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提升,股市仍舊“放心不下”

一、數據點評

消費數據:中國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8.7%,預期8.2%。

(1)儘管3月當月消費數據有所提升,但自2017年以來的大趨勢仍較悲觀。因為根據季節效應,每年3月均比2月有所提升,不能代表消費趨勢性企穩。

(2)工業企業利潤決定員工工資,進而決定居民可支配收入。從下圖可以看出,工業企業利潤下滑嚴重,今年2月同比下降14%,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進入同比負值區間。表明居民收入端壓力極大。

(3)傳統“吸納”支出端的主要是商品房購置。目前來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並未趨勢性減少,而且不久前出臺的部分地區戶籍調整制度也存在進一步促進房地產交易活躍的預期,未來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吸納”將更嚴重,不利於消費提升。

(4)唯一的利好是今年下半年汽車消費有望提振

經濟數據提升,股市仍舊“放心不下”

經濟數據提升,股市仍舊“放心不下”

分具體商品類別來看:

經濟數據提升,股市仍舊“放心不下”

(1)紡織服裝較上月提升明顯,與天氣轉暖有關

(2)金銀珠寶類下降,與居民可支配收入減少(企業利潤下降)有關,奢侈品消費意願降低

(3)家電和音響類、傢俱類這兩項同比明天抬升,與商品房成交大幅走高有關,主因部分地區落戶制度改革以及房地產放鬆限購,可看作是近段時間汽車及家電類股指攀升的直接誘因。

經濟數據提升,股市仍舊“放心不下”

(4)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主因2月是開學季,通常較高

(5)汽車類儘管同比仍然為負,但下半年存在提升預期


投資數據:中國1-3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6.3%,預期6.3%,前值6.1%。1-3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3803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

經濟數據提升,股市仍舊“放心不下”

(1)單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多是前期天量社融帶動,但並未超預期。

(2)根據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述,略有“經濟企穩,貨幣投放邊際收緊”之意。最壞預期下,年中經濟企穩,下半年GDP維持6.2%,貨幣邊際收緊但寬信用不變。考慮貨幣政策傳導時滯,結果表現為股市流動性收緊、基本面企穩回升。

經濟數據提升,股市仍舊“放心不下”

(3)製造業投資是國家新興戰略發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來看,製造業投資在“三大投資支柱”中處於低位,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今年上半年經濟存在大幅回落預期,尤以二季度為重,為了提振經濟,不得不放寬地產限購和重啟基建;二是製造業投資規模與工業企業利潤高度相關,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由超過40%都是投向製造業,非常看重企業利潤(投資回報),去年四季度以來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下滑嚴重,大幅降低了民間投資意願。

經濟數據提升,股市仍舊“放心不下”

對未來的判斷:

(1)基建投資以“穩”為主,需要財政赤字補足,而為了平衡財政,不得不讓央企讓渡更多利潤。

(2)地產政策的放寬只是階段性行為,如果下半年或者明年經濟企穩,仍舊存在二度收緊的可能。家電消費或受影響,但汽車週期較為獨立。

(3)製造業投資能否企穩還要看工業企業利潤,目前提升利潤主要靠減稅降費,預計未來還有更多扶持措施。對於產業鏈來講,應該會出現自上而下(上游至下游)的利潤讓渡,反映在價格方面就是PPI-CPI剪刀差的進一步縮小(負向擴張增大)。


二、全年宏觀環境

樂觀預期下,年中有望經濟企穩(但不改變長期下滑趨勢),後兩季度GDP最低預計6.2%。

(1)前期天量社融,包括地方專項債在內都是提前下發的,對基建的支撐力度很大。信用改善確實能夠部分傳導至實體部門。從結構來看,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加速,帶來基建投資資金來源的明顯改善提振基建投資;企業融資改善,對製造業投資形成支撐;非標收縮放緩,以及一二線城市居民中長期貸款回升,支撐地產建安投資。因此,經濟增速企穩的時間節點可能提前至二季度。

(2)去年主動去庫存,PPI 儘管在今年3月有弱反彈,但4、5月仍存在回落預期(不排除負值),抑制上游行業利潤。從通脹角度來看,今年PPI的重要性要明顯高於CPI,尤其要警惕債務-通縮陷阱。CPI在豬週期的帶動下提升是必然的。由於PPI-CPI剪刀差負向擴大,可以理解為商業企業利潤向下遊傳導。

(3)上週的落戶政策利好地產銷售,二線城市最為受益,但地產成交提升利空消費,再加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大幅下滑,居民可支配收入繼續受壓縮,未來消費阻力重重(汽車消費除外)

(4)近兩年的儲蓄率下降,銀行存款和週轉率都在下降,連續兩年存款增長率低於貸款增長率,銀行體系“缺錢”,只能依靠貨幣政策來救。(降準、降息,或提升存款準備金利率)

(5)未來對美進出口肯定是順差縮減態勢,有望通過一帶一路(甚至包括歐洲)進行彌補,但彌補有限。畢竟2019年開始世界經濟整體增速是放緩的,貿易趨勢下行


三、流動性

對下半年的流動性較為擔憂: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肯定經濟刺激效果的同時,已經引發了貨幣政策邊際收緊的擔憂。如果年中經濟企穩,無論下半年嚴監管是否重啟,貨幣投放的邊際收緊都是大概率事件。初步判定政策導向為緊貨幣寬信用。

4月不降準,大概率延後到6月,全年降息希望不大。


四、股票投資策略:短期風險大於收益,建議倉位不高於五成:

(1)近期大盤不斷挑戰3300,前期獲利盤拋售,阻力較大

(2)金融股幾次託底,拉動大盤重回高位,並非好事:一方面,銀行股盤子大,拉動大盤後往往出現大盤漲而個股補漲,但大盤跌則個股往往受牽連。尤其是接近3300點位(或小幅突破),短期存在調整預期,市場爭議較大,避險情緒加重。另一方面,4月16日銀行股提升主要是因為央行結束了連續十餘天的貨幣零投放,當天有400億逆回購,4月17日延續1600億逆回購並2000億MLF。

(3)“改革行情”尚需時日。市場很可能在短期高漲之後出現大量獲利盤外逃,進而引發新一輪下跌,很可能觸及3100甚至更低。

(4)近期重點事件:4月下旬海軍節、一帶一路峰會;5月全國計算機大會。

(5)本週五(4月19日)為股指期貨交割日,空頭反擊可能性比較大

(6)註冊制展開後,傳統“殼”價值流失,對個股的影響不亞於年初時候的商譽減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