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寫作者:堅持寫作是我們直麵人生和痛苦的唯一方式

在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八十年代,剛剛從文革之中走出的國家和社會百廢待興,一些先行者感知到了文學對於一個重獲新生社會的重要性,從而誕生了王蒙、王小波、海子、顧城、張賢亮等一大批才華橫溢的作家詩人,和他們那些讓人熱血沸騰、難以忘懷的作品。

致寫作者:堅持寫作是我們直麵人生和痛苦的唯一方式

在那個時代,作家、創作者們體內所迸發出來的能量是巨大的,也是奪目的,他們通過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震撼著人們的內心,喚醒著沉睡多年的世界。

那是一個群星璀璨、文學鼎盛的時代,寫作和文學對人們的心靈灌注、對社會的影響,都是一個高峰。然而,隨著之後三十年中,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文學也進入了一個低潮期。

致寫作者:堅持寫作是我們直麵人生和痛苦的唯一方式

越來越多樣化的娛樂方式和越來越少的時間,以及越來越浮躁的社會風氣,不斷衝擊著人們的靈魂,世俗的財富、權力、地位開始填滿了人們的內心,金錢、房產成了大多數人信眾成功的唯一標籤,他們的心中再也盛不下其他東西,於是乎,作為最傳統的形勢,文學開始不斷邊緣化和被邊緣化。

在這個全民娛樂、全民發財的故事中,文學顯得那麼落寞和孤獨,更顯得衰微和無力。在這個大潮之下,如今還在寫作這條路上堅持的人們,也在進一步的邊緣化。新媒體帶給他們更大的寫作便利和閱讀自由外,更多的是困境和不安:靈感的枯竭。除非已經有可以運營版權的作品傍身,多數人只能選擇時間和積累去克服。同時,網文的快餐化、套路化也嚴重侵蝕著傳統文學創作者的生存空間。最後。文字行業的入門門檻之低,又嚴重拉低了這個行業的下限和受尊重程度,使得很多人掙扎在作品還是工作的兩難境地當中。

在創作者中,把作品當作賭注,想通過此走向成功的人並非多數,對於大多數寫作者而言,他們都是出自內心的熱愛,想在這個行業中,擁有屬於自己的未來。

致寫作者:堅持寫作是我們直麵人生和痛苦的唯一方式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沒有辦法向金錢低頭,因為我們的生活不能離開它。可是,當資本家們佔領著絕對的話語權,高呼給你們的996是福氣,不拼命的人不是我兄弟之時,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了讓太多讓人自由呼吸的空間,有人選擇逆來順受,有人選擇殺出一條血路。而對於身陷其境的創作者來說,堅持寫作,是對現實最後的抗爭。

也許你正在為房貸發愁,每天苦思寫出一篇爆文來成名;也許你被繁重的工作折磨,焦頭爛額,寫作是碎片時間中唯一的慰藉;又也許,你心懷夢想,憧憬著一天能在文學領域,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無論如何,請寫下去,堅持寫下去,你寫下去,就有反擊的希望。

我們或許不能從寫作中獲得太多,但至少能為靈魂保留最後一絲淨土。在這場殊死搏鬥般的抗爭中,堅持寫作,就是堅持理想和希望,堅持自己不被無情的規則所吞沒,為向現實的反擊,留下力量。

就像阿諾什·艾尼拉所說:痛苦是無可避免的,我根本逃不了,但我相信寫作的力量,寫作能使我面對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