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写在前面

最近,996又一次以让人始料未及的姿态迅速蹿红。先是名为“996.ICU”的项目引来超过十八万人的点赞,很快马云、刘强东等各路大佬的回应也纷至沓来。996,再一次进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于在职场奋斗的互联网人来说,近几年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公司和大佬的成功,996就像是毒鸡汤一样,有些人把它与奋斗成功、功成名就画上了等号,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顺水推舟,将此搬上台面。

今天的文章力图从网络相关“996”推文的知识谱系解析入手,让您看清这个一直以来大众关注的焦点话题的背后是什么,看清现今企业以人力换效率的社会现象。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01.“996可能只是马云老师一个人的福报”——#马云谈996工作制# 全文解读版

【昨晚和阿里巴巴的同事们交流了一次,谈到了时下最热门的工作996问题。】

看!阿里的同事夜里在加班。

【今天很多年轻人都面临这个问题,我想,如果你选择通过奋斗努力赢得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我下面的话;】

你想选择奋斗,然后像我一样有钱吗?尽管那是不太可能的,你得考虑运气因素,但还是应该听听下面的话!因为我比你有钱,你得听!

【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比普通人幸福快乐,但又不愿意付出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代价,那么那些合法合情合理,永远正确的话更适合你,如果需要,那些我也会讲,而且讲得很好!】

平凡普通虽然适合大部分人,但是不适合想成功的你,所以接着往下看……

【但我想年轻人应该有机会听到真话。】

此处准备点题,也可以理解成用“但是”抓住你的注意力,下面才是重点,才是马老师真正想说哒。

【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这样强制的话,员工会告公司,还得赔钱,不值得,所以你得自愿加班。不然就去过普通的生活吧,刚说了普通生活不适合你。笑一笑!

【阿里巴巴从来也都提倡,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工作就是你的生活,生活就是你的工作,工作即生活,加油!

【但是年轻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加油][加油]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不加班的话,很难幸福。但你必须得是自愿的,公司不会强迫你的,奋斗者。

马老师的原文有一点没有提及,如果努力奋斗就有好未来的话,富士康之类公司的一线员工应该有世界上最美好的未来。

向奋斗者致敬!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02. “拒绝996就是不够努力?我不服!”

996盛行的当下,大概如今的互联网企业的“劳工们”终于体会到生产一线工人的本质了,用体力、脑力、简单重复劳动就能换钱。生产效率到达一定阶段之后,投入时间越多,产出越多,与之对应的整体薪水也会多一些。

只不过,老板是用钱赚钱,员工是拿命换钱。

此外,关于“工作还能996这是一种福报”,多半被错误解读了,我想正确的意思应该是“你还能拿我的工资,是你的福报。门外有很多人愿意拿的比你低,干的时间比你长!”至于为什么老板会这么想,我估计或许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在我这儿打工可以给你镀金,干个十年如果不是一身病,而且还没死,那就差不多应该被优化掉了。这儿你都忍得了,其他地方绝对不在话下,除了体力不行之外,你应该就没有别的毛病了。

其次,

现在失业的人这么多,我能给你口饭吃,你还有脸谈条件?虽然工资如果按小时计你比民工也高不了多少,但好歹没失业吧,这就是你最大的福报。再不加班积德,接着就是失业。

第三,当初入职的时候也没骗你,跟你说的很清楚了,“吃得苦中苦,方为大苦X”,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年轻人学着点儿。看下那些失业后吃饭都困难的人,还能加班,这确实是员工的福报。

据说马老师回应的相关微头条下面,点赞最多的一个回复是“我想996,怎么能进贵公司?”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一个是求做奴隶而不得的。”那么,这位“想被996”的网友处于哪个时代呢?还是没有积累足够的福报?说不定真的能做到现世报。

马老师上周末再次做了回应,中心思想没变,只是不再提福报的事情,毕竟不太科学。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03.为什么996会成为互联网企业的主流选择?

之前马老师的回应中有一点说的绝对正确,“第一是要付出代价的”。

巨大的竞争压力是加班的根源。有网友质疑996加班的质量,试想目前还存活着的公司,从BAT再到初创企业,稍有不慎就会直接关门。老板出了钱、投入了资源,招来员工当然希望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毕竟,员工可以找别家去996,老板在公司倒了之后估计就难在翻身了。

这么看来,早9点上班,晚6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奢望了。

看看传统企业,恐怕加班的情况比996还严重。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04.对于支持996的老板们,没有马老师的命,却得了刘强东的病!

还是该说,任何老板都不能为“996”辩护!老板是既得利益者,这么辩护会被骂的。

保持24小时Ready是奴隶式员工的特点,他们40岁之前拿命换钱 ,40岁之后发现有钱也换不了命,身体多半已经垮掉了。而且这样的人未必到40岁,可能35岁就直接被优化掉了。

虽然“今天996,明天ICU”是戏谈,但其中隐含的痛苦只有当事人知道。

努力得不到回报是正常,后悔也并没有什么用,时间过去就过去了,青春也是,所以我们得想清楚。

从企业的角度看,最好是员工自愿加班,不能用固化的制度(这种制度太容易违法),也不能强制(这也是违法的)。

而从员工角度考虑,则选择更少,企业可以随时选择别的劳动力,所以想活下去就必须奋斗,注意并不是幸福生活,只是活下去!谁也不想为企业卖命 ,但家有老小得养。你松一口气,后面100人等着你的高薪位置,不奋斗行吗?

以上是我对996的思考和浅见。


【假装有分割线】

接下来的部分会比较枯燥,但也很有价值,因为阅读之后不但能提升我们的思维水平,还能了解其他人的视角。

此外,如果您有意从事互联网写作,接下来的部分能帮您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分析他人文章的思路是种有效训练思维的方法。

考虑到互联网时代不缺知识,不缺观点,不缺表达渠道,缺少的是有效整合、比较与独特的视角,于是我认真读了300多个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精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10篇进行分析,为您总结出有关996事件的观点与亮点,希望我们能借此形成相对完善的视角,形成更加深入的洞察。

选择分析的文章都比较有代表性,我本人尽量做到客观。互联网让我们更愿意看到、听到与自己相同的观点与意见,从而变得更为偏激和狭隘,因此多听多看,尽量全方位对比才更为重要。

以下是十篇文章的脑图,以及我的点评。


A.《马云谈996》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点评:马老师不愧是老师出身,说话逻辑性很强。内容的整体思路是:由于我们是第一,压力很大,所以员工就要比别人更努力,混的话就不要来了。我们希望改变员工在遇到困难时的难度,最终造福社会。没毛病!

只是,有多少人在阿里工作15年之后能创立自己的基金,能给孩子更多福报,目前还没有统计出来。


B.《刚刚,马云再谈996》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点评:马老师的第二篇并非第一篇的递进,而是强调了“要找到喜欢的事”,找到了干多久都可以。此外就是强调了认真工作、快乐生活。马老师没再提福报的事,毕竟不太客观,到底是谁的福报也没有非常清楚的结论。

文中所讲“企业不要觉得付钱就可以让员工996”,可现实中企业不就是用钱来实现员工996的吗?不发工资的话,连955都实现不了。


C.《“加班996,生病ICU”:拒绝玩命,是我们所有人的战争》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点评:文章扒下程序员高薪的内衣,露出其与流水线工人相同的本质,想多拿工资就得投入更多精力工作。不要以为零工经济是解药,这只会让我们在失去应有保障的情况下继续自愿超长工作,薪水更少、投入时间与精力更多。

企业在残酷的竞争压力之下只能向员工要效益。文章更偏重于事件与数据的展示,讨论了996的来源及可能采取的对策。


D.《996,是福气还是痛苦?》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点评:文章是一篇深访,开始是对一位程序员的采访,串联了相关事件,描述出目前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现状,包括很多互联网公司觉得加班不是问题,员工最反感的是加班常态化。


E.《马云最新讲话:不为996辩护,但年轻人应该听到真话》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点评:文章内容基本是成功励志故事的堆砌,除了故事之外会偶尔提出几个反问句,制造热血沸腾的效果。其中提到“穷困,都是闲出来的;高薪,都是忙出来的”基本上只能看作是空喊口号,作者忽略了“努力仍然很穷”这种可能性,以及资源分配不公的事实。此类文章看多了估计会变成越忙越穷的“穷忙族”。

除了文章知识量偏低、没有太多增量之外,原文作者为了激发读者的热情,行文多处说的很绝对化,这也许就是网络爽文的特点。


F.《骂马云有用吗?996的经济学解释》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点评:提供了经济学视角,分析客观有力,体现原作者扎实的经济学背景知识。作者认为超时加班是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同时提到“劳动者人口众多导致了供给弹性很小,员工供应过剩,缺乏议价能力”这点很有洞见,面对高薪总是会有劳动者愿意加班,人太多了不可能统一思想。

这其中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多重博弈的结果而已。劳动力人口供不应求的时候,996的局面才会真正得到改观。


G.《为什么“996加班”成为互联网企业的主流选择?》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点评:内容引入管理学视角,论证论据都很充分,有效信息量大,结尾有核心观点总结,降低认知负担,有效提升了阅读体验。以失败的4A广告公司为切入点,分析了996的成因,一种剧场效应“第一排的人站起来,后面的人都得站起来”。

此外“管理水平提高不是不行,而是划不来”的观点让读者眼前一亮,能按现在的方式把公司运作起来,何必要改呢?你不愿意干,自然会有别人愿意。


H.《996是福报,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点评:文章提出“存在成就导向型价值观”的视角。老板是成就导向没问题,只是臆测员工是如此就会有些问题。自己愿意上进没错,但也得允许别人不“上进”,这是种进步。

原文中提到“员工拒绝提升工作时间,那么提升管理水平、效率和创新才成为可能”这个观点,我个人认为过于乐观。本文与《骂马云有用吗?996的经济学解释》对比起来看,我们就会明白很难有“员工拒绝提升工作时间”的情况发生,目前劳动力供过于求。逆转会出现在劳动力不足的时候。

交叉对比是读者的一项主要优势。

I.《就算注定住进ICU,依然有人期待涌入996的“围城”》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点评:文章客观中立,好句频出。对996的“围城”作出了感性的描述。围城局面的产生源于当事人的角度与拥有资源的不同。所谓“人之蜜糖,我之砒霜”,适合的可能才是最好的。

J.《我不怕996》

支持or反对“996”?阅读了300微头条、52篇深度文章,我找到答案


点评:题目叫“我不怕996”,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到底怕什么呢?谜底的阅读过程中揭晓,“害怕加班成为一种文化”。

无谓的加班只会浪费生命、摧残身体,结论是可以加班,前提是自己必须有成长。

无论怎样,我们都有必要感谢自己所处的时代,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每个人有更多选择机会,找到适合的生活状态。

把握当下,认真生活。

【关注本头条号“ ”,后台回复996,得本文十张清晰脑图】

相关文章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