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氏宗親首次組團參加浙江會稽山區平民祭舜大典

虞氏宗亲首次组团参加浙江会稽山区平民祭舜大典

舜王廟巡會。 (記者 虞雲達攝影)

虞氏宗亲首次组团参加浙江会稽山区平民祭舜大典

俞婉君(右二)虞一傑(右三)虞建樂(右一)在谷來草根祭舜大典上。(陳一平 攝)

新華網浙江頻道11月9日電(記者 虞雲達)11月5日至6日在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虞舜誕辰(農曆九月二十七)前夕,虞氏宗親祭祀團首次參加了由紹興市虞舜文化研究會組織的浙江省會稽山區盛大的平民祭舜大典。

虞舜宗親祭紀團由虞一傑、虞建樂、虞松庭、虞紅林和虞銘等組成,世界(舜帝)虞氏宗親聯誼會(籌)主任虞一傑先生任團長,虞建樂先生任副團長。紹興市虞舜文化研究會新任會長俞婉君對虞氏宗親的到來表示由衷的歡迎,表示虞氏宗親組團參祭為會稽山區虞舜文化的深入研究注入新的動力。

浙江會稽山區相傳為虞舜出生、勞作、巡狩、崩葬之地。《史記.會稽舊記》認為舜的出生地在上虞;稱:“舜,上虞之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地。”嘉泰《會稽志》引《三十道志》雲:“谷來,舜耕於此,天降嘉穀。”谷來在嵊州市中心西北21公里的大王尖西麓,今置谷來鎮。在會稽山區。與舜帝古史傳說相關的地名有很多,宋代王十朋《會稽風俗賦》雲:水有漁浦、三撫,地有姚丘、百官,裡焉有粟,陶焉有灶,汲焉有井,祀焉有廟,皆其遺蹟也。據方誌記載和民間傳說,漁浦湖(今白馬湖),是舜捕魚處;陶灶,是舜製陶處;粟裡,是舜儲糧處;舜井,是舜避繼母迫害處;百官橋(又名舜橋),百官裡、百官鎮,是舜率百官避丹朱處;指石山,是舜登山處;姚邱,是舜出生處;象田山、象田嶺,是舜死後象為之耕田處;虞舜巡狩臺,是舜巡狩處;舜王廟,是祭祀舜的地方;還有舜王山、舜江,都是用以紀念虞舜的。會稽地區有著廣泛的虞舜文化遺存,僅會稽南部山區現存舜王廟就多達20多座,舜王廟會是當地最大的集市。虞舜傳說超過100個,傳說古蹟有30處,這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萬事禮為首,百善孝為先。”會稽山區人民特別崇拜舜,王十朋(公元1112-1171)《會稽風俗賦》最早提到虞舜高尚道德給越地民俗的影響:“舜為人子,克諸以孝,故其俗丞丞是效;舜為人傑,克盡其道,故其俗孽孽是蹈,舜為人兄,怨怒不藏,故其俗愛而能容;舜為人君,以天下禪,故其俗廉而不能遜。”虞舜身體力行的德、誠、忍、孝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文化的集中體現,“舜日堯天”,“六億神州盡舜堯”虞舜倡導的政治清明、社會和諧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共同追求。在由俞日霞、俞婉君父女創辦的紹興市虞舜文化研究會的發掘整理組織推動下,而今,虞舜文化在浙江會稽山區更加深入人心,已經形成了我國首個虞舜文化圈。

虞氏宗亲首次组团参加浙江会稽山区平民祭舜大典

俞婉君會長恭讀《表章》。 (記者 虞雲達攝影)

虞氏宗亲首次组团参加浙江会稽山区平民祭舜大典

虞一傑先生(左二)在王壇舜王廟祭舜大典。(虞建樂 攝)

為了參加會稽山平民祭舜大典、74歲的虞一傑先生中斷了正在北方六省一市的“虞氏狀況普查”工作,於11月4日趕到紹興柯城區王壇鎮。虞一傑介紹說,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虞姓戶籍人口38.1萬,僅佔全國總人口的0.03%,其中在浙江省有14.7萬,佔全國虞姓總人口的38.6%。他說率團到古稱會稽郡的會稽山區來參加祭祀虞舜活動,更有尋根認祖、追祖溯源的意義,更有一番親切感。”11月5日上午虞一傑先生作為主祭人參加了王壇廟祭舜大典。王壇鎮鎮長酈滿峰恭讀了頗具時代特色的《祭文》,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維公元二O一五年十一月吉日,王壇鎮酈滿峰皆各界代表,謹以牲時鮮、鐘鼓雅樂之儀,致祭於中華聖祖舜帝有虞氏之廟前,曰:

惟哲化神,繼天作聖。孝解逆懸,萬古韶風。三載考績,黜陟幽明,善無微不著,惡無隱不章。德昭天下,九州同心。南風之燻,解吾民之慍;南風之時,阜吾民之財。造福四海,德澤八方。

穆穆稽山,潺潺鑑水。古越承惠,物阜民豐;日月冉冉,再續華章。靈異見於舜水,孝道播於虞江。澤被桑梓。‘五水共治’惠民生;眾擎易舉,‘三改一拆’創新風。政通人和,風光霽月,毓秀大地,譜寫中國夢!”

11月6日上午,虞一傑先生一行來到我國草根祭舜發祥地嵊州市谷來鎮吳山大舜廟,參加由當地農民組織的草根祭舜大典,好客的谷來農民誠請虞一傑先生主以祭人的身份恭誦充滿草根情愫的《祭文》:“維公元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六日,歲次乙未,九月二十五,會稽山區各界代表與海內外嘉賓,謹以牲醴、馨香、時果、雅樂,致祭於谷來鎮吳墩舜王廟大舜靈前,恭誦祭文,曰:

伏惟帝舜,生諸馮,遷負夏,居媯汭。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父頑母囂,事親之行彌謹;弟象倨傲,手足之情不移。耕歷山而田疇讓畔,漁雷澤而水岸從化。允執其中,繼鴻業於唐堯;修己安民,垂明德於後昆。五典克從,百揆時序。四門穆穆,九州平成。歌《南風》而萬邦春,垂衣裳而天下治。大哉,舜之為君!

稽山蒼蒼,鑑水泱泱。斯土有靈,首推舜廟;斯民有福,實仰舜德。靈異見於舜水,孝道播於虞江。民生甲於全國,且喜崇禮;文譽隆於古今,尤愛善政。盛矣,舜之德化!

今謹致薄奠,以表殷望。高山長水,瓜瓞綿綿;堯天舜日,同賡讚歌。告祭帝舜,永賜吉祥。尚饗!"

虞氏宗亲首次组团参加浙江会稽山区平民祭舜大典

虞一傑先生恭誦《祭文》。 (記者 虞雲達攝影)

虞氏宗亲首次组团参加浙江会稽山区平民祭舜大典

專家學者在會稽山藏書樓專題研討《會稽虞舜研究》課題申報書。(左起:俞婉君、虞一傑、王家德。)(記者 虞雲達攝影)

紹興市虞祭文化研究會會長俞婉君恭讀了《表章》。

11月5日下午虞一傑、虞建樂等來到以“舜母鳳棲於桐”而得名、書聖王羲之後裔聚居地的青桐灣,和幾十位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一起參加在會稽山藏書樓舉行的《會稽虞舜研究》課題申報書的討論會,討論會由紹興市虞舜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王家德主持。《會稽虞舜研究》課題的申報人是紹興市虞舜文化研究會現任會長俞婉君,俞婉君和她的父親、我國著名的民俗歷史學家俞日霞先生師出同門,均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現為碩士、副教授,紹興文理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主任,《虞舜文化》雜誌主編。

俞婉君生長於越地虞舜文化空間的核心地帶會稽南部山區,所在村落俞家距離著名的王壇舜王廟僅1公里。自2007年起她協助家父致力於恢復傳統王壇舜王廟會,協助家父創辦紹興市虞舜文化研究會。2009年,以紹興市虞舜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的身份成為王壇舜王廟會主祭人。為了保護虞舜文化空間,協同家父挖掘藝能傳承人,協調各方關係,使民間藝能在舜王廟會表演越來越精彩,每月初一和十五舉辦傳統拜讖民俗也得到恢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關注並考察傳統舜王廟會,作為主要接待人的俞婉君在交流中對虞舜文化空間有了更深的解讀。到目前為止,俞婉君對虞舜文化空間最豐富的會稽南部山區的調研已基本完成。

虞一傑先生帶領虞氏宗祠祭祀團參祭會稽山區平民祭舜大典受到了當地政府、民眾和媒體的廣泛關注。紹興電視臺記者在王壇舜王廟祭舜大典上對虞一傑先生進行現場專題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