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被燒,一些明星表示痛心疾首,被網友質疑,何時名人能上心我國的事?

大頭講故事給你聽


前幾年,日本發生了大地震,網上是鞭炮齊鳴,鑼鼓震天,氣氛比過年還要熱烈。

有些人看不下去了,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痛斥了這種幸災樂禍的行徑可恥,說幾十年的洗腦教育造就了無數的怪胎和畜生。

反觀,日本政府出動直升飛機將震區的中國老人運送到安全區域,這些人對日本政府的做法表示極大讚賞,稱之為人。

對於這些站在高處,用極端的詞痛罵同胞的行為,我本人是很難理解的。

中國人對於日本的這種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假如日本不侵略中國,我想中國人不會幸災樂禍,假如日本不把中國人當作牛羊一樣宰殺,我想中國人不會幸災樂禍,假如日本承認南京大屠殺,日本首相可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巨大石碑前下跪道歉,我想中國人不會幸災樂禍,假如日本能真正反思歷史,不再參拜靖國神社,我想中國人不會幸災樂禍。

中國人是寬容的,對於日本,我們要的僅僅是一個誠懇的道歉。沒有這個前提大談原諒那隻能說明做人沒有底線,那是可恥的。

客觀上說,本人對於法國的感情沒有像對日本那麼複雜,雖然英法燒掉了圓明園是事實,看到巴黎聖母院一夜之間化為灰燼我不會幸災樂禍,也沒有覺得可惜,心中沒有任何波瀾。

我只是在想,為啥燒掉的不是靖國神社!

對巴黎聖母院表示惋惜和極大哀傷情緒的多數都是演員名人等,他們收入豐厚,經常出國;表示內心無波瀾的一大半應該都沒出過國,我就是其中一個。由於人生經歷不一樣,認識勢必不同,沒必要因為認識不一樣就出言不遜。求同存異這個世界才越發精彩。要求別人必須和你認識一致,就是一種強盜邏輯。






念念分明堂


昨日,聽聞巴黎聖母院燒了,其實也就燒個頂。然後中國網絡上炸開了鍋,去了解了下居然由於幾位中國明星名人在自媒體上發表了一些痛心疾首的言論引發了網友的不滿。剛開始,我是覺得網友們小題大作了,但去圍觀了下之後發現,有些所謂的明星確實崇洋媚外。

其中某叢姓演員,其個人賬號上通篇都是法國如何如何好,搞的全世界只是她在法國拍戲一樣。巴黎聖母院火起,只燒了個頂,裡面的藝術藏品也被搶救出來了。就又是惋惜又是痛心,作秀能做到這個份上也是少有了。

今天很多自媒體更是表示全世界都在哭泣。全世界都在哭泣?是的,那些被法國人燒殺搶掠過的國家也在“哭泣”。韓國人對一千多年前的隋朝侵略他們都記恨到現在,一直在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表現,好讓國民牢記。短短一百多年,中國人哦不,中國的明星們就忘記歷史了?你們賺著人民幣這心是向著哪裡的。很多網友說,中國森林大火犧牲30多名消防員你們不痛心,化工廠爆炸死傷百餘人你們不痛心,中國兵馬俑國外展出被認為破壞,那老外還無罪釋放你們不痛心。其實這些她們不痛心都無所謂,也不能強求她們。但對於有過民族傷害的列強痛心這有點過了。

有人說你這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我承認,但我沒覺得有什麼不好。現階段祖國正在強勢崛起中,20年前你們有想過,你們也有手機用,也有汽車開麼,住著那麼大的房子,出國到處去消費?韓國人和日本人狹隘的民族主義你們就說他們愛國是堅持傳統,怎麼到我們自己這就成狹隘了,就成槓精了?做人不能兩面派。

明星的影響力巨大,她們影響的是粉絲是年輕人,一言一行都會對年輕人的人格和世界觀產生影響。看看她們圈子裡的骯髒事吧。歷史是要銘記是要吸取教訓不能被忽視不能被遺忘。歐美列強用武力掠奪了世界,發展了自己,然後他們搶來的東西變成世界的瑰寶了?他們就成了聖母了?即使到了現代,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中東戰亂、北非戰亂、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都有他們的身影。英法美是大部分戰爭的主力。怎麼不為這些戰亂國家哭泣?是不是他們窮,他們落後就活該被殘殺,活該流離失所成為難民?沒有列強的挑撥和資助,這些國家會亂?

況且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短短百年,傷疤都還沒長好就要學著人家做聖母了?現在法國又在全世界募捐要重新聖母院這些明星是不是也應該去捐一份,表達下她們的痛心。


大頭講故事給你聽


四川涼山大火燒死那麼多消防員,舉國悲痛,沒有看見一個明星和戲子發文哀悼,但是,一個和我們無關的巴黎聖母院著火,確一個個的跳出來了,痛心疾首的,好像他親爹親媽死了一樣悲痛,現在問問你們,難道外國的建築比中國的消防員犧牲更重要嗎?也更讓你們在乎嗎?看看他們年邁的父母,和失去的孩子,難道你們連一點同情心都沒有?現在一個個的都出來了,顯示你們的身份特殊,還是顯示你們的與眾不同,還是顯示你們高貴的身份,但是支持你們的是十幾億中國人,趕快醒醒吧,你們這些崇洋媚外的奴才,賣國求榮的漢奸,在外國人的眼裡,你們就是一條條獻媚的狗🐶根本沒把你們放在眼裡


蕞美的信仰


最近法國聖母院被燒引起了國人很大關注,本來僅僅是外國的一個悲劇,卻由於一些網絡大V和網友直接論戰熱度不減。引起了很大關注。那麼什麼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呢?



筆者看來,巴黎聖母院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一個小說引起,其歷史年代也不過區區四百年。與法國美國炸燬的有幾千年歷史敘利亞大馬士革的古巴比倫文明古建築相比還是相差很大。

那麼一樣被毀,為什麼歷史價值不高的聖母院受到各方關注,甚至有正義人士要出面給法國捐款。那麼同樣的古巴比倫文明遺址卻沒有被關注呢? 對待同樣性質的事情,為什麼雙重標準?這是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呢?

法國和美國關心自己聖母院被燒,卻對古巴比倫遺址被炸評價為正義的舉措。那麼這是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呢?如果有美國法國反戰人士想給敘利亞捐款,卻沒有渠道和途徑,這是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呢?



總結,好好生活。中國人做好自己事情,不要被網絡大V和正義人士影響。






希望科技數碼


這些狗狗是到了表忠心的時候了!看人家能不能賞幾根骨頭,看見這幫長著中國人臉卻是外國人心的傢伙,討厭極了!自己國家涼山大火,犧牲了三十位英雄烈士,你們這些大ⅴ和戲子沒有一個發聲心痛,你們還算中國人嗎?你們那麼喜歡法國,去法國生活試試,最近那個爆粗口的在法國不是被法國人玩弄夠了也被法國人拋棄了,灰溜溜的回國撈金了,當然以為自己是法國人,就可以指指點點罵中國人,但是,中國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了,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已是一個自強的中國,醒醒吧,跪狗們!在法國人眼裡你永遠都是二等公民,只有我們中國人把你當人看,你要是繼續當跪狗的話,我們也會討厭你,所以,還是多愛愛自己的國家吧!


好運章勳


一把火燒出這麼多聖母!作為建築尤其是歷史悠久的建築,我內心也確實感到遺憾和可惜,但也僅僅如此!我想保護好,故宮,布達拉等等人類文明的瑰寶才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責任!認同別人,不等於拒絕自己!聖母院燒了,除了惋惜我想我們中國人要做的是舉一反三,如何不在中國發生這樣的悲劇才是我們應當思考的,而不是跟著聖母哭!要知道兵馬俑的指頭才斷了多久,中東那些人類建築文明被毀壞了多少?作為大國公民,格局不要僅僅限於聖母!


鐮刀斧頭放心中


南非黑人大主教圖圖在1984年的一次集會上說:“白人傳教士剛到非洲時,他們手裡有《聖經》,我們黑人手裡有土地。傳教士說:‘讓我們祈禱吧!’於是我們閉目祈禱。可是當我們睜開眼睛時,發現情況顛倒過來了:我們手裡有了《聖經》,而他們手裡有了土地。”這個是我們有了聖經,文物和銀子到他們手裡了。說好的西式言論自由咋就不行了呢。這是雙重標準吧。說現在的法國人和燒圓明園不一樣,中國清朝人和現在新中國人也不一樣,行,我認了,關鍵是昆明車站暴亂,恐怖分子拿刀砍人為啥法國就可以胡說少數民族不滿的吶喊,2008年法國抵制奧運,這時候的法國人和現在的法國人有啥區別?不能忘記歷史,更不能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情,尤其是不能選擇性忘記。


春天78000178


法國巴黎聖母院頂層被燒,國內網絡上頓時湧現三種輿論:痛心疾首、關我什麼事、燒我圓明園的報應,有意思的是許多網友還因為意見不一致而互懟了起來。

先聊聊後兩種意見:


對於火燒聖母院的路人思維,可以理解,畢竟太遙遠了,除了書上看過、知道是歷史悠久的著名哥特式建築物、世界遺產,剩下的就是一無所知了。如果是家附近的一家好吃又便宜的大排檔著火了,事關錢包和胃口,肯定會覺得惋惜。

老百姓對材米油鹽也許已經耗盡了腦汁,關注聖母院被燒這種高層次的精神追求,還是留給高尚人士。管好自家門彆著火,才是最實際的。

年輕時沉迷於金庸的武俠世界裡,大師走了,必然會惋惜:金庸之後再無江湖;週末喜歡看李詠主持的綜藝節目,聽聞李詠突然病逝,自然也會嘆息:再無非常6+1。

沒去過巴黎,也不向往聖母院的恢弘,更沒有宗教信仰和世界歷史文化研究課題,感情沒必要氾濫。


因為巴黎聖母院著火、而觸及英法聯軍燒掉圓明園,並幸災樂禍言之報應,這種思維看似愛國,其實是狹隘民族主義在作祟,更是打著愛國旗號在發洩情緒。

走進北京圓明園,看到廢墟中的遺蹟、坍塌的建築,確實令每一位有基本愛國情感的國人感到憤怒和痛心,但落後只能捱打。

圓明園毀於戰亂和強盜,也是輸在那時毫無抵抗能力的國力;巴黎聖母院是在和平年代由於消防隱患造成的火災,可以不關心但不應該敲鑼打鼓的慶祝。

你是一箇中國人,這點沒錯,但同時也是個人。


最後聊下明星們的“痛心疾首”。

面對巴黎聖母院的熊熊大火以及塔頂轟然倒塌,許多國產導演、明星藝人紛紛發出惋惜、痛惜之聲,“我的祝福和祈禱與巴黎人民同在”、“親眼看到巴黎聖母院被大火燃燒,燒得我們心痛”云云。

不可否認,有些明星去過巴黎及聖母院,熟悉喜歡那裡的人文地理,觸摸過聖母院的歷史文化,因此發自內心的感到可惜。畢竟,大火之後再難重現原有的外形內蘊。

但也有許多人純粹拿備受關注事件刷存在感,順便顯露下自己的“國際主義情懷”和人文精神。他們壓根就不信仰天主教,不瞭解哥特式建築的韻味,甚至根本不知道或沒完整讀過雨果的原著小說。

所謂的“痛心疾首”,沒有花費明星的時間、金錢、甚至同情心,而只是想說一聲“今天別忘了我。”

塔利班轟炸巴米揚大佛、恐怖分子用推土機抹平尼姆魯德古城、法國人用先進飛機轟炸大馬士革,這些明星怎麼都不出來“痛心疾首”?因為這些事件沒有上熱搜。


岑詮


兩把大火的拷問:什麼最高貴

一,3🈷30日,四川省梁山州木裡縣發生森林大火,致30人犧牲。

二,4月15日,梁山大火中,犧牲烈士的遺願完成了。汪耀峰生前有一個願望,就是幫父母在武漢買房。熱心市民劉靖得知情況後向烈士父母捐贈一套80平以上的房子。劉靖表示,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三,據新華社巴黎4🈷15日電,位於法國首都的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造成巴黎聖母院塔尖倒塌,建築損毀嚴重。目前尚無人員傷亡的報告。

四,演員牛🐮莉,叢姍,孫茜為巴黎聖母院火災發聲。

簡單羅列一些來自互聯網的有關兩場大火的情況,稍加對比,我們就會發現,一場發生在國內的大火,死了人;一場是在地球另一端的法國,我們土生土長的國內明星大腕超乎尋常的熱心發聲,痛心疾首,前後態度迥然不同,挑戰著大眾的良知,觸疼了中國普通老百姓舐犢情深愛屋及烏的人類精神,自然情感,與此同時,也拷問著我們,或者乾脆說這些明星們:

難道,在你們內心深處,生命就那麼不堪?就那麼無所謂?就那麼不值一提?與你們毫不相干?死去的那些烈士,可是咱們的兄弟姐妹!

五,難道你們就比普通百姓高貴嗎?普通市民劉靖,用行動作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或許,復旦大學陳果副教授的這段名言,可以為你們的行為作出註解,摘錄如下:

“道德是無用的,人格是無用的,友情也是無用的,因為都換不來麵包,要學會與黑暗和解,當你與黑暗和解的時候,黑暗已經不那麼黑”。

顯然,她的黑色幽默在你們身上完美呈現了。

也怪不得“耄耋”與陳果素不相識,

六,別忘了,飛往巴黎的護照上的國籍,赫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七,身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八,人世間最高貴的,莫過於生命。

九,請珍視生命。











鵝鵝曲項天


演員們之所以紛紛發聲對“巴黎聖母院”著火表示痛心疾首,自有其原因。因為沒有當演員的不想獲得國際上的獎項。

而世界上最著名的四大電影獎項為如下四項:

一、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成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雖然奧斯卡設立之初不是電影節更不是國際電影節,但奧斯卡於1947年起設置最佳外語片獎,由此可以說是開始面向全球了。2011年第8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是丹麥的《更好的世界》。

二、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週。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從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已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誌、互聯網、電臺、電視臺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三、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四、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戛納電影節每年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週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週”,“一種注視”,“影評人週”,“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而做為做為一個演藝界的人員,當然想得到這些國際著名的電影獎項了。所以他(她)們就會在類似“巴黎聖母院”著火事件中發表那樣讓業外人士感覺怪異的言論。說白了是為了個人形象,你總不會認為一個“民族主義者”的形象能在上述西方電影節上獲得加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