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健:三线建设,一曲动人心魄的壮丽史诗

虽然,三线建设渐渐离我们远去了,而三线的山脉、河流乃至所有的人家,都会将这段历史告诉未来:它涌动的永远是热血汇成的长河,能染红一片土,映红一片天。

洛阳军分区原政治委员:黄晓健

黄晓健:三线建设,一曲动人心魄的壮丽史诗

前进新貌

和现森认识已多年,他是我在洛阳军分区任政治委员期间的宣保科长,称得上是友谊深厚的战友和朋友,彼此比较熟悉了解。当他拿来这部反映三线建设的洋洋洒洒近四十万字反映三线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前进,向前进》,我不免为其热情、执着所深深感动,为其才华和辛勤而格外惊喜。

对这部文史并重,以全景式、全时空描写三线前世今生的力作,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除了为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所感动,还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以至于之后很多天里,脑子里一直浮现着书中的那些人物、场景和故事。之所以如此欣赏,不仅因为文风朴实,语言流畅,更重要是让我们清晰看到,无论是创业时期的老一辈军工人扎根山沟里干大事业,还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军工人栉风沐雨中追逐太阳,从一个个率性、智慧、自得其乐的工人阶级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一代代军工人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阔步前进而剧烈跳动的心,读到了为他们对中国国防军事工业发展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更看到了军工精神在他们身上传承和发扬以及在困难面前的坚韧不拔的毅力。

黄晓健:三线建设,一曲动人心魄的壮丽史诗

三线建设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如火如荼的生活已渐渐被历史淹没了,成了鲜为人知的秘密。一直以来,很少看到有反映三线建设的文学作品,今天当《前进,向前进》以记人和叙事形式,把三线建设的前世今生重新挖掘出来,并以细腻的笔触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从一个企业延伸到中国工业改革全过程中,把三线的故事讲给世人听,告诉人们一个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三线建设历史,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我看来,这既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曲动人心魄的壮丽史诗。

黄晓健:三线建设,一曲动人心魄的壮丽史诗

三线建设是一个历史,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是中国工业建设的里程碑,是新中国艰苦创业的诠释,更是新中国国防军事工业的源头。时无今古,地无南北,肤无颜色,也可以说,这部作品中既有老一辈的豪迈奔放,也有新一代的步履铿锵,既有极其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有一股感人肺腑、引人入胜的力量。品读起来,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非看下去不可,并于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感染、启迪和鼓舞。

黄晓健:三线建设,一曲动人心魄的壮丽史诗

在人类文明史的每一页,都有赤子之心书写下的“报国”两个大字。而《前进,向前进》所表述的正是这种赤子之心。诚如文中所说,在那荒凉得寸草不生的山沟沟里,一代代军工人用双手、靠小推车肩拉背扛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工厂。他们从来没有抱怨,没有消极,不管生活有多么艰难,始终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体谅国家的困难,相信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他们相信党,相信国家,在他们身上始终充满着一种豪迈的、十分大气的精神,充满着那种当家做主的豪情和对社会主义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正是这种精神,也构成了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主体格调。

黄晓健:三线建设,一曲动人心魄的壮丽史诗

美联社记者比戈斯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一个民族灵魂的燃烧更壮观的了!”而三线建设既是一个壮举,又是一个个英雄、一个个英雄团队的组合。从作品中不难看出,文中写出了“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大气磅礴,也写出了创业阶段工人阶级的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更写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新一代军工人和百年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人性本应具有的光辉……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人物栩栩如生,使人看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以至于让人在阅读时,不仅仅是被感动、被打动,应该还有冲动、有行动!

黄晓健:三线建设,一曲动人心魄的壮丽史诗

三线堪称奇迹,前进传承荣光。三线是家国,前进是备忘!今天,当那段历史渐渐离我们渐行渐远,但三线的山脉、河流乃至所有的人家仍告诉着历史的天空:它涌动的永远是热血汇成的长河,能染红一片土,映红一片天。

夜空依然是群星闪烁,令人仰望与思索。三线建设,这是历史的记忆,国家的记忆。《前进,向前进》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诗史,更是一部值得永久珍藏的记忆。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