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養豬業重要信息彙總

今年全球非洲豬瘟疫情大幅上升,“二師兄”的病怎麼治?

我國是豬肉生產和消費大國。自去年8月我國發現首例非洲豬瘟確診疫情後,目前非洲豬瘟發展情況如何?防控有哪些難點?今後將重點採取哪些措施?4月9日在北京召開的非洲豬瘟防控國際研討會上,中國農業農村部和相關國際組織負責人聚焦熱點問題,共商防控對策。

前三月疫情數連續保持個位數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研討會上表示,截至4月8日,中國累計30個省份先後發生122起非洲豬瘟疫情,其中家豬疫情119起、野豬疫情3起。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發生勢頭逐步趨緩。已有108起疫情解除了疫區封鎖,21個省份的疫區全部解除封鎖,全國生豬生產和豬肉供應總體穩定。

“去年10月、11月是疫情發生高峰期,兩月共發生53起,佔43.4%;12月以來,新發疫情數明顯下降;今年以來,全國新發疫情23起,前三個月月度疫情數連續保持在個位數。”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說。

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啟動最高級別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響應措施,建成疫情監測網絡,制定出臺了撲殺補償、金融信貸等扶持政策;建立了20個部門參與的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各級地方政府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制定了從農場到餐桌全鏈條的綜合防控方案,實行疫情日報告、封鎖撲殺、限制疫區生豬調運、加強泔水管理等措施。

于康震表示,農業農村部累計派出122個工作組、600餘人次,疫情處置共撲殺生豬約101.1萬頭。我國將非洲豬瘟納入強制撲殺補助病種範圍,中央財政已發放撲殺補助經費6.3億元;安排7.48億元專項資金,用於生豬檢疫和運輸車輛監管等工作。

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幹事提賈尼表示,中國在非洲豬瘟防控方面採取了很多切實有效的措施,目前中國疫情趨緩的情況令人鼓舞。

今年全球疫情形勢嚴峻

韓長賦表示,當前,受非洲豬瘟潛伏期長、傳播途徑多、境外疫情頻發等因素影響,加之中國養殖方式相對分散,養豬主體多、飼養量大,人們喜食熱鮮肉,大量生豬還在長途調運,多重原因造成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2019年4月16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當前,中國乃至全球非洲豬瘟防控面臨諸多挑戰。生豬感染後可最長在3周內無任何臨床症狀,容易形成防控“盲區”;全球尚無安全有效疫苗;各國邊境地區野豬數量和種群密度增加,增加防控難度;多數發展中國家養殖方式比較落後,生物安全水平不高。

從非洲豬瘟發生的歷史來看,自1921年肯尼亞首次發現非洲豬瘟後,全球已有64個國家和地區發生疫情,特別是去年以來,非洲豬瘟疫情活躍,25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發生疫情6500多起。全球有13個國家曾經實現根除非洲豬瘟疫情,其中有3個國家又出現復發。

“2019年以來,全球疫情形勢更為嚴峻,僅前3個月就新增近2200起疫情,涉及14個國家。”于康震說,疫情發生數量和影響範圍同往年相比大幅上升。

防控疫情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在中國雲南省發生疫情後,我們邀請老撾、緬甸、越南等周邊國家召開聯防聯控磋商會,及時通報疫情信息、共商防控對策。越南發生疫情後,中方應邀派出專家協助開展疫情調查和處置。”于康震說,疫情的傳播沒有國界,非洲豬瘟防控必須依靠各國加強協作、共同行動。

下一步,中國將落實現行有效措施,推進分區防控,督促落實各方責任,加大疫苗研發力度,構建疫情防控長效機制,向實現區域無疫、根除疫情的目標努力。同時,統籌疫情防控、生產保障和產業轉型,努力穩定生豬生產供給。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總幹事艾略特表示,非洲豬瘟防控是國際難題,中國付出了巨大努力,相關經驗、技術、措施等可與多國分享,提高全球防控能力。

研討會上,韓長賦就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合作提出三點倡議,即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加強防控能力建設、支持國際組織更好發揮作用。

艾略特和提賈尼表示,將繼續支持中國防控非洲豬瘟工作,繼續協調有關各方在非洲豬瘟疫苗等技術研發方面開展合作。

美國預估非洲豬瘟疫情,將導致中國今年只剩2億多頭豬

4月12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3月份生豬存欄信息,數據顯示,3月份生豬存欄比上月減少1.2%,比去年同期減少18.8%;能繁母豬存欄比上月減少2.3%,比去年同期減少21%。據此推算,2019年3月能繁母豬存欄為3271.5萬頭,較去年同期減少了869.6萬頭。

2019年4月16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受非瘟疫情影響,美國瘦豬肉持續飛漲

近日美國農業部也發佈數據顯示,非洲豬瘟疫情可能會導致今年中國的豬產量從去年的7.1億頭,最終下降到2億多頭。

一位海外對沖基金駐華首席代表表示,今年3月以來,他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每天收集國內各省市母豬與生豬產量下滑動態信息,以及各地豬肉批發零售價格漲幅,第一時間傳給對沖基金位於紐約的總部。

“只要中國各地豬肉批發零售價格保持上漲,總部大宗商品交易團隊就會不遺餘力地買漲CME瘦豬肉期貨主力合約。”這位首席代表介紹,目前瘦豬肉期貨多頭佔他們的大宗商品投資組合比重超過6%,但在一個月前,這個數字不到0.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瞭解到,因中國豬肉供需關係緊張而大舉買漲CME瘦豬肉期貨套利的華爾街對沖基金為數不少。其主要的投資邏輯,就是中國受制非洲豬瘟疫情導致生豬產量減少,不得不從海外加大豬肉進口量,由此帶動美國瘦豬肉期貨現貨持續飛漲。

一位美國大宗商品型對沖基金經理透露,這種投資套利行為在過去一個月持續推向高潮,截至4月8日19時,美國瘦豬肉期貨主力合約報價在99.12美分/磅,3月以來價格漲幅超過50%,達到過去5年以來最高值。目前多數華爾街投資機構相信,只要中國豬肉批發零售價格上漲,美國瘦豬肉期貨價格突破100美分/磅指日可待。

畢竟,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去年中國豬肉生產量為54.8百萬噸,大約相當於美國豬肉產量的五倍。若中國從美國採購的豬肉量,達到去年中國產值的1%(即54.8萬噸),足以對美國豬肉產量波動帶來5%的衝擊,進而大幅抬高美國生豬價格。

2019年4月16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豪賭中國加大美國豬肉進口

在這位首席代表看來,3月以來華爾街對沖基金突然對買漲美國瘦豬肉期貨興趣大增,主要源自市場傳聞3月初中國企業一口氣採購了美國豬肉進口“超級大單”,船期為3-5月的2.38萬噸豬肉進口。隨後美國農業部公佈數據顯示,3月7日當週,中國購買了近兩年來規模最大的美國豬肉,達到23846噸。

“這一下點燃了對沖基金對買漲美國瘦豬肉期貨的熱情。因為他們意識到中國加大美國豬肉進口,不僅僅是中美貿易摩擦緩和的驅動,更重要的是中國正面臨豬肉產量下滑壓力。”他稱,因此多位對沖基金經理專門前往中國實地考察了中國生豬母豬產量下滑的具體數字。

上述美國大宗商品型對沖基金經理透露,他們帶回來的“信息”顯示,中國當前豬肉產量的確不容樂觀。

據市場數據公司Intl Fcstone估計,自去年8月爆發非洲豬瘟起,為了阻止豬流感的蔓延,中國已捕殺至少1000萬頭豬,令去年中國生豬產量同比下滑了約30%。

鑑於中國從其他國家加大豬肉進口填補供應缺口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在這段缺口期內,中國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將觸發美國瘦豬肉期貨跟進飆漲,畢竟整個資本市場都在期待中美貿易談判緩和,將令中國大幅增加對美國豬肉、大豆等農產品的進口量。

溫氏、牧原等養豬龍頭企業3月份生豬銷售大幅增長

天康生物

天康生物近日公告稱,2019年3月份銷售生豬7.48萬頭,銷售收入0.77億元,銷量環比增長4.63%,同比增長65.82%;銷售收入環比增長55.22%,同比增長80.83%。

2019年1-3月,天康生物累計銷售生豬21.07萬頭,較去年同期增長32.87%,累計銷售收入1.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74%。

公告稱,2019年3月,天康生豬銷售收入環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生豬市場價格上漲;生豬銷量、銷售收入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新建養殖基地投產、養殖規模擴大以及生豬市場價格上漲。

金新農

新金農4月8日午間披露了3月生豬銷售情況,公告稱, 2019年3月生豬銷量合計4.71萬頭,收入合計7,508.51萬元; 2019年1-2月份生豬合計銷售4.53萬頭,收入4,856.83萬元。3月生豬銷量較1-2月份增長3.97%,生豬銷售收入增長54.60%,收入增長幅度較大主要系生豬銷售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上漲。

正邦科技

正邦科技2019年3月銷售生豬56.52萬頭,環比增長57.77%,同比增長43.70%;銷售收入8.55億元,環比增長116.40%,同比增長74.98%。

2019年1-3月,正邦科技累計銷售生豬168.75萬頭,同比增長58.87%;累計銷售收入20.90億元,同比增長33.89%。

傲農生物

傲農生物2019年3月份生豬生產量為46,508頭,同比增長95.49%;生豬銷售量為68,060頭,同比增長203.55%;生豬庫存量218,851頭,同比增長53.45%。

據悉,生豬銷售量68,060頭,其中自養生豬銷售62,144頭、委託寄養生豬銷售5916頭。

溫氏股份

溫氏股份2019年3月銷售商品肉豬200.94萬頭,收入32.49億元,銷售均價14.02元/公斤,環比變動分別為37.59%、69.13%、20.65%,同比變動分別為2.15%、23.40%、27.80%。

2019年3月,隨著主要城市人員迴流,終端市場消費需求逐漸迴歸正常節奏;3月實際銷售天數較2月份多,當月銷售量相對增加;受國內生豬市場行情變化的影響,銷售均價環比上升。

牧原股份

牧原股份2019年3月份銷售生豬105.1萬頭,同比增長5.42%;銷售收入12.3億元,同比增長14.74%。

1-3月,累計銷售生豬307.7萬頭,同比增長38.92%;累計銷售收入30.31億元,同比增長10.34%。

2019年3月份,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13.15元/公斤,比2019年1-2月份上升36.98%。2019年3月份,商品豬價格持續上漲,從月初9.98元/公斤上漲至月末15元/公斤以上。

天邦股份

天邦股份2019年3月份銷售商品豬24.71萬頭,銷售收入3.8億元,銷售均價13.34元/kg。

值得注意的是,天邦股份3月30日披露的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天邦股份預計本季度內虧損3-3.6億元,同比下降1000%-1200%。

對於本季度預計大幅虧損的原因天邦股份稱,由於非洲豬瘟疫情影響,2019年1月至春節前生豬價格達到週期低點,春節後略有回升但仍然較低,3月份豬價波動中總體有所回升,但各地豬價差異較大,主要產區廣西的豬價仍然較低。天邦股份1-2月生豬銷售簡報披露2019年1-2月商品豬銷售價格為10.15元/公斤。

山西:落實生豬屠宰官方獸醫制

針對當前我國非洲豬瘟疫情依然複雜嚴峻的形勢,根據農業農村部相關文件要求,山西省積極行動,進一步落實生豬屠宰環節官方獸醫檢疫監管制度。

屠宰環節是連接產銷的關鍵環節,派駐官方獸醫實施檢疫監管,是切斷動物疫病傳播途徑、維護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日前,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發文要求,對於大型屠宰企業(上一年度實際屠宰量15萬頭及15萬頭以上)、中小型屠宰企業(上一年度實際屠宰量15萬頭以下、2萬頭及2萬頭以上)、小型生豬屠宰場點(上一年度實際屠宰量2萬頭以下),配置的官方獸醫應分別不少於10人、5人、2人。各地要迅速開展轄區內屠宰環節官方獸醫配置情況自查,確保2019年5月15日前,補上人員缺口。

同時,各地要保障屠宰企業駐場官方獸醫專人專崗。建立屠宰企業駐場官方獸醫定期輪崗制度,降低檢疫人員廉政風險。督促指導官方獸醫切實履行崗位職責,如實記錄屠宰檢疫情況,加強屠宰檢疫檔案管理,嚴肅查處不檢疫就出證、違規出證以及違規使用檢疫檔案管理,嚴肅查處不檢疫就出證、違規出證以及違規使用和倒賣動物衛生證章標誌等行為。加強對屠宰企業駐場官方獸醫檢疫技術、法律法規及廉政等方面的教育培訓,持續提升官方獸醫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湖北:嚴控非瘟,嚴禁採購無“兩證兩章”豬肉

非洲豬瘟爆發以來,相關部門做了哪些工作?目前市面上的豬肉能放心食用嗎? 15日上午,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2019年“農產品質量安全荊楚行”新聞發佈會上,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部門不斷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效,目前,湖北省消費者從正規售賣點購買的豬肉,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去年以來,全省成立了21個成員單位組成的防控指揮部,建立了部門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全省各級農業部門開展包括禁限用“瘦肉精”、獸用抗生素、生豬屠宰等在內的七項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目前,在非洲豬瘟疫情防控上重點嚴控“兩場”:對養殖場監管實現建檔可追溯,加大對獸藥、“瘦肉精”使用的監管,杜絕“問題豬”進入屠宰環節;建立屠宰場監管責任清單,嚴把出廠關,要求出廠豬肉產品必須有“兩證兩章”,即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動物檢疫驗訖印章、肉品品質檢驗驗訖印章。

湖北省出現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後,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建立了非洲豬瘟防控信息傳遞和工作日報制度,第一時間將防控工作信息傳遞給基層,並及時收集、報送全省系統防控情況,還多次派出督查組明察暗訪;對全省以豬肉為主要原料的肉製品生產企業進行了全面檢查,督促企業強化進貨查驗制度,嚴禁從疫區採購豬肉,嚴禁採購無“兩證兩章”豬肉,還加大對集中交易市場、商場超市、餐飲服務單位、肉製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

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畜產品共抽檢1621批次,合格率99.8%,從抽檢情況看,湖北省市場畜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向好。2018年,農業部對湖北省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畜禽產品和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達98.6%,2018年湖北省畜產品質量抽檢總體合格率達到99.7%,相關指標連續八年位居全國前列,全省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泰國撥款1.5億銖應對非洲豬瘟

泰國本週內閣例行會議批准劃撥1億4800萬銖預算應對非洲豬瘟(ASF)問題,並將其列入國家議程。

非洲豬瘟屬於在豬隻之間傳播的一種傳染性病毒病,一旦感染病毒,豬隻死亡率幾乎是100%。

泰國農業及合作社部部長吉沙達昨天(9日)表示,當天召開的內閣會議審議了農合部提交的議案,內容包括密切關注、預防和控制非洲豬瘟,請求政府劃撥預算1億4854萬2900銖用於具體工作的開展和落實,其中2019財政年度劃撥預算5360萬4900銖,2020財政年度劃撥預備金5241萬9000銖作為緊急或必要資金,以及2021財政年度劃撥4251萬9000銖,在緊急時期密切關注、預防和控制非洲豬瘟傳入泰國。

至於泰國,目前有21萬978名養豬戶,包括小型養殖戶有20萬8192人,養殖肥豬8萬隻、種豬6萬3000只以及豬仔73萬3000只;另外還有2758戶大型養殖戶,養殖肥豬880萬隻、種豬113萬7000只以及豬仔467萬隻。

因此,一旦出現非洲豬瘟傳入和感染問題,如果有30%的豬隻感染病毒,損失額高達211億6800萬銖;如果感染50%,損失為352億8000萬銖;如果感染80%,損失為564億4800萬銖;如果全部遭到感染,損失則高達705億6000萬銖。此外,還會影響到豬肉加工製品動物出口、動物飼料業以及製藥業等,損失面巨大。

吉沙達表示,如果泰國擁有很好的預防疾病系統,包括達到國際標準的受感染動物屍體處理工序,避免成為病毒傳播載體,將可以有效避免非洲豬瘟傳入泰國。

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因為中國、越南以及柬埔寨對豬肉的需求量很大,在非洲豬瘟爆發之前,泰國生豬價格為每公斤60銖,非洲豬瘟爆發後最低價升至80銖,每年養殖戶的收入增加440億銖。

因此將應對非洲豬瘟列入國家議程將會對預防傳染病毒傳入帶來積極作用,增加泰國豬肉產品出口至鄰國的機會。

遼寧:存欄創5年新低、三元豬當母豬配種

2018年8月份以後,全國各地陸續暴發非洲豬瘟疫情,導致生豬數量減少,多地生豬產品價格兩極分化。我省作為生豬主產省,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時間較早,生豬禁運時間較長,生豬產業受影響較大,產品價格持續下滑,養殖戶大面積壓欄虧損。生豬壓欄出售與春節前生豬大量上市的時間節點重合,造成了產品價格的進一步下探,連創近年來歷史新低。2019年春節過後,遼寧全省生豬及其產品價格持續快速上漲,與往年春節過後價格下跌的情況有所不同,為此,遼寧省畜牧業發展中心在繼續強化生豬產業監測預警工作基礎上,密切跟蹤行業發展動態,同時趕赴省內阜新、鐵嶺、朝陽等養殖大市生產一線開展實地調研,發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一、產能下降、供應偏緊、生產恢復緩慢

(一)存出欄數量同時下降,後續生產能力不足

據對省內固定抽樣點監測,今年一季度,我省生豬產能持續下滑,生豬存欄、能繁母豬存欄、仔豬存欄、育肥豬存欄和生豬出欄數量均創下5年來歷史新低。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400個縣的監測結果顯示,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連續多月減少,表明我省生豬儲備不足的現象並不是個例,2019年全國都將出現“缺豬”現象。

1.存欄、出欄數量持續雙降

據對省內固定抽樣點月度監測,我省生豬存出欄數量均持續減少。一季度,240個監測村養豬戶8095戶,同比減少12.8%,生豬存欄21.05萬頭,同比減少22.7%,生豬出欄11.57萬頭,同比減少8.8%;89個規模場生豬存欄15.19萬頭,同比減少25.5%,生豬出欄4.6萬頭,同比減少26.7%。截至3月末,監測村的生豬存欄已連續6個月減少,規模場的生豬存欄已連續3個月減少。從監測數據結構及調研結果來看,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影響了生豬生產的正常規律運轉,補欄情況不理想,生豬存欄數量不斷減少;全省禁運政策解除後,去年10~12月壓欄生豬於今年1月份集中出欄,2、3月份“無豬可出”,造成一季度總體出欄數量下降。

2.仔豬、母豬、肥豬數量儲備不足

我們分別調研了12個大、中、小型規模養殖戶,發現:無論是養殖場(戶)數還是單場的養殖規模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飼養1~2頭年豬的養殖戶選擇推遲補欄時間、增大補欄時肥豬體重;飼養100頭以下育肥豬且沒有能繁母豬的養殖戶基本退出養殖行業;大中型養豬場受資金限制、疫病風險、環保壓力等諸多因素影響,不同地區減產約10%~50%;與溫氏等大集團合作的養殖戶因仔豬供應不及時、仔豬質量下降、固定資產投入增多等原因,約有20%解約退出飼養。監測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240個村的能繁母豬存欄數量已連續6個月持續減少,仔豬存欄數量連續5個月減少略有恢復,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減少了35.6%;89個規模場能繁母豬已連續減產3個月,後備母豬在大幅持續減產4個月後略有恢復,同比仍減少了43.4%,哺乳仔豬、保育仔豬和肥豬存欄數量同比分別減少了39.1%、22.5%和12.1%。

(二)產品價格逆勢上揚,養殖效益補償性恢復

今年,生豬及其產品價格先抑後揚,春節前跌入歷史低谷,春節後快速上揚,與往年節前上漲、節後下降的規律性變化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原來應該是價格低谷期的時段內逆勢上漲。養殖效益1、2月份虧損,3月份前半月實現保本,下半月扭虧為盈。

1.生豬價格從低位回彈上漲

今年春節前,活豬價格平均為8.59元/kg,省內部分地區活豬價格甚至僅有6.6元/kg,春節過後開始上漲,3月末漲至14.51元/kg,與節前相比,漲幅達到68.9%;仔豬價格由18.52元/kg漲至51.12元/kg,上漲了176.0%;豬肉價格由16.3元/kg漲至21.92元/kg,上漲了34.5%。儘管生豬產品價格飆升速度較快,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偏低,一季度全省仔豬、活豬和豬肉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2.6%、15.1%和18.6%,過低的價格造成了養殖戶的嚴重虧損。

2.豬價高啟難補前期虧損

受前期價格過低、虧損嚴重影響,目前短期的生豬價格上漲只能部分彌補養殖戶的鉅額損失。從“豬糧比價變化情況”(圖1)可以看出,1月第1周至2月第2周,養豬嚴重虧損,連續6周時間低於6.0:1的盈虧平衡點,最低僅為4.52:1,2月第3周至3月第2周,4周時間裡保本或略有盈餘,3月下旬的2周時間內盈利空間快速增加,但與前期的虧損面相比,養殖效益僅僅是補償性的恢復。一季度,全省豬糧比價平均為5.86:1,平均每出欄一頭肥豬約虧損150元,養殖效益較去年同期下降15.9%。

2019年4月16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從調研情況來看,受飼養週期約束,養殖戶到期就必須出欄生豬,能壓欄的時間很短,加之生豬壓欄存在疫病、養殖成本增加、肥豬價格繼續下跌等風險,養殖戶不得不在低價時出欄生豬,到生豬價格上漲時,欄裡已無豬可賣,或僅有少量生豬可賣,因此錯過了最佳時機,較高的豬價也並未帶來較好的效益。鐵嶺市昌圖縣于姓養殖戶和劉姓養殖戶反映,目前村裡基本沒有達到體重可出欄的肥豬;彰武縣某養殖場李姓場長反映,大型養殖場均按計劃生產,生豬到期必須出欄,調整空間較小,因此在豬價低谷時也要出欄,虧損嚴重,現在豬價高漲的盈利並不能完全彌補前期虧損。

二、後市供給偏緊,價格提升,養殖效益明顯好轉

固定抽樣點監測數據顯示,養殖戶數持續減少,育肥豬存欄數量明顯不足;無論是能繁母豬還是後備母豬,哺乳仔豬還是保育仔豬,存欄數量均降至了近5年以來的歷史最低位。截至3月末,監測村中的養豬戶數佔全村戶數的比例僅為6.22%,較去年同期下降了0.9個百分點,較5年前下降了3.75個百分點。北票市某養殖場供精站數量由去年同期的5個減少至目前的1個,單個供精站供精數也由去年同期的2000瓶/天減少至目前的400瓶/天,降幅巨大,表明能繁母豬存欄數量急劇減少。

在欄育肥豬數量低,意味著未來1~2個月上市肥豬供應不足;仔豬存欄數量少,意味著未來3~5個月可上市肥豬數量有限;能繁母豬和後備母豬數量不足,將影響未來6~12個月或更長時間的肥豬上市數量。從我省的豬群結構變化來看,各階段豬的存欄數量均出現減少,勢必造成今年生豬及其產品價格的上漲。

隨著價格的上漲,養殖效益也明顯好轉,加之今年飼料價格相對較低,進一步提升了養殖戶的盈利空間。3月末,全省玉米和豆粕價格分別為1770元/噸和2760元/噸,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7.8%和17.1%,豬糧比價平均為8.2:1,平均每出欄1頭肥豬約盈利150~200元,若肥豬價格繼續上漲,盈利空間將進一步增大。但由於近期仔豬價格瘋漲,專業育肥戶購買仔豬成本大幅增加,因此這一部分養殖戶的收益將維持正常水平,不會因肥豬價格過高而獲得更多收益。

三、生豬產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非洲豬瘟疫情打破了正常的“豬週期”變化。我省生豬生產變化一般為3~4年一個週期(見圖2),本輪豬週期本應於2018年5、6月份結束價格下行,7、8月份開始上漲,但在豬價剛啟動上漲時,非洲豬瘟疫情暴發,導致價格急轉直下,下跌時間被拉長達半年之久。

2019年4月16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不僅如此,週期內的短期規律性變化也被改變,以前是春節前價格上漲,節後價格下跌,肥豬價格先漲,帶動仔豬跟漲;現在是春節前下跌,春節後上漲,仔豬價格上漲早於肥豬。由於前一個週期延長,跌幅加深,長期和短期規律性變化均被打破,可能會引起下一個週期更大幅度的反彈上漲。不少養殖戶因今年豬週期改變,生豬價格變化不可預測,補欄多持觀望態度。

2.養殖結構逐步轉型,不適應市場發展的規模主體被淘汰出局。由於疫病風險提高、環保壓力加大、養殖成本增加、土地資金使用難度增強等綜合性原因,生豬產業的養殖結構正悄然發生著變化,不適應市場發展的經營主體加速退出市場。據調查,飼養年豬的特小群體已經改變飼養方式,為規避疫病風險,降低養殖成本,不再購進仔豬,而是購進200斤左右的育肥豬,再飼養2~3個月就進行宰殺;中小型專業育肥戶絕大部分退出市場,大部分轉行外出打工,小部分轉產自繁自養;大中型養殖場仍能維持生產,但為了降低疫病風險,減少了賣豬次數和人員進出場頻率,導致出欄豬體重普遍偏大,人員工資、消毒防疫等生產成本有所提高;超大型養殖集團供種能力下降,放養頻率降低,豬源質量下降,合作的養殖戶新購仔豬需1~2個月才能補齊,面臨著全年養殖批次減少,出欄豬成活率降低、出欄數量減少、養殖效益空間被擠壓殆盡的局面。

3.生豬種用出現混亂苗頭,三元豬直接當母豬配種。調查中發現,由於種豬場後備母豬及仔豬供種能力不足,不少地區出現了“一豬難求”的現象,後備母豬價格已由去年同期的1600:6上漲至目前的2800:8,漲幅高達75%。不少對後市預期好的小型養殖戶,在三元育肥豬中挑選質量較好的母豬直接配種,主要群體為以前飼養10~20頭母豬、去年下半年減產的養殖戶,增產比例約為三分之一。生豬種用的混亂局面將影響後續產能釋放和商品品質。

4.生豬生產可預測性難度加大。儘管養殖戶加強了自身防範管理,但心裡上的危機感卻並未減少,特別是對無害化處理車和備案拉豬車走村串戶的情況比較擔心,儘管這些車輛經定點消毒,但消毒的效果尚未可知,且無害化處理車和拉豬車的備案制度從某種程度上減少了車輛的數量,從而提高了單個車疫病攜帶的風險。目前我省生豬調往省外需經報批和抽檢,養殖戶因手續增多而出現為難情緒,寧可壓欄本省銷售也不及時出欄,打破了正常的生產規律,為後期行情走勢變化的預測帶來難點。去年我省多地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被撲殺地區及周邊一定距離內均出臺了限養政策,半年或一年內不允許補欄,加之環保政策執行到位,不達標的養殖場需時間整改,城鎮化進程逐步推進拆遷城鎮周邊養殖場等政策影響,今年我省生豬補欄情況變得不再明朗。

5.產業發展或將出現新變化。雖然目前我省生豬疫情相對平穩,禁運政策也解除多時,但已經產生的影響還未消除,養殖戶在心裡、經濟、資源等方面都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未來生產,遠離豬場的“二次轉豬臺”、洗消中心成為養殖場戶的強烈期盼;調運方式有可能變“調豬”為“調肉”,隨之可能出現配套的運輸途中排酸、冷鏈技術;因地制宜的建設屠宰場、加工場等意願成為大型養殖集團的新發展目標及方向;短期內養殖戶謹慎的出欄態度也可能會改變生豬出欄體重,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消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