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一中高中學生跳樓,為何一些學生跳樓?學生心理為何如此脆弱?如何防患未然?

微談論


我認為現在的孩子教育,還是出在了家長身上。其實小孩的教育從2歲半基本上就可以完全開始了。當然小時候教一些基本的禮節就可以了。比如小時候不讓亂丟垃圾之類的。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壓住小孩心中或者身上的一種火。老梁也說,小孩該不該打,那是西方的那一套,中國的教育方式肯定是要打的,不過講究的是打的方式。中國古代也說了,棍棒下面出孝子。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從小不壓住小孩身上的那一團火,等到長大了以後,就壓不住了。別說家長壓不住了,其實他自己也壓不住自己了。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善與惡兩面,人生成的過程,就是這兩面相互博弈的一個過程,如果把惡的這一面給抑制住了,那麼善的一面,或者說好的一面就會成為優勢。

如果被惡的一面打敗了,那就自己就控制不住自己,最嚴重的話就如你提的問題說的,會導致自殺。如果不嚴重,可能會常常有矛盾心理。其實這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有矛盾心理。就是看自己能不能控制住。

這時候外界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說法律,這時候給人一種外在的力量。如果沒有法律,可能人就會做壞事了。法律就像是一把鎖,把心魔封印在心中。

如果小的時候,受批評少的話,受挫折少的話,可能就不容易經得起打擊,所以說小的時候讓受一點打擊,並不是壞事。人不可能一帆風順。別人說隨手得來的東西不會太珍惜,就是同樣的道理,如果經過很久很久,才獲得的成果。自己喜悅的時間與程度也不一樣。

所以,對於你提的問題,我給的建議,就是小時候多管教。讓小孩受點挫折,壓一壓小孩的氣頭,這樣成長起來的小孩,就不容易走極端了。因為他知道並不是什麼都能得到的。讓他自己知道的渺小。

我家小孩3歲的時候,他正在看電視,家裡停電了,他就哭鬧。我就打一頓,我就對他說,天要下雨,你管的住嗎。你能不能管得住?

總之,就是不能什麼都滿足他。 要讓他知道有些東西,是需要慢慢磨練才能得到的。



日語學習小教室


那些說“現在的孩子心理素質差”的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現在的中小學生有多累?

早上6:30起床,7:30到學校;

晚上11:00還在寫作業。

體育課、音樂課,都被英語課、語文數學佔用。

學生(+老師、家長)的負擔重,根本原因——教材大綱,教材的設計,不合理。建議:

1.將教材降低難度,刪除超越年齡段的內容。

2. 降低英語的比重。中小學取消英語,高中選修,高考不考。

3.. 教材的內容,要“由淺入深、內容翔實”,方便家長輔導和自學

當前的情況下,《禁止校外補課》,對於“減負”,不會有太大作用。


大唐安西都護騎兵都尉


安徽太和一中高中學生跳樓,為何學生跳樓事件頻頻發生?這真是一個令人痛徹心扉的話題。短短三四天,網上曝出學生跳樓的就有兩起,除安徽太和一中高中學生跳樓,3天前,還有一四川廣元朝天中學一學生跳樓,事件原因都在進一步調查中。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學生跳樓或者用其它方式自殺的消息時不時的會跳出來,前幾年,小徐老師都認為,現在的孩子太嬌慣了,抗壓能力太差造成的這種無知的行為,但是直到去年一份“中國兒童自殺率世界第一”的報告徹底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憂慮之中。

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而且自殺率最高卻是眾人認為最應該幸福快樂的年齡——中小學生。其中12歲自殺者佔40.3%,其次依次是14歲、11歲、13歲的孩子。而高中學生自殺的則佔5%。

當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悲劇不斷上演時,我們真的該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如今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為什麼卻找不到活下去的動力?真該想一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而不是絕望自殺?

要避免青少年自殺就要先弄清孩子自殺的原因,根據網上自殺學生的原因分析,造成中小學生自殺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壓力、師生矛盾是造成學生自殺的一大導火線。

在中、高考指揮棒下,所有的孩子被限定在這一條“成才”道路,分數高低成了評價學生的唯一工具,學習好的在學校就受到老師的重視,學習差的則不被肯定和關注。而在升學率和老師和職業訴求下,老師也倍受煎熬,恨不得讓學生每時每刻都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一來,面對學生學習上的波動,師生矛盾就會產生。而老師在升學率的壓力下產生的焦慮就會轉架給學生,使師生矛盾升級。

由此看來,家長和老師在孩子學習上不應該扮演施壓者的形象,而應該扮演鼓勵和幫助,疏導孩子不良情緒和較大壓力的角色。家長和老師必須堅定一個觀念,學習成績不是評價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不要因孩子的學習上問題而對孩子求全責備。引導孩子好好學習的同時,也要引導孩子看到自身更大的價值和生活中更大的生存空間。

二、家庭教育不得當,孩子在家裡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價值認同感,造成孩子自身價值感低而輕生。

現在很多的家庭對孩子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學習成績上,為了讓孩子上好的學校,考更高的分數,和學校一起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而當父母一味地對孩子提高要求,而當孩子無法達到時,不是鼓勵、幫助他,而是否定打擊他時,孩子的自我價值就會變低,得不到足夠肯定和鼓勵的孩子就會沒有安全感,孤獨無助,直至輕生。

三、不良的交際圈,缺乏朋友或者在學校受到同齡人的排擠。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同齡人之間的友誼和認同感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別到了十一二歲,孩子渴望友情,渴望有自己的交際圈,能在同齡人中建立一定的地位,被一些同齡人友好的對待,但如果此時,孩子遭到同齡人的誤會、排擠等,往往會感到被全世界所拋棄,從而產生輕生的念頭。

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孩子一旦遇到,情緒長時間得不到疏導,就會對看不到自身的生命價值,感覺不到生命的可貴,感受不到他在身邊人心中的位置。極低的價值感和無助感,讓孩子最終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等不到未來。

那麼,面對越來越敏感,越來越脆弱的中小學生,如何才能防患於未然呢?

一、生命教育是關鍵,家長和老師要經常告訴孩子三句話:

1、生命只有一次,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比生命更重要。

告訴孩子,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生命來,保持生命的健康,身心的愉悅要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即使學習成績不好,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批評,但並不意味著自己的生命價值打了折扣,特別是在父母眼裡,沒有什麼東西比你的生命更寶貴。

家長一定要常常對孩子說這樣的話,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和認同感。

2、生命的存在是獨一無二的,跟任何人都沒有可比性,特別是在父母的眼裡,你是無價之寶。

孩子的生命價值來自身邊人對他的評價,當我們做父母或者做老師,不去告訴孩子自身生命價值的獨特性,特別是有些父母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相比時,孩子自我價值感就會被削弱,從而感到自卑,渺小,無助,直至最後自暴自棄走向輕生。


3、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無限種可能,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需要認真來學習,並努力尋找和等待。

家長或老師對孩子過早的“貼標籤”,往往讓孩子失去信心,不知道自己的未來還將有無限種可能,因此,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的真諦都應該是去引導孩子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告訴孩子並鼓勵孩子去學習,去堅持,去等待,去尋找自己更廣闊的生命空間,而不是告訴孩子,你不行,你的未來沒有希望。

二、死亡教育和生命教育相互補充,有必要讓孩子認識死亡的現實的意義。

在我們中國,人們特別忌諱談論“死”這個字,當孩子問家裡的老人“死後去哪裡了?”或者死去的小動物去哪裡了,很多家長會為了減輕面對“死亡”帶來的痛苦而編造一些美麗的謊言,比如“人死後會去天堂,會在天上看著我們”等等,這些話是最要不得的。

曾看到一個九歲的孩子自殺時寫的“遺書”:“爸爸媽媽,我走了,去天堂了,我會在天上看著你們,不要傷心……”這是多麼可怕的認知,面對死亡千萬不能讓孩子活在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的童話世界裡,以後死後去的世界很美好,沒有痛苦,是去找她奶奶去了。對孩子而言,這樣的謊言才是最殘忍的教育。

三、自我價值認知教育是構建孩子自尊、自愛、自信三大支柱的根本。自我價值有三個來源:

第一來源於自身外在形象帶給自己的價值感,比如容貌漂亮、穿得漂亮等,孩子會從中獲得較強的自我價值感,但是一旦失去這些外在的東西,或者遇到比自己外形更美的,穿得更漂亮的,自我價值感就會受到威脅,從而失去自我良好的感覺。

因此,自我價值認知上的第一個來源是膚淺的,在教育孩子不要認孩子過度依賴於外在物質條件帶來的優越感。

第二來源於外在的評價帶給自身的價值感,例如學習成績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廣泛關注和肯定,周圍人對自身言行和外在形象的評價等,從被周圍人的關注、肯定,讚美中獲得較強的自我價值感。一個孩子只有受到足夠的關注,尊重,被肯定,被接受,被需要,被讚美等,他才會建立起足夠的自我價值感,但同樣,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不到周圍人足夠的關注、尊重,肯定、重視、需要、讚美等,他的自我價值感就低。

因此,對孩子而言,家長和老師要善於幫助孩子去建立較高的自我價值認知,要時時對孩子的言行思想給予關注、尊重、肯定和讚揚,這樣孩子就能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而一味的否定、打擊,過高的要求孩子,利用和別的孩子的對比來貶低他自己,只能讓孩子降低自我價值的認知,一個低自我價值的孩子是不會熱愛自己生命的,他會覺得自己的生命毫無價值,活著毫無意義,未來也不值得期待等,這樣的孩子一旦受到強烈的打擊就會輕生。

同時,自我價值認知的第二來源也是實現孩子真正走向自信,實現第三來源自身內在思想及精神品質的覺醒的必經之路。

第三來源於自身內在思想及精神品質的覺醒,而這一覺醒不依賴於任何人的評價,也不依賴於外在物質的左右,而是源自對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能過怎樣的生活,自己能做什麼,會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的一種預見,一種掌控,是一種自我內在價值的真正覺醒。而這樣的孩子才會自尊、自愛、自信,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量。

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讓孩子勇於嘗試,鼓勵孩子靠自己內心的力量去戰勝一些生活中的挫折,只真正在不斷的挑戰中,在不斷戰勝自我中感受到來自自身的力量,孩子才能慢慢覺醒,才是真正走向自信。因此,孩子自我價值內在認知的覺醒,是讓孩子創造生命無限可能的關鍵。

四、愛和責任教育是讓孩子珍愛生命,努力實現生命價值的內在動力之一。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隻有家長愛孩子,孩子卻不懂得體諒關愛家長,沒有責任心的話,孩子的生命就會變得單薄,變得脆弱,只有負責任的生命,知道應該去關愛父母,回報父母,去愛身邊人的孩子才會感受到生命的意義重大。才會主動去成長自己,讓自己變得有力量,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參與到生活中來,讓孩子承擔一些勞動,感受一下父母的艱辛,讓他了解家裡的經濟狀況,感受父母為自己的付出,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愛心,才會讓孩子的生命更有力量。

綜上所述,面對如此之高的中國青少年自殺現象,我們每個家長,每個老師都應該重視起來,多與孩子做一些有效的、溫情的、走心的溝通,瞭解孩子,理解寬容孩子,鼓勵肯定孩子,在孩子的人生髮生困惑時,及時的疏導,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讓他看得更遠,走得更遠,去創造自己人生的無限個可能才是最好的教育。


指尖教育帝國


4月14日(也就是前天),安徽省太和一中高中學生跳樓,這個事件警方已經介入,具體導致該生跳樓的原因還在調查中。所以題主在問題描述中說的一句話:“現在的學生因為一點小事情就跳樓,”不敢如此斷言。說實話我更傾向於探討題主另一個描述:“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抗壓能力如此脆弱?”


從人成長的過程來說,中學時期,也就是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從童年走向成人的過渡時期,其生理和心理的發育都是巨大的,且很容易出現發育失衡的現象,猶如我們調整一個天平兩個托盤裡的物品,使之達到平衡這個過程,就相當於一個人的青春期,一邊過重就容易導致天平損壞。

十幾歲青春期又正好是處於中學和大學初期,尤其中學生他們面臨升學的壓力,來自於家長、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巨大壓力,而他們的內心承重還遠遠不夠;他們心理這個天平就容易一點點失衡,達到一定的程度,就無法調整過來,可能外界的一根羽毛就成了讓中學生心理天平損壞的那一個極點;自殺,也是心理崩潰的一種表現。


用西方個體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觀點來說,自殺,是一種成長問題,而這種問題的一個關鍵詞就是——合作,合作能力的欠缺。

越來越多的現實和現象充分表明,一個人生活的成功與否、幸福與否?一個人事業的成就有多大?和一個人的合作溝通能力有非常大的關係!與其學生時代學習的成績,普遍來說倒是關係不那麼緊密。當然一個人要想發展的順利、要想生活品質高,必須從內和外兩個方面去完善、提高。


現實中,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過於從外求了:成績、功課、好學校、多參與活動,學校有學校的安排,家長又一味地去督促孩子上進——你只有更加努力在競爭中勝出才可能達成自己的目標。這都沒有錯,那麼為什麼孩子成長中的問題似乎越來越多了呢?為什麼十幾歲就已經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愛呢?

外求是比較容易做到的,是有很多量化指標可以看得見的。而內求是一種無法看見明確指標的東西,它的體現是附著在外在表現上不能單獨呈現的,所以很難引起人的重視。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們忽視了身邊、過程中的美好事物,忽視了我們享受生活和生命的美好。真正的生命教育不是一次兩次講座或者活動就能有效的,必須是在生活過程中習得的。原本我們追求成功的過程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可我們的眼睛一直盯著那沒有到來的未來,而忽略了眼前美麗的春天。(有幾個初三的孩子注意到了百花的美麗?有幾個初三的孩子驚詫於冬去春來的第一抹綠色?高中生更少時間欣賞自然的生長)

在奔向目標的過程中,也不妨略做停留、放慢腳步,享受一下身邊的美好,給自己的身心做一個很好的能量補充,不吃草的馬兒怎麼能跑很遠呢?


在奔向成功中學會停留和放慢腳步,也就是學著與自己合作、與他人合作、與社會合作,在這種合作中調整自己的心態、滋養自己的身心,這是成長中必須的給養。可惜的是這種給養的獲得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家長、學校、乃至社會主動與個人的合作,這種能力最好是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就打下好的基礎,才可能減少或者避免更多成長中的極端問題發生。而家庭是一個孩子成長中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境,所以說原生家庭給予孩子的教育和影響非常非常的重要,也是減少成長問題的關鍵!也是防患於未然的最重要舉措!


圖片均來自網絡


快樂庭院


真的不願看到這類令人痛心的事件再次發生。花季少年生命的隕落給家庭帶來不可逆轉的永久性傷害,怎不讓人難過惋惜?我們在悲痛之餘要深思這令人心裡滴血的悲劇給全社會帶來怎樣的警示,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思考造成這類悲劇的原因在哪裡。這類問題以前已經提到過,今天不由還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對孩子嬌慣溺愛,遷就無度。

當今社會,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等一圈親人圍著孩子滴溜溜轉,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對孩子百依百順,要啥給啥,時時處處事事都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的個性。吃飯追著喂,零食一大堆,尤其是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們捨不得嚴厲批評,而是不疼不癢地說兩句,甚或不以為然地總以孩子還小為由遷就、順從,無形中造就了孩子從小是非不分、任性、耍小脾氣的壞習性。



天下父母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愛孩子要講究一個度。孩子幼小時當然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充滿快樂。可有些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在物質生活方面,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就拿買玩具來說,如今的一些年輕家長,把孩子看的過高,沒有節制地給孩子買玩具。我身邊就有好多這樣的父母,家裡本來玩具夠多了,可孩子一旦在超市又發現了新的玩具,只要一哭一鬧,家長就會妥協再買回來,結果孩子的玩具能裝幾大箱,好多都是重樣的。這種過於嬌慣溺愛、遷就無度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喜新厭舊、自私任性、唯我獨尊的個性。




二、越俎代庖,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我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按說孩子三歲以後就應該培養其勞動意識了,從洗自己的小襪子、掃地、抹桌子等開始慢慢教會做家務的能力,讓孩子在家務勞動中感悟到責任的重要性。然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卻不捨得用孩子,眼看孩子自己力所能及會做的事情,也不讓去做。孩子上學了,又以學習重要為由更不讓插手家務活,長此以往,孩子就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試想在這種養尊處優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缺失了責任和擔當意識,成了一個倒了油瓶都不願扶的人。你說這樣的人當面對挫折和困難時,恐怕只會自怨自艾,只會逃避,長大後又怎能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呢?



三、不講原則,孩子犯錯沒有懲戒。

如今的孩子犯錯時,家長們往往捨不得嚴厲批評,而是不疼不癢地說兩句,尤其是爺爺奶奶總以孩子還小為由遷就、順從,無形中造就了孩子從小是非不分、任性、耍小脾氣的壞習性。在學校,有了錯誤,老師批評不得,經受不了一點挫折和磨難。現在有些專家提倡對孩子賞識教育,多鼓勵少批評,說批評懲戒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傷害留下陰影,致使有的家長不理解不配合老師對孩子的批評教育,往往護短為孩子辯解開拓責任,這都不利於孩子的教育。



回過頭看看60後這代人,那時家家戶戶孩子都多,父母基本上對孩子們是吼叫式的命令,哪會柔聲細語?做對了也沒有表揚,因為那是你應該做對;做錯了就挨巴掌沒商量,誰讓你不用心呢?這樣的家庭環境下,一個個反而長得既結實又懂事,心理抗挫能力超強,絕對經得起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這代人在學校對老師畢恭畢敬,老師的話如同聖旨。這源於父母給老師的信任,孩子有錯只管嚴厲批評教育甚至懲戒,家長絕不護短。因此,那時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超強,絕不會因為老師的批評懲戒而有想不開或走極端的想法做法。



今天,這一悲劇警示我們,加強孩子的挫折抗壓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那我們如何防患於未然呢?

作為家長,對待孩子要嚴愛並舉,講究原則,不能嬌慣溺愛孩子,以免使孩子養成諸如沒有責任心、沒有自我約束力等不良習慣;作為教師,要通過舉行各種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塑造完善的人格,特別是在挫折面前,要使學生端正態度,樹立信心,增強抗挫能力,懂得珍愛生命。



願悲劇不再重演!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當代教育漫談


那些說現在學生太嬌慣了的人,請你留點口德!請你去看看如今學生的學習環境和學狀態!學習壓力大得讓人撐目!三四年級小學生已經深夜十一點多入睡!作業多得每天睜開眼就是看書做作業!課文內容又深又多!你我在他們那個年齡學的東西真是皮毛!現在二年級的識字量、閱讀量比你我五六年級還多!減負喊了二十多年,可教育部編的教材比前幾年各地編的更深、內容更多!孩子們記都記不過來!小學二年級英語,看似書本很薄,但化開來內容很多!老師每天發一張練習卷,其中有些句子已經很長!家長已經不能輔導三四年級孩子作業!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實在太重!看得人心痛!別怪孩子選擇自殺,因為他們話著聊無樂趣!


新荷60090046


近年來中學生跳樓自殺的事情越來越多,自殺率有上升趨勢,據媒體報道最近跳樓的悲劇就有:

2019年4月11日18時,四川廣元朝天中學學生15歲男生賴某某從公寓樓墜落,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死亡;

2019年4月7日山東濟南高新區某小區初二年級14歲男孩墜樓,當場死亡;

2019年3月9日凌晨,鄭州市第六十二中學九年級學生谷某因班主任批評,在家墜樓自殺;

而最近一例是2019年4月14日12時安徽太和一中發生的高一學生墜樓事件。

一個個悲劇讓人痛徹心扉,人們在婉惜生命的同時,也不禁在問,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鮮活的生命之花過早凋謝?這確實是我們教育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我覺得原因很多,但是以下原因不容忽視。

1.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嚴重,產生了心理障礙。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出了問題。心理健康多數是後天性的,可能是因為家庭環境變化、周圍同學的欺凌、家長不關心、老師漠然、早戀失戀等等因素導致心理問題。眾所周知,中學生心理還未成熟,心智不全,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如果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就會導致心理障礙,長期沒有調節好,在有導火線的情況下,可能會自殺。

2.學習壓力過大,是自殺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小家長就要求上重點中學、考重點大學,這無形之中會給學生壓力,如果學生先天智力普通、身體素質一般,是很難完成這個艱鉅任務的。舉個例子,我兒子讀二年級,我訓練他快速背誦乘法口訣表時,發現他無論如何也達不到一流學生的水平。瞭解這個情況之後,我從來就沒有要求他數學要考多少分,語文要考多少分。如果作出要求,那就會讓他痛苦不堪。反過來,在比較自由輕鬆的學習氣氛下,他成績整體還不錯。

3.學校教育理念和老師的教育方式有問題。當前教育局對各個學校也有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標,學校與學校也有競爭,這些競爭指標必然攤派在班主任身上和科任老師身上。老師要出成績,必須嚴格要求學生,背誦默寫練習複習刷題考試,就是非常必要的環節,如果有學生達不到這些要求、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學生肯定考不好教學就沒有成績,因此老師會批評或處罰沒有完成任務的學生,因此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學習體驗,這無形中也給學生很大的壓力,有些學生挺不住就走向自殺的境地。這說明與學校的教育有關!


師範生活


學生跳樓為啥怪孩子抗壓能力小?

為什麼不問是成績給的壓力太大?

孩子本就弱小,大人們除了玩手機玩電腦你有跟他們一起面對複雜的作業和補課?沒有,你睡懶覺,你打牌,你聚會,你唱歌跳舞,你夜宵啤酒,對!你連做飯都不會,你有啥資格說他抗壓能力小?大人只想著孩子成績好,自己有面子,自己教育有方,還能發個朋友圈,滿足下自己的虛榮心。

想了解孩子,你就去陪她上一天的課再說吧!

什麼叫一言不合就跳樓!?對方罵你幾句你還選擇還手,實在無奈才選擇坐在寶馬車蓋上哭!

本該想要燦爛的活下去,無奈才選擇離開。


小強82878607


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正在培養一群瓷娃娃。解決辦法是呼喚挫折教育,學校要有懲戒權!

現在的孩子不得了,碰不得,說不得,不許懲戒,犯錯了都不敢批評。家長對孩子寵溺過度,不加節制,沒有原則,且還沾沾自喜,美其名曰:放飛個性。

社會對學生無原則的忍讓,已經喪失底線,孩子殺了親生母親,居然不久就放回學校,未成年人成了法外之地,對孩子的遷就已經沒了操守。

這樣的環境,讓嬌生慣養的孩子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只會考慮自己,以自我為中心,嬌慣放縱,任意妄為,而且不能批評,不能責罰。這樣的孩子,一言不合就跳樓,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否認,一些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大等原因自殺,但我們也看到一言不合就跳樓的孩子多了起來,這些孩子有著強烈的所謂個性,所有事情都要聽他的,不能有一點點違逆他的心意,不能受一點點委屈,不能受一點點不平之氣,一旦不能滿足他們的無理要求,就尋死作活。我旁邊小區就有個女生,那天晚上母親沒有答應她和同學逛街的要求,就因為這麼個小事跳了樓。


大俠145002436


關於青少年自殺的問題,在以前已經回答了很多,但每看到這一話題,還是不由自主的參與進來。一方面為年輕的生命惋惜;另一方面為不良的而人們還在追捧的教育現實感到可悲。

青少年自殺,人們大多數會把原因歸結為自殺者意志薄弱、抗壓能力差。我們不排除這方面原因,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青少年都沉浸在校園生活中,沒經歷過社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沒吃過苦。但我們不能因此退回幾十年前的貧困落後封閉保守的社會狀態吧,我們更應該面對現實,合理規劃孩子的前途。

社會已經步入了21世紀,義務教育已經普及,基礎教育越來越普遍,高等教育早已大眾化,很快就要步入普及化軌道,而我們的家庭和學校,依然按幾十年前的方式對待孩子,用幾十年甚至百餘年前的模式規劃孩子,而作為青少年,經濟、能力還不能完全獨立,心理矛盾又沒有疏通的渠道,心理壓抑到了一定限度,在正面反抗無力的情況下,離開這個世界也就成了無奈的必然選擇。

我們相信,沒有哪個生命會輕易主動放棄的,孩子有寃無處伸,有恨無處還時,還能怎麼辦。我們可以調查一下,每個自願放棄生命的孩子,都是沒有辦法按自己的理想去發展,連說出想法也沒人支持,成人只有一個要求,學習學習再學習,分數提高提高再提高。孩子是人呀,他們不是機器,他們也會有也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有自己的人生選擇,即使錯,也得讓他選。

人是有差異的,多種多樣的,成人用統一的方法去規劃不一樣的孩子,出問題是遲早的事,即使不自殺,也會出其他問題。

如何解決呢?對於孩子的教育,沒有完全統一的辦法,但也有一定的規律。首先,家長教師等成人要善於學習,瞭解人的發展規律,理解支持孩子的正常發展,不要用統一的要求規劃孩子的發展。其次,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相信孩子未來的路要他自己走並能走好。再次,多溝通,和孩子一起成長,不要僅僅以大人的姿態對待孩子。

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