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怎樣管理好我們的情緒?

第一,認識情緒

在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中,我們往往覺得積極情緒是好的,消極情緒是不好的。什麼是消極的情緒,比如憤怒、生氣、悲傷、恐懼。很多父母告訴孩子,你不可以憤怒,不允許生氣,很多家庭有這樣的家庭規條,孩子在大腦中形成一種想法:生氣是不好的。當我生氣時怎麼辦呢?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把憤怒壓下去了,但在人的潛意識裡還存在。當我一次、兩次、多次壓抑憤怒的時候,它會累計到一定的程度。壓抑到一定程度,沒有辦法再壓抑,有一天就會爆發出來,這時是巨大的爆發。另外一種是逃避壓力。在消極情緒背後其實是有積極的意義,每個人都會出現消極情緒,當我們看待這些消極情緒的時候,不能“一刀切”。

舉一個例子,有位媽媽說她的孩子兩歲多,經常是拿自己的頭去撞牆發洩情緒,甚至撞出血來。這麼強烈的情緒反應背後是什麼呢?兩歲多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有時媽媽讓她去刷牙,她不去,就強迫她去。媽媽說把玩具收起來,我們一家人要出去了,但她不願意,玩得正高興。當她有不開心、負面的情緒出來,小孩子不知道怎麼化解,而她又想表達她心中的不滿。她最後就運用頭撞牆的方式表達我內心中的生氣、不滿和憤怒。我們看到的是,當孩子生氣、憤怒的時候,父母應該告訴他的是,允許有這種憤怒的情緒,但是你告訴媽媽為什麼會憤怒。

我們應該怎樣管理好我們的情緒?

我們從認識情緒變到第二個方面:接納情緒

接納承認孩子有一些負面情緒存在,而不是告訴他,不允許有負面情緒。我們看到了你的負面情緒,允許有負面情緒,讓我們一起看看為什麼你這麼生氣,怎麼接納這些情緒。在和孩子交談的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學習,我有了憤怒情緒時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表達、宣洩,而不是自己一味“摸索”。

第三個方面:轉化情緒

當出現了負面情緒時,可以通過放鬆、想象、改變認知的方式,去調整、轉化我的情緒,使消極情緒逐漸變成積極情緒。如果一時調整不到積極情緒,比如我今天還是非常焦慮,沒有關係,它提醒我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就讓它存在著,沒有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擔心的是,我很焦慮、我怎麼辦?當我越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可能就越焦慮。相反地,焦慮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允許它存在,它可能是我的朋友。當我們換成這樣一種方式去看待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負面情緒對我們產生的消極影響反而會減少很多。

我們應該怎樣管理好我們的情緒?

所以面對負面情緒時,我們要掌握情緒管理技巧,更好地面對生活。

1,從被動到主動

但我們發現有不良情緒時,要採用相應的方法快速解決問題。避免情緒對我們的影響程度變得無法控制。美國心理學會提出了心理平衡的十條要訣:⑴對自己不苛求,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⑵對親人期望不要過高;⑶不要處處與人爭鬥;⑷暫離困境,去做你喜歡做的事;⑸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非原則問題方面適當讓步;⑹對人表示善意;⑺找人傾訴;⑻幫助別人做事;⑼適當娛樂;⑽寵辱不驚,知足常樂。掌握並在工作中適時的對這十條加以運用,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對情緒管理的認知,而認知上的提升可以幫助我們從被動轉向主動。

2,建立情緒賬戶

情緒賬戶是一種比喻,形容在員工內心積聚的引起正面和負面情緒的要素。如果員工在內心積蓄的負面情緒因素過多,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表現出強度更大的負面情緒,情緒賬戶就會出現透支,員工就不會快樂。如果一個管理者指使下屬去辦這個、幹那個,分工不合理;對下屬的職業生涯沒有考慮,又不與下屬討論這些問題,無法很好地溝通,這實際上都是在員工的賬戶存入負面情緒。因此,管理者要學習平時在自己和下屬的情緒賬戶上進行正向儲蓄,如瞭解他人、關係下屬,真誠守信、明確願望、表達信任與忠誠、造成損失真誠道歉等。有的時候我們會有莫名的惆悵情緒,主要是我們平時在情緒賬戶中存入了過多的負面情緒。因此,如果你想建立一種相互行人的人際關係並對別人產生影響,你就必須首先建立自己的情緒賬戶並使它出現盈餘。

我們應該怎樣管理好我們的情緒?

3,轉移注意力

有了負面情緒,我們可以去做點別的事情,如拜訪朋友或師長、找人聊天、談些別的話題、玩項運動或看一場電影等,這些方式都能幫助我們換種想法、改變態度和身心狀況,使情緒自然舒緩下來。

4,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要求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理解他人,體諒他人。有一則寓言講述:有個少年問智者,怎樣才能讓自己快樂。智者意味深長的說:“把別人當自己,把自己當別人。”頗具哲理性的話道出了為人處世的四字真言: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一種哲理思考,也是一種道德觀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工作中,如果我們在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有意識的進行換位思考對我們除了負面情緒是有幫助的。換位思考是成功的偉大細節,是享受生活的人生態度,更是調整情緒的有利工具。真正的換位思考是建立在理解他人和自我瞭解的基礎之上的。這又對長遠的把握和細節的關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試想,沒有對細節的理解,如何能真正的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換位思考呢?因此,換位思考不僅僅是意識問題,更多的是如何從細處去執行的問題。否則,就只能是表面上的換位。

我們應該怎樣管理好我們的情緒?

5,利用讚美的力量

讚美在工作場合具有神奇的作用和力量。每個人對未知的事物都有自卑情節,因此,每個人都需要讚美,需要一種來自別人的肯定。讚美是講究技巧的,盲目的讚美會比不讚美帶來更差的結果。有效的讚美有五個關鍵點:⑴多讚美:讚美應該經常出現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它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讚美可以改善人際關係,提高工作效率,是工作和生活的潤滑劑;⑵清楚明確:要清楚的表達出讚美別人什麼;⑶舉例子要具體:讚美不要過於籠統,要具體而明確,最好能舉出例子;⑷及時讚美:讚美要及時,在事情發生後馬上讚美效果最好;⑸當眾說出來:當著他人把讚美之詞說出來,效果會更好。充滿真誠的讚美,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

6,尋找你的社會支持

面對負面情緒時,不要忘記我們的社會支持系統。每個人都不是孤身奮戰的,親人、愛人、朋友等都可以分享我們的快樂和喜悅,承擔我們的悲傷和痛苦,他們是我們的社會支持系統。社會支持對於員工的情緒疏導有很重要的作用:他們是員工精神上的溝通對象;他們能給予員工經濟上的支持;他們能給予員工行為上的援助、企業員工如果能在這幾方面有足夠的社會支持,將有利於他們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更好的事先家庭和事業的平衡。

我們應該怎樣管理好我們的情緒?

7,緩和反應

人的身體遇到危險或恐怖狀況時會自動產生變化,以準備迎接挑戰或逃避現狀以保護身體,這就是“緊急反應“。但是,緩和反應剛好相反,在最初6秒內的生理機能完全相反,強迫自己延遲做出的反應。緩和反應基於的理念是:在身體處於高度的興奮狀態之後,務必要保留一段低度興奮狀態的期間,以維持體內平衡,確保身體健康。快要發脾氣時,告訴自己讓脾氣轉個彎。情緒激動易使人說錯話,緩和反應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衝突。

8,與他人進行情緒交流

要懂得與他人進行情緒交流,彼此瞭解對方的感受。在工作中,溝通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個人素質,溝通可以加強團隊間的合作,使工作更加順利的展開。在工作場合產生了不愉快的情緒,可以邀請對方進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積極傾聽,探尋找出根本問題並加以解決。

總之,懂得情緒的內在規律,養成良好的情緒習慣,我們就可能更好的運用自己的情緒,讓我們的各種情緒隨叫隨到。

我們應該怎樣管理好我們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