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一中高中学生跳楼,为何一些学生跳楼?学生心理为何如此脆弱?如何防患未然?

微谈论


我认为现在的孩子教育,还是出在了家长身上。其实小孩的教育从2岁半基本上就可以完全开始了。当然小时候教一些基本的礼节就可以了。比如小时候不让乱丢垃圾之类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压住小孩心中或者身上的一种火。老梁也说,小孩该不该打,那是西方的那一套,中国的教育方式肯定是要打的,不过讲究的是打的方式。中国古代也说了,棍棒下面出孝子。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从小不压住小孩身上的那一团火,等到长大了以后,就压不住了。别说家长压不住了,其实他自己也压不住自己了。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善与恶两面,人生成的过程,就是这两面相互博弈的一个过程,如果把恶的这一面给抑制住了,那么善的一面,或者说好的一面就会成为优势。

如果被恶的一面打败了,那就自己就控制不住自己,最严重的话就如你提的问题说的,会导致自杀。如果不严重,可能会常常有矛盾心理。其实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矛盾心理。就是看自己能不能控制住。

这时候外界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法律,这时候给人一种外在的力量。如果没有法律,可能人就会做坏事了。法律就像是一把锁,把心魔封印在心中。

如果小的时候,受批评少的话,受挫折少的话,可能就不容易经得起打击,所以说小的时候让受一点打击,并不是坏事。人不可能一帆风顺。别人说随手得来的东西不会太珍惜,就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经过很久很久,才获得的成果。自己喜悦的时间与程度也不一样。

所以,对于你提的问题,我给的建议,就是小时候多管教。让小孩受点挫折,压一压小孩的气头,这样成长起来的小孩,就不容易走极端了。因为他知道并不是什么都能得到的。让他自己知道的渺小。

我家小孩3岁的时候,他正在看电视,家里停电了,他就哭闹。我就打一顿,我就对他说,天要下雨,你管的住吗。你能不能管得住?

总之,就是不能什么都满足他。 要让他知道有些东西,是需要慢慢磨练才能得到的。



日语学习小教室


那些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差”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现在的中小学生有多累?

早上6:30起床,7:30到学校;

晚上11:00还在写作业。

体育课、音乐课,都被英语课、语文数学占用。

学生(+老师、家长)的负担重,根本原因——教材大纲,教材的设计,不合理。建议:

1.将教材降低难度,删除超越年龄段的内容。

2. 降低英语的比重。中小学取消英语,高中选修,高考不考。

3.. 教材的内容,要“由浅入深、内容翔实”,方便家长辅导和自学

当前的情况下,《禁止校外补课》,对于“减负”,不会有太大作用。


大唐安西都护骑兵都尉


安徽太和一中高中学生跳楼,为何学生跳楼事件频频发生?这真是一个令人痛彻心扉的话题。短短三四天,网上曝出学生跳楼的就有两起,除安徽太和一中高中学生跳楼,3天前,还有一四川广元朝天中学一学生跳楼,事件原因都在进一步调查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生跳楼或者用其它方式自杀的消息时不时的会跳出来,前几年,小徐老师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娇惯了,抗压能力太差造成的这种无知的行为,但是直到去年一份“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的报告彻底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忧虑之中。

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而且自杀率最高却是众人认为最应该幸福快乐的年龄——中小学生。其中12岁自杀者占40.3%,其次依次是14岁、11岁、13岁的孩子。而高中学生自杀的则占5%。

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不断上演时,我们真的该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如今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却找不到活下去的动力?真该想一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而不是绝望自杀?

要避免青少年自杀就要先弄清孩子自杀的原因,根据网上自杀学生的原因分析,造成中小学生自杀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压力、师生矛盾是造成学生自杀的一大导火线。

在中、高考指挥棒下,所有的孩子被限定在这一条“成才”道路,分数高低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工具,学习好的在学校就受到老师的重视,学习差的则不被肯定和关注。而在升学率和老师和职业诉求下,老师也倍受煎熬,恨不得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一来,面对学生学习上的波动,师生矛盾就会产生。而老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下产生的焦虑就会转架给学生,使师生矛盾升级。

由此看来,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学习上不应该扮演施压者的形象,而应该扮演鼓励和帮助,疏导孩子不良情绪和较大压力的角色。家长和老师必须坚定一个观念,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要因孩子的学习上问题而对孩子求全责备。引导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看到自身更大的价值和生活中更大的生存空间。

二、家庭教育不得当,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价值认同感,造成孩子自身价值感低而轻生。

现在很多的家庭对孩子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上,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考更高的分数,和学校一起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而当父母一味地对孩子提高要求,而当孩子无法达到时,不是鼓励、帮助他,而是否定打击他时,孩子的自我价值就会变低,得不到足够肯定和鼓励的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孤独无助,直至轻生。

三、不良的交际圈,缺乏朋友或者在学校受到同龄人的排挤。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人之间的友谊和认同感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别到了十一二岁,孩子渴望友情,渴望有自己的交际圈,能在同龄人中建立一定的地位,被一些同龄人友好的对待,但如果此时,孩子遭到同龄人的误会、排挤等,往往会感到被全世界所抛弃,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

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孩子一旦遇到,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疏导,就会对看不到自身的生命价值,感觉不到生命的可贵,感受不到他在身边人心中的位置。极低的价值感和无助感,让孩子最终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等不到未来。

那么,面对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脆弱的中小学生,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呢?

一、生命教育是关键,家长和老师要经常告诉孩子三句话:

1、生命只有一次,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重要。

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生命来,保持生命的健康,身心的愉悦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即使学习成绩不好,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但并不意味着自己的生命价值打了折扣,特别是在父母眼里,没有什么东西比你的生命更宝贵。

家长一定要常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和认同感。

2、生命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跟任何人都没有可比性,特别是在父母的眼里,你是无价之宝。

孩子的生命价值来自身边人对他的评价,当我们做父母或者做老师,不去告诉孩子自身生命价值的独特性,特别是有些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时,孩子自我价值感就会被削弱,从而感到自卑,渺小,无助,直至最后自暴自弃走向轻生。


3、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无限种可能,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需要认真来学习,并努力寻找和等待。

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过早的“贴标签”,往往让孩子失去信心,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还将有无限种可能,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的真谛都应该是去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告诉孩子并鼓励孩子去学习,去坚持,去等待,去寻找自己更广阔的生命空间,而不是告诉孩子,你不行,你的未来没有希望。

二、死亡教育和生命教育相互补充,有必要让孩子认识死亡的现实的意义。

在我们中国,人们特别忌讳谈论“死”这个字,当孩子问家里的老人“死后去哪里了?”或者死去的小动物去哪里了,很多家长会为了减轻面对“死亡”带来的痛苦而编造一些美丽的谎言,比如“人死后会去天堂,会在天上看着我们”等等,这些话是最要不得的。

曾看到一个九岁的孩子自杀时写的“遗书”:“爸爸妈妈,我走了,去天堂了,我会在天上看着你们,不要伤心……”这是多么可怕的认知,面对死亡千万不能让孩子活在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世界里,以后死后去的世界很美好,没有痛苦,是去找她奶奶去了。对孩子而言,这样的谎言才是最残忍的教育。

三、自我价值认知教育是构建孩子自尊、自爱、自信三大支柱的根本。自我价值有三个来源:

第一来源于自身外在形象带给自己的价值感,比如容貌漂亮、穿得漂亮等,孩子会从中获得较强的自我价值感,但是一旦失去这些外在的东西,或者遇到比自己外形更美的,穿得更漂亮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受到威胁,从而失去自我良好的感觉。

因此,自我价值认知上的第一个来源是肤浅的,在教育孩子不要认孩子过度依赖于外在物质条件带来的优越感。

第二来源于外在的评价带给自身的价值感,例如学习成绩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周围人对自身言行和外在形象的评价等,从被周围人的关注、肯定,赞美中获得较强的自我价值感。一个孩子只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尊重,被肯定,被接受,被需要,被赞美等,他才会建立起足够的自我价值感,但同样,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周围人足够的关注、尊重,肯定、重视、需要、赞美等,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低。

因此,对孩子而言,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帮助孩子去建立较高的自我价值认知,要时时对孩子的言行思想给予关注、尊重、肯定和赞扬,这样孩子就能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而一味的否定、打击,过高的要求孩子,利用和别的孩子的对比来贬低他自己,只能让孩子降低自我价值的认知,一个低自我价值的孩子是不会热爱自己生命的,他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毫无价值,活着毫无意义,未来也不值得期待等,这样的孩子一旦受到强烈的打击就会轻生。

同时,自我价值认知的第二来源也是实现孩子真正走向自信,实现第三来源自身内在思想及精神品质的觉醒的必经之路。

第三来源于自身内在思想及精神品质的觉醒,而这一觉醒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评价,也不依赖于外在物质的左右,而是源自对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能过怎样的生活,自己能做什么,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的一种预见,一种掌控,是一种自我内在价值的真正觉醒。而这样的孩子才会自尊、自爱、自信,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量。

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让孩子勇于尝试,鼓励孩子靠自己内心的力量去战胜一些生活中的挫折,只真正在不断的挑战中,在不断战胜自我中感受到来自自身的力量,孩子才能慢慢觉醒,才是真正走向自信。因此,孩子自我价值内在认知的觉醒,是让孩子创造生命无限可能的关键。

四、爱和责任教育是让孩子珍爱生命,努力实现生命价值的内在动力之一。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只有家长爱孩子,孩子却不懂得体谅关爱家长,没有责任心的话,孩子的生命就会变得单薄,变得脆弱,只有负责任的生命,知道应该去关爱父母,回报父母,去爱身边人的孩子才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重大。才会主动去成长自己,让自己变得有力量,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到生活中来,让孩子承担一些劳动,感受一下父母的艰辛,让他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感受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才会让孩子的生命更有力量。

综上所述,面对如此之高的中国青少年自杀现象,我们每个家长,每个老师都应该重视起来,多与孩子做一些有效的、温情的、走心的沟通,了解孩子,理解宽容孩子,鼓励肯定孩子,在孩子的人生发生困惑时,及时的疏导,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让他看得更远,走得更远,去创造自己人生的无限个可能才是最好的教育。


指尖教育帝国


4月14日(也就是前天),安徽省太和一中高中学生跳楼,这个事件警方已经介入,具体导致该生跳楼的原因还在调查中。所以题主在问题描述中说的一句话:“现在的学生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跳楼,”不敢如此断言。说实话我更倾向于探讨题主另一个描述:“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抗压能力如此脆弱?”


从人成长的过程来说,中学时期,也就是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童年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是巨大的,且很容易出现发育失衡的现象,犹如我们调整一个天平两个托盘里的物品,使之达到平衡这个过程,就相当于一个人的青春期,一边过重就容易导致天平损坏。

十几岁青春期又正好是处于中学和大学初期,尤其中学生他们面临升学的压力,来自于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而他们的内心承重还远远不够;他们心理这个天平就容易一点点失衡,达到一定的程度,就无法调整过来,可能外界的一根羽毛就成了让中学生心理天平损坏的那一个极点;自杀,也是心理崩溃的一种表现。


用西方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观点来说,自杀,是一种成长问题,而这种问题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合作,合作能力的欠缺。

越来越多的现实和现象充分表明,一个人生活的成功与否、幸福与否?一个人事业的成就有多大?和一个人的合作沟通能力有非常大的关系!与其学生时代学习的成绩,普遍来说倒是关系不那么紧密。当然一个人要想发展的顺利、要想生活品质高,必须从内和外两个方面去完善、提高。


现实中,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从外求了:成绩、功课、好学校、多参与活动,学校有学校的安排,家长又一味地去督促孩子上进——你只有更加努力在竞争中胜出才可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这都没有错,那么为什么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似乎越来越多了呢?为什么十几岁就已经失去了对生命的热爱呢?

外求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是有很多量化指标可以看得见的。而内求是一种无法看见明确指标的东西,它的体现是附着在外在表现上不能单独呈现的,所以很难引起人的重视。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忽视了身边、过程中的美好事物,忽视了我们享受生活和生命的美好。真正的生命教育不是一次两次讲座或者活动就能有效的,必须是在生活过程中习得的。原本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可我们的眼睛一直盯着那没有到来的未来,而忽略了眼前美丽的春天。(有几个初三的孩子注意到了百花的美丽?有几个初三的孩子惊诧于冬去春来的第一抹绿色?高中生更少时间欣赏自然的生长)

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也不妨略做停留、放慢脚步,享受一下身边的美好,给自己的身心做一个很好的能量补充,不吃草的马儿怎么能跑很远呢?


在奔向成功中学会停留和放慢脚步,也就是学着与自己合作、与他人合作、与社会合作,在这种合作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滋养自己的身心,这是成长中必须的给养。可惜的是这种给养的获得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家长、学校、乃至社会主动与个人的合作,这种能力最好是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就打下好的基础,才可能减少或者避免更多成长中的极端问题发生。而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境,所以说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教育和影响非常非常的重要,也是减少成长问题的关键!也是防患于未然的最重要举措!


图片均来自网络


快乐庭院


真的不愿看到这类令人痛心的事件再次发生。花季少年生命的陨落给家庭带来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伤害,怎不让人难过惋惜?我们在悲痛之余要深思这令人心里滴血的悲剧给全社会带来怎样的警示,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思考造成这类悲剧的原因在哪里。这类问题以前已经提到过,今天不由还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对孩子娇惯溺爱,迁就无度。

当今社会,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等一圈亲人围着孩子滴溜溜转,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对孩子百依百顺,要啥给啥,时时处处事事都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个性。吃饭追着喂,零食一大堆,尤其是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们舍不得严厉批评,而是不疼不痒地说两句,甚或不以为然地总以孩子还小为由迁就、顺从,无形中造就了孩子从小是非不分、任性、耍小脾气的坏习性。



天下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孩子要讲究一个度。孩子幼小时当然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充满快乐。可有些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在物质生活方面,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就拿买玩具来说,如今的一些年轻家长,把孩子看的过高,没有节制地给孩子买玩具。我身边就有好多这样的父母,家里本来玩具够多了,可孩子一旦在超市又发现了新的玩具,只要一哭一闹,家长就会妥协再买回来,结果孩子的玩具能装几大箱,好多都是重样的。这种过于娇惯溺爱、迁就无度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喜新厌旧、自私任性、唯我独尊的个性。




二、越俎代庖,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按说孩子三岁以后就应该培养其劳动意识了,从洗自己的小袜子、扫地、抹桌子等开始慢慢教会做家务的能力,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感悟到责任的重要性。然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却不舍得用孩子,眼看孩子自己力所能及会做的事情,也不让去做。孩子上学了,又以学习重要为由更不让插手家务活,长此以往,孩子就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试想在这种养尊处优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缺失了责任和担当意识,成了一个倒了油瓶都不愿扶的人。你说这样的人当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恐怕只会自怨自艾,只会逃避,长大后又怎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呢?



三、不讲原则,孩子犯错没有惩戒。

如今的孩子犯错时,家长们往往舍不得严厉批评,而是不疼不痒地说两句,尤其是爷爷奶奶总以孩子还小为由迁就、顺从,无形中造就了孩子从小是非不分、任性、耍小脾气的坏习性。在学校,有了错误,老师批评不得,经受不了一点挫折和磨难。现在有些专家提倡对孩子赏识教育,多鼓励少批评,说批评惩戒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伤害留下阴影,致使有的家长不理解不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往往护短为孩子辩解开拓责任,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回过头看看60后这代人,那时家家户户孩子都多,父母基本上对孩子们是吼叫式的命令,哪会柔声细语?做对了也没有表扬,因为那是你应该做对;做错了就挨巴掌没商量,谁让你不用心呢?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一个个反而长得既结实又懂事,心理抗挫能力超强,绝对经得起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这代人在学校对老师毕恭毕敬,老师的话如同圣旨。这源于父母给老师的信任,孩子有错只管严厉批评教育甚至惩戒,家长绝不护短。因此,那时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超强,绝不会因为老师的批评惩戒而有想不开或走极端的想法做法。



今天,这一悲剧警示我们,加强孩子的挫折抗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那我们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作为家长,对待孩子要严爱并举,讲究原则,不能娇惯溺爱孩子,以免使孩子养成诸如没有责任心、没有自我约束力等不良习惯;作为教师,要通过举行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完善的人格,特别是在挫折面前,要使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增强抗挫能力,懂得珍爱生命。



愿悲剧不再重演!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代教育漫谈


那些说现在学生太娇惯了的人,请你留点口德!请你去看看如今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状态!学习压力大得让人撑目!三四年级小学生已经深夜十一点多入睡!作业多得每天睁开眼就是看书做作业!课文内容又深又多!你我在他们那个年龄学的东西真是皮毛!现在二年级的识字量、阅读量比你我五六年级还多!减负喊了二十多年,可教育部编的教材比前几年各地编的更深、内容更多!孩子们记都记不过来!小学二年级英语,看似书本很薄,但化开来内容很多!老师每天发一张练习卷,其中有些句子已经很长!家长已经不能辅导三四年级孩子作业!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实在太重!看得人心痛!别怪孩子选择自杀,因为他们话着聊无乐趣!


新荷60090046


近年来中学生跳楼自杀的事情越来越多,自杀率有上升趋势,据媒体报道最近跳楼的悲剧就有:

2019年4月11日18时,四川广元朝天中学学生15岁男生赖某某从公寓楼坠落,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2019年4月7日山东济南高新区某小区初二年级14岁男孩坠楼,当场死亡;

2019年3月9日凌晨,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九年级学生谷某因班主任批评,在家坠楼自杀;

而最近一例是2019年4月14日12时安徽太和一中发生的高一学生坠楼事件。

一个个悲剧让人痛彻心扉,人们在婉惜生命的同时,也不禁在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鲜活的生命之花过早凋谢?这确实是我们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原因很多,但是以下原因不容忽视。

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产生了心理障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心理健康多数是后天性的,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变化、周围同学的欺凌、家长不关心、老师漠然、早恋失恋等等因素导致心理问题。众所周知,中学生心理还未成熟,心智不全,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如果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导致心理障碍,长期没有调节好,在有导火线的情况下,可能会自杀。

2.学习压力过大,是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小家长就要求上重点中学、考重点大学,这无形之中会给学生压力,如果学生先天智力普通、身体素质一般,是很难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举个例子,我儿子读二年级,我训练他快速背诵乘法口诀表时,发现他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一流学生的水平。了解这个情况之后,我从来就没有要求他数学要考多少分,语文要考多少分。如果作出要求,那就会让他痛苦不堪。反过来,在比较自由轻松的学习气氛下,他成绩整体还不错。

3.学校教育理念和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当前教育局对各个学校也有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学校与学校也有竞争,这些竞争指标必然摊派在班主任身上和科任老师身上。老师要出成绩,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背诵默写练习复习刷题考试,就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如果有学生达不到这些要求、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学生肯定考不好教学就没有成绩,因此老师会批评或处罚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因此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学习体验,这无形中也给学生很大的压力,有些学生挺不住就走向自杀的境地。这说明与学校的教育有关!


师范生活


学生跳楼为啥怪孩子抗压能力小?

为什么不问是成绩给的压力太大?

孩子本就弱小,大人们除了玩手机玩电脑你有跟他们一起面对复杂的作业和补课?没有,你睡懒觉,你打牌,你聚会,你唱歌跳舞,你夜宵啤酒,对!你连做饭都不会,你有啥资格说他抗压能力小?大人只想着孩子成绩好,自己有面子,自己教育有方,还能发个朋友圈,满足下自己的虚荣心。

想了解孩子,你就去陪她上一天的课再说吧!

什么叫一言不合就跳楼!?对方骂你几句你还选择还手,实在无奈才选择坐在宝马车盖上哭!

本该想要灿烂的活下去,无奈才选择离开。


小强82878607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正在培养一群瓷娃娃。解决办法是呼唤挫折教育,学校要有惩戒权!

现在的孩子不得了,碰不得,说不得,不许惩戒,犯错了都不敢批评。家长对孩子宠溺过度,不加节制,没有原则,且还沾沾自喜,美其名曰:放飞个性。

社会对学生无原则的忍让,已经丧失底线,孩子杀了亲生母亲,居然不久就放回学校,未成年人成了法外之地,对孩子的迁就已经没了操守。

这样的环境,让娇生惯养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只会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娇惯放纵,任意妄为,而且不能批评,不能责罚。这样的孩子,一言不合就跳楼,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否认,一些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等原因自杀,但我们也看到一言不合就跳楼的孩子多了起来,这些孩子有着强烈的所谓个性,所有事情都要听他的,不能有一点点违逆他的心意,不能受一点点委屈,不能受一点点不平之气,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就寻死作活。我旁边小区就有个女生,那天晚上母亲没有答应她和同学逛街的要求,就因为这么个小事跳了楼。


大侠145002436


关于青少年自杀的问题,在以前已经回答了很多,但每看到这一话题,还是不由自主的参与进来。一方面为年轻的生命惋惜;另一方面为不良的而人们还在追捧的教育现实感到可悲。

青少年自杀,人们大多数会把原因归结为自杀者意志薄弱、抗压能力差。我们不排除这方面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都沉浸在校园生活中,没经历过社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没吃过苦。但我们不能因此退回几十年前的贫困落后封闭保守的社会状态吧,我们更应该面对现实,合理规划孩子的前途。

社会已经步入了21世纪,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基础教育越来越普遍,高等教育早已大众化,很快就要步入普及化轨道,而我们的家庭和学校,依然按几十年前的方式对待孩子,用几十年甚至百余年前的模式规划孩子,而作为青少年,经济、能力还不能完全独立,心理矛盾又没有疏通的渠道,心理压抑到了一定限度,在正面反抗无力的情况下,离开这个世界也就成了无奈的必然选择。

我们相信,没有哪个生命会轻易主动放弃的,孩子有寃无处伸,有恨无处还时,还能怎么办。我们可以调查一下,每个自愿放弃生命的孩子,都是没有办法按自己的理想去发展,连说出想法也没人支持,成人只有一个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分数提高提高再提高。孩子是人呀,他们不是机器,他们也会有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即使错,也得让他选。

人是有差异的,多种多样的,成人用统一的方法去规划不一样的孩子,出问题是迟早的事,即使不自杀,也会出其他问题。

如何解决呢?对于孩子的教育,没有完全统一的办法,但也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家长教师等成人要善于学习,了解人的发展规律,理解支持孩子的正常发展,不要用统一的要求规划孩子的发展。其次,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相信孩子未来的路要他自己走并能走好。再次,多沟通,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仅仅以大人的姿态对待孩子。

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