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行業重回高位 產品投資金額多維佈局

自2019年以來,在較為充裕的流動性下,市場融資環境出現好轉,信託貸款規模出現回升。2019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8.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34萬億元,其中信託貸款增加836億元,同比多增109億元。信託行業重回高位

隨著融資環境的好轉,2019年一季度,集合信託市場也出現顯著回暖行情,在募集成立和發行上均出現較為顯著的反彈。數據顯示,一季度共計64家信託公司發行集合信託產品4699款,發行規模5666.8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發行規模增長18.62%;一季度共60家信託公司募集成立集合信託產品4277款,募集資金4682.9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資金募集規模大幅增長31.56%。

中國信託登記系統數據同樣顯示,今年一季度,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發行呈現增長態勢,新增成立規模4800多億元,金額佔比較2018年四季度環比增加0.73%,較2018年一季度同比增加7.15%。

就投向來看,今年一季度房地產領域的集合信託依然佔比最多,而基礎產業領域的產品逆勢上升,是集合信託的最大增長點。2019年一季度房地產類信託募集資金1674.79億元,同比增長25.71%;基礎產業類集合信託成立規模1149.57億元,同比增長161.27%;工商企業類信託成立規模353.19億元,同比下滑10%;金融類集合信託資金募集規模1191.70億元,同比上升8%。

一位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人士表示,房企的信託融資規模一直佔據大頭,2019年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但是,各家信託公司在選擇項目時都比較謹慎,資金集中在頭部房企和一二線城市的優質項目,“小房企、弱擔保、弱抵押的不敢投”。另外,資管新規對於非標資產在期限錯配等方面有更為嚴格的限制,未來房地產企業在這方面的路會越來越窄,可探索股權投資、REITS等新路徑。

“在因城施策的背景下,房地產項目所處的區域就顯得極為重要。信託公司應優先選擇市場行情較好的區域進行展業。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圈的戰略地位已相當突出,並將持續釋放紅利。同時,信託公司應‘一城一策’地評估各城市地產的投資價值。”中誠信託韓鳴飛稱。

對於基礎產業類集合信託的快速增長,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基礎產業類信託整體是受到監管壓制的,尤其是對地方政府債務的清理給基礎產業信託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大。政府信用收縮、基建項目進展放緩成為去年基礎產業類信託規模增長的主要阻力,但也為信託在基建領域的發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今年,在政府債務增長和違約風險得到逐漸釋放的基礎上,基礎設施信託預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產品投資金額多維佈局

雖然從資管新規來看,信託產品投資金額的門檻有所降低,但由於合格投資者門檻的大幅度提高,特別是家庭金融資產、淨資產分別達到500萬元、300萬元,使得投資者人數進一步減少,未來信託產品的銷售壓力無疑會更大。

為此,不少信託公司也在謀求產品創新升級。近日,中江信託設立全國第一隻專項支持法學教育的慈善信託——“中信信託2019江平法學教育慈善信託”,信託資金用於支持

“江平獎學金”的發放,成立規模209萬元。袁吉偉指出,資管新規後,信託公司去通道趨勢較為明顯,管理資產規模有收縮,同時信託公司也在加快轉型發展,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加大財富管理的佈局。未來,信託公司除了在非標領域繼續深耕細作,還需要在信託制度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進行拓展,諸如財產管理、財富傳承、破產隔離、事務管理等。

“除家族信託和慈善信託外,資產證券化、養老金信託、保險金信託等也是未來有待拓展的業務方向。同時,隨著資金信託新規的落地,公募基金或將是又一業務開拓方向。但同時要認識到,資管新規後,通道類業務承壓,銀行等機構資金渠道受限,對信託行業的盈利模式、業務結構、產品設計、資金獲取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後資管時代的競爭將是主動管理能力的競爭,信託公司需強化投研與產品創新能力,注重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增強營銷端的服務能力與資金獲取能力,以迎接挑戰。”龍燕如是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