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尋味梅鱭魚

黎裡古鎮三里長,從東到西一路逛,在離汝家橋畔不到20步處,有一個店招“老八醬鵝店”,人未到店門口,隨風飄來一股鮮香的味道。走近一看,盤中整齊地擺放著一條條形似“小爆魚”的小魚,但又不像,詢問店主,答,那小魚稱“梅鱭魚”。


聞香尋味梅鱭魚

油爆梅鱭魚


梅鱭魚,小時候一直聽到,是當時飯桌的家常菜,現在聽來感覺有點生疏。久違了“梅鱭魚”,傳統菜餚又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聞香尋味梅鱭魚

刀鱭


查閱,“度娘”對梅鱭魚有以下介紹:梅鱭被譽為“太湖三寶”之一,它體側扁,尾尖,形似竹刀,銀白色,因其尾部分叉,短呈紅色,尖細窄長,猶如鳳尾,故又稱鳳尾魚,是太湖名貴的魚類品種。又稱,東山常見為梅鱭和刀鱭,頭大,尾長而尖,體形側扁似竹刀,骨嫩鱗細,銀光閃閃,肉質肥嫩,一般長6至12釐米,隔年的刀鱭可長達30釐米左右。


聞香尋味梅鱭魚

《黎裡續志》


據傳,明洪武年間,每年歲貢梅鱭魚達萬斤,故梅鱭魚又稱貢魚。清代蔡丙圻撰寫的《黎裡續志》(廣陵書社2011版第326頁)也有記載:“梅鱭魚,長約五寸,西北各湖蕩皆有之,形似江鱭,而味尤甘美,因黃梅時盛有,故名。”不難看出,黎裡的梅鱭魚文字記載可追溯二百多年的歷史。

店主注重推廣黎裡傳統美食,有意讓百姓重品美味。三年前,他在汝家橋附近開了一家老八醬鵝店,梅鱭魚成為全鎮只此一家的一道特色菜餚。憑著他在黎裡李永興飯店、經濟飯店、圓月樓飯店等老飯店工作28年的經驗,學習揣摸當時施仁官、劉愛官、張炳臣(大家稱之孃舅)等大廚的傳統手法,自己摸索出了烹製“乾溼”兩種口味梅鱭魚的做法。


聞香尋味梅鱭魚

原味梅鱭魚


聞香尋味梅鱭魚

醬汁梅鱭魚


也就是,梅鱭魚一魚二吃。一種是沒有醬汁的原味梅鱭魚,形狀蜷曲,鬆脆細薄,入口即化,齒口留香,適合休閒旅遊,隨口吃吃當零食,老少皆宜。還有一種有醬汁的梅鱭魚,則口味濃郁,回味無窮,可當吃粥、吃飯的菜點,非常美味可口,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聞香尋味梅鱭魚

新鮮的梅鱭魚


其實,製作梅鱭魚並不複雜,先卡出魚肚腸,洗乾淨,濾幹,放鹽、姜、酒醃製片刻,放入油鍋大火油炸,鬆脆可口的梅鱭魚就可出盤了。另一種醬汁味的梅鱭魚,只是多一個步驟,將熬製好的傳統秘製湯汁,澆在梅鱭魚上,浸潤入味,就可新鮮出盤了,那真是香飄四鄰,聞香尋味梅鱭魚來啦!

梅鱭魚雖美味,食材卻是不可多得。據店主說,梅鱭魚生長在太湖的急水裡,水質要求非常高,不能人工繁殖,因此目前它都是野生的。梅鱭魚捕捉起來也不易,一潮一潮的,得碰運氣,產量極小。如遇到天冷,大風,幾乎沒有產量。現在,他每天與太湖魚商定製新鮮的梅鱭魚,進行加工秘製,量不多,賣完為止,保質保量。

聞香尋味梅鱭魚

清燉梅鱭魚

聞香尋味梅鱭魚

紅燒梅鱭魚

一直以來,梅鱭魚不僅細嫩鮮美,且營養豐富,特別是它的軟骨,含有大量的鈣質,及人體所需要的各種元素,是人腦和骨髓的滋補佳品,尤其適合青少年,被視為席上珍品。梅鱭魚除油炸外,還可清燉、紅燒、糖醋等烹製,同樣美味。

聞香尋味梅鱭魚

聞香尋味梅鱭魚

聞香尋味梅鱭魚

聞香尋味梅鱭魚


難能可貴的是,老八醬鵝店重拾黎裡傳統美食,用心地推廣和傳承,讓人們品味到兒時的美味。以前的貢品,現在的家常菜。

話說老八醬鵝店,招牌是醬鵝,有什麼特別之處嗎?據說,醬鵝,是特地從八坼精選來的老鵝,用傳統的方法褪鵝毛,決不因為求快而用松香有毒物去毛,那樣傷身體。


聞香尋味梅鱭魚

醬鵝


洗淨後的老鵝,放入大鐵鍋,放調味品及自己配製的香料,用傳統的手法,等老鵝快煮開前撇除浮沫,再用文火悶煮,約一個半小時,噴香濃味,垂涎欲滴的醬鵝就可新鮮出爐了。

梅鱭魚也好,醬鵝也好,店家注重的是傳統手藝,用心推廣,不斷傳承,讓老百姓都能品嚐到原汁原味的黎里美食而添磚加瓦。


—END—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聞香尋味梅鱭魚

徵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繫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瞭解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