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覽眾河小
辛亥革命結束後,中國就進入了北洋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和輝煌的時期,它結束了幾千年的帝國專制制度,把中國帶入了民主共和時代。因為當時中國最適合的制度是君主立憲制,而不是民主共和制,這個時期出現了非常大的動盪。
在這短短的17年時間裡,中華民國出現了十五任元首。他們共同創造了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甚至有很多都影響到了現在。更重要的是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除了春秋戰國時期之後的第二次中國思想文化大交流時期,出現了無數璀璨星光的大師。所有這一切都得益於當時寬鬆的政治文化環境,得益於這些優秀政治家在當時艱難的環境中作出的英明決策。
在這裡需要備註一下,孫中山只是臨時的國家大總統,不算正式的國家元首,所以並不能把他放在國家元首的行列裡,在這裡需要澄清一下。
第一任國家元首袁世凱(1912年—1916年)
袁世凱開創了中華民國全新的時代,在他的努力下,西藏、新疆、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分裂的陰謀被粉碎,維護了中華民族的統一。因為袁世凱堅決反對孫中山出賣中國領土給日本的行為,他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釘。袁世凱建立了全新的軍事經濟制度,廢除科舉辦理新式學堂,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禁菸運動。他可以說是中華民國在制度體制方面的開創者。
第二任國家元首黎元洪(1916年—1917年)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的首創者,他作為辛亥革命的領袖推動了其他省份的獨立,對清政府的滅亡起到了重大作用。他堅定的維護共和制度,反對袁世凱稱帝和張勳復辟,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共和主義者。
第三任國家元首馮國璋(1917年—1918年)
馮國璋也算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政治家,他曾經提出“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的觀點,他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發展中國的工商業。早期他是清政府的堅定維護者,但在民國時期,他堅決反對帝制。他曾經提出,引進西方先進的管理和科學技術,壯大中國的經濟和國防,這也是非常有遠見的思想觀點。
第4任國家元首徐世昌(1918年—1922年)
徐世昌曾經是袁世凱的親密戰友,他幫助袁世凱做成了很多大事,但他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早在清朝晚期,他提出了大力開發東北計劃,抵制俄羅斯侵略中國。他建立了中國現代的警察制度,鐵路、電力、郵政、航運制度。他曾經命令徐樹錚收回了被蘇俄策動獨立的外蒙古。
第5任國家元首周自齊(1922年以國務院總理之職暫攝大總統)
在徐世昌辭職後,周自齊以國務總理的身份暫代大總統職務。5個月後黎元洪覆職大總統,他就退出了政界。他曾經創辦了清華學堂,推動了中華民國的外交事務發展。長年遊歷國外,他深深的明白經濟的重要性,堅決推動農工商經濟的迅速發展。
第6任國家元首黎元洪(1922年—1923年)
在北洋系激烈的內部鬥爭中,黎元洪則為革命元首再次被各方妥協推出來擔任大總統。但這時的他手上並沒有軍隊,也沒有強大的政治團隊,勉強執行執政一年就被迫下野。
第7任國家元首高凌霨(1923年以內務總長兼代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黎元洪下臺後,大總統之職由高凌霨暫攝,而高凌霨不過是前朝舊官員,在北洋政府內部沒有什麼影響力,這是一個過渡人物,在曹錕當選後下臺,抗日戰爭爆發後淪為漢奸。
第8任國家元首曹錕(1923年—1924年)
曹錕人稱二傻子,在吳佩孚的支持下重金賄賂議員,成為總統,人稱“賄選總統”,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後,倒戈將軍馮玉祥率領部隊佔領北京城,曹錕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馮玉祥軟禁了起來,黯然下臺。他在任短短一年就推動制定了中華民國憲法,把國家權力和地方政治權力進行了劃分。對蘇俄採取了嚴正外交立場,維護了中華民族的統一。
第九任國家元首黃郛(1924年以國務總理之職攝行大總統職)
曹錕被驅逐下臺後,黃郛暫行大總統之職。早年的他在日本留學期間和蔣介石結為八拜之交,多次幫助蔣介石解決了對日外交問題。他委曲求全拖延了中日戰爭的爆發,被不明真相的群眾稱為漢奸。
第十任國家元首段祺瑞(1924年—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第二次直奉大戰結束後,馮玉祥與張作霖力邀段祺瑞復出,於是段祺瑞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權利等同於總統,後被馮玉祥趕下臺。這次的段祺瑞在政界和軍界失去了控制力,只不過是馮玉祥的一枚棋子。段祺瑞一生致力於中國統一,他廉潔奉公,反對帝制,擁護共和,被稱為三造共和的功臣。
第11任到第14任國家元首胡惟德,顏惠慶,杜錫珪,顧維鈞(1926年—1927年均曾以總理之職攝行大總統)
這時南方國民黨已經開始北伐,張作霖慢慢成為北方北洋軍閥僅存的軍事集團。在時機沒有成熟之前他把這些人推上了政治前臺,自己在幕後操作。這幾任大總統手中沒有什麼實權,面對當時複雜的政治形勢根本沒有辦法有一番作為。
第15任國家元首張作霖(1927年—1928年)
第二次直奉大戰後,張作霖進入北京擔任陸海軍大元帥,實際上代行國家元首職責。他成功的粉碎了蘇俄侵略中國的陰謀,維護了中國領土的統一。堅決抵制日本索取對東三省的權益,最終被惱羞成怒的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
新知傳習閣
應該說,辛亥革命是個早產兒,是一個並不成熟的革命,是鍋夾生飯,但他的意義是重大的,他推翻 三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結束了腐朽的滿清統治。在1912年建立起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但歷時15年的北洋政府歷經15任國家元首。可以說,北洋政府是極其腐朽和衰敗的,於國於家都無寸尺之功,那這15任國家元首都是誰呢?
孫中山,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3日在任,時年46歲。任期只有一個多月,卻影響深遠。但不得不提出了的是,孫中山當首任總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一生三次當總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不得不說是個遺憾)。孫中山是偉大革命先行者,他喚起了革命的號角。但他的一生卻是蹉跎的一生,沒有任何一個集團和實力派依附和聽命於他,無兵無將,也沒有任何功績於中華民國,他的權力也確實被北洋軍閥“竊取”但這是實力使然,是必然的選擇。1925年去世,時年59歲。
袁世凱,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第一任正式大總統。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於3月10日在北京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10月16日,袁世凱就任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年55歲。必須要指出的是,袁世凱當總統都是合理合法的,正式在他的任期內,國際社會才正式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合法政府。也應當指出的是,是孫中山和袁世凱共同地推翻了滿清統治,而且是以和平 方式,這是袁世凱的最大功績,但他恢復帝制,開歷史倒車,只做了83天“皇帝夢”就在內外交困中宣佈撤消帝制,是他一生最大敗筆不久在1916年病逝。,時年57歲。
黎元洪,一生兩次出任民國副總統,兩度出任總統,在北洋政府可謂獨一個。在1916年袁世凱死後繼任總統,但無實權,因府院之爭下野,但在1922年梅開二度再度成為總統,但黎元洪當總統均無實權,是各個利益集團妥協的產物。一生無功於民國。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正式他在武昌起義中的“出山“和首義確保了辛亥革命的成功。這是他最大的功績,黎元洪擔任總統時候分別是52歲和57歲。下野以後以經商為業,1925年在天津病逝。時年61歲。
馮國璋,北洋三傑之一,曾代理大總統一年有餘,在北洋所有的總統裡,最沒有影響的就是馮國璋了,他既沒有當過副總統,也沒有當過正式總統,只不是代理總統而言,連黎元洪還不如。他在南京的副總統不過是“自封“在張勳復辟失敗之後,於1918年8月1日進北京就任代理大總統。但由於實權掌控在段祺瑞之手,二人齷齪不斷,馮國璋爭權失敗,於1919年下野,不過一I年多。但由於沒有實權,也談不上任何功績可言,應該說自袁世凱死後,當時北洋政府已經是政令不不暢了,難有作為了,公元1919馮國璋病逝,時年60歲。
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期間擔任民國大總統,但實權掌握在段祺瑞手上。依舊是個傀儡總統,作為袁世凱最信任重要的幕僚。徐世昌可謂文武兼資,但可惜一生才華未得施展。任內最大的功績就是拒絕字在巴黎和會簽字。1918在馮國璋被驅逐以後,被安福系推舉為總統,時年63歲,任內另一個功績就是收復外蒙。在民國15任總統中,他是任期最長一個長達5年,做為一個“文人“不得不說徐世昌能力出色。後在直奉大戰中受曹錕脅迫而下臺。1939年去世。時年84歲。晚年的徐世昌拒絕了日本人拉攏,保持了晚節。
周自齊,1922年6月2日—6月11日期間,以國務總理身份署任大總統10天。他是滿清培養的第一批留學生,曾任滿清駐美國大使。外交能能力出色。高凌霨,1923年6月14日—10月10日期間,以內務總長兼代國務總理署任大總統。後來當了大漢奸,是民國15人總統中唯一的一個漢奸。著實該死。
曹錕,第三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也是第一個賄選總統,也是所有正式總統裡最無能的一個,在1923年就任總統,時年61歲,在其任內。在其任內頒佈了民國憲法。這部憲法是中國第一部正式頒行的憲法。但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由於馮玉祥倒戈,發動北京政變,曹錕被迫於1924年0下野。值得一提是,曹錕不當漢奸,數次拒絕了日本的威逼利誘。值得稱讚,1938年去世,時年76歲,被國民政府追授為一級上將。
黃郛,1924年11月2日—11月24日期間,以代總理身份署任大總統20余天。胡惟德,1926年4月20日—5月13日期間,以外交總長兼代國務總理署任臨時執政20余天。
段祺瑞,北洋三傑之一;1924年11月24日—1926年4月20日期間,他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是名義上的元首。在袁世凱的北洋三傑裡最傑出的就是段祺瑞了。在1916到1920年期間,他不是總統。是國務總理,但掌控國家實權,但由於反對聲音太大,但卻沒有成為總統,當各個方面都成熟以後,在59歲的時候當選為國家執政,相當於總統。一生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絕對是北洋政府的實權派人物,一生拒絕日本人拉攏,保持晚節,值得讚賞。最大的功績是建立了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公元1936年去世,時年71歲。
顏惠慶,1926年5月13日—6月22日期間,任國務總理並署任大總統職務。顏惠慶是15任北洋政府總統中唯一一個親眼見過新中國成立的人,1950年去世。時年73歲,當他1949年第一次與周恩來見面以後,就十分感慨道,我今天總算知道國民黨為何答打不過共產黨了。
杜鍚圭。1926年6月22日—10月1日期間,任代總理署任大總統職務。顧維鈞,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期間,以代總理署任大總統職務,時年未滿40歲。是近代以來舉世公認的中國兩個半外交家(周恩來,顧維鈞,半個是李鴻章)這個袁世凱發現並培養的外交家於1985年去世,時年97歲,是所有北洋總統裡最後一個去世的。也是結局最好的一個。
最後一任北洋政府總統就是奉系軍閥張作霖了。在1927年張作霖就任北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時年52歲。但僅僅一年以後,敗於北伐軍。就就此下野,也標誌著北洋政府成為歷史。在位期間多次抵制日本人的誘惑,1928年被炸身亡,時年53歲。
在北洋15任總統中,當總統最年輕的是顧維鈞。任期最長的是徐世昌5年。最早去世的是馮國璋,最晚去世是顧維鈞。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北洋政府存在於1912年到1928年,的確經歷了15人國家元首,可是真正的實權人物,卻只有四個: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張作霖。
聽我給你講講北洋政府15名元首和他們背後的男人。
1,孫中山——背後沒人,所以只是臨時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共和制度。而我們的著名遠距離革命家孫中山一個多月後才知道這一消息,當時正在咖啡館當侍應生。孫中山接著用一個月時間籌款,想要解決新生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財政問題,接二連三的碰壁後,只好回國厚著臉皮說“我沒有帶錢回來,但我帶回來了共和思想!”
問題是,孫中山的共和思想,立憲派也都有,不是什麼稀罕東西。即便如此,孫中山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個臨時大總統水分太大,因為當時參加選舉的人,只有南方各省的代表十幾人,這明顯就是一個草臺班子嘛!比皇族內閣好不到哪去!
2,袁世凱——背後是20萬北洋軍隊,一坐就是四年多!
袁世凱被南京參議院選為臨時大總統的時間是2月15日,當時孫中山辭去總統僅2日,清帝溥儀退位僅3天。國家權力可以以這種方式私相授受,孫中山的民主思想,實在是不敢恭維。袁世凱和孫中山合力推翻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是真的,取而代之的更加腐敗無能的北洋政府也是真的。
袁世凱當總統的日子,著實不好過,因為革命黨給民國制定的制度是總統統而不治,總理一切負責。不過,這一切隨著宋教仁別殺就結束了,隨後,孫中山做了革命黨的獨裁者,袁世凱做了北洋軍的獨裁者。誰也別笑話誰!
北洋軍同意袁世凱搞獨裁,並不意味著他們同意袁世凱當皇帝,袁世凱當皇帝,一屁股就坐在了火山口。
3,黎元洪——背後沒人,居然當了兩次總統,分別給段祺瑞和曹錕當傀儡。
宋教仁案和二次革命毀掉了孫中山,洪憲帝制毀掉了袁世凱,民國初年三分天下的黎元洪成了唯一的總統候選人。
黎元洪的勢力,是被張振武案弄掉的。黎元洪請殺張振武,這是借刀殺人之計。袁世凱殺了張振武,帽子丟給黎元洪,黎元洪就這樣身敗名裂,被解除了湖北新軍的權力。
1916年,黎元洪以副總統繼任為總統,實權在皖系軍閥首領、總理段祺瑞那裡,兩人發生府院之爭。張勳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開始了復辟,段祺瑞黃雀在後三造共和。段祺瑞讓對頭馮國璋當了代總統。
1922年,黎元洪當上總統,已經早就沒有和別人爭鬥的心了。
4,馮國璋——背後有直係軍閥,卻被總統職位限制了。
不管是袁世凱當權還是段祺瑞當權,馮國璋始終都是最大的在野黨。馮國璋是直係軍閥首領,地盤在兩江地區,相當於兩江總督。擔任副總統期間,馮國璋害怕重蹈黎元洪覆轍不去北京就任,段祺瑞讓他當代總統,終於沒法推辭了。
馮國璋在代總統任上,做過最有趣的事,便是把故宮裡面的珍惜魚類撈出來賣了,所以被叫做“賣魚總統”。
5,徐世昌——背後是段祺瑞和曹錕,任職時間長達4年!
徐世昌是北洋軍閥的第二號人物,袁世凱當直隸總督,他當東三省總督,滿清皇族內閣都有他。袁世凱當皇帝時,給他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四人封為“嵩山四友”,捧得高高的,足見其地位之高。徐世昌怒罵,這是永不敘用的意思!
1920年,執政四年的段祺瑞,在直皖戰爭中失敗,實權轉移到曹錕和吳佩孚手上。徐世昌以虛位總統成了直皖戰爭的調停者,著實有趣。
6,周自齊——曹錕的傀儡,暫時保管總統位置而已。
1922年6月2日—6月11日期間,以國務總理身份署任大總統10天。這個周自齊,屬於梁士怡的舊交通系,梁士怡和他都是留學生,最擅長的就是撈錢,尤其是梁士怡,在袁世凱時期有“二總統”稱號。周自齊後來當了漢奸。
7,曹錕——背後是吳佩孚和馮玉祥的直係軍閥,一個倒戈要了親命。
曹錕這個人很複雜,喜歡他的人說他是天生的政治家,不喜歡的人罵他“三傻子”。曹錕在經歷了周自齊、黎元洪兩個傀儡後,終於忍不住賄選當了總統。
曹錕賄選當總統,被孫中山罵成“豬仔總統”。據說曹錕在要求各省各市攤派“賄選”費用,每個議員都賺大發了,曹錕最後還有很大結餘。唯一受害的是老百姓。
1924年10月23日,第二次直奉戰爭前線的馮玉祥忽然回軍北京,囚禁了曹錕,“中國最強”的吳佩孚也只好跑回洛陽老巢。
8,黃郛——亂局中的微妙平衡,後臺是馮玉祥的國民軍,在位20多天。
黃郛是同盟會老會員,曾與陳其美和蔣介石義結金蘭。在北洋政府的內閣高官中,黃相對親蘇、親南方。馮玉祥的政變,他也有所參與。
9,胡惟德——亂局中的微妙平衡,在位20多天。
10,段祺瑞——亂局中的長期平衡,張作霖的傀儡。
相比馮玉祥、張作霖這些小字輩,段祺瑞明顯高一級。可是段祺瑞自從直皖戰爭失敗,就成了沒牙的老虎,只能學徐世昌給人當傀儡。
段祺瑞不聰明,張作霖掌握下的北洋政府,是一個是非之地,因為廣東革命政府越做越大,這裡早晚要完蛋。果不其然,1926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僅僅一年,日軍幫著奉軍打馮玉祥,順手牽羊打進了大沽口。3月18日,5000學生請願反擊日軍,段祺瑞悍然命令軍警開槍,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三一八慘案!
1926年4月9日,馮玉祥國民軍鹿鍾麟所部保衛國務院,段祺瑞逃跑。一個星期後奉軍捲土重來,張作霖再次做主了,同時,直奉形成聯合。
11,顏惠慶——張作霖奉軍的傀儡。
12,杜鍚圭——張作霖奉軍的傀儡。
13,顧維鈞——張作霖奉軍的傀儡、
14,張作霖——1927年6月組織安國軍政府,自任大元帥。
張作霖實現直奉聯合組織安國君政府,距離段祺瑞下臺,也不過一年上下。張作霖當的“安國軍政府大元帥”,其實就是當時的國家元首。剛剛一年後,北京即將被國民黨二次北伐攻克,張作霖逃回瀋陽,在火車上被日本間諜炸死。
仔細盤點北洋政府16年15個總統沒什麼意義。其實北洋政府的權力,就是在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張作霖四個人手中,四年一屆,到期換人。這期間,連比較有影響力的傀儡也沒幾個。
幾乎是魔咒,北洋這個大染坊,誰進去都會被染的烏七八黑的,誰當上總統誰就快完蛋了。
也許,中央權力就是地方軍閥最大的毒藥吧!
歷史知事
1912年中華民國草創,黃興原是眾人屬意的臨時大總統人選,但他卻讓給了匆匆回國的孫先生。
不過,不論是黃先生,或是孫先生,他們所領導的革命軍實際上卻不是清軍的對手,或者說他們打不過袁世凱,所以,革命黨對袁施以利誘——虛臨時總統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歸來。
何謂“反正”?即讓袁世凱站在革命黨陣營一邊,推翻清政府!
袁世凱一聽,想了想,自己繼續給清朝賣命,即便位極也仍是人臣,可站在革命黨陣營,卻能成為一國總統,何樂而不為?
所以,當袁世凱完成了“反正”的歷史使命後,孫先生縱有千般不捨萬般不願,也只能履行承諾,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
孫先生他們想讓袁世凱到南京就職,如此便可以趁機架空甚或控制袁,可是袁何等精明,又怎麼會上當?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又將中華民國政府從南京遷到了北京。
從1912年到1928年,中華民國正統和國柄皆在袁世凱一系,即北洋系,掌控國柄者盡出於北洋,所以,這段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又被稱為北洋政府。
孫先生雖是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可他不是北洋系的人,也從沒被北洋系捧為首腦,所以將他劃為北洋政府的所謂“國家元首”顯然是錯誤的。因為看到有人這麼劃分,故此一提。
北洋政府始於袁世凱,終於張作霖。
1916年,袁世凱一死,北洋系內部經過一段時期的摩擦後分裂成了幾個派系,如皖系、直系和奉系,又因各系不斷內訌,誰也不肯服誰,所以,北洋政府(北京政府)的最高領導人頻繁變動,竟多達十數人,不可謂不稀奇。
只是,人數雖多,可實際掌控北洋政府的不過數人而已,決策權也盡在這幾人手上,所以,在此我也只說說具備影響力的這幾個人,餘者不多贅述。
袁世凱可謂是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也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之一。
沒有袁世凱的突然加入,1911年武昌之事恐怕沒有成功的可能,也不會成為辛亥革命的開端。
這也是袁世凱一生中最耀眼的功績。
所謂“竊取果實”,實不足信。
袁在任上,實際上對中國軍事、經濟、教育、司法等諸多方面的貢獻不小,對於維護領土完整也頗有功勞,只是後來因為稱帝一事,被人為地近乎全盤否定,所謂簽訂“二十一條”也不全然是書上所寫的模樣。
袁因稱帝鬧得眾叛親離,迫不得已於在稱帝近三月後宣佈取消帝制,後於1916年6月6日病逝。
袁臨死前留下了一份繼承人人選名單,即總統候選人名單,這份名單裡沒有他的兒子袁克定,卻是黎元洪、段祺瑞和徐世昌。
黎元洪也算是袁的欽定之人,所以,袁世凱一死,便由黎元洪坐上了總統的位置。
黎元洪既不是北洋人,又不是孫先生的“團伙”,看似兩邊沾親帶故,可實際上卻是兩頭受氣。可恰恰是這麼一個人,卻成了袁世凱死後成為總統的最佳人選,革命黨人能接受,北洋人也能接受。
黎元洪雖然當上了總統,可卻遭到了排斥,和時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鬧出了“府院之爭”,段祺瑞手裡有槍有權,黎元洪空有總統之位,顯然不是段的對手,最後氣得辭職出走。
黎元洪一走,曾打著調停“府院之爭”的旗號的馮國璋經不住誘惑,在段的邀請下,離開了自己的老巢,奔去北京當起了代總統。
不過,馮國璋此人終究只是中人之姿,離開了老巢,更不可能是段祺瑞的對手,所以也在“府院之爭”中敗給了段祺瑞,
黎元洪、馮國璋相繼敗走,徐世昌得以上位。
可是,不論是黎元洪也好,是馮國璋也好,是徐世昌也罷,當時的北洋政府的控制權終究是段祺瑞,所以,段祺瑞雖然沒得所謂“國家元首”之名,卻是北洋政府實際上的最高首腦。
段祺瑞執掌北洋政府期間,始終想以武力統一南方,奈何直、奉兩係為奪北洋政府控制權,一直掣肘於他,所以他的“武統”之路也被攔腰斬斷。
後來,段祺瑞又輸了直皖戰爭,只能黯然離場。
段祺瑞的心腹愛將徐樹錚曾收復外蒙,後因段祺瑞的落敗,又丟了外蒙,殊為可惜。
皖系段祺瑞落敗後,北京政府由直系曹錕、吳佩孚所掌控。
曹錕和馮國璋挺像,馮國璋入京當上代總統後,對直系軍隊的控制力越來越低,曹錕也是如此。曹錕取代段祺瑞後,軍隊也逐漸落到了吳佩孚的手裡,所以即便他賄選當上了總統,決定權說到底也是在吳佩孚的手上。
拿張宗昌投曹錕這事來說,曹生性貪財,本來已經被張宗昌送的厚禮打動,想要收留他,可是吳佩孚搖搖頭,曹錕便得拒絕。
吳佩孚曾經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被稱為中國最強者,他的實力可見一斑。
不過,吳佩孚在和奉張開打後,被馮玉祥在背後捅了一刀,瞬間跌落,只能蟄伏於鄂、豫、湘等地。
吳佩孚失勢後,北洋政府自然便輪到了奉系張作霖當家。
老帥當國期間,雖然被視為親日,可是卻能一邊從日本人手裡拿好處,一邊將日本人耍得團團轉,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張作霖藉助日本人的手發展自己的勢力,讓日本人始終對他心存忌憚,即便已經盯著東三省流口水好多年,也一直不敢下手。
老帥打算退回奉天時,日本趁機威脅他,讓他簽訂“五路條約”,出賣主權,他卻直言“我這副臭皮囊不打算要了”,誓死不從,更是在離開北京前將日本人戲耍了一番,在日本人送來的條約上籤了一個字——閱!
彷彿是老師在給小學生批改作業。
只可惜,老帥終究折在了日本人的手裡,被惱羞成怒的日本人給炸死了。
張作霖在俄、日勢力的夾縫中,保了東三省數十年,更是打造了一個強盛的奉系,然而奉系一到少帥手裡,東三省一到少帥手裡,不過短短三年時間便變成了泡沫。
東三省被少帥“一槍不放”地送給了日本人,至今思來,仍然感到痛心。
張作霖的死,不僅意味著中華民國的正統從北洋政府轉移到了國民政府,也終結了一個浩浩蕩蕩的北洋時代。
吾與吾國
在清朝,出現最早的是南洋通商大臣,但最厲害卻是北洋通商大臣。因為首任北洋大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是北洋政府的老祖宗。李鴻章曾在孫中山的提議下對大伯裡璽天德(大總統)心動,八國聯軍侵華時,李鴻章更是被東南自保的督撫們暗中推舉為大伯裡璽天德。後來,因為慈禧太后令“談判專家”李鴻章談判讓李鴻章的總統夢破滅。但到第四任北洋大臣袁世凱時,將清廷玩弄於鼓掌,實現了李鴻章所沒實現的總統夢。
袁世凱所建立的中華民國被稱呼北洋政府,其存在時間為1912年3月10日到1928年6月3日。福垊特別想說的是,北洋一哥共計15任14位,其中國家元首5位,政府首腦8位,大元帥1位。
第一任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大總統袁世凱。
【簡歷】
袁世凱【1859.9.16-1916.6.6】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王明口鄉袁寨村人。福垊認為袁世凱是曹操一樣的人物,不過卻是失敗的曹操。袁世凱對付日本、對付朝鮮甚至對付自己的恩師李鴻章他都有一套。甲午戰敗後,袁世凱為了討好榮祿,讓李鴻章辭職,被李鴻章罵了個狗血噴頭。到了後期,袁世凱對付清廷更有一套。最終清廷遜位,袁世凱做了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1912.3.10-1913.10.9),而第一任臨時大總統是孫中山(1912.1.1-1912.2.13)。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當選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建元洪憲。為此袁世凱眾叛親離,不得不在1916年3月22日宣佈退位,仍稱大總統,成為了83天的皇帝。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積憂成疾去世。
【功績】
第一、以和平的方式廢除帝制、創立民國。
第二、修訂清帝遜位詔,維持國家領土完整。
第三、駐守朝鮮、小站練兵、維修鐵路、統一金融。袁大頭在蔣介石時代都還在用。
第四、他投資斯瓦爾巴群島,在1925年給我們帶來巨大好處,下面再談。
第二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大總統黎元洪。
第六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大總統黎元洪
黎元洪【1864.10.19-1928.6.3】今天的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彭店鄉黎河村黎家河人。袁世凱去世第二天,即1916年6月7日,副總統黎元洪終於去掉“副”字了。馮鞏的曾祖父馮國璋當選位副總統。自然而言黎元洪實行的是總統制,袁世凱的嫡系段祺瑞要求實行內閣制,於是形成了府院之爭。黎元洪免掉了段祺瑞,段祺瑞此時扮演了何進的角色,派徐樹錚邀張勳帶兵來助陣,而張勳扮演了董卓的角色,於是溥儀在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復辟了,黎元洪只能退位了。到了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黎元洪覆位。黎元洪雖然在南洋武漢發跡,但他最早是北洋水師李鴻章的兵。
【功績】
其功績有三點:第一武昌首義,第二維護共和,第三派兵入西伯利亞。
第三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代總統馮國璋。
馮國璋(1859.1.7-1919.12.28)今天的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西詩經鄉西詩經村人。清廷復辟,黎元洪躲到了日本公使館。段祺瑞一方面組建討逆軍,一方面給馮國璋發電報——四哥快來。副總統馮國璋這個"副"字於7月6日變成了"代"字。打敗張勳後,馮國璋於7月14日宣稱將總統之位奉還給黎元洪,黎元洪堅辭不受。儘管馮國璋跟段祺瑞都是袁世凱的手下,但他倆一個皖系,一個直系,鬧得還是府院之爭。對於南方,代總統主張和平統一,總理主張武力統一。直系的代總統還是鬥不過皖系的總理段祺瑞,更何況段祺瑞還拉攏奉系的張作霖呢?1918年總統大選,馮國璋、段祺瑞就和多爾袞、豪格一樣爭得不分勝負,那麼誰成了北洋的順治了呢?
【功績】他創建十多所軍校,寫出第一部現代軍事操典書。正如他在代行大總統時所說:他是清朝時不支持革命,民國時不支持帝制。
第四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總統徐世昌
徐世昌(1855.10.20-1939.6.5)河南省衛輝府府城曹營街寓所人。徐世昌曾是袁世凱的智囊,為人聰慧睿智,八面玲瓏,左右逢源,他對清廷、對張勳、對段祺瑞、對馮國璋、對黎元洪等都非常友好。徐世昌與1918年10月10日,當選總統後,走得還是馮國璋的和平統一之路。1922年4月28日至5月5日,張作霖、段祺瑞聯合孫中山向直系曹錕、吳佩孚發起戰爭,意外的是直系贏了。徐世昌因為五四運動,1922年6月2日,引咎辭職被迫下野。
【功績】開發東北、謀求外蒙、拒絕巴黎和會簽約。
第五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總理攝行大總統周自齊(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他支持袁世凱復闢,但又建立清華學堂(清華大學)。
第七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總理攝行大總統高凌霨(wei任期1923年6月14日-1923年10月10日 ),他是曹錕的嫡系,後來投靠了日本,成為了大漢奸。
第八任、北洋政府一哥,國家元首總統曹錕
曹錕(1862.12.12-1923.10.10-1924.11.2-1938.5.17)天津大沽人。曹錕他靠軍事勢力逼退了徐世昌,迎立了黎元洪,後來又把黎元洪當傀儡。最後,直接走向前臺,還是通過賄選的形式,他是歷史著名的賄選總統。他成為總統後,沒想到自己也成了傀儡,操控他的人就是吳佩孚。
【功績】將“地方自治”寫入憲法。
第九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總理攝行大總統黃郛(fu任期1924.11.2-1924.11.23)
第十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臨時執政段祺瑞(任期1924.11.24-1926.4.20)
【功績】第一、三造共和;第二、1925年段執政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至今我國國民在遵守挪威法律的前提條件下,仍可自由前去該島旅遊和考察。
第十一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代行大總統胡惟德(任期1926.4.20-1926.5.13)
第十二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代行大總統顏惠慶(任期1926.5.13-1926.6.22)
第十三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代行大總統杜錫珪(任期1926.6.22-1926.10.1)
第十四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代行大總統顧維鈞(任期1926.10.1-1927.6.16)
第十五任、北洋政府一哥,政府首腦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任期1927.6.18-1928.6.3)
因為題主提到的是國家元首,故而政府首腦福垊就不在詳細說明了。
福垊
隨著武昌革命的一聲槍響,辛亥革命的浪潮迅速席捲全國,清朝的滅亡也因此進入了倒計時。1912年元旦,以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也從這時候開始,中國進入了中華民國時期。
不過,此時中國北方仍有一支強大的北洋軍閥,為了拉攏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南京臨時國民政府以大總統職位為代價換取了袁世凱倒戈,最終逼迫清廷退位。1912年2月25日,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年半之後,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成為大總統,北洋政府正式形成。
從1912年開始,到1928年張作霖退出北京,北洋政府一共經歷了16年的時間。而在短短的16年的時間,北洋政府就先後經歷了袁世凱時期、皖系軍閥時期、直係軍閥時期和奉系軍閥時期四個時期。這4個時期,北洋政府的實際領導人分別為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吳佩孚和張作霖。
這些人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北洋軍閥。但實際上,由於軍閥混戰,短短16年的時間裡,北洋政府的國家元首卻不僅僅這幾位。亂世之中,城頭變幻大王旗,一片混亂的北洋政府也先後經歷了高達14名國家元首,他們分別為: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曹錕、黃郛、段祺瑞、顏惠慶、高凌霨、杜鍚圭、顧維鈞、張作霖。
這其中,多數人其實並無實權,本身也沒有多大勢力和實力,而是因為政治鬥爭或因緣巧合,成為了國家元首。例如周自齊,只在1922年6月份當了10天的大總統,而且還只是以國務總理的身份署任。
黃郛的情況和周自齊情況完全一致,也只是署任臨時執政20天而已。同樣情況的還有顏惠慶、杜鍚圭、高凌霨、高凌霨、顧維鈞,他們都是以其他職務署任大總統之位。而且,他們既無兵權,也無可供依靠和信任的勢力,在有槍才是草頭王的民國,他們的大總統職務與傀儡無異,真正手握兵權的軍閥根本不會聽從。
情況稍好一點的是黎元洪、馮國璋和徐世昌。我們都知道,黎元洪並非北洋軍閥出身,剛開始和北洋軍更沒有任何關係。黎元洪堪稱民國躺贏第1人,他先是被迫成為武昌起義的領導人,後又半推半就,成為湖北軍政府都督,民國成立後,又先後擔任南京臨時國民政府、副總統和北洋政府副總統、總統。當然,由於在北洋軍閥內部毫無根基,黎元洪雖然兩次出任副總統和總統,但都沒有什麼實權。
馮國璋雖然是直係軍閥的首領,但是,當他進京成為代理大總統的時候,卻並沒能夠掌握北洋政府的實際權力,真正的實權掌握在總理段祺瑞之手,兩個人由此爆發了激烈的爭鬥。不過,兩個人之間的鬥爭,也最終以馮國璋的失敗而告終。
徐世昌當總統的時間最長,但是,由於他文人出身,雖然在北洋軍閥內地位很高,卻並沒有一支忠於自己的武裝力量。也因此,在5年之久的大總統任期內,徐世昌的實權寥寥無幾。
北洋政府真正有實權的其實是這幾個人: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張作霖。袁世凱自然不必多說,作為北洋軍閥和北洋政府的締造者,袁世凱也成為北洋政府歷任總統中權力最大的一個。可惜的是,由於形勢判斷失誤,再加上野心過大,袁世凱在稱帝失敗後悽慘去世。
曹錕是北洋三大軍閥直係軍閥的首領,雖然曹錕本身並沒有多大軍事才華,但善於用人的他發掘了吳佩孚。因此,曹錕成為權力並不小的北洋政府元首。當然,做事沒有下限的曹錕由於賄選,最終聲名狼藉。
段祺瑞是北洋政府前期影響力最大,也是掌握北洋政府時間最長的人。雖然一直沒有擔任總統一職,但是,在長達4年多的時間裡,擔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一直實際掌握著北洋政府的權力。包括中國參加第1次世界大戰,都是段祺瑞主導並實施的。
赫赫有名的東北王張作霖更不用提了,當第2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擊敗以吳佩孚為首的直係軍閥之後,奉系軍隊飲馬長江,成為大半個中國的統治者。自然,北洋政府也因此處於張作霖的統治之下。
1927年,張作霖出任北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統治者。不過,張作霖也沒有得意多久,僅僅一年之後,由於四大國民黨新軍閥二次北伐,張作霖戰敗下野,並在通往關外的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北洋政府也由此落下了帷幕。
鳶飛九天2018
先說一下這15個人(按照執政時間順序):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馮國璋、曹錕、黃郛、段祺瑞、胡惟德、顏惠慶、 杜鍚圭、 顧維鈞、 張作霖
孫中山作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雖然不屬於北洋系,並且沒有被世界其他大國承認,但是其作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傳播革命思想、組織發動反帝反封建武裝起義、創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從根本上打倒了封建反動統治的基礎,其豐功偉績彪炳史冊。
袁世凱,北洋系首任掌門人,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第一任大總統,以和平方式完成中國國家政權從滿清王朝到中華民國的轉變,避免了國家的大動亂。執政期間雖說是奉行“君主立憲制”最終導致了國家的分裂,但是興辦實業和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各行各業的人才,這些人後來都為國家和民族解放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
黎元洪,北京政府時期第二任總統,並且擔任過兩屆。最大的歷史功績應該是參與武昌起義的軍事指揮,為起義的勝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於不像袁世凱那樣有自己堅強的班底,單靠人望,註定他只能是一個過渡人物。
馮國璋,袁世凱的親信,北洋三傑之一,綽號“北洋之狗”,直係軍閥首領。袁世凱萌發了稱帝念頭後,馮國璋極力反對,於是受到袁世凱冷落。袁世凱死後,張勳繼續搞復辟運動,馮國璋遂與段祺瑞一道起兵討伐。粉碎張勳復辟後,馮國璋被推舉為代理總統。但是隨著與段祺瑞的爭鬥不斷,加上北洋軍閥已經開始分裂,馮國璋很難有所作為,任職1年左右隨即下野。
徐世昌,袁世凱的核心智囊人物,馮國璋下野後由他繼任大總統,任期5年,是所有北洋系人物中擔任總統時間最長的一個。同樣也是由於沒有班底,一生的才華難以施展,但是收復外蒙古和下令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簽字兩個功績足以秒殺那些其他的實權派總統。
曹錕,直係軍閥首領,第一次直皖戰爭後通過搞賄賂選舉當上大總統。此公政治上除了頒佈民國第一部憲法外便毫無作為。
段祺瑞,皖系軍閥首領,他沒有當過總統,當過四任總理。1924年末至1926年上半年執政期間以總理的名義掌握國家大權,但是由於皖系軍閥整體實力削弱,段祺瑞執政完全靠的是個人名望,雖然一腔抱負卻也難有作為。擔任總理期間最大的一個功績就是1916年發動反覆闢行動病取得成功。
張作霖,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入主北京,就任安國軍大元帥成為北京政府實際的統治者,也是最後一位。執政期間既勾結日本人也拒絕日本人,在中國主權問題上,張作霖竭力抵制日本人的淫威,堅決拒絕簽訂賣國條約,出賣國家主權,並且因此遭到殺身之禍。
以上8位都是北洋政府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執政時間長、影響力大,剩下週自齊、高凌霨、黃郛、胡惟德、顏惠慶、 杜鍚圭、 顧維鈞等7人雖然也當過國家元首,但都是在黎元洪之後的諸人競爭上崗期間穿插其中,並且是以外交部長兼代國務總理署任臨時執政,執政時間平均為一個半月,典型的過渡人物,因此也就沒有多少功績可言。
大將軍威武K
1912年隨著宣統皇帝退位清朝滅亡,我國進入了民國時期,而從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所以這段時期我國的政府又被稱為“北洋政府”。
縱觀整個北洋時代,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六年,但這段時期卻是整個民國時期最紛亂最複雜的時代,僅國家名義上的元首—大總統就先後換了15屆,那麼下面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15位北洋政府大總統。
袁世凱(1912年—1916年)
北洋軍閥首領,辛亥革命後逼迫清帝退位,這是他最大的功績,其實袁世凱治理國家還是很有一套的,原本他可以成為一個更偉大更成功的國家元首,但最終為了一己私慾復辟帝制而遭到全國人民以及部下的反對,後抑鬱而亡。
黎元洪(1916年—1917年)
袁世凱去世後繼任大總統,但自身實力不足,所以國家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北洋皖系軍閥,總理段祺瑞手中,最終黎元洪與段祺瑞矛盾加深,造成“府院之爭”,後段祺瑞利用張勳將黎元洪趕走,黎元洪第一次下臺。黎元洪最大的貢獻就是參與了武昌起義,極大的振奮了革命軍的士氣,而且他本人的反對帝制的。
馮國璋(1917年—1918年)
黎元洪下臺後,直系首領馮國璋代理大總統一職,但此時權利還是掌握在總理段祺瑞手中,而且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由此爆發了護法戰爭,段祺瑞與馮國璋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造成了馮國璋最終黯然下臺。馮國璋這一生打仗可以,但沒有政治頭腦,只適合當一名將軍征戰沙場。
徐世昌(1918年—1922年)
馮國璋下臺後,溫和派的徐世昌當選總統,徐世昌的處事原則就是誰也不得罪,甚至對早已退位的溥儀也是非常的尊敬,這也是他為人詬病的地方。徐世昌任期內,我國發生了很多大事,五四運動,收復外蒙。然而隨著直奉大戰的爆發,徐世昌最終被直係軍閥曹錕幹下臺,從此告別政治生涯。
周自齊(1922年以國務院總理之職暫攝大總統)
周自齊只代理大總統十日,後因不滿直係軍閥而退出政界。
黎元洪(1922年—1923年)
徐世昌被迫下臺後,黎元洪再次被直係軍閥推舉為大總統,於是黎元洪覆任,但隨著北洋政府內部權力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以及直係軍閥曹錕的賄選成功,黎元洪再次被趕下臺。
高凌霨(1923年以內務總長兼代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直係軍閥將黎元洪驅逐下臺後,開始醞釀賄賂選舉,在此期間,大總統之職由高凌霨暫攝,而且高凌霨是曹錕的手下,所有事情全聽曹錕一人之言,抗日戰爭爆發後淪為漢奸。
曹錕(1923年—1924年)
1923年將黎元洪驅逐後,重金賄賂議員,成為總統,人稱“賄選總統”,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結果曹錕所託非人,馮玉祥本應赴前線對抗奉系,結果他在前線倒戈了!就這樣馮玉祥率領部隊佔領北京城,曹錕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馮玉祥軟禁了起來,黯然下臺。
黃郛(1924年以國務總理之職攝行大總統職)
曹錕被驅逐下臺後,黃郛暫行大總統之職,段祺瑞復出後辭職。他參與了馮玉祥發動的政變,還協助策劃將溥儀從紫禁城裡驅逐出來。
段祺瑞(1924年—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第二次直奉大戰結束後,馮玉祥與奉系力邀段祺瑞復出,於是段祺瑞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權利等同於總統,後被馮玉祥趕下臺,垂垂老矣,往昔不在…
胡惟德,顏惠慶,杜錫珪,顧維鈞(1926年—1927年均曾以總理之職攝行大總統)
此時直系倒臺,奉系掌權,而南方國民革命軍也開始了統一的北伐之路,在此情況下奉系與直系在共同的目標—打擊南方國民革命軍的想法上達成高度一致,於是直奉決定合作,但此時的北方軍閥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末日。
張作霖(1927年—1928年)
奉系首領,第二次直奉大戰後,進入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總統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
張作霖的一生是非常傳奇的,從白手起家到成為一國元首,這是非常人所不能及的事情,後來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勢頭猛進,張作霖不得不放棄北京,退回關外,但在撤退途中被日本人設計炸死,張作霖死後,張學良繼承他的衣缽,但很快張學良就通電全國,改旗易幟,促使國家再次統一,但這也標誌著北洋軍閥正式告別歷史舞臺,國家進入真正的民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