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寫在前面

最近,996又一次以讓人始料未及的姿態迅速躥紅。先是名為“996.ICU”的項目引來超過十八萬人的點贊,很快馬雲、劉強東等各路大佬的回應也紛至沓來。996,再一次進入輿論的風口浪尖。

對於在職場奮鬥的互聯網人來說,近幾年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公司和大佬的成功,996就像是毒雞湯一樣,有些人把它與奮鬥成功、功成名就畫上了等號,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順水推舟,將此搬上臺面。

今天的文章力圖從網絡相關“996”推文的知識譜系解析入手,讓您看清這個一直以來大眾關注的焦點話題的背後是什麼,看清現今企業以人力換效率的社會現象。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01.“996可能只是馬雲老師一個人的福報”——#馬雲談996工作制# 全文解讀版

【昨晚和阿里巴巴的同事們交流了一次,談到了時下最熱門的工作996問題。】

看!阿里的同事夜裡在加班。

【今天很多年輕人都面臨這個問題,我想,如果你選擇通過奮鬥努力贏得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可以認真思考一下我下面的話;】

你想選擇奮鬥,然後像我一樣有錢嗎?儘管那是不太可能的,你得考慮運氣因素,但還是應該聽聽下面的話!因為我比你有錢,你得聽!

【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來比普通人幸福快樂,但又不願意付出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代價,那麼那些合法合情合理,永遠正確的話更適合你,如果需要,那些我也會講,而且講得很好!】

平凡普通雖然適合大部分人,但是不適合想成功的你,所以接著往下看……

【但我想年輕人應該有機會聽到真話。】

此處準備點題,也可以理解成用“但是”抓住你的注意力,下面才是重點,才是馬老師真正想說噠。

【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996;】

這樣強制的話,員工會告公司,還得賠錢,不值得,所以你得自願加班。不然就去過普通的生活吧,剛說了普通生活不適合你。笑一笑!

【阿里巴巴從來也都提倡,認真生活,快樂工作!】

工作就是你的生活,生活就是你的工作,工作即生活,加油!

【但是年輕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加油][加油]不為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

不加班的話,很難幸福。但你必須得是自願的,公司不會強迫你的,奮鬥者。

馬老師的原文有一點沒有提及,如果努力奮鬥就有好未來的話,富士康之類公司的一線員工應該有世界上最美好的未來。

向奮鬥者致敬!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02. “拒絕996就是不夠努力?我不服!”

996盛行的當下,大概如今的互聯網企業的“勞工們”終於體會到生產一線工人的本質了,用體力、腦力、簡單重複勞動就能換錢。生產效率到達一定階段之後,投入時間越多,產出越多,與之對應的整體薪水也會多一些。

只不過,老闆是用錢賺錢,員工是拿命換錢。

此外,關於“工作還能996這是一種福報”,多半被錯誤解讀了,我想正確的意思應該是“你還能拿我的工資,是你的福報。門外有很多人願意拿的比你低,乾的時間比你長!”至於為什麼老闆會這麼想,我估計或許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在我這兒打工可以給你鍍金,幹個十年如果不是一身病,而且還沒死,那就差不多應該被優化掉了。這兒你都忍得了,其他地方絕對不在話下,除了體力不行之外,你應該就沒有別的毛病了。

其次,

現在失業的人這麼多,我能給你口飯吃,你還有臉談條件?雖然工資如果按小時計你比民工也高不了多少,但好歹沒失業吧,這就是你最大的福報。再不加班積德,接著就是失業。

第三,當初入職的時候也沒騙你,跟你說的很清楚了,“吃得苦中苦,方為大苦X”,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年輕人學著點兒。看下那些失業後吃飯都困難的人,還能加班,這確實是員工的福報。

據說馬老師回應的相關微頭條下面,點贊最多的一個回覆是“我想996,怎麼能進貴公司?”

魯迅先生曾說過,“有兩個時代,一個是暫時坐穩了奴隸的,一個是求做奴隸而不得的。”那麼,這位“想被996”的網友處於哪個時代呢?還是沒有積累足夠的福報?說不定真的能做到現世報。

馬老師上週末再次做了回應,中心思想沒變,只是不再提福報的事情,畢竟不太科學。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03.為什麼996會成為互聯網企業的主流選擇?

之前馬老師的回應中有一點說的絕對正確,“第一是要付出代價的”。

巨大的競爭壓力是加班的根源。有網友質疑996加班的質量,試想目前還存活著的公司,從BAT再到初創企業,稍有不慎就會直接關門。老闆出了錢、投入了資源,招來員工當然希望他們更加努力的工作。畢竟,員工可以找別家去996,老闆在公司倒了之後估計就難在翻身了。

這麼看來,早9點上班,晚6點下班,每週工作6天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奢望了。

看看傳統企業,恐怕加班的情況比996還嚴重。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04.對於支持996的老闆們,沒有馬老師的命,卻得了劉強東的病!

還是該說,任何老闆都不能為“996”辯護!老闆是既得利益者,這麼辯護會被罵的。

保持24小時Ready是奴隸式員工的特點,他們40歲之前拿命換錢 ,40歲之後發現有錢也換不了命,身體多半已經垮掉了。而且這樣的人未必到40歲,可能35歲就直接被優化掉了。

雖然“今天996,明天ICU”是戲談,但其中隱含的痛苦只有當事人知道。

努力得不到回報是正常,後悔也並沒有什麼用,時間過去就過去了,青春也是,所以我們得想清楚。

從企業的角度看,最好是員工自願加班,不能用固化的制度(這種制度太容易違法),也不能強制(這也是違法的)。

而從員工角度考慮,則選擇更少,企業可以隨時選擇別的勞動力,所以想活下去就必須奮鬥,注意並不是幸福生活,只是活下去!誰也不想為企業賣命 ,但家有老小得養。你鬆一口氣,後面100人等著你的高薪位置,不奮鬥行嗎?

以上是我對996的思考和淺見。


【假裝有分割線】

接下來的部分會比較枯燥,但也很有價值,因為閱讀之後不但能提升我們的思維水平,還能瞭解其他人的視角。

此外,如果您有意從事互聯網寫作,接下來的部分能幫您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我看來,分析他人文章的思路是種有效訓練思維的方法。

考慮到互聯網時代不缺知識,不缺觀點,不缺表達渠道,缺少的是有效整合、比較與獨特的視角,於是我認真讀了300多個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精選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10篇進行分析,為您總結出有關996事件的觀點與亮點,希望我們能借此形成相對完善的視角,形成更加深入的洞察。

選擇分析的文章都比較有代表性,我本人儘量做到客觀。互聯網讓我們更願意看到、聽到與自己相同的觀點與意見,從而變得更為偏激和狹隘,因此多聽多看,儘量全方位對比才更為重要。

以下是十篇文章的腦圖,以及我的點評。


A.《馬雲談996》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點評:馬老師不愧是老師出身,說話邏輯性很強。內容的整體思路是:由於我們是第一,壓力很大,所以員工就要比別人更努力,混的話就不要來了。我們希望改變員工在遇到困難時的難度,最終造福社會。沒毛病!

只是,有多少人在阿里工作15年之後能創立自己的基金,能給孩子更多福報,目前還沒有統計出來。


B.《剛剛,馬雲再談996》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點評:馬老師的第二篇並非第一篇的遞進,而是強調了“要找到喜歡的事”,找到了幹多久都可以。此外就是強調了認真工作、快樂生活。馬老師沒再提福報的事,畢竟不太客觀,到底是誰的福報也沒有非常清楚的結論。

文中所講“企業不要覺得付錢就可以讓員工996”,可現實中企業不就是用錢來實現員工996的嗎?不發工資的話,連955都實現不了。


C.《“加班996,生病ICU”:拒絕玩命,是我們所有人的戰爭》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點評:文章扒下程序員高薪的內衣,露出其與流水線工人相同的本質,想多拿工資就得投入更多精力工作。不要以為零工經濟是解藥,這隻會讓我們在失去應有保障的情況下繼續自願超長工作,薪水更少、投入時間與精力更多。

企業在殘酷的競爭壓力之下只能向員工要效益。文章更偏重於事件與數據的展示,討論了996的來源及可能採取的對策。


D.《996,是福氣還是痛苦?》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點評:文章是一篇深訪,開始是對一位程序員的採訪,串聯了相關事件,描述出目前部分互聯網公司的現狀,包括很多互聯網公司覺得加班不是問題,員工最反感的是加班常態化。


E.《馬雲最新講話:不為996辯護,但年輕人應該聽到真話》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點評:文章內容基本是成功勵志故事的堆砌,除了故事之外會偶爾提出幾個反問句,製造熱血沸騰的效果。其中提到“窮困,都是閒出來的;高薪,都是忙出來的”基本上只能看作是空喊口號,作者忽略了“努力仍然很窮”這種可能性,以及資源分配不公的事實。此類文章看多了估計會變成越忙越窮的“窮忙族”。

除了文章知識量偏低、沒有太多增量之外,原文作者為了激發讀者的熱情,行文多處說的很絕對化,這也許就是網絡爽文的特點。


F.《罵馬雲有用嗎?996的經濟學解釋》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點評:提供了經濟學視角,分析客觀有力,體現原作者紮實的經濟學背景知識。作者認為超時加班是社會發展過程的一個階段,同時提到“勞動者人口眾多導致了供給彈性很小,員工供應過剩,缺乏議價能力”這點很有洞見,面對高薪總是會有勞動者願意加班,人太多了不可能統一思想。

這其中並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多重博弈的結果而已。勞動力人口供不應求的時候,996的局面才會真正得到改觀。


G.《為什麼“996加班”成為互聯網企業的主流選擇?》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點評:內容引入管理學視角,論證論據都很充分,有效信息量大,結尾有核心觀點總結,降低認知負擔,有效提升了閱讀體驗。以失敗的4A廣告公司為切入點,分析了996的成因,一種劇場效應“第一排的人站起來,後面的人都得站起來”。

此外“管理水平提高不是不行,而是划不來”的觀點讓讀者眼前一亮,能按現在的方式把公司運作起來,何必要改呢?你不願意幹,自然會有別人願意。


H.《996是福報,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點評:文章提出“存在成就導向型價值觀”的視角。老闆是成就導向沒問題,只是臆測員工是如此就會有些問題。自己願意上進沒錯,但也得允許別人不“上進”,這是種進步。

原文中提到“員工拒絕提升工作時間,那麼提升管理水平、效率和創新才成為可能”這個觀點,我個人認為過於樂觀。本文與《罵馬雲有用嗎?996的經濟學解釋》對比起來看,我們就會明白很難有“員工拒絕提升工作時間”的情況發生,目前勞動力供過於求。逆轉會出現在勞動力不足的時候。

交叉對比是讀者的一項主要優勢。

I.《就算註定住進ICU,依然有人期待湧入996的“圍城”》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點評:文章客觀中立,好句頻出。對996的“圍城”作出了感性的描述。圍城局面的產生源於當事人的角度與擁有資源的不同。所謂“人之蜜糖,我之砒霜”,適合的可能才是最好的。

J.《我不怕996》

支持or反對“996”?閱讀了300微頭條、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點評:題目叫“我不怕996”,引起讀者的興趣,作者到底怕什麼呢?謎底的閱讀過程中揭曉,“害怕加班成為一種文化”。

無謂的加班只會浪費生命、摧殘身體,結論是可以加班,前提是自己必須有成長。

無論怎樣,我們都有必要感謝自己所處的時代,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讓每個人有更多選擇機會,找到適合的生活狀態。

把握當下,認真生活。

【關注本頭條號“ ”,後臺回覆996,得本文十張清晰腦圖】

相關文章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