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看到了一句話,對於一箇中年人來講,真實得有點殘忍: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只說客觀條件,在我們這一代,兄弟姐妹兩三人是常態,有一個都算是少的。

而且,大家多是以父母為圓心,分散在不遠的地方,或工作,或經商,或務農。到了這把年紀,工作也都壓力不大,經商也都小有成就,務農則就在父母身邊。

這樣,大家照顧起父母來,有相對充足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的下一代則都是獨生子女,有兩個的已經算多的。

他們將來的工作,是竭盡所能,越遠越好,他們的工作性質,也不會像我們一樣輕鬆閒適,就算沒有考上大學,也不再有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只會為了生活的壓力奔波得更苦。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們想為我們養老,也是有心無力。

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都有種使命感,不遺餘力培養下一代。我們希望孩子一定要有知識,有能力,要過上好生活。

就這樣,我們默默地付出,過著完全沒有自我的生活。既要全力以赴的幹活,又要嘔心瀝血的培養下一代,還要全身心地贍養老人……

然而我們現在老了,可是肩上的擔子沒有幾個真正卸下來的,我們不敢老,因為上有老!在孝敬老人的路上,我們都有故事。

記得我們的長輩,早就開始依賴子女了。我們大多很小就做飯,幹家務,帶弟弟、妹妹;成年以後自然也是被父母呼來喚去。

我們的長輩,是被解放的一代人,好像他們也不屬於自己,更不懂得怎樣培養子女,怎樣愛子女,但養兒防老是懂得的,依賴兒女天經地義。

需要我們這群子女們照顧和贍養,所以我們不敢老!

老的我們不得不管,小的我們也不能不管!

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早婚早育的夥伴們,要幫子女洗衣做飯帶孫子;晚婚晚育的,要供養子女念研究生,讀博士生,出國留學;晚婚晚育子女還沒結婚的,要操心給子女相親找對象,操持著為子女買房,結果又成了房奴……

我們這一輩和上一輩不同,我們非常懂得怎麼去愛我們的子女!因為我們的孩子也不容易,他們肩負父母的無限寄託,拼命在考試的路上掙扎,拼命在職場上掙扎。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累,所以能幫的一定要幫。

我們的子女和孫子女都需要我們照顧和幫助,所以我們不敢老!

我們不敢老,因為存款少,我們的祖輩大都是農民,沒有豐厚的家底,我們自己賺的也不多,用的還不少。

說什麼錢多錢少,夠用就好,其實都是自我安慰。日子過得緊巴巴,省吃儉用也就算了,還不敢生病,不敢聚會。退休工資低的,還要繼續打工,攢錢養老。

我們沒依靠,不能拖累兒女們!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大多數人還在發揮著餘熱。

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說白了,所謂養兒防老,只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農經濟時代管用,處於經濟轉型期的我們,還能趕上盡義務在膝下承歡對父母盡孝的最後一班車,而我們的下一代,則只會在身不由己的生活中自顧不暇,不可能管我們。

此時,就算我們有機會生再多的兒女,其實已不管用。

不管我們願意還是不願意,不管我們感情上是不是能夠接受,我們的最終歸宿,還得是社會養老。

可是,關於養老院老人被虐待的新聞,我們見得多了。也是,親生的兒女都不一定能夠照顧得好父母,老年公寓的服務人員如何能夠做到無微不至?

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想要享受高標準的養老服務,最終還得歸結為一個字:錢。

只要養老企業能夠從我們身上取得足夠的利益,就會要求員工必須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因為我們活得愈久,活得愈好,他們賺得錢就愈多。

這是一個冰冷的現實,我們不得不接受。

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