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遍佈中國鄉鎮,如何通過互聯網平臺服務好“三農”?


供銷社遍佈中國鄉鎮,如何通過互聯網平臺服務好“三農”?就題主這個話題,我首先就有點不同看法。首先,我們這裡,四川,很多地方的鄉鎮供銷社,都早已解體,連家業房子都賣了!只是省市縣還保有一個空殼機構。鄉鎮供銷社機構不在,根本就談不上服務三農的問題。當然,全國很多地方的供銷社還是存在的,那怎麼通過互聯網來服務三農呢?筆者以為:1.當地鄉鎮供銷社要通過互聯網,掌握本地大數據,農資產品要根據季節供貨充足,保障當地農業發展需要;2.利用電商平臺,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推銷本地農副產品,同時創立、包裝本地農產品品牌並加以推廣;3.建立、完善、整合本地專業合作社,引進科技人才,抱團取暖,互通有無,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科技雲圖


對於供銷社遍佈中國鄉鎮,如何通過互聯網平臺服務好“三農”以我們湖南嶽陽地區為例,分享我個人的觀點。供銷社早己解體,己經不復存在了。一個事物的結束,是社會發展必然規律。我們老家就有很多的果林,種植葡萄蘋果和西瓜。價格就很低葡萄5元一斤,蘋果4.5元一斤,西瓜才0.7元一斤,造成水果價格低廉的原因是經過了幾道水果販子。沒有自己的品牌,未來整合是必然趨勢。一個新的平臺模式必定產生,由政府牽頭,全民參與。成立股份制農村合作社,將大家的資源匯合在一起。政府利用平臺,為老百姓找到銷路。以購代銷,為果農免除後顧之優。提高積極性,是一項惠農惠民的好政策。農民錢袋子鼓了,能促進地方消費。還能為國家增家稅收,要想農民發家致富。還得靠大家共同努力!


小周農村軼事


供銷合作社已經名存實亡是事實。要振興農業,為農業現代化服務,從種子到餐桌都要實現全程一體化。就我們四川蒲江為例。從種苗、農藥、技術,都由川農畢業的一個專業人員一手抓,需要的農藥由他直接和廠家談,比農民自己去拿的成本低很多,而且他專業跟上,蒲江的獼猴桃和椪柑需要什麼時間打什麼藥,打多少他都會精準匹配,再幫助農民通過打造區域品牌從線下線上賣出去。算是一個農業全程服務商。這種模式比傳統供銷社效率高多了。


新農業智媒體


供銷社遍佈鄉鎮,如何利用互聯網這平臺服務三農?

沒聽說過鄉鎮有供銷社,只是人民公社時有國營供銷社,為農村農民服務的機構,現早己解體。若現要利用好互聯網幫三農推銷產品,提供生產資料,還是很受歡迎的。關鍵是政策要得力,服務要專業持久,信息要準確,下大氣力抓,有專業機構管理。


家260487560


最主要的還是村委會的執行力度,我們這裡前年在村委會政府搞了一個,但沒有做好,就這樣關門了,做電子商務也是一樣,所以我覺得要做好互聯網供銷社,供是給農民提供原料,比如種苗,化肥農藥等,銷呢要幫農民把農民生產出來的產品給銷售出去,社呢就是整合農企,


幻化成風173354374


現在的三農問題已經不是一個企業能做的好,而是國家應認真對待。首先國家政策到位,不能喊空話,供銷社應統一管理按市場調配合理種植,做到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現在互聯網管理,不會造成產品滯銷同時又不會貨物緊缺。老百姓找到了生活出路,社會穩定全民幸福。個人見解,緊供參考。


用戶2220809676895


一、建設好服務網絡,打牢便民服務基礎。抓好舊門店改造,做好重新利用工作,要本著便民,管用節約和打基礎,及管長遠的科學發展觀,對幾層舊門店、舊網絡進行優化配置,整合重組。

二、走聯合發展之路,打造便民服務平臺。


鄉野田園劇


供銷社在我們這一代人生活裡沒有印象。老人說供銷社是賣鹽油糧食的。


一米陽光之燦爛


供銷社與農村農業委不是同一性質嗎,誰管理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