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新綠映全城 ——“綠美復興”築起邯鄲西部生態屏障

春來萬物蘇,復興區沁源生態園林內千畝油菜花盛開,與成片粉色桃林相映成輝,有人盡情徜徉花海之間,不時留影紀念。在3至5年時間裡,涵蓋沁河流域的30個村莊、72平方公里的沁河源文化生態片區將被打造成“五湖連珠、一帶碧水映邯鄲;九曲沁河,二十里風景畫廊”的邯城西部的“後花園”。

沁河生態區的變化,也是傳統工礦老區——復興區積極破解生態困局,實施“綠美復興”戰略成效的一處縮影。今年來,復興區把“綠色”作為發展底色,謀劃3年植樹10萬畝、做靚“四片區”的生態鉅作,構建邯鄲西部生態屏障,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三年10畝,讓綠成為復興“底色”

復興區地處太行山脈和華北平原過渡區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及自然文化優勢,山水林田湖體系較為完善,特別是地處沁河水系發源地,又分佈有三河兩渠九庫、25座塘壩、10餘處泉眼,打造山水生態片區具有獨特自然稟賦。

今年是復興區“三年造林十萬畝”的收官之年。2018年秋冬季造林結束後,復興區立即啟動2019年春季綠化工作,組織人員到唐山、秦皇島、邢臺、廣西等地進行考察學習,在全市率先啟動了春季造林綠化工作,出臺了造林綠化獎補政策,對完成綠化任務的村莊,每植活1棵喬木或1平方米灌木,補貼15元;對造林在500畝以上的造林企業或大戶,區財政提供3-5年的土地流轉費用補貼;對道路綠化,每側寬度在15米以上的國省道路和鄉村道路新建林帶和環村林帶由區級財政按照每年1000元/畝給予補助。

此外,該區積極宣傳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植樹綠化,目前,社會各界和轄區群眾累計有萬餘人參與義務植樹活動,完成綠化土地流轉8000畝,地形整理5000畝,挖坑4000畝,建成“代表林”“委員林”“公僕林”“巾幗林”“商貿林”“記者林”等一批片林,為全區植樹綠化營造了濃厚的社會環境。

四大片區,繪就“復興山水”

閒暇走進復興區,不經意間你會發現以前“灰濛濛”的復興區變了,滿眼的綠,清澈的水,乾淨的道路,“生態靚區”成效斐然。

近年來,復興區以沁河源生態文化片區、趙王城片區建設為主軸,以西湖、康河泉眼、澗溝遺址、趙王城遺址公園等自然資源、歷史古蹟為依託,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聘請國內知名設計公司對騰出的連片區域規劃設計。

目前,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全面提升。霍北路以南渡槽周邊、京商區域、老狼溝三大區域7500畝已完成基礎綠化;霍北路以北至邯武快速路約8000畝啟動綠化;市義務植樹基地3000畝部分已施工;精品區域霍石路南側、渡槽周邊區域範圍內修建一條總長20公里的森林觀光大道。

沁河生態文化片區全面完成。重點對沿沁河12公里流域開展綠化,採取“政府主導,社會投資,企業參與”的運營模式,以沁河生態環境修復為基礎、探索老村收儲渠道,以旅遊發展為契機,重點打造牛叫河水庫至齊村大壩之間的區域。綠化樹種選取高規格、大尺寸、全冠苗,加大常綠樹栽植比例,在工程綠化範圍外再完成50-100米背景綠化。

以承辦全省園林博覽會為契機,對齊村大壩及其周邊完善基礎設計,高標準規劃實施,逐步打造成集生態功能、產業功能、城市功能於一體的產城景融合示範片區。將北環、西環景觀綠化提升,以及齊村、澗溝、戶村、郭河村莊綠化納入園博會配套綠化,高標準、高檔次進行提升改造。

綠色崛起,引來無限商機

“‘綠美復興’看似解決生態修復問題,其更深意義則是提升產業轉型升級的硬件環境、生態文明興盛的內在動力。”復興區區委書記潘利軍表示,生態環境的改善直接增加了相關產業吸引力。復興區用事實證明了以綠色轉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可行性。

據瞭解,復興區以發展生態經濟為主線,重點在園博園區域及周邊、沁河生態文化片區、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趙王城遺址公園周邊,策劃開發集醫、養、旅、居、文、體等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逐步推進自然風貌、康養休憩、民俗風情、古趙文化相互交融的發展聚集地。

根據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思路,復興區把全區劃分為三大板塊,即東部現代商貿區、中部新型工業區、西部生態旅遊區。

在東部復興新經濟產業園茁壯成長,65家電子商務、科技研發等新興企業全面入駐;在中部,唯品會16億元冀南運營中心項目集唯品會冀南區域結算中心、運營中心、冷鏈倉儲和配送中心於一體,建成後實現淨營收20億元以上,利稅突破億元,帶動上千人就業。

在西部,由河北德豐建設公司投資籌建的沁源生態園林項目中謀劃200畝觀光采摘園。還將成為小型馬拉松、自行車騎行等體育健身基地,高品質婚紗攝影基地和盛大戶外婚禮舉辦地。

據統計,2018年復興區全年對接客商1500多人次,總投資近300億元的14個項目成功簽約,8個落地建設。五個小微產業園順利推進,40餘家企業簽約入駐;新經濟產業園、寶利大廈及4個創業孵化基地全面投用,現代商貿等新經濟業態蓬勃發展,全年新增市場主體578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20家,全市領先。

今年的復興區政府工作報告上明確提出,復興區為全面產城景融合示範片區、鄉俗文化生態旅遊片區、森林康養休憩片區和文化體驗旅遊片區,按照“宜綠則綠、能綠全綠”“見路見樹、進村進林”的要求,加快構建西部生態屏障,使復興真正成為全市西部後花園、冀中南旅遊目的地。(記者張紅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