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qzuser268356986


劉邦是草根逆襲的成功典範,是下里巴人幹掉陽春白雪的最佳代言人,他擊敗高富帥項羽建立大漢王朝,標誌著世俗政治取代精英政治成為中國歷史的主旋律。話說,每一位成功逆襲的草根,都有一段狼狽不堪的過去,邦哥自然也不例外。



邦哥打小就是個問題少年,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今天摘老王家的瓜,明天打老李家的狗,他老爸劉太公為此沒少操心。別看邦哥沒出息,可心氣挺高,對於種莊稼這種髒活累活從未正眼瞧過,成天就知道帶著一幫子狐朋狗友打架鬥毆,喝喝酒、吹吹牛、泡泡妞,揮霍著大把青春。眼看30好幾了,還是光棍一條,是啊,誰願意把女兒嫁給這樣一個一無所有的混混?

邦哥村裡有一個曹寡婦,頗有幾分姿色,男人死的早,正值虎狼之年不甘寂寞,經不住邦哥的誘惑,一個寡婦,一個光棍,猶如干柴烈火很快勾搭成奸。邦哥畢竟年輕,火氣旺,彈藥足,這曹寡婦不久便懷有身孕,生出的孩子就是後來的齊王劉肥。就這樣,邦哥渾渾噩噩的過了30多個年頭,除了稀裡糊塗的造了一個兒子之外,一事無成。

此時,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打響了,全國上下,一片狼藉。邦哥在村裡混不下去了,就跑到了沛縣,在那裡搖身一變當上亭長,相當於現在的村長吧。別說這小子,還真是走了狗屎運,在沛縣,他結交了一大幫朋友,有殺狗賣肉的樊噲、吹鼓手周勃、趕馬車的車伕夏侯嬰、縣裡做公務員的蕭何和曹參,一時間邦哥春風得意,通吃黑白兩道。




就這樣,邦哥在沛縣又渾渾噩噩的過了幾年,期間不是調戲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就是騙樊噲這個老實人的狗肉下酒吃,小日子過得倒也滋潤。大概在他40來歲的時候,沛縣來了一位大人物,就是他後來的老丈人呂太公。這呂太公是個讀書人,家底頗為殷實,因為戰亂舉家遷至沛縣避難。

呂太公初來乍到,自然大擺宴席宴請縣裡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以慶賀喬遷之喜,所到之人必須拿出“賀錢一千”才有資格踏入呂家大門。這種熱鬧怎可少了邦哥,可他窮鬼一個,喝頓酒還要賒賬,哪有一千賀錢,沒關係,他的必殺技就是臉皮厚。只見他大搖大擺的走進呂家大門,笑嘻嘻的對迎賓的人說道:“我劉三,賀錢一萬!”自然是空頭支票了,然後一屁股坐到了首席,絲毫不見尷尬。

席間,邦哥大吃大喝,和周邊的人談笑風生,吹得不亦樂乎,把整個宴席的氣氛搞得十分熱烈。這下呂太公坐不住了,這個劉邦到底是哪路神仙,居然這麼受歡迎。話說這呂太公極會看人面相,他一看邦哥,就喜歡的不得了,認為邦哥日後必定大富大貴。然後,呂太公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竟然主動許諾將女兒呂雉許配給邦哥,這呂太公腦子進水了吧?呂雉,貌美如花,大家閨秀,出身書香門第,呂太公竟然要將女兒嫁給劉邦這麼一個要房沒房要車沒車的窮光蛋?估計蕭何和曹參要哭暈在廁所了。



這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邦哥自然笑納,好事怎麼盡找他?!別急,這小子不會一直走狗屎運。這不,麻煩來了,他接到了一份苦差事:押解犯人到驪山服徭役。此去路途遙遠,古代的交通,少則三月,多則一年,新婚不久,就要離開嬌妻,換作誰能高興起來?

沒辦法,不願意歸不願意,邦哥只得領命上路。可糟糕的是,路程還沒走一半,犯人已經跑得所剩無幾。他一尋思,媽的,這可如何是好?照這樣的跑法,恐怕還沒到驪山,犯人全跑光了。按照秦律,邦哥是要被治重罪的,這時,他做出了他這一生當中第一個重要的決定,這也是他第一次體現出一代梟雄的素質。邦哥決定,把剩餘的犯人全放了,你們逃,乾脆我也逃,什麼狗屁村長,老子不稀罕!


一不做,二不休,說幹就幹。邦哥就是一賭徒,事實上,這一局他賭贏了,而且贏得相當漂亮。一些犯人見邦哥如此仗義,反倒不願意逃了,表示願意跟著他混。就這樣,邦哥帶著一幫子犯人,躲進了芒碭山,做起了逍遙自在的山大王。與此同時,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統治,天下苦秦久矣,各地紛紛起兵響應,邦哥自不例外,從此他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這一年,他48歲。



邦哥48歲起義,54歲登基稱帝,短短6年時間,從一個山大王成為漢高祖,反差之大,轉變之快,空前絕後。他拼爹拼不過秦始皇,打仗幹不過項羽,可最後吃蛋糕的人卻是他,這究竟是為什麼?僅僅是狗屎運好的出奇?我認為,一個最根本最客觀的原因,就是邦哥的思想和行為順應了民意,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誰能代表天下人的利益,誰就有資格做皇帝。當時天下百姓對項羽之流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唯恐劉邦不稱王。

除此以外,還有什麼? 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劉邦是無賴,是流氓,他自私自利,卑鄙無恥,老奸巨猾,可這些都是他對待敵人的性格,對待敵人能心慈手軟嗎?其實邦哥這個人很真實,他對待朋友非常仗義豁達,只要你有本事,在他手下絕對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他是有些市井平民的痞子氣,他本就來自市井,豈能不沾地氣?

劉邦最大的優點就是知人善用,聽納忠言,只要你說的有道理,就是罵他兩句,他也不會放在心裡。不像項羽,總是以貴族自居,永遠高高在上,表面上對人和和氣氣,實際上壓根沒把任何人放在眼裡。整個楚漢戰爭,沒有一條政策是劉邦親自擬定的,沒有一條計謀是劉邦親自謀劃的,沒有一場戰役是劉邦親自指揮的,他唯一會的就是問蕭何怎麼辦,問張良怎麼辦,問韓信怎麼辦。但這就夠了,作為一個領導者,根本不需事事精通,樣樣拿手,只要會用人就是做領導的料。




劉邦的性格優點還表現在他有非常強大的親和力磁場,只要幫助他的人,他都坦誠相待,從不拒人於千里之外,所有的下屬和朋友,跟他相處的非常融洽非常舒服。他拜韓信為大將軍的時候,整整三天,戒酒戒肉,築起高高的拜將臺,親自給韓信下跪,將兵權交給了他。當年劉邦入主關中,面對一大堆金銀珠寶和美女,頓時垂涎三尺,樂開了花,手下勸諫他:“財寶你分文不取,美女你一個別碰,乖乖的還兵霸上,等待項羽的到來。如果你將財寶和美女據為己有,項羽是不會放過你的。”

劉邦覺得有道理,就聽取了手下的意見,項羽帶兵入關,看到劉邦如此聽話,相信了他臣服的心意,這也是為什麼項羽在鴻門宴中輕意放走劉邦的一個重大原因。項羽的第一謀士范增也對項羽說道:“劉邦這個人,貪財好色,你看他入關之後,對於財寶和美女動都沒動,可見此人志向不小,日後他一定會與大王爭奪天下。”項羽可不這麼想,你劉邦不敢動美女和財寶,是怕我揍你,看來你是真服我了。這一對比,孰強孰弱,高下立判。

我認為,項羽根本算不上劉邦的對手,他只不過是一個吃了興奮劑硬生生闖臺搶戲的配角而已,興奮劑的藥性一過,他就得完蛋。縱觀劉邦的一生,是一部野雞變鳳凰的創業史,在那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操蛋年代裡,他的操行贏得了天下。

西嶽頑石~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西嶽頑石


按史書記載,從傳統道德品行的角度來看,這個劉邦實在是不怎麼樣,十分惡劣。



一、出身微賤。

和項羽不同,劉邦出身非常卑賤,普通農家子弟。也許是有些村霸的感覺,縣裡面就給了個他個差事,相當於現在的村治保主任。管著鄰近的幾個小村子。

他相貌長得也不怎麼樣,他大腿上長著七十二顆黑記(估計臉上也不少),所以被叫做劉記,也叫劉季。

二、臉皮比較厚

劉邦常去村頭的劉媼家開的小飯店吃飯喝酒,總是吃了不給錢,打白條,這也說明他當治保主任也領不了幾毛毛工資。

劉邦吃飯打白條,吃宴席上禮也打白條。去縣裡呂大戶家吃宴席,別人都上禮金五百,他上一萬,沒現金,就打白條子。偏偏呂大戶卻相中了他這份無恥的嘴臉,還把女兒嫁給他。不明白看中他什麼,深刻懷疑他女兒也有作風問題。



三、特別好色

和項羽只鍾情於虞姬不同,劉邦窮成這樣,長得也不咋樣,偏偏還四處勾蜂引蝶。老毛病一直不改,到了戰場上打仗,被追得東躲西藏,還不忘記找女人,慄妃就是在逃跑途中他勾到的。

四、喜歡足療

他接見儒生酈食其的時候,就坐在沙發上,一邊讓兩個女人給他洗捏,一邊和酈食其說話。還有一次,英布來拜見他,他也是在足療館裡接見,弄得英布又羞又怒,幾乎要自殺。我懷疑,慄妃受寵,可能是她以前幹得就是足療按摩洗頭這個行業,技術比較好。



五、感情淡薄

項羽抓住了他老爹,威脅說要燉湯,他一點都不著急,反而請項羽給他留一碗吃。項羽從來沒見過這種貨色,反而手足無措。

老婆呂雉被擄走很久,他也絲毫不在意,愛咋咋滴,照樣該吃就吃,該睡就睡,該找女人就找女人。

逃跑途中,為了減輕車子的重量,跑得更快,他居然把兒子和女兒踹下車去。司機抱上來,他又踹下去,還拿劍要砍司機,真是太奇葩了。

六、過河拆橋

坐上了龍椅,千方百計封賞自家人。立下大功的那些異姓王,幾乎被他剷除殆盡。還對蕭何,張良疑心重重,百般為難,找各種理由打壓和限制,生怕人家奪了他的皇位。

可以共患難,不願同富貴,品行實在是不怎麼樣。



就是這種品質,偏偏他就能打敗項羽,一統江山,也肯定有其過人之處。那麼分析一下,他有什麼能讓一大幫人願意跟著他走的優點呢?

一、敢擔責任

這真是個大優點。我們發現,這個劉邦無論遭受過多少挫敗,他首先第一個先把責任承擔下來,這就是有擔當啊,和明朝的崇禎完全不同。崇禎是什麼錯誤都賴別人,怨天怨地,怨文官,怨武將,死不悔改。這個劉邦可不一樣,有什麼錯誤,馬上就說是自己的責任。這一點,他就有胸懷,很了不起。

二、有錯就改

無論是誰,哪怕是他罵罵咧咧的那些人,只要提出的意見有道理,他馬上就改正,毫不猶豫。這就讓他總是能糾正自己的錯誤路線,越發展越壯大,這是帝王的氣度。



三、打不死的小強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可以失敗,可以逃跑,可以丟人現眼,可以鑽狗洞,就是不屈服,咬牙也要扛下來,這份堅韌的毅力十分難得,也難怪能取得天下。

四、用人不疑

蕭何拍胸脯保了韓信,馬上就用,毫不懷疑,而且是重用,始終不疑。陳平也被重用,被人舉報了也依然重用,始終如一。這個優點真是難得。對每個手下都大膽任用,重任相托,這些部下也幹得踏實,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反觀那個崇禎皇帝,用人則疑,用人則殺,終於丟了天下。



五、捨得付出

劉邦對部下,對合作夥伴,都許以高官厚祿,封王封侯,大膽放權,要什麼就給什麼,十分捨得。這一點比項羽強太多了。劉邦是隻看能力,不管品行(因為他品行也不怎麼樣),而項羽則要求的準則太高,范增和韓信都最終離開。

分析了這麼些,我們發現,劉邦雖然品行不端,但他確實是個幹實事,幹大事的人。他最終獲得天下,也是理所當然。


饞嘴肥貓鏟史官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很幸運我是漢高祖劉邦的老鄉,都是今江蘇徐州人。徐州有彭祖故國,項羽故都,劉邦故里的稱號。劉邦及其功臣集團絕大多數是徐州豐沛集團的成員,可見劉邦對這裡影響有多大。

劉邦首先是一個非常講義氣的豪傑,因此他早年在沛縣做泗水亭長的時候跟眾多老鄉真誠結交,因此關係很好。這也是很多人為其賣命的原因。

劉邦還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按現在的觀點,他早年私生活比較放蕩不檢點。結交的朋友很多是雞鳴狗盜之徒。但是從另一方面說這正是優勢所在,他能利用一個人的優點,而容忍別人的缺點。

另外劉邦還是一個大度的人,在項羽把自己妻子呂氏和父親抓住要挾他的時候他能說出,我們為結義兄弟,這是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如果你殺我的父親也等於殺你的父親,殺了以後你別忘記給我一塊肉吃!弄的項羽也沒辦法。

劉邦善於吸取別人意見。奪取彭城後他想到享樂,有人勸他他能聽下去。奪取咸陽他能聽取蕭何意見約法三章,保存檔案圖籍。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當然劉邦疑心太重,大殺功臣則是他晚年的錯誤。這是因為他太想為漢家江山掃清障礙。



東野洛


傳說劉綁年輕時不務正業業,遊手好閒,充其量就象今天的村霸而已,後經人推薦做了個小小的亭長,以來維持當地的社會治安。他的一生依靠朋友的幫助,靠心狠手辣,一路過來最終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一一劉氏江山漢朝,事情真的那麼簡單嗎?非也。如果他真的是個村霸,真的遊手好閒,那他果真就毫無主張,毫無思想了,還會起′義嗎?不會的,那他就會庸庸碌碌的虛度年華,就會滿足於一個小小的亭長而已,這種關點是錯誤的。劉邦自小就不同於常人,從骨子裡透著霸氣,但他性格多疑是真的。劉邦起義時巳經46歲了,若他真的象傳說的那樣,張良也不會追隨他,一路幫扶他,若真象傳說的那樣,夏侯嬰、蕭何、韓信等人還會追隨他嗎?,還會扶佐他嗎?劉邦的身上可能真的存在象懦弱之類的缺點,鴻門宴上能夠卑躬屈膝的討好項羽,和項羽的暗中對羿中,也一直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貪財好色的小人而已,這正是劉幫的精明所在,大智若愚的劉邦如果不這樣做的話,那早叫項羽殺了。否則就不可能有後來的漢高祖劉邦了,更不可能有大漢王 朝了。

這位劉邦已經把項羽研究透了,他知道項羽嬌傲,瞭解這位楚霸王過於自負,所以把自己打扮成一個無為的人,一個沒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的人,這樣就成了項羽眼中不屑一顧、不值得一殺的小人物了。類似於劉邦這樣的人最可怕,也是最無情的。在之後被項羽追殺時,能在須臾之間考慮清楚利害關係,競然三番五次的將自己的親生骨肉踢下馬車,毫不眨眼、豪不在乎,簡值絕情到了極點,虎毒還不食子呢?這劉邦也做到了。那劉邦在什麼情況下競對自己的孩子這般絕情呢?那是在楚漢爭霸時,劉邦趁項羽忙於它事,親自率幾十萬大軍偷襲並攻佔了彭成(項羽的老巢)。大勝後的劉邦有些得意忘形了,近似於妄乎所以了,便狂慶多曰,,由於疏於防範,導致了彭成失守,劉邦被追殺的節節敗退,他見形勢不妙,心如死灰,但此時天宮作美,颳起了大風,颳得塵土飛揚,已經到了難分敵我的程度了。劉邦見狀大喜,立刻藉機突圍了出去。剛逃出不久,、便被項羽的追兵發現了,很快便追上了,要生擒活捉劉邦。在逃亡的路上,劉邦意外的碰到了自己的兩個孩子,於是駕車的夏侯嬰就把兩個孩子扶上了馬車一起逃亡。可跑了一會,劉邦發現項羽的追兵越來越近,看看馬車怎麼跑的這麼慢呢?人太多了吧,所以馬跑的才這麼慢。此時劉邦競抬腳把兩個孩子踹下馬車。可駕車的夏侯嬰並不知曉。便停下車後又將兩個孩一一扶上馬車,那料到,沒走多遠,劉邦又抬腳把兩個孩子踹了下去,就這樣劉邦三番五次的把孩子踹下馬車。這時的夏侯嬰見狀對劉邦說:″主公,雖然情況危急,馬車跑的不夠快,但是,你也不能拋棄你的兩個孩子!"劉邦聞言不悅,在夏侯嬰駕車時曾多次想拔劍殺了他,但一想,如果這時宰了他,就沒人給自己駕車了,於是劉邦就忍了下來。劉邦為何對兩個孩子這樣呢?這倆孩子系呂后所生,劉邦懷疑這倆孩子不是他的種,因他常年在外,一年偶爾回家那麼兩次,怎麼就那麼……,劉邦懷疑呂雉在家與它人有染,懷疑呂后給他戴綠帽子,所以才會對孩子如此這般的狠毒無情。要說劉邦忍辱負重是做到了極點,在自己的妻子和老父親被自己的大臣戲弄虐待時,他仍然能心平氣和的與群臣相處,全當沒發生一樣,這足以說明劉邦的氣度非常人所能及也,是平常人難以想象和理解的。在自己的老父親被項羽活捉囚禁時,項羽曾揚言要煮了他的父親,劉邦競說自己和項羽是兄弟,如果煮了記得分我劉邦一份,這使得楚霸王無言以對,無奈至極。劉邦的絕情和冷酷是到了極點,漢朝政權確立後,他就開始研同他一起打天.下,幫他建立政權的功臣們,便開始論″功”獎賞了,開始是韓信,因他的功勞最大,開始解除韓信的兵權,徙為楚王。後被人陷害謀反,貶為淮陰侯。後經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韓信被殺的原因是劉邦稱帝時已年過半百了,開始步入晚年了,開始猜忌一起打天下走過來的功臣們,尤其是那些異姓王。結果臧荼、張敖、彭越、英布、朝信等先後被斬。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曾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姓王者,天下共誅之"。一一史稱之″白馬之盟"。蕭何在高祖死後,輔佐漢惠帝,於惠帝二年(前193年)7月去世,隘號″文終侯"。張良於公元前186年病逝,諡號″文成侯"。其實劉邦對蕭何也起過疑心,逼蕭何自汙聲望,以繹帝之疑,最後也差點不得善終。劉邦臨死前,還想殺了忠心耿直的樊噲,因其是呂后之婿,擔心他日後助呂后作亂,後經陳平的保護及劉邦駕崩方逃一劫。

劉邦,對朋友、大臣心存猜忌,實屬不不仁不義;;在父親面前沒有盡到子應盡的義務;在孩子面前做喪失了做父親斤的資格。但做為一個皇帝,他是個好皇帝。

劉邦在政權穩定以後,年過半百的他,並沒有安度晚年,享.受榮華富貴,而依然征戰各地,打擊一切潛在的可能危及政權穩定的各種敵對勢力。他考慮自己的利益、國家的利益,唯獨不考慮他人的利益和想法,若他真有那麼一點天性的善良,也不會那麼殘忍地對待自己的那些功臣,令功臣們寒心。劉邦是個天才,政治天才,在朝中政治鬥爭上玩弄任向一個大臣有如戲.耍三歲玩童一般。









北辰272055996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屌絲逆襲成功的案例,他從一個小小的亭長(相當於今天的派出所所長)一步一步的做到君臨天下的皇帝,縱然是他幸運趕上了秦末天下大亂的時機,但是他能夠在群雄中脫穎而出,打敗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項羽,說是他還是有過人之處的。

雖然太史公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一再貶低高祖劉邦,而大加讚揚項羽,但是劉邦戰勝項羽這是不爭的事實,對此我之前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高富帥項羽為什麼最後會輸給屌絲劉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劉邦出身平民,不像項羽有著貴族背景,論帶兵打仗更加不是項羽的對手,而且本身還有一大堆的臭毛病,比如不要臉,喜歡玩女人,甚至無情無義,逃命時可以把自己的一對兒女丟下馬車。但這些都是小事兒。

劉邦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會用人,而且心態特別好,打了敗仗也不洩氣,他和項羽打了四年仗,從來就沒打贏過,可以說如果當論軍事才能,他在項羽面前連小學生都算不上,估計只能算幼兒園的小朋友,而項羽可以算得上一個研究生畢業的高材生了,但是不要緊劉幫會有人啊,他就因為信任蕭何的推薦,把自己的全部兵馬都交給了從來沒有帶過兵的韓信。

當然韓信也沒有讓他失望,沒多久就帶著劉邦打出了蜀地,接著滅趙攻魏,降燕收齊,一下子就把北方四個國家都變成劉邦的地盤了,並且在最後垓下以三十萬兵力一口氣把項羽給滅了,項羽和劉邦就不同了,他不像劉邦那麼沒臉沒皮,他是貴族後代,他有他的操守,打了敗仗沒臉再見江東父老了,一抹脖子了結了。

所以說劉邦這沒節操相反還算得上優點了,要知道項羽在垓下之戰中是以疲憊之師10萬人對戰韓信的30萬生力軍,無論是從士兵到指揮官項羽輸的並不丟人,如果說項羽的軍事才能算研究生,那麼韓信可以算得上博士了,韓信是楚漢時期唯一擊敗過項羽的將軍,當然韓信的指揮才能真的不是吹的,確實是百戰百勝,無一敗績,項羽在此之前也是百戰百勝,但是項羽只會打硬仗,不會像韓信那樣喜歡用計謀,或許這也和他的性格有關。

劉邦不會打仗,但是他能重用會打仗的韓信,劉邦不懂計謀,但是他能重用精通計謀的張良陳平等人,劉邦不懂內政,但是他能重用蕭何幫他打理後方,而且他還有著堅持到底的心態,有著一幫誓死追隨他的好兄弟,這樣的人放在今天肯定也能創辦出一個大企業,這種人天生就是領導者。

毛主席對劉邦的評價“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劉敬勸他不要建都洛陽,要建都長安,他立刻就去長安。鴻溝劃界,項羽引兵東退,他也想到長安休息,張良說,什麼條約不條約,要進攻,他立刻聽了張良的話,向東進。韓信要求封假齊王,劉邦說不行,張良踢了他一腳,他立刻改口說,要封就封真齊王,何必要假的?”

劉邦對中國歷史還是有著重大的意義,他開創了一個四百多年的大一統王朝,讓中國有了漢族這個大民族。


亮哥講歷史


劉邦人品不好,其實是史上供認不諱的

第一,劉邦貪戀溫柔鄉

在劉邦當泗水廳長的時候,就不是個“潔身自好”的人,打進秦朝的咸陽後,也是直接進入人家的後宮,忙活了一通

不是張良苦勸,他才不回來

第二,劉邦容易洩氣

這一點尤為突出的就是打仗,要是打的贏還好,吃了敗仗那可就不願意了,劉邦可不是知難而進哦

人家抱著的是能打就打,打不了就不要了的態度,誰能打下來,就給誰

圖:劉邦

第三,劉邦專挑難聽的話說

說大老粗我們可以理解,可劉邦發起脾氣來,也是誰都不顧的,除了張良還留點面子,其他人一概是噴的狗血淋頭

第四,劉邦不講親情

有一次,劉邦項羽對峙於廣武澗時候,無論項羽怎麼激劉邦,劉邦都不出來,後來,沒招了

圖:劉邦父親

項羽把劉邦的父親給綁在木板上,並傳信給劉邦說:

“你的父親在我這,如果不出來,我就活活煮了你父親”

結果劉邦怎麼回答: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意思是說,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是煮了,別忘了分我一杯羹湯哦,無情的嘴臉暴露無疑

可就是這樣一個,文不能提筆,武不能動刀的劉邦

怎麼就能把一干人才 張良,韓信,陳平,蕭何,樊噲等人聚集於賬下,聽命於自己呢?

圖:劉邦

其實,這點正是項羽成就了他

項羽的優勢是其實是非常明顯的,出生名門望族,個人素質非常好,善兵法,每逢戰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是戰神級別的人物

也正是因此

項羽身邊沒什麼好的謀士,當年陳平,韓信都是跟過項羽的,但最後還是被逼走了

圖:項羽

原因很簡單,陳平,韓信等人能力雖然很強,但項羽的自信心更強,他認為自己要比別人強很多,建議多不採用

神奇的是,項羽每次都還能贏

那你說,面對一個不接受自己建議,能力還比自己強的領導,誰敢待在他身邊呀!

對於項羽來說,計謀這東西,就比如遊戲中,升級打怪的攻略

當你等級低的時候,你要想幹掉boss 就一定要會風騷走位,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時候不能打,否則一不小心就game over了

圖:項羽

但是級別高呢,就完全不一樣了

技能強,傷害就好,一擊可以頂普通100暴擊,這個時候,雖然也有攻略,但主要還是傷害輸出佔據大部分作用

其實,項羽就處在高級別上,我不聽你的計謀,也照樣碾壓

圖:項羽

但長此以往下去,劣勢就出來了

有計謀是不錯,傷害高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戰爭規模大了呢,總不能一人多分身吧,如果此時身邊還沒有可靠的謀士,那就吃大虧了

圖:項羽

反觀,劉邦這邊,問題就不大

既然文的,武的自己一點都不行,那就交給可信的人去辦吧,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的方法呀

君主和臣子的關係也不能只侷限一層關係呀

沒有點物質基礎,那怎麼能行,只要是有功之人,就會封賞,分封制搞得很漂亮

圖:劉邦

這樣一來,投奔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所以,此時的劉邦和項羽格局就變了......

要說之前是一個胖子和幾個瘦子在拔河,而在劉邦和項羽在進行一系列措施後

現在的格局就是,一個胖子和一群瘦子在拔河,這樣的局面

即使項羽再過於強大,也終究是被打敗的

圖:劉邦項羽

感嘆一下: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是要做一個個體十分強大的人?還是去做一個能集合所有資源的普通人呢?

其實這個沒有什麼標準答案的

但,有一點我們要知道

圖:劉邦

獨木不成林,當你能力有限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尋求周邊人的幫助

古人有這麼一句話: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如果你能做到這樣,也能像劉邦輕鬆得到天下一樣,獲取屬於自己的完美人生!!!


歷史滾輪


劉邦的人設,早就崩了。

什麼時候崩的呢?

楚漢爭霸時,有一次,項羽將劉邦他爹劉太公給綁架了。兩軍陣前,項羽專門支起一口大鍋,將劉太公泡在鍋裡,下面支上柴草,威脅劉邦說,不投降,就將你爹做成水煮肉片!誰知劉邦很無賴地對項羽說,我爹就是你爹,等爹煮熟後,請分我一碗湯喝喝!項羽被劉邦弄得沒脾氣,只好又把劉太公給放了。


項羽後來之所以被人懷念,還是有原因的,一是有情有義;二是有道德底線,並且能夠堅持底線。

劉邦之所以敢讓項羽煮爹,也並非無情,而是他早就摸清了項羽的底線,知道對方幹不出來。

從戰場角度看,劉邦雖然勝出了,實際上,劉邦從說出這句話,他的人設已經崩了,碎成了一片渣渣!

畢大費/文


畢大費


劉邦在人們腦海裡往往就是嬉皮笑臉、遊手好閒的印象,趕上了推翻秦朝的洪流,緊緊抱住漢朝三才的大腿,撈得一個皇位的模樣。再看看生平所記,無外乎一個地頭蛇的混混,劉邦真的有這麼不堪嗎?

劉邦出身不好,喜歡喝酒,不事生產,卻因為性格頗為豪爽,也結識不少人物。成年之後,擔任當地的亭長,熟識官吏並且關係不錯。在一次押送牢獄犯人去服役的途中,因有人逃去,按照律法,餘者皆斬,不得已,劉邦帶領犯人躲了起來。

適逢大澤鄉的起義,原本各地反抗秦朝的勢力蠢蠢欲動。僅此一役,相互照應,欲成燎原之勢。劉邦看準時機,也是振臂一呼,索性平日裡交接不少人士,很多人願意跟隨,殺縣令,奪領地。

大秦雖疲於應付各地反叛,但還是泱泱帝國,劉邦掀起反秦大旗不得不說很有魄力,在休養生息之後,就開始攻城略地,最終與反秦的主勢力匯合。在攻打殘秦的時候,依照張良計謀,遊說,奇襲以及攻心,直滅秦朝最後氣數,最終子嬰向其投降。

知人善用,有錯就改。雖然過早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但在張良輔助下,按捺自己愛好美姬和財寶的慾望,只為了消除項羽的猜忌。當時項羽用一隻弱旅擊敗章邯。章邯手底下是常年與匈奴廝殺的精英,自己也是名將之後。雙方在實力極其不對等的情況下,被項羽硬生生殺翻。劉邦鴻門宴上小心翼翼,終是保命。

在和項羽撕破臉皮之後,被追殺,馬車上一腳踢下兒子女兒,要不是夏侯嬰堅持三次,氣的劉邦起了殺心,若非還要靠夏侯嬰趕馬,他真的幹得出來。無獨有偶,在父親快被項羽烹食,還能嬉皮笑臉分一杯羹。為了活命,為了勝利,可謂用盡手段。

戰事上失利,責問韓信為何不願出兵,來使說明來意,登時氣極,但在張良示意下,轉罵為笑,言稱韓信眼界短淺,送他一個真齊王,騙過了使者,也騙過了韓信,為後來打下漢室江山奠定了基礎。臨場應變不可謂不快,處理情緒的本事也是著實不小。

仔細一看,看似一無是處的劉邦,其實也有不少過人之處,謀而後定,從來都不是說說那麼容易。當然了除了自身的因素,更多的是三傑的助力,可謂功不可沒。當然他也認識三傑的本領通天,自己所做的無非是妥善利用,讓他們施展才能。

分享有趣有料的歷史故事和觀點,我是醉愛談歷史,歡迎關注!

醉愛談歷史


性格決定命運

對於劉邦在所有史料記載中,他給人留下的性格比較模糊,特徵不很清晰。作為西漢的開國之君,他的性格多變,但其形象鮮明並具有啟發性。


可以說劉邦是個傳奇人物,他有亦正亦邪的性格,對我每個人都有人生上的重大指導意義。透過他的人生,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究竟有多麼大的關係。

有氣度不吝嗇

劉邦是不吝嗇的,在楚漢戰爭進行的關鍵時刻,為了籠絡彭越和韓信,劉邦封王割地籠絡人心,取得了楚漢戰爭的最終勝利。在重要問題上劉邦從來不含糊,他知道抓大放小,什麼對自己更為重要,他追求的是天下共主,而不是稱王稱侯。


劉邦成就自己的同時也成就了他人,他讓每一個跟隨自己的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讓大家能夠各盡其能,最後實現各取所需。按照現在一些暢銷書中的說法就是實現了雙贏,這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人生目標,基本班底

劉邦在咸陽見到秦始皇的車駕,感慨道:“大丈夫應當如此!”從而樹立了遠大的目標,為了這一目標,其他的東西都可以捨棄,只要能達到自己最終的目的。

在為達到這一目標,劉邦構建了一個自己的班底,軍事上有韓信,謀略上有張良和陳平,後勤保障有蕭何,再加自己的統籌調度,就構成了爭雄天下的基本班底。

能屈能伸,隱忍之能

劉邦最初是十分弱小的,他知道他根本沒有實力去了項羽對抗。因此,在項羽要攻擊他的時候,他把自己的位置放得最低,併到鴻門親自向項羽道歉。

當然在去之前,他做了很多工作,帶上了自己的保鏢樊噲和謀士張良。和項羽的伯父項伯結為姻親,拜為兄弟,讓其從中斡旋,為自己說情。

屢戰屢敗,無信之人

縱觀楚漢戰爭,我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劉邦的開始一直被項羽打敗了。直到最後垓下,一戰成功徹底擊敗項羽,一統天下。



在每一次失敗之後,劉邦非常誠懇低調的向項羽認錯,以求和解。但項羽原諒他之後,劉邦不久又開始組織軍隊去進攻項羽,這充分體現了“無信”的本性。

王者之心,法者之謀

劉邦一統天下之後,先後剿滅了自己所分封的異姓王。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劉邦最初封其為王為形勢所迫,為了讓其協助自己一統天下,什麼待遇都是可以給的。


但在天下一統之後,這些異姓王變成了潛在的威脅因素,他們極大的威脅著劉氏的天下,因此異姓王不得不除。劉邦的眼裡沒有真正的友情和兄弟之情,有的只是利益和天下,這就是“王者之心、法者之識”。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扯淡的一生。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字季,沛豐邑中陽里人(江蘇沛縣),生卒年月:公元前256年—前195年,或公元前247—前195年。史記和漢書正文都沒有記載劉邦的出生年月,古注有兩種記載,都沒有引出處。所以這出生年月就是扯淡,漢朝的開國皇帝,連出生年月都沒有。

史記、漢書都沒有叫劉邦,而是直接說“姓劉氏,字季”,直到東漢的荀悅編了《漢紀》才叫劉邦,字季。“邦”應該就是後補的正名。如果是劉邦自己補的,就應該上正史,很有可能死了以後才給他取的正名。

劉邦的老爸叫“太公”,老媽叫“劉媼”,老媽姓劉,而老爸沒有明確說姓什麼。其他記載稱“持嘉”,另一名“燸”(tuān)。《春秋握成圖》說:劉媼夢見一隻紅色的鳥,長得像龍,來調戲自己,就生了“持嘉”。也就是太公是劉邦的老媽生的,那麼劉邦既是兒子又是孫子,太公既是父親又是兄弟,劉媼既是母親又是祖母。好亂啊,蛋都扯爆了。(還有野史稱他媽叫“含始”,含屎……哥無語了)

還有一種情況:太公可能是贅婿(倒插門),要跟老婆姓,所以兒子也跟母親姓。

劉媼懷劉邦是爆蛋的神話,說是和龍交合,然後生了劉邦。要麼完全虛構,要麼和別人偷吃,生了劉邦。

他的相貌是大鼻子,龍相。這是恐龍相,一個人的臉長得像鱷魚或蜥蜴一樣,那是轉基因產品。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這是得癌的象徵。鬍子倒是漂亮,關公不是叫“美髯公”嗎,劉邦也是美鬚髯,髯就是絡腮鬍子,今天的美女可能不喜歡,古代成年人都留須,不留的是太監。

《河圖》:劉邦龜胸、龍背,大腿長七尺八寸。脖子以下全是大腿啊!龜胸是平板,完全沒有起伏,可能有天下太平的寓意吧。總之各種扯!

年齡稍長後,不喜歡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大人們都認為劉邦沒有大志,不能經商,也不能幹活,文化又不高。沒有收入,經常去蹭飯,他的長兄叫劉伯,死得早,劉邦“避難”(躲避緝捕)就去嫂子家吃喝玩樂,還帶上一幫“兄弟”。

嫂子就假裝羹湯沒了,敲了敲鍋子,劉邦發現還有,就把這點小事“銘記在心”。日後當了皇帝,其他兄弟的兒子都封了王,這個嫂子的兒子沒封。於是劉邦的老爸發話,才封“羹頡侯”。(頡是剋扣的意思),所以《高祖本紀》裡面寫他心胸豁達,扯的是“正能量”,但史學家可以巧妙的把“負能量”寫在別的傳記裡面(楚元王世家)。

劉邦投入魏人張耳的門下。張耳也相當於黑社會人物,不過張耳有錢,他老婆家有錢,所以招亡納叛。蒼蠅沾臭肉一般,劉邦喜歡的不得了,這下吃喝有著落了。不過好景不長,秦國把魏國滅了後,張耳被通緝,劉邦也跑了。(戰國時養門客是一種風氣,比如孟嘗君連雞鳴狗盜之徒都接納)

壯年後劉邦做了亭長,亭長管十里的地方。他本身就是混混,而且有案在身,怎麼銷案搖身變為亭長,史書沒有交代。項羽的叔叔項梁曾經就被通緝,然後通過一封信給一個熟悉的獄吏,通緝案就不了了之了。

劉邦的岳父呂公不是老實巴交的老百姓,躲避仇家到了沛縣安家,和沛縣縣令交情好。史書上說:呂公喜歡看相,看出劉邦是貴相,就把女兒嫁給他,沒有可信度。只能推測呂公的女兒呂雉長得不是一般的醜,或者殘疾,年齡很大了還嫁不出去。又或者像陳平的老婆一樣剋夫,幾個老公都剋死了,沒有人敢娶,陳平反正什麼都沒有,就娶了。

很有可能是劉邦主動提親,娶他女兒為正室。他已經是壯年了,最少三十歲,而且有家室,他有個長子叫劉肥,母親曹氏,史書上說是私通。曹氏很可能是劉邦的原配。為了新生活,廢原配的事也要做啊!

反正呂公和沛令關係好,這點從他生日就能看出,官吏們聽說是沛令的客人,爭相來給他賀壽。如是就通過沛令的關係讓劉邦當了一個亭長。是不是亭長還有爭議,史記稱“泗水亭長”,而漢書稱“泗上亭長”。

秦朝有“泗水郡”(地方行政機構最高一級,下轄管縣),那麼“泗水郡”和“泗水亭”就重名了,這個應該不太可能,沒有聽說過江蘇省還有個江蘇鄉吧?而“泗上”是泗水之上,也就是泗水之濱,那範圍就大了,從山東發源流到江蘇,而亭只管十里,更是不太可能。

估計劉邦這個亭長是扯出來的。從他剛起事就能夠帶兵打仗來看,應該當過士兵,亭就相當於鄉鎮,在鄉鎮上當了一個“鄉鎮兵”。

他借有人罩著,對其他吏員非常輕視,無不調戲,好酒好色,去兩個老女人那裡賒酒,他一喝高了就睡著了,身上就現出“龍相”,酒老闆怕了,不要他的錢了,把打的欠條都燒了。史上首次有“靈異事件”發生,而不要錢的老年女老闆誕生了!(劉邦連老女人都不放過)

和呂雉結婚後生了兩子,一個叫劉盈(漢惠帝),一個女兒魯元公主,名不詳。話說一天呂雉帶著他們在田裡幹活,一個老翁來討水喝,然後給他們都看了相,說都是貴不可言,呂雉之所以貴就是因為這個男孩,然後劉邦回來了,聽了就去追老翁,結果不見了。呂雉的老爸呂公就會看相,在這裡又扯出來一個隱藏在民間的看相高手。有點像搞雙重證明,和歷史學一樣,有一個證據只是孤證,孤證難立啊……

劉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驪山,路上跑了很多,交不了差,索性都放了,有十幾個無家可歸的跟著他。他又喝得大醉,估計就是等他醉了,別人才跑的。然後前去探路的人說大蛇擋道,他趁著醉意把大蛇斬殺為兩段,路就自然開了幾里。

路開了,劉邦又睡著了。有人碰到了一個老太婆哭哭啼啼,說有“赤帝子”把他的兒子“白帝子”殺了。別人聽了都想毆打她,她突然不見了。(哥都想毆打了,太能扯了)

這是有名的劉邦斬白蛇起義的故事,“赤帝子”暗喻劉邦。“白帝子”暗喻秦,暗指劉邦把秦朝滅了。今天河南省永城市還有“高祖斬蛇碑”,明朝立的。蛋扯得大了就成了“文化”。

劉邦終於醒了,聽了這件事非常高興而自負,把秦始皇都驚動了,說東南有天子之氣,所以親自出巡來“鎮壓”(壓勝)。

劉邦於是帶著他的十幾個兄弟躲到了芒碭山(今河南永城市北。芒山、碭山的合稱),原文稱“隱”,十幾口人總要吃啊,又被通緝,躲上山就只有一條路,當土匪!難道還像“貝哥”一樣玩野外生存啊!

他躲起來了,只有老婆呂雉能找到他,為什麼咧?因為只有呂雉能看到劉邦所在的地方有祥雲,跟著雲走就找到了。(傳唱中的名曲:我是故鄉的一朵雲)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天,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了!歷史課本稱“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在起事的時候都是“屯長”,屯長是下級軍官,他們殺了兩個上級軍官“尉”,應該稱“下級軍官叛亂”(至今度娘百科還稱秦末農民起義)。於是天下響應,到處都殺秦朝官吏響應陳勝。劉邦這個時候就出山了。

從河南永城的芒碭山又回到了江蘇沛縣(相隔100多公里)。為什麼不在河南起事,而在自己的家鄉呢?因為沛縣他熟悉嘛,害人先害老鄉嘛!只有熟人才好連誆帶騙加威逼利誘。史記說這時他的隊伍有百來人,漢書說有幾百人。

這個時候沛縣縣令也想響應陳勝起事,免得被自己人殺了,不如先響應。想招兵買馬,他手下的官吏“蕭何”就提議接納劉邦,擴充隊伍。

蕭何是漢朝開國宰相,一代名相,他在起事前最高官階為“泗水卒史”,泗水郡的最大吏員,管人事,行政權力在郡太守和郡丞之下。而泗水郡的治所在“相”(今安徽淮北市),也就是郡政府的辦公大樓在安徽淮北市。不知郡政府的大吏蕭何這個時候為什麼在沛縣縣政府?“淮北市”和“沛縣”相隔100多公里。

而要“樊噲”去和劉邦接頭,樊噲也是漢朝的開國功臣,他也是沛縣人,屠狗出生,和劉邦一起躲了起來(俱隱)。也是被通緝的人物,為什麼這個時候也出現在沛縣?

那麼推測蕭何被劫持了,而且家人也被劫持了,蕭何也是沛縣人,曾經還在呂雉父親的生日會上說劉邦喜歡說大話、一事無成。劉邦熟悉。蕭何應該是回家省親或者辦事,被劫持了,威逼蕭何做內應,不然全家性命堪憂。

於是還派了樊噲和蕭何一起去見了沛令,目的是監視蕭何。然後劉邦帶他的人馬見了沛令,趁著沛令放鬆警惕之際,殺了他。對沛令發動突然襲擊的很有可能是樊噲,他屠狗出生,殺個人像殺條狗一樣簡單。

史書上的描寫幾乎沒有可信度。這個時候大亂,那麼沛縣應該高度戒嚴,劉邦就憑他上百人,在縣城底下射幾支帶有帛書的箭進城,然後被“父老”看見了,就召集年輕人,把沛令殺了、開城門迎接劉邦。大家都覺得劉邦人好,所以推舉他為沛令(沛公)。

一、沛縣肯定有兵,沒兵的話,沛令早被殺了,不需要等劉邦來。

二、“父老”就是鄉親的意思,沒有軍事建制,沒有兵器是不可能和沛縣的正規軍隊抗衡的。

三、此時是亂世,槍桿子裡出政權,不會有“父老”殺了沛令後要把沛縣第一把交椅讓給劉邦的道理。除非劉邦的兵力比他們強大。如果強大、劉邦早就自己攻打沛縣了。

四、史書的記載都是神扯劉邦人緣好,人氣旺,註定是龍的傳人,受天命消滅暴秦。

然後劉邦就祭祀黃帝和“蚩尤”(這兩位是死對頭),旗子都是紅色的,因為前面白帝的兒子被赤帝的兒子殺了,所以崇尚紅色。紅色政權建立了!!!

然後招兵買馬二三千人。估計這就是沛縣原本的兵力,劉邦殺了沛令,奪了兵符,還有蕭何這位大吏的幫助,接管了沛縣的軍隊。

陳勝首事,各地響應,燕國、趙國、齊國、魏國自立為王,都復國了。項羽和他的叔叔項梁在吳起事(首起在會稽,浙江紹興,古為越國)。

秦朝軍隊當然趕忙鎮壓,一個秦朝官員就帶兵圍攻劉邦的老巢“豐邑”(相當於現在一個社區或小鎮),圍了兩天,劉邦出戰,勝利了,為了擴大戰果,乘勝追擊,而命令一個叫雍齒的人守住豐邑,委託一個人守自己的老巢,那是非常信任的人。

結果魏人周巿攻城略地到了豐邑,說了兩句話,雍齒就投降了,然後豐邑就變成魏國的地盤。劉邦知道後氣暈了,回來強攻不下,就病了。心中怨恨,不光是雍齒背叛,而且豐邑的老鄉都背叛了他。

亂世就是這樣,有奶就是娘,望勢而動,講究的是勢力。也就可以證明沛縣父老子弟殺沛令,推舉劉邦當沛公完全是扯淡。

劉邦一下失去了主要地盤和大部分軍隊,這下急了,聽聞一個叫秦嘉的人立了景駒為楚王(景駒、楚國王室後人)。就去投靠,借兵攻打豐邑。

結果豐邑沒有攻打下來。接著項羽的叔叔項梁攻殺了秦嘉和景駒。這是各個反政府武裝互相火併。項梁、項羽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代,別人立的楚王那就是個屁,拳頭說話。

劉邦馬上帶著他的一百多兵馬投靠了項梁(翻書都沒這麼快),項梁借給他五千兵馬,攻打豐邑,攻下了豐邑,雍齒跑了。

然後劉邦和項羽受命於項梁攻城略地,項梁的地盤大了,又打敗了秦軍幾次,有點驕傲,於是被秦朝將領章邯打敗並殺死了。這個時候項梁立的傀儡楚懷王馬上搞小動作了,奪得了兵權,發號施令了,具體細節沒有寫。

秦軍大將章邯擊殺了項梁後,馬上攻打趙國,大敗趙王趙歇,趙歇就跑到了鉅鹿,被圍攻。向楚求救。如是楚懷王發兵,並且發了一道扯淡的盟約:“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楚懷王和楚將領定盟約說:首先平定關中的人為王。)

此時趙國被秦軍主力圍困,所以才去救趙國,目的是打敗秦軍主力,免得唇亡齒寒,被秦軍個個擊破。趙國在河北,而關中在陝西,相隔上千裡。這道盟約一下,楚各將領就會爭先恐後去關中,而不會去救趙。

“正能量”說大家都覺得劉邦厚道,有長者風範,不會屠殺無辜百姓,所以楚懷王命令劉邦西去關中,其他將領都去救趙。既然這樣就是有意讓劉邦當王,又要那道盟約做什麼呢?那道盟約不是分散軍心嗎?

從劉邦走的路線就可以看出那道盟約是扯淡。他並沒有直接往西去關中,而是先往北。他從碭郡出發(碭郡治所在睢陽、今河南商丘,劉邦此時被楚懷王封為武安侯,統帥碭郡的兵馬,)。北去了成陽縣(山東菏澤),又到成武縣(山東菏澤)。此時楚軍大破秦軍於成武。

證明劉邦是跟著楚軍大部隊走的,並且是去攻打秦軍的。劉邦攻打昌邑(山東鉅野縣)不利,又向南到了慄縣(今河南夏邑縣)。中途吞併了一支四千人的軍隊,然後與魏軍聯合再攻打昌邑。

昌邑沒有攻下。不知什麼原因一下子就到了高陽(今河南杞縣)。從昌邑往西南到高陽,200公里左右。這時候劉邦才正式往關中(陝西咸陽)出發了。

總之在項羽和各路軍隊在鉅鹿攻打秦軍主力的時候,劉邦基本搞外圍。他基本沒有和秦軍硬仗,而是趁機擴大自己的隊伍,到高陽後隊伍差不多萬人。聽了說客酈食其的話,攻打下陳留(開封市陳留鎮)。又攻開封不下,改攻潁陽(治所為今河南許昌市,漢書記載為潁川、治所今河南禹州市),並屠城。這是劉邦屠城的第一次記載。

上面幾處都是韓國的故土,而韓國人張良此時正幫助劉邦攻城略地,看著自己故土的人民被無辜屠殺,像沒看見一樣,證明張良不是什麼善輩,張良家幾世為韓國宰相,為韓國貴族,為了大事業犧牲幾個老百姓不算什麼。

劉邦一路攻打,攻下宛(今河南南陽市),又屠武關(陝西丹鳳縣)。在《高祖本紀》裡面沒記載屠城,而是約束手下不要擄掠,秦民聽到了都很高興。史記把屠武關的記載移到了《秦始皇本紀·附秦二世》裡面,劉邦還使人私約於趙高。高祖本紀卻說:趙高派使者約劉邦分治關中。同一件事相互矛盾。

武關是通往關中的重要關口,秦軍重兵把手,易守難攻,憑劉邦的軍事能力,最好的辦法是:關破屠城,美女珍寶悉聽尊便,他手下的將領才會盡全力攻打。

接著攻破了陝西藍田。這一年十月、史書正式稱漢元年(公元前206),五星聚於東井。東井是井宿,相當於星座,五星是金、木、水、火、土五星,在井宿聚會,也就是俗稱的“五星連珠”。古人就有所懷疑,《資治通鑑》就把這句刪了。而今天按照星球運行的軌道做成程序,讓電腦運算,很快就可以得出答案,沒這回事,TNND連天文都扯淡。

於是劉邦在霸上(西安市東、白鹿原)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趙高把秦二世殺了以後立了子嬰,他自降為王。別人勸說把秦王子嬰殺了,而劉邦說,殺投降的人不詳。接著就進入了咸陽宮。

而《漢書·陳勝項籍傳》不是這樣記載,說項羽的人馬到了函谷關,聽聞劉邦已屠咸陽,於是入關,鴻門宴之後,過了幾天,項羽再屠了一次咸陽,殺秦王子嬰,火燒咸陽宮三個月不滅。

史記和漢書的記載哪個可信呢?這就要分析一下了。

一、秦王子嬰應該是不會投降的,他是皇帝,史書說自降秦王,估計是黑他。薩達姆、卡扎菲遇到了強大的美軍,投降了嗎?他會頑死抗爭到底,入關最後一戰應該在咸陽,此時咸陽還應該有禁軍。劉邦只攻打到藍田,子嬰就從咸陽跑到西安向劉邦投降,這太扯了。

二、劉邦死攻,子嬰死守,那麼火攻是最容易取勝的,古代火箭,把箭頭綁上易燃物發射出去。那麼咸陽必然起火。攻下後,屠城是免不了的,戰士們拼命攻打,不就為了發財,所以他的將領爭先恐後的搶珍寶,那麼必然就要屠殺,就算想控制、此時也難以控制了。

三、項羽再屠一次咸陽的目的在哪裡?屠城是有目的的,死守不降的,城破就屠城,目的是鼓勵了自己軍隊的氣勢。而此時項羽已經從劉邦那裡和平接管了,還屠城有什麼用,財寶美人已經搶光了,誰還去屠城?

四、說項羽屠咸陽、燒秦宮那是黑他。他不是沒屠過城,不過這次完全沒有屠城的必要。子嬰要麼自殺死,要麼戰死,這事都推到了項羽頭上。

五、從上面推出,劉邦火屠咸陽的可能性高,項羽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劉邦進入關中,與秦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那別人要是強姦呢,算不算傷人?如果別人不喜歡劉邦,喜歡秦朝,喜歡項羽,大肆張揚,是不是治罪呢?如果別人只是製造兵器、收戰馬,而沒有殺人是不是治罪呢?

這一聽就是扯淡,一個專治的新的暴力政權剛剛建立時,比上一個暴力政權還要強暴和恐怖。漢朝只到呂后掌權,才廢了“妖言令”和“挾書罪”(相當於散佈謠言罪和私藏禁書罪)。

史書上說秦民聽到了好高興,爭相獻上牛羊酒犒勞軍隊,剛剛三年大戰,嚴重破壞生產,口糧都少,還有餘糧釀酒?還有肉吃?老百姓能吃一口糠就不錯了。

接下來就是著名的鴻門宴,扯淡中的戰鬥機。史記放在《項羽本紀》裡,而漢書放在《高祖本紀》裡。高中的語文課都學過,為什麼是語文課而不是歷史課呢?因為這就是一篇小說。

亞父范增勸說項羽殺掉劉邦,而項羽不忍。不知道項羽有什麼好不忍的,他起事的時候殺會稽太守殷通不手軟,屠城不手軟,殺卿子冠軍宋義、奪兵權不手軟,坑秦降卒二十萬不手軟,殺一個送上門來的劉邦會手軟嗎?

范增竟然安排項莊為劉邦舞劍來助興,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是唱戲嗎?要真殺,幾個武士用箭或矛直接刺殺劉邦就好了,還要借舞劍助興,然後殺他?

樊噲聽聞劉邦有危險,帶著劍盾就衝進了大將軍營帳,然後怒視項羽,眼眶都裂了,並且頭髮都豎起來了。這都是小說描寫。漢書全刪了,只有樊噲急入。

然後劉邦尿遁跑了,很長一段時間項羽和范增好像無所察覺,只到劉邦跑回自己的軍營,鴻門和霸上相隔有四十里,劉邦開車都要半個小時候,別說騎馬或者步行了。

項羽搞定關中以後,就立楚懷王為“義帝”,封了十八個王,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中王。之後楚漢爭霸開始了……

劉邦之所以能打敗項羽,完全得了一個寶貝—韓信,韓信被後世稱為“兵仙神帥”。從沒打過敗仗,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只有最後殲滅項羽一戰是用優勢兵力對決。難道是劉邦會用人,能用人嗎?不然,用人要對所用的人放心是最重要的,能力固然重要,把兵權給一個不放心而有能力的人,他萬一帶兵跑了,或自立山頭,那就真瞎!

而劉邦開始並不看重韓信,韓信來投靠,只當了連敖(接待賓客),且受牽連,正要被處斬,被夏侯嬰救了。

夏侯嬰是劉邦信任的人,所以讓韓信當了“治粟都尉”(徵收軍糧),還是不看重他。

於是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一幕。蕭何一直兢兢業業幫劉邦,漸漸獲取了劉邦的信任,已官至丞相,蕭何說話很有分量,就封韓信為將,而蕭何說只封普通將領,韓信還是會跑,要封大將。

劉邦這時已經想當皇帝了,而他和他的手下要想打敗項羽太困難了。跟他從沛縣出來的人無大將人才可用。只有韓信,所以不得不用。

韓信和他規劃了定關中戰略,先奪取“三秦”(項羽封的關中三個王,用秦舊臣治理秦舊民),建立根據地,便可以和項羽抗衡。

襲擊“三秦”,沒有記載韓信參加,不過三秦中有章邯,被項羽打敗後,封為“雍王”,都廢丘(陝西興平市)。這位可是秦末的重要將領,作戰能力遠在劉邦之上。他被項羽打敗是因為缺糧,又被秦二世猜忌,才投降。

要搞定章邯,沒有韓信的具體作戰部署難以想象,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把三秦搞定了。

於是趁著項羽東征齊國的空檔,劉邦率諸侯聯兵五十六萬人攻打項羽的老巢彭城(江蘇徐州市),項羽親率三萬精兵回擊,大敗劉邦的諸侯聯兵,十萬士卒被排擠到睢水中,睢水不流。

三萬對五十六萬,1比19,劉邦在項羽面前不堪一擊。重要的是劉邦才是剛愎自用,雖拜韓信為大將而不用,自逞其能,結果慘敗。

逃跑的途中嫌人多車慢,把自己的兩個孩子丟下車(劉盈和魯元公主)。

韓信馬上收拾散兵與劉邦會合,在滎陽(河南滎陽市)附近打敗了楚軍。楚軍就停止在滎陽,不能往西。滎陽對峙形成。如果沒有韓信,項羽一鼓作氣,劉邦就完了。

這個時候諸侯都叛漢與項羽約和。用韓信從這時候開始,不過給他的是老弱病殘,散兵遊勇。人數也不多,只有幾千人。

但戰神韓信的天才立即體現,用兵如神,攻下魏,代,趙。但劉邦還是對他不放心,常常收了他的精兵,襲奪他的兵權。並安排張耳等人監視他。

韓信在打敗了齊國和項羽的大將“龍且”後,自稱“假王”,代理齊國,還沒有自立門戶的想法,項羽派了說客勸韓信三足鼎立,韓信自己的謀士也勸他三分天下,他不聽。

難道韓信這個天才寶貝真的天真嗎?史記和漢書都沒有記載他的家人,只有最後被“夷滅三族”一句話的交代。從這裡推測他的家人被劉邦扣為人質。

他太重感情了,不像劉邦為了大事業,至親可以不要,“為天下者不為家”,為了快點逃跑親生骨肉都可以丟下車。項羽要把劉邦的父親烹了,劉邦都可以無賴的說出請分我一杯羹。

劉邦的無賴在某些時候有用,才能不高只能耍手段。而韓信才能太高,又重感情,幹不出棄家人而不顧的勾當,這就成了他的軟肋。

劉邦喜歡扣人質的事在蕭何的身上也有體現,蕭何在關中治理後方,打理得井井有條,而劉邦在滎陽和楚軍苦苦作戰,竟然派人去慰問蕭何。

蕭何身邊的人就說漢王這是放心不下啊。於是蕭何把家族的人都派到了劉邦身邊幫忙,名義為幫忙,實際為人質。劉邦統一後,還下了一道命令,諸侯子在關中者免十二年賦稅。證明他還扣押了很多諸侯的兒子為人質。

韓信最後率領大軍以優勢兵力打敗了項羽,形成有名的“垓下之圍”,並殲滅項羽。

劉邦的天下一大半都是韓信打下來的,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就沒有漢朝。

什麼劉邦“雖不能將兵,而能將將”的扯淡成了歷史美傳。在酒會上他自誇能用人,完全是“歷史”神扯,如果韓信有劉邦的一半的“殘忍和無情”,天下早信韓了。

項羽死了,劉邦終於“統一”了天下,從滅秦三年到滅楚四年,七八年戰爭,人民被戰火殘酷蹂躪,終於可以不打仗了。

但劉邦似乎不“厭倦”。又拉開了消滅異姓王的戰爭,除了齊王韓信,趙王張敖,梁王彭越,其他王都是用戰爭消滅的。一直打到劉邦在作戰中受傷而死。

從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到公元前195年死,諸侯王先後“謀反”,連趙王張敖(張耳子)都被逼“謀反”。

張敖取了魯元公主,是劉邦的女婿,劉邦去趙國,張敖恭恭敬敬,而劉邦臨幸了張敖的一位美人。

史書婉稱張敖獻上的美人。“美人”就是張敖的妃子,“美人”是封號。哪裡有王爺把自己妃子獻上的?

劉邦亂倫,讓趙王張敖戴綠帽子,倒是張敖忍氣吞聲,把這個美人單獨安置在宮外。

他手下義憤填膺,決定謀殺劉邦,而劉邦似乎早有察覺,先下手了。刑訊逼供一翻後,趙王張敖沒有參與,都是他手下自作主張。於是把張敖貶為侯。

連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盧綰都“謀反”。連樊噲都“謀反”,樊噲的老婆是呂后的妹妹,要不是在押途中正好劉邦掛了,樊噲都會被殺。

沒有任何謀反證據,只是劉邦自己怕,並不單純是鳥盡弓藏,他以“謀反”罪把韓信貶為淮陰侯後,將領們人人自危。

劉邦自己作戰能力一般,必須先下手為強。秦始皇滅了六國,沒有因為“鳥盡弓藏”殺過一個將領。

最後在消滅淮南王黥布的過程中,中“流矢”重病不起,掛了,結束了他扯淡的一生。

早年倒是過得自在和扯淡,從起事開始沒一天不在算計,不是活在戰敗的恐懼中,就是活在假象的恐懼中。

一個沒什麼能力的人當了皇帝,手下那麼多軍事能力比他強的將領就遭殃。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亂世,作為武將千萬別擁戴能力比自己弱的人當皇帝,最後必定“兔死狗烹”。

他老婆呂雉手握大權後,就把他和別人生的兒子殺得差不多了,兩人絕配,到地下都是一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