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4》天价票市场的背后,谁才是这场博弈中的获利者?

本栏目由先锋电影独家呈献

最近朋友圈被《复联4》刷屏了,好友们先是被高昂的票价吓了一跳,又被火爆的抢购惊掉下巴。眼看零点首映的火焰越烧越旺,各大影院也纷纷开启凌晨3点半的第二场,3个小时的片场(184分钟),意味着看完电影,吃个早餐就可以开始第二天的工作了。不得不说“真香定律”是最高法则。人们一边咒骂影院的“趁火打劫”,一边炫耀自己的抢票成果。

《复联4》天价票市场的背后,谁才是这场博弈中的获利者?

《复联4》天价票市场的背后,谁才是这场博弈中的获利者?

复联的天价票背后的定价问题我们暂不谈论,借助复联的这次事件我们来谈论一下这疯狂的市场背后,整个电影行业的博弈,片方和观众,影院和观众,以及影院和影院的博弈,到底谁才会是这场博弈里的胜利者。

非专业影评,片方和观众在博弈。

近年来,第三方售票平台的崛起,如火箭燃料般,飞速的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随着人们观影频次增加,观影品鉴能力提高,“流量明星”“巨资制作”“名导演”这些引导词渐渐离我们远去,“口碑”成了如今电影行业的关键词。一部电影从上映,到被贴上“神作”或“烂片”的标签,仅仅需要几小时。 我们这些“不懂电影的人”短短几句话,可能就会让档期内一部“豪华阵容,巨资打造”的重头戏打了水漂,也可能会让一部渺小低贱的“诚意之作”票房丰收。观众用口碑向片方强势表态,烂片请远离。

《复联4》天价票市场的背后,谁才是这场博弈中的获利者?

大数据时代,影院和观众在博弈。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影院的经营越来越趋于理性。供需关系为导向的电影市场成为主流。上座率、排片率衍生出的人次效率及排片效率,极大的缓解了影院对于当今市场影厅利用的困扰。实时准确的票房及排名,能直观的反应出影院的经营效率。分时票价、皇帝座应运而生。根据供需关系调整价格,对影院单座的最高效的利用,正是影院与观众之间的互相试探。

《复联4》天价票市场的背后,谁才是这场博弈中的获利者?

渡生存危机,影院和影院的博弈。

成就一个行业,那就加入它,毁掉一个行业,那就一起加入它。电影市场的火爆,吸引了各界的资本涌入,于是乎,形形色色的影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赶上这趟崭新的火车。

急速膨胀的屏幕数量,急速下降的上座率,正在毁掉这个行业。高昂的投入,带来的是不到50%的票房收益,今年第一季度大盘票房共计186.16亿,同比去年202.18亿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其中,单月票房除2月份较去年上涨了9.5%外,1月和3月的月度票房跌幅均在20%以上,更可怕的是,影院数量不减反增。其中刨去票补的泡沫,不断下滑的人次,更是让影院感到焦虑,故《复联4》的高票价也成为所有影院理所应当的默契了。

《复联4》天价票市场的背后,谁才是这场博弈中的获利者?

相信《复联4》的疯狂很快就会过去,下一剂电影市场的“强心针”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一样的话题呢?

《复联4》天价票市场的背后,谁才是这场博弈中的获利者?

这场博弈中到底是谁胜利了?

观众?导演?片方?投资者?还是电影产业?

说不定我们就会送你一张最贵的首映票

想看我们推荐或吐槽电影,

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

期待和你的互动

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