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裡的海城街"黃房子"街區

记忆里的海城街

值班大話君:秋深月影

记忆里的海城街

圖1、現聯發街(原花園街)南崗博物館(筆者拍攝)

土耳其詩人納其姆·希克梅特有句名言:“人的一生有兩樣東西是不會忘懷的,一個是母親的面孔,一個是城市的面孔。”而對於我來說,還有海城街一帶的"黃房子"街區。我生於斯,長於斯,夢裡常回“黃房子”。我家在那住了60多年,我熟悉那兒的一草一木,還有那兒一幢幢歷經百年風雨的"黃房子"。

海城街一帶的"黃房子"街區,始建於1899年11月(見《哈爾濱歷史編年》),採用中東鐵路工程局標準設計圖,俄羅斯田園建築風格,時為中東鐵路高級職員宅區。哈爾濱解放後變成鐵路宅區,俗稱“鐵路官房”。60年前,我家住在海城街、北京街、西大直街、聯發街(原花園街)合圍的街區。“黃房子”街區建築有個特點,臨街的建築高大,且排列有序,還附帶門斗和涼亭,住戶都是鐵路局的幹部;街區中間是汽車庫、馬廄和倉庫等建築,建國後被改成了普通員工住宅。我父親是養路工,我家的房子是過去“老毛子”(即俄國人)汽車司機的休息室。1959年以前,各街區都有“蘇聯”(即俄國人)住戶,他們都是哈爾濱鐵路局工程師。

记忆里的海城街

圖2、現聯發街5號中東鐵路歷史保護建築(筆者拍攝)

我家房後有一戶“蘇聯人”,一家四口人,老夫妻和兩個女兒。大女兒在哈十九中當俄語教師,小女兒在鐵路電報室當報務員。小女兒和住在我們大院的包玉峰叔叔是同事。兩個女兒年輕又漂亮。老頭在鐵路局大院當園丁,老太太在家養奶牛,他們善良、會說中國話,常把家裡烤的“列巴”分給院裡的中國孩子。到夏天他家的櫻桃熟了,也摘了分給中國孩子。院裡中國人,也會把小園中的生菜、菠菜和自家下的醬送給他們家。

记忆里的海城街

圖3、現花園街路邊的“黃房子”(筆者拍攝)

我家所在的街區,是海城街一帶最好的街區,房舍整齊綠化好,四周還有一高一矮兩道板障子。矮板障子在外側,木條間隔大、上端帶尖;高板障子在內側,密不透風,上端呈“鋸齒”形狀,兩者相隔1米,均塗綠色油漆。中間是一道修葺整齊的“榆樹矮牆”,既美觀又整潔。住戶都是鐵路員工,常住人口成分不復雜。正因如此,解放戰爭初初期,東北民主聯軍首長林彪的家、東北局領導首長彭真的家,都在這個街區裡。林彪宅靠花園街(現聯發街),彭真宅靠北京街。另外,陳雲、李立三等首長家也都住在附近街區。

记忆里的海城街

圖4、海關街中東鐵路高級職員舊址(筆者拍攝)

在海城街一帶“黃房子”,有兩幢最好建築,一幢是現聯發街1號“南崗歷史博物館”小樓,一幢是現聯發街5號歷史保護建築。其實,目前保留的只是主體建築,而附屬部被拆除。我家曾就住在小樓後面的大院裡,知道小樓的底細。當年,小樓作為中東鐵路副局長和東省特區長官的官邸,他們出門須乘馬車或汽車,馬廄和汽車庫就在建築後面的大院裡。汽車庫在我家旁邊,鄰居住的那棟房子是馬廄,我們親眼目睹過室內牆上拴洋馬的鐵環。有一年,那棟房屋大修,拆開地板時竟發現埋在地板地下的馬槽子。建國後,現聯發街5號歷史保護建築,內有十餘間房子,前後有三個門,5家住戶都是鐵路局的幹部。室內裝修檔次高,房間寬敞,每個房間都有“別列搭”(壁爐),門斗較大,兩側有玻璃窗,涼亭較大,涼亭的玻璃是彩色的,有紅、黃、綠、藍、紫等顏色,陽光透過玻璃射進涼亭,地上五彩繽紛!

记忆里的海城街

圖5、現聯發街5號建築內的“別列搭”(王寶濱拍攝提供)

走進"黃房子"街區,像走進綠色世界,街邊、房前屋後和花圃內,到處都是樹,房舍與綠樹的完美結合,構成“黃房子”街區人與自然和諧之美!數量最多是榆樹,都是土生土長的,均有幾十年樹齡。除榆樹外,還有移植過來的其它樹木。當時,院內有黃柏、山核桃、稠李子丁香等樹木。

附近各條街道的樹木各具特色。如當時海關街兩側的榆樹每年春天都有專人修樹冠成形,被現“家樂福”佔據的原瀋陽街中段兩側是白樺樹,而北京街中段則是山核桃樹。海城街兩側都是榆樹高低兩層外層稍低,內層稍高,修完的樹冠像兩圓蘑菇形,煞是好看!而大直街和花園街兩側都是高大的榆樹,有的的仍然還在,已成為哈爾濱百年名樹登記在冊。

记忆里的海城街

圖6、昔日我家大院中馬廄的紅松天棚(王寶濱拍攝提供)

春天裡,綠地百花吐蕊,樹木枝繁葉茂;秋天一片金黃,遍地落葉生香;冬天生,樹冠戴積雪,一片潔白,宛如童話般的世界……

記憶裡的“花園邨”街區,是一片茂密高大的榆樹林,百年大榆樹密密匝匝,房子卻寥寥無幾。北京街下坎道邊有一幢“黃房子”,是當時的鐵路商店;北京上坎道邊有一幢“洋房”,是當時的花園街派出所,它曾被拍進電影《徐秋影案件》。夏季樹葉遮天蔽日,走進去分外涼爽。深秋的黃昏,南飛的黑老鴰(烏鴉)一群又一群,有的竟投宿在街區裡的大榆樹林子裡。著名作家阿城老師說,哈爾濱過去兩多,一是榆樹多、二是黑老鴰多,他說這話是有根據的! 1959年建“花園邨”時,街區被圍牆圈了起來,花園街,瀋陽街和河溝街部分路段,也被圈在了裡面。這樣一來,昔日的瀋陽街只剩下約50米,成為哈爾濱最短的一條街。

记忆里的海城街

圖7、昔日我家大院中東鐵路時期的汽車庫(王寶濱拍攝提供)

此外,各街區還有暖亭、室外冰窖、木結構倉庫等建築、公共設施。暖亭比涼亭高大,雙層玻璃窗、雙層門,外塗月白色或奶黃色,是名符其實的“陽光大廳”,配屬於好檔次的“黃房子”,據說是當年俄國人舉行家庭舞會的地方。室外冰窖是個大土包,下了臺階是雙層門,我懂事時均已被廢棄了。

有人說國畫美,有人說油畫美,還有人說水彩畫美。然而,最美莫過於我記憶裡的海城街一帶的“黃房子”街區!十年前動遷從哪裡搬出後,我很少舊地重遊,我願永遠留住這美好的記憶……

【“黃房子”相關文章閱讀】

人文丨哈爾濱老黃房子:殘磚滿地痕猶在 斷壁幾處情已無

人文丨哈爾濱市中心有處村莊:冬天裡的老黃房子街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