒有研製成功之前,登陸日本似乎無法避免。可鑑於先前日本守軍在島嶼爭奪戰中表現出的瘋狂鬥志,美軍對直接登陸日本顯得有些底氣不足。因此,在雅爾塔會議當中,羅斯福總統力邀斯大林參與到對日作戰當中並不惜為此做出巨大讓步。

依照蘇聯軍隊一貫的作戰風格,用“所到之處雞犬不留”來形容毫不為過。更可怕的是,蘇聯高層在對日宣戰前夕已經研究戰後佔領日本的具體事宜了。如果盟軍分區登陸日本,很可能會像德國一樣形成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佔領區,那個時候日本的分裂必成定局。想象一下北海道歸屬蘇佔區,本州、九州和四國歸屬中美英佔領區,兩個“日本”相互對抗對日本國民來說不是更殘忍嗎?

更慘烈的是,依照日本的國民性格,在盟軍登陸初期肯定會做出難以想象的激烈反抗,為了迅速達成作戰目標,無論美軍還是蘇軍都將採取非常手段來彈壓日本國民的瘋狂舉動,那個時候日本的傷亡恐怕不是一兩個廣島和長崎能夠抵償得了的吧?

在蘇聯對日宣戰之前,美國成功研製出兩顆原子彈並將其投向廣島和長崎,日本的態度為之一變,表示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此時的國際形勢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美國由先前的力邀蘇聯參戰變成了竭力阻止蘇軍參與對日作戰,而蘇聯則從原來的坐地起價變成了迫不及待地在戰爭結束之前對日宣戰。

最終,兩顆原子彈之後,日本宣佈投降,蘇聯在消滅了關東軍之後止步於東瀛列島之前,普通的日本老百姓也因此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


地圖帝


眾所周知,人類歷史上唯一把原子彈投入到實戰的國家是美國。1945年美國先後把兩顆原子彈投到了廣島和長崎。當時日本已經敗局已定,原子彈只是加快了日本的投降時間。如果日本在受到原子彈的攻擊下,還不投降,筆者認為美軍接下來的行動會圍繞一下幾方面展開。<strong>

首先,美國還會繼續把原子彈投到日本本土上。雖然美國投放在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是當時美國唯一的兩顆原子彈。但是並不代表著美國不會繼續製造原子彈。任何一款武器裝備部隊前,都要進行多次的實驗。如果日本不投降的話,估計日本會淪落成美國核武器的遠程實驗“靶場”。

這就有點像當初的伊拉克,美國把大量的新式武器都傾瀉到了伊拉克戰場上,這其中不乏多種正在研製中的武器。畢竟,戰場才是武器最好的實驗平臺。美國人何等精明?如果有了日本這塊核武試驗場,就不用在本土建設核試驗場了,還有活人作為實驗“標本”,只賺不賠。

這樣一來,用不了多長時間,日本就能成為世界人口最稀疏的國家。當然了,日本政府是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

其次,我認為美國會以日本週圍攻佔的島嶼為依託,長時間的封鎖日本島。因為當時日本已經沒有資本和美軍在海上正面硬抗了。珊瑚海、中途島、瓜達卡納爾、南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萊特灣、幾場大海戰下來,日本海軍已經幾乎全軍覆沒。<strong>

日本本身就是個資源貧乏的島國,很多基礎資源都是要靠進口的。最基本的糧食都要靠進口才能滿足國內供給。如果美海軍圍困日本一段時間,再加上不斷的核武攻擊,估計會出現這樣一種局面:本來就為數不多土地,大部分被輻射汙染不能種植。每天還要消耗大量的糧食供軍隊和百姓充飢。

沒過多久,糧食出現緊缺。政府為了保證軍方供給,縮減了對平民的供給份額,導致民間苦不堪言,餓死人的事件層出不窮。再往後,日本徹底斷糧,即便日本人素質再高也抵擋不住飢餓,開始人吃人,從此,日本徹底淪為人間煉獄……怎麼有點像遊戲裡的情節啊!

總之一點,即便日本受到原子彈的攻擊後沒有投降,筆者認為美軍也不會在短時間內登島血拼。因為日本人的在瓜達爾等島嶼的拼死抵抗,還是讓美軍有所忌憚的。彈盡糧絕後,軍人和百姓自殺式的進攻仍然歷歷在目。所以,能用原子彈就儘量不去面對面血拼了。

而且也沒有血拼的必要,大局已定,勝利是遲早的是,只是衡量一下用什麼方式取得勝利能獲取最大的利益,這種思維是美國人的慣性思維。既然能在遠離本土的地方建一個核武試驗場,那還何必去搭上千萬條將士的性命去血拼呢?只要是正常人都會算這個賬,更何況美國的那些政客和軍事家們。

回到現實,拋開歷史遺留的民族矛盾,不吹不黑的講,日本這個民族還有有挺多優點的,我們應該向全世界取長補短,逐漸將我中華完善成最為優秀的民族,將中國完善成為最富強的國家。

祝願祖國繁榮富強,越來越好。


無筆史官


美國其實一直都不想進攻日本本土的,所以在二戰後期的時候,美國其實一直都是在和日本商議投降的條件。日本當時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美國為什麼不想進攻日本本土呢?

美國之所以投降原子彈,就是想逼迫日本投降,其實美國當時的原子彈也就只有三顆,投完了,自然就沒有了,不過美國只投降了兩顆,也不會短時間內製作更多的。但是美國就是想讓日本看到自己有這樣的核武器,你不投降那我就有第四顆,第五顆投下來。加上蘇聯已經出兵中國東北了,所以日本只能是投降了。

雖然說日本是無條件投降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條件是非常多的,而且基本上還都答應了,背後最大的推手就是美國。比如日本要求不懲罰天皇,而且很多本來要定為甲級戰犯的也沒有,當時處死的僅僅只有七個人,看看日本席捲了差不多整個東亞,東南亞,還有太平洋數十個國家,數億人被捲入戰場,而且死在日本屠刀之下的數千萬人,戰後僅僅處死了幾個人,這樣的合理嗎?

但是也沒有辦法,因為當時就是美國答應日本人這些條件的。美國之所以答應這些條件,就是想讓日本進口的投降。美國在太平洋上和日本打了幾年了,知道日本人的不怕死,日本人的單兵素質其實是非常高的,日本人那麼小的個子,但是面對美國這些高大的人種面前,日本人也是絲毫不輸的,美國最怕的就是日本人不怕死的精神。所以美國不想進攻日本本體,因為代價會非常大。

其實之前的柏林戰爭的結果就足以說明了這一點,當時盟軍,蘇聯紅軍都已經包圍了柏林了,但是最後還是死傷了上百萬人。當時防守柏林的只有德軍的數十萬人,而且都已經是敗局已定了死傷還是這麼慘重。但是我們看到當時日本陸軍還有數百萬人,關東軍還有七八十萬。而且日本也是宣稱準備實行億人玉碎計劃,可以看到如果美國強攻的話,日本戰敗是肯定的,但是美國的代價不會比蘇聯進攻柏林的低,相反會更高,數十萬,可能數百萬人的死亡代價。這個在美國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美國之所以答應了日本那麼多條件,其實美國一開始想的是在蘇聯對日宣戰之前就結束戰爭的,所以美國想盡辦法的想讓日本儘快的投降,美國想建立戰後以自己為核心的體系,那麼就必須要打壓蘇聯,所以美國也是想把二戰的戰功都攬到自己的身上。

如果美國投降原子彈之後,日本不投降的話,結果肯定就是美國,蘇聯,甚至是中國,都會派出軍隊進攻日本本土,而且當時美國還有一顆原子彈,美固在聽到日本的億人玉碎計劃之後,是打算把這個原子彈投到東京的,之後美國人不得不強行登陸了。那麼日本人就要從地球上消失了,很可惜日本還是投降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從後來得到的關於日本投降的資料來看,儘管日本很多軍人反對投降,甚至還叫囂著“一億玉碎”計劃要跟美國大兵血戰到底,其實這只是極少一部分人的想法,以天皇為首的政治勢力為求自保早就決定投降了。

所以,即使美國不扔原子彈,投降也是早晚的事情,原子彈的投放無疑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進程。

很多人會說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顆原子彈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來兩顆!如果日本人在原子彈的投放後仍然不投降,對於日本來說,將會有更慘烈的事情等待著他們。

因為投降後的日本不但沒有受到覆滅的打擊,反而得到了美國的糧食救助,讓食不果腹的日本人能夠維持生活,由此可見,日本人還真是做到了能屈能伸,大丈夫不屈小節。

如果真的不投降,接下來美軍會如何行動呢?

很多人說會投更多的原子彈,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鑑於研發原子彈的研發製造週期比較長,而且殺傷力太大,嚴重違背了人道主義精神,所以,即使美國能夠短時間內大量製造也不可能大量投放。

實際上,美國如果什麼都不做,繼續封鎖日本,日本根本就堅持不到1945年的年底,即使天皇和軍方不投降,那些餓著肚子的老百姓估計也會起來鬧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不怕死,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忍受了飢餓,誠然日本人的意志力的確強大到可怕,但也是血肉之軀啊!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在持續的封鎖之下,日本只能是乖乖的投降。

鑑於當時日本已經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而美國在戰時又生產了大量的軍火,軍方必然要給軍火商一個交代啊!所以在對日本本土封鎖的同時,持續進行空襲,將彈藥庫存打個乾淨,美國的空襲是十分可怕的,曾經有這樣一個問題,說原子彈為什麼不扔在東京,原因是美國在決定扔原子彈前,東京已經被炸成一片廢墟了,往東京扔原子彈都夠不上原子彈的價值,從歐洲戰場方面來說,德軍就表示過不怕蘇聯衝過來,就害怕美國飛機扔粑粑。

如果日本不投降,想必會遭受持續而來的空襲,想想美國飛機天天在日本上空拉粑粑的畫面就挺有意思。

當然,什麼也不做並不符合美軍的風格,在當時來說美國想要單獨佔領日本,從而避免像德國一樣還要分開佔領,畢竟戰後就是反蘇的節奏,美國人看的很遠,日軍遲遲不肯投降,那隻能是登陸日本本土作戰了。

日本雖然這個時候還保持了幾百萬的軍隊,然而精銳早就橫屍太平洋戰場了,以日本皇軍之花的關東軍來說,精銳都被抽調走了,臨時拼湊的70多萬關東軍在蘇聯紅軍面前只堅持了6天,所以,本土作戰的時候,日本也好不到哪裡。

面對美軍準備登陸本土作戰,日本必然要發動全員進行反抗,也就是一億玉碎,盟軍在二戰中一般還能遵守以下國際法,不射殺平民,但是如果平民拿武器參與到戰爭中來那就另當別論了,在美國大兵面前,日本會敗的沒有任何懸念。

當然,如果是美軍單獨攻佔日本,日本受到的“待遇”還能好一點,要是美國行動緩慢了點,毛子插上一手,那情況就惡劣了,毛子可不像美國大兵那麼跟你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上個女人還會給絲襪和牛肉罐頭,以毛子的脾氣一定會把日本搞的雞犬不寧。

正是因為這些本來很可能發生的對日本十分不利事情沒有發生,日本才格外感激美軍,當打敗他們的敵人麥克阿瑟離開日本時,日本民眾竟然來了一個十里相送,淚奔了有木有,所以這兩顆原子彈讓日本減少了很多懲罰。

時至今日,日本最敬畏的兩個國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俄羅斯,只有兇狠才能讓日本折服!以德報怨是不好使的!


史論縱橫


如果日本在原子彈的轟炸下仍然不投降,美國接下來會有怎樣的行動?

因為當時美國投放原子彈的時間1945年的8月6日和8月9日 相隔三天 分別是在廣島和長崎,因為在投放原子彈之前,軸心國中的德國以及意大利已經投降了,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再者中國戰場日本已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了,太平洋戰場上日本的前沿陣地,沖繩島,硫磺島也已經喪失了,現在只剩下日本的本土了,美國攻佔沖繩島的戰略意圖就是在於建立軍事機場用於起飛降落補給轟炸機的 ,以當美國的戰術指導方針,攻佔日本本土之前肯定會像耕地似的用炮彈先把日本的重要城市重頭到尾轟炸幾遍甚至是幾十遍,基本在轟炸中日本的相關的軍事工業設施也被摧毀,大量基建軍事人員會在轟炸中喪生,這種情況下美國才會派海軍陸戰隊進攻日本,減少傷亡 ,以美國當時的工業水平以及戰略方針來看的話,日本本土的“炮彈雨”是少不了的!之後陸戰隊登陸,建立灘頭陣地然後就是鉅艦大炮了,還會讓日本在享受一次炮彈雨,之後陸戰隊才會著手進攻!

這只是一種戰略設想,是根據二戰中美國的相關的戰術表現猜測的,真正美國如果登陸日本本土會做什麼,沒辦法確定,這個珍珠港可是美國人的恥辱和傷疤。這個仇也不能那麼了結的!


用戶54868918157


如果美國在日本投了兩枚原子彈的情況下,日本仍舊負隅頑抗,堅決不投降,迎來的將是滅頂之災。


早在美軍攻到日本本土之前,日本就已經準備全力抵抗,甚至確定以全國人的代價抗擊美軍。日本為了抵抗美軍,比較出名的是神風特攻隊,神風特攻隊是自殺式的攻擊,給飛機上裝上大量的炸藥,瞄準美軍的航母直接衝過去同歸於盡。

神風特攻隊只是日本全力抵抗美軍的一個縮影,日本的抵抗意志美軍早在瓜島和硫磺島等地見識過了。

如果攻上日本本土,按照美國的估計,恐怕至少會付出八十萬人的巨大代價,縱觀整個二戰戰場,其實八十萬人並不多,但是對於美國來說已經是損失慘重了,美國上下是接受不了的。

美國初期只研製出了三枚原子彈,第一枚用作實驗,其餘兩枚扔在了長崎和廣島,但是美國掌握了技術,隨時可以再造出幾枚。

按照美軍的脾氣,絕不會讓自己的士兵白白送死,肯定會接著扔原子彈,同時進行大量的空中轟炸,讓整個日本成為一片廢墟,日本如果還不投降美國才會登陸。

總而言之,美國不會輕易登陸,而是會進行轟炸,讓日本失去抵抗能力。


視野新觀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實戰的原子彈。

日本在這次爆炸中直接死亡11萬人。

當時的城市是一片廢墟,同時屍橫遍野。

三日後長崎亦遭到原子彈轟炸。

直接傷亡16萬人。

這樣的情景可以說是一場人間悲劇。但是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說促使了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並與1945年9月2日在美國的密蘇里戰列艦上籤訂投降書。


很多人認為美國在二戰期間只能投下2枚原子彈——錯!


在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美國是有後繼的原子彈轟炸計劃的,預計會在8月19日、9月和10月分別再投三枚原子彈。解密的記錄揭示了美國軍方曼哈頓計劃代表萊斯里‧格羅夫在馬歇爾發出的備忘錄中表示,後繼的原子彈將在8月17日送達,可以在18日或19日找一個天氣合適的時間進行投彈。


後面美軍自己討論原子彈的計劃主要就圍繞著是造出來一顆扔一顆還是造出來幾顆一起扔的策略問題了,不繼續轟炸是不可能的。



同時美國向日本連續投擲了兩枚原子彈,從軍事角度上震懾了蘇聯,使之並沒有在日本本土登陸。否則的話,二戰將會在美國和蘇聯之間瓜分完畢日本後結束。


這樣,兩枚原子彈即結束了日本軍國主義主導又避免了日本慘遭瓜分對於整體日本人來說,可以說日本是原子彈最大的受益者。


同時,由於日本是唯一一個遭受過核彈攻擊的國家,因此日本可以更加順理成章的進入美國所構築的核保護傘計劃中。為強敵環繞的日本贏得了50-70年代飛速發展的最基本和平環境。(蘇聯和日本的戰爭一直持續到1956年,在1956年簽訂了《日蘇共同宣言》,但就北方四島問題的拖延,至今俄方並沒有和日本簽訂任何和平條約)在這種環境下《美日安保條約》的重要性就尤其突出了。


軍武數據庫


日本雖然投降了,可是結果也不壞啊,靖國神社仍然是靖國神社,他們的天皇在美國人的保護下也沒被送到軍事法庭審判,日本也成了發達國家,虧嗎?

日本雖然成了美國的走狗,可是美國也幫助日本完成了轉型,日本能成為發達國家,美國人也居功至偉,日本向美國投降,怎麼看日本也不虧。否則的話,當年麥克阿瑟離開日本的時候,也不會有兩百萬日本人揮淚送別的場景。

當年美國為了迫使日本人投降,於1945年8月6日讓“小男孩”去日本廣島玩泥巴,但是日本人沒被嚇住,沒有投降,所以美國人只好又讓“胖子”在1945年8月9日去長崎收割日本人。日本人這回被嚇住了,他們沒想到美國人會這麼下老本,只好咬牙投降了。

為什麼說是“咬牙投降”呢?雖然日本天皇已經決定投降,但是也有很多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堅決不肯同意,所謂的“玉碎計劃”便是這批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弄出來的,當時他們為了組織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佈投降,先是偷了錄音,後來更是直接發動政變,試圖逼迫日本天皇放棄投降,繼續負隅頑抗。如果這場政變成功的話,今天的世界和日本將是不同的格局。



如果說日本在“小男孩”和“胖子”已經毀了廣島和長崎以後,仍然不肯投降的話,便說明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在日本投降前夕所發動的政變成功了。

日本完全落入軍國主義的控制之下,它所採取的手段恐怕也將是極端的,或許他們會提前實行“玉碎計劃”。日本決定投降後,日本陸相阿南惟幾直接回家剖腹自盡,當時像阿南惟幾這樣剖腹自盡的軍國主義分子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對自己都這麼狠,對敵人會有多狠?如果“玉碎計劃”得以實行,我們將會是受損最嚴重的國家。

如果日本真的不識相、不肯投降的話,美國人也不會對他們客氣,雖然核武器的成本很高,但是戰爭勝利所帶來的紅利更會讓美國人滿嘴流口水。

1941年12月日本製造了珍珠港事件,4個月後,美國為了報復日本,杜利特飛行隊空襲了東京。1945年的3月和5月,美國更是對日本東京進行了兩次戰略性轟炸。1945年3月的轟炸造成了東京10萬人死亡,百萬人流離失所,為了清理屍體日本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1945年5月的轟炸開始前,百萬人逃離東京,炸彈、燃燒彈紛紛落在東京,日本人死傷無數,東京幾乎淪為焦土。

當然,當時美國轟炸的目標也不僅僅只有東京,不少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美國的“厚待”。

日本人夠狠,但是美國人更不是善茬。

所以說日本人敢不投降嗎?如果日本不投降,美國會讓他見識到世界最強者的憤怒和恐怖。

且不說美國人會不會捨得繼續用核武器,只要美國對著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所在——日本皇宮擺出要轟炸的架勢,日本不蔫也得蔫。美國人要是繼續對日本的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進行轟炸的話,連日本的脊樑都能打斷。

如果美國人狠下心來,繼續讓什麼“小女孩”、什麼“不胖不瘦”、什麼“老男孩”、什麼“老姑娘”去日本逛逛的話,會是什麼結局?當然了,美國人也不會這麼傻,真要將日本變成廢墟的話,他們所追求的戰爭紅利去哪拿?但是,日本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更不用說還能成為今天的發達國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