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國防軍和黨衛軍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血瞳注視著你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要想把這個問題回答好,老梁覺得咱得從根上說起這兩支軍隊。首先咱先扯扯這納粹國防軍是啥玩意。

納粹國防軍

德國佬這國防軍開始不叫這名。想要了解這名的起源,咱得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說起。大傢伙都知道,當年德國佬,覺得自己的胳膊腿比較粗,腦袋也硬的邦邦響,這就挑著大旗和整個歐洲大陸的國家對著幹。

結果給大傢伙合起來按在地上一起摩擦,這就哭著將德意志帝國的軍隊給解散了。德國佬的大頭兵們要麼單獨一個,要麼拉幫結夥的返回德國。

但這幫人最拿手的手藝就是當兵吃皇糧,可整個德國的軍隊都解散了,咋整?所以這幫人自己個就搞了一個半軍事的組織——自由軍。

這幫人還在1918年到1923年的時候,參加了鎮壓革命和邊界衝突的問題。成了德國佬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暴力團體,但這暴力團體他不屬於國家。

可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他好歹也是個國家不是,拿這種上不了檯面的民間暴力團體充門面始終不得體,所以成立了臨時陸軍,臨時海軍,至於空軍這軍種還是洗洗睡吧,沒他什麼事。

因為德國佬身上有那汙點,所以對外宣稱,這就是一支過渡性的軍隊。

你說你一個過渡性的武裝,愣是扯出四十萬人來。這到了1921年1月1日的時候,德國政府又研究了一把凡爾賽條約,這支軍隊正式的命名為德國防衛軍。

這時間點可就到了1933年,當時還是德國總理的小鬍子希特勒,瞪著大眼珠子編瞎話,捎帶著偷偷摸摸的在背地裡擴充防衛軍。

一邊擴軍,小鬍子還一邊在國防軍中進行改革,到了1935年的時候,這國防軍新兵入伍,宣誓入伍,那入伍詞已經不是效忠德國憲法,而是效忠德意志帝國的三軍領袖。

慢慢的這就成為了事實,當時歐洲那幫子人,認為德國佬剛被暴揍了,應該會老實一段時間,不會跳出來惹麻煩,所以對德國佬軍隊的事,也是睜一眼閉一眼。得,小鬍子希特勒抓住這個時機,這就將防衛軍的帽子給扔地上,正大光明的拉起來德國國防軍的帽子戴在了腦殼上。

這德國國防軍,擼起袖子先試了試水溫,進了萊茵非武裝地區,歐洲各個大佬瞅見了卻沒說話。德國佬的國防軍樂了,這就在1936年七月的時候鑽進了西班牙參加他們的內戰。跟著就佔了奧地利,接著是斯洛伐克。這二戰可就正式打響了。

歐洲大佬們這個時候,還在扯皮,蹲自己家門口掃雪玩。

所以大傢伙看的出來,國防軍是德國佬的正式軍隊,而他們的軍隊構成一直都延續之前的德國軍隊的模式,由德國軍隊世家普魯士那幫人把持,但他們的信仰變了,變成了效忠一個位置。

當希特勒坐上這個位置的時候,國防軍效忠的對象就變成了小鬍子希特勒。這也就是為什麼國防軍中一部分軍人刺殺希特勒,被大部分的國防軍軍人視為叛徒的原因。

黨衛軍

這詞德國佬自己的解釋就是護衛,防護,親衛和團體一個組合型的詞彙,跑到了英文裡用SS來表示。

這東西原來是衝鋒隊裡專門負責小鬍子希特勒個人安全的一個部門。簡單的說就是做看家護院,保鏢職能的。但在1925年的時候從衝鋒隊中獨立了出去,職能有所擴大,變成了保護納粹黨高管,並帶有防刺殺收集情報,監視政敵的職能。

到了1929年的時候,這職權又進一步擴大,有了警察的權利,維護治安,地方巡邏,盤查。但最重要的是監視納粹黨內部尤其是衝鋒隊動向的部門。由此從一個保鏢的身份,就演變成了一個國家正式單位。

但這隻軍隊的組成卻很奇特只有少量的德國人,大部分都是外籍人員,歐洲國家的人員有,亞洲國家的人員也有。奇葩的很,但有一條卻是出奇的一致,對小鬍子希特勒的絕對忠誠。

這支部隊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帽徽和臂章上的骷髏圖案。這波人什麼都幹,沒有他不兼容的職能,看守監獄,看守集中營等等。

所以他的人員眾多,到了最後發展了五十萬的外籍人士補充在黨衛軍中服役。最後組建了軍隊,在黨衛軍的三十多個師中,沒有那一個師是由完完全全的德國佬組成的。就連阿道夫希特勒師也不例外。

所以國防軍是德國佬的正規部隊,有編制的。黨衛軍是什麼都幹,權利凌駕於國防軍之上的,這幫人戰鬥作風極為彪悍,能把自己幫在機槍上不停的掃射。所以您也可以把黨衛軍看成戰場上的消防員,德國佬的陣線上哪有窟窿,這幫人是第一個頂上去的。

他們的信仰就是希特勒本人,沒有第二選擇。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納粹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他在德國國防軍當中晉升的非常快,按理說他僅僅是嶄露頭角的納粹德國將領,在打下法國之後也僅是少將軍銜,沒出五年就成了元帥顯然是希特勒對他的“器重”,但主要原因還是希特勒想在國防軍當中“摻沙子”,然後進一步的控制國防軍。

二戰期間德國有兩支軍隊,一支是以馮.伯克、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這樣軍人世家出身為代表的國防軍,另一隻則是希特勒的私人衛隊“黨衛軍”。

為啥會出現兩支軍隊能?究其原因就是希特勒通過不正當手段上臺當上德國“總理”之後,軍隊中的這些“世家子弟”都看不上他!德國軍隊的“普魯士騎士遺風是很濃重的”(論資排輩),不論是德皇亦或宰相,要是不去和軍隊同甘共苦那麼他的地位是不穩的,只有在軍隊當中有非常高的威望這些“世家子弟”才能服你…問題是希特勒從軍的經歷只是一“奧地利下士”,與這些“高幹子弟”的地位相比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這一點希特勒自己也清楚,可是不掌握軍隊怎麼能掌管德國?唯一的辦法就是創建另一支絕對服從希特勒領導的軍隊,即可以握有軍權,又能防止國防軍“譁變”。
和希特勒握手的這個就是“黨衛軍領袖”,海因裡希.希姆萊,他被德國媒體稱為歐洲最大的劊子手,600多萬猶太人就死在了他的手中…希姆萊這個人是納粹黨理論家,希特勒的左右手!一手創建了秘密警察組織“蓋世太保” 並且利用了德國青年對希特勒的盲目崇拜建立了“青年衝鋒隊”,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黨衛軍”這樣的專為保衛希特勒的正規化軍事組織。


黨衛軍由於是希特勒的私人武裝,開始都是挑選精壯並且絕對服從納粹黨的人,然後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裝備了最先進的裝備後就形成了二戰期間令人恐懼的:黨衛軍骷髏師、帝國師、維京師、希特勒青年師…等等聲名顯赫的“王牌部隊”。
非常少見的黨衛軍“東方營”

,裡面有許多來自西亞、北非、印度…等地的人種和民族。

但,具備諷刺意味的是,這些“黨衛軍”當中有很多被希特勒認定為“劣等民族”的人參加,隨著最早一批“黨衛軍”的兵員消耗,加之德國18~50歲成年人口增兵量的捉襟見肘,“黨衛軍”對於兵員的要求也放寬了,大量的社會閒散人員和兇徒進入到“黨衛軍”服役,這類人本來就是社會渣子,進入到部隊之後手裡有了武器,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完全是一群無惡不作的獸兵…由於歐洲的大部分猶太人集中營和戰俘集中營都由“黨衛軍”管理,出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這駭人聽聞的種族滅絕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於“黨衛軍”無惡不作,與他們交戰的盟軍官兵也對他們恨之入骨,《狂怒》裡面多次出現“皮特哥車組”消滅黨衛軍的橋段。

總體來說,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之間互不隸屬,彼此之間除了戰爭初期有所合作之外,國防軍對黨衛軍也是打心眼裡厭煩!雙方的心理甚至都希望對方倒黴!作為國防軍原則上是為了國家打仗,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當希特勒上臺之後,這些“世家子弟”和馮.伯克元帥這樣的更老派國防軍將領也只得服從…但是,國防軍的遺風還在,在戰爭的最後階段甚至有人要刺殺希特勒!這說明國防軍最後一絲的人性還沒有泯滅。


皇家橡樹1972


一、整體來說,兩者都是30-40年代德國的武裝力量,但是黨衛隊源於私人武裝,而國防軍是德國的正規的合法的武裝力量,在1871年德國建國時候就存在,國防軍將領不都是納粹黨員,是正規的職業軍人,有較高的素養。將領很多是傳統容克貴族出身,比如,傳統的東普魯士(戰後已經被割讓給了波蘭等國)的貴族家庭就盛產國防軍軍官。名字裡面有馮(von)的都是貴族出身,比如馮.曼施坦因,馮.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的國防軍上校)。他們崇尚騎士精神和貴族榮譽感。

二、兩者的軍服也有明顯區別。黨衛軍軍帽上有骷髏徽標,軍官佩戴骷髏戒指,還有各種紛繁複雜的配飾和徽章,都來源於古日耳曼部落的傳統神話。

黨衛軍二把手海德里希(納粹公認的完美雅利安人的典範),照片可以看到軍帽上的骷髏徽標,橡樹葉領標。海德里希1942年被刺殺於捷克,希特勒為了替其報仇,下令屠殺捷克利迪策村140名包括嬰兒在內的所有人,國際兒童節也由此而來。

德國版電影《刺殺希特勒》劇照,圖中國防軍軍官的軍帽帽徽是國徽,不是骷髏頭,沒有那麼紛繁複雜的各色花樣領標,胸前有帝國之鷹標誌。 前排左一是主人公——施陶芬貝格伯爵,他的家族是德國南部一支天主教貴族,其家族淵源可以追溯到13世紀,列祖列宗多是教堂主持、政府官員和高級將領。馮·施陶芬貝格的父親是符騰堡王國的將軍,母親是普魯士軍隊改革家——格耐森瑙元帥家族的女伯爵。

三、黨衛軍整體地位要高於國防軍,但是往往受國防軍鄙視。黨衛軍是德國納粹用來控制德國社會各界的私人武裝和工具,類似納粹黨的私人打手團。裡面的成員魚龍混雜,比如他們的頭頭——希姆萊,出身比較低微,父母都是普通市民,自己當過養雞場負責人。很多黨衛軍高層出身都不高,所以加入黨衛軍成了許多底層青年快速致富,提升社會地位的捷徑。因此,國防軍裡面的馮(von)們看這些黨衛軍難免有那種大城市精英看山區文盲和城鄉結合部流氓的意思。

美國版電影《刺殺希特勒》劇照,“女武神行動”謀劃者幾乎是清一色的國防軍貴族軍官,多數名字裡面都有馮(von)

四、不可否認的是,國防軍裡面也有諸多堅定的納粹黨支持者,逢年過節,各種大型活動念上一段話來宣佈效忠納粹黨元首是絕對必要環節。1934年,德國國防軍從總統興登堡元帥去世當天正式宣佈效忠於第三帝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並擁戴其為三軍武裝部隊總司令,支持其間任總統職務;阿道夫·希特勒稱元首後,由於其主張對外擴張並一雪一次世界大戰前恥,得到國防軍支持與擁護。所以,大多數國防軍還是積極的地跟隨和擁護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尤其是戰爭初期,否則“閃電戰”也不會如此順利。

美版《刺殺希特勒》中,立場搖擺不定的警衛營長雷麥爾少校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實中的雷麥爾雖然是國防軍將領,但同時也是一名納粹信仰者,甚至在戰後還不遺餘力的傳播納粹遺毒。

雖然國防軍裡面也有諸多堅定的納粹黨支持者(比如上圖雷麥爾少校),但不少高層軍官還是認為忠於德意志要遠勝於忠於元首本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是納粹的種族屠殺和各種暴行,讓這些原本效忠元首的軍官對納粹理念產生了懷疑和抵制,比如施陶芬貝格本人,開始也是希特勒忠實的崇拜者(親身體驗到了希特勒復興國家,重整軍隊,開疆破土的威力),後來逐漸轉成了懷疑、甚至厭惡(可以參考施陶芬貝格的個人日記)。

五、黨衛軍構成相對複雜,主要包括武裝黨衛隊、特別行動隊、蓋世太保、看守營。其中,武裝黨衛軍(ss):與德國正規武裝力量的國防軍一起並肩作戰,不同的是,作為納粹黨的精銳軍隊,嚴格聽從希特勒指揮,誓死效忠元首,軍事素養也很高,是一支作戰勇猛精銳之師,湧現出許多“王牌部隊”,但也因參與過諸多納粹組織的戰爭罪行而飽受詬病。國防軍不接受外籍人士,但是武裝黨衛隊的SS志願師(SS-Freiwilligen-Division,由外籍人士組成,戰鬥力還十分強悍,比如,讓對手聞之變色的第5SS裝甲師(維京師),第11SS志願裝甲師(北歐師)等)。

武裝黨衛隊先於國防軍裝備了現代迷彩服。

黨衛軍第十一“北歐”志願裝甲擲彈兵師徽標,最後退回德國本土參加了柏林戰役

SS志願師也是45年柏林保衛戰的主力,這些外籍軍團沒有退路,不管向誰投降都是死,作為叛徒,自己的國家也回不去了,加上所謂的堅定的信仰,所以寧可戰死也不投降。甚至,維京師等外籍黨衛軍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將自己綁在了機槍陣地上,繼續向紅軍開火。死戰的結果是,在大概三個星期的柏林戰役中,蘇聯紅軍軍傷亡了30多萬人,幾乎每8個蘇軍士兵就有一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另外,特別行動隊(吸納了大量偽軍)、蓋世太保、看守營等幾個編隊更是臭名昭著,是納粹民族政策的直接執行者,“子彈屠殺”、“毒氣消毒”等惡行讓其臭名昭著。

黨衛隊特別行動隊裡的蘇聯籍“偽軍”——烏克蘭的哥薩克人。

六、黨衛軍裡面也不乏專業人才,比如德國“火箭之父”黨衛軍少校馮.布勞恩,相當的被納粹黨器重,戰後又被美國花大價錢請走,既不用接受審判,也不用改名換姓的東躲西藏,光明正大的主持了土星五號等大工程,成了美國航天之父和阿波羅登月設計師。還擔任過美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

被國防軍軍官簇擁的德國“導彈之父”黨衛軍少校馮.布勞恩

知識不但可以改變命運,關鍵時刻可以救命,與美國總統相談甚歡的“美國航天之父”馮.布勞恩局長。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國防軍與黨衛軍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國防軍是德國自一戰戰敗後所建立的正式武裝力量防衛軍的合法繼承者,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國有”“官方”部隊。而黨衛軍則是隸屬於納粹黨的武裝衝鋒隊的繼承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私人”部隊。在部隊性質上,德國國防軍正式成立於1935年,其前身是魏瑪政府按照《凡爾賽條約》的規定,於1921年建立的國防力量“德國防衛軍”。在希特勒擔任德國總理後,德國防衛軍在他的支持下加劇了秘密發展和擴張;在1935年興登堡去世,希特勒獨攬大權後,德國防衛軍於1935年10月15日被正式更名為德國國防軍。最初的德國防衛軍是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它直接對德國和德國憲法負責;在希特勒成為“元首”後,德國國防軍則對三軍最高統帥小鬍子負責。在德國戰敗後,由北約重組的西德的聯邦國防軍也就成為了德三國防軍的合法繼承者。

而黨衛軍則於1925年從納粹當時的私人武裝——衝鋒隊分離出來的,其最初職責是保衛納粹黨黨魁希特勒以及其他納粹高官,同時還兼任情報蒐集、政治監察、審訊等任務。在衝鋒隊解散後,黨衛軍又全部成包了衝鋒隊武裝鎮壓之類的活。納粹獨攬大權後,希姆萊又將國家安全的活攬給了黨衛軍,黨衛軍也就成為了實質上的德國國家公安單位;但是其本身仍然是隸屬於納粹黨的私人武裝,是納粹維持統治的工具。

在部隊構成上,德國國防軍由空軍、海軍和陸軍三大兵種組成;分別由德國國防軍空軍總司令部、海軍總司令部和陸軍總司令部這三大機構直接指揮和管理。而這三大司令部又分別隸屬於最國防軍高統帥部,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又直接對三軍總司令小鬍子希特勒負責。

而黨衛軍則由下屬黨衛隊、武裝黨衛隊、特別行動隊、看守營和蓋世太保組成;除去武裝黨衛軍外,這些機構又分別由黨衛隊總部、黨衛隊人事本部、黨衛隊法務部、國家安全部、黨衛隊人種及移民總部、德意志民族強化委員會、德意志民族對策本部和黨衛隊法務部來指揮和調遣。而這些機構又直接對黨衛隊全國領袖個人參謀部負責,這一機構又對其領導人希姆萊直接負責。而武裝黨衛隊雖然名義上是由黨衛隊作戰總部負責,但實際上則是直接由國防軍陸軍總參謀部負責的。

在出身上,德國國防軍高層大多出身容克貴族和軍人世家,像馮.曼施坦因、馮.博克、馮.布勞希奇、馮.克魯格這些姓名中帶有“馮”字的都是容克貴族的後代;軍隊成員也基本上由德國人組成。

而黨衛軍的出身就要複雜多了,下屬黨衛隊、特別行動隊以及看守營和蓋世太保主要是由德國人所構成的。而武裝黨衛軍裡面則分為三等:第一等的是正規黨衛軍(如大名鼎鼎的維京師、骷髏師),是由所謂“純種雅利安人”構成的、而第二等的則是志願師,主要由非德國日耳曼裔組成、第三等是武裝師,主要由東歐人、斯拉夫人和巴爾幹人組成。黨衛軍對成員出身(非血統)並無要求,因此黨衛軍成員中有不少的地痞流氓和罪犯。雖然國防軍在法理上來說是德國的正統部隊,但是在納粹黨統治下的德三中,隸屬於納粹的黨衛軍的地位(主要指武裝黨衛軍)明顯要比國防軍高很多;而且在戰場上,武裝黨衛軍也總是優先於國防軍獲得部隊補給和新式武器。

並且,雖然德國國防軍宣佈“忠於元首”,但是那些高層軍官或多或少都對下士出身的希特勒以及混入大量地痞流氓的黨衛軍有些不屑,他們對於納粹黨也僅僅視合作行為;在二戰後期,不少國防軍成員向英美盟軍投降,國防軍軍官馮.施陶芬貝格甚至策劃了刺殺希特勒的瓦爾基里行動。而黨衛軍則正相反,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一直死守到了柏林陷落,希特勒自殺。


二戰吐槽君


德國國防軍和納粹黨衛軍都是納粹德國武裝力量的一部分。但二者有很大的差別。

一、性質不同

國防軍是1935年至1945年間德國正規的合法的武裝力量,它是由1921年1月1日成立的德國防衛軍更名而來。黨衛軍起源於希特勒的納粹黨,前身是納粹黨衝鋒隊,是納粹黨用來控制德國社會各界的武裝力量和黨派工具。

二、編制不同

德國國防軍由陸、海、空三軍組成,隸屬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黨衛軍由下屬黨衛隊和武裝黨衛隊組成,希特勒是黨衛軍最高統帥,通過黨衛軍領袖希姆萊進行指揮。

三、人員構成不同

國防軍作為德國正規部隊,成員均為德國籍士兵。黨衛軍成員複雜,有德籍、歐洲其他各國德意志族人,還有烏克蘭、俄羅斯等外國人,但都是狂熱的納粹黨員。

四、軍服、徽章不同

國防軍軍服為灰、綠,黨衛軍軍服為黑色(野戰黨衛軍部隊和國防軍軍服一樣)。國防軍領章是二條橫槓,帽徽是鷹徽。黨衛軍領章有雙閃電″SS″標識,帽徽是骷髏頭。下屬黨衛隊右肩單、窄肩章,左臂佩戴納粹黨袖套。

五、結局不同

國防軍享有日內瓦公約戰俘待遇,黨衛軍雖比國防軍風光,卻屬特務組織,不是軍隊,被俘後可能隨時被槍斃。


觀古談外


國防軍代表德國國家軍事武裝力量;黨衛軍是希特勒個人私產,充當打手。

先說國防軍

以德國軍隊建立時間來算的話,國防軍是第一個團體,其最高的指揮幾口是OKH(最高指揮部)。因政治因素保留了很大的獨立性,一直在希特勒上臺以前都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組織。

德國前總統興登堡在背後支持著國防軍,所以他們有實力對德國總理進行選拔。希特勒上臺前,國防軍就推出過自己的總理,但因激烈的政治鬥爭最後被趕下臺。當時的德國左右派別爭議太大,國防軍最後默認對希特勒的任命,但希特勒還是無法指揮國防軍。

黨衛軍

黨衛軍的出現,主要還是希特勒不滿羅姆掌握的納粹黨下屬衝鋒隊暴力組織,雖然衝鋒隊歸屬於納粹黨,但希特勒還是擔心羅姆改組的衝鋒隊後的的實力,於是組建了黨衛隊,作為自己可以控制的暴力組織。黨衛隊剛組建的時候規模很小,做事也會很低調。在衝鋒隊被大清洗後,黨衛隊吸納了原來衝鋒隊的大批組織成員,成為了納粹黨的唯一暴力單位。

希特勒有感於以前衝鋒隊造成的影響,於是對黨衛隊的成員提高了要求,如出身、外表等,這就使得黨衛隊慢慢承擔了納粹黨的禮儀功能,但此刻的黨衛隊還未進入國家層面。

再說國防軍

國防軍與希特勒先前一直都擔心衝鋒隊的影響,在羅姆被擊斃、衝鋒隊也被納粹黨清洗、興登堡年紀已高的情況下,國防軍高層與希特勒達成協議,支持希特勒坐上元首之位,而希特勒也想辦法消除凡爾賽條約對國防軍的制約。從此,國防軍的軍事機構與希特勒的行政機構開始了政治聯盟,一起管理德國。

再說黨衛軍

當希特勒作為德國元首後,黨衛軍就開始滲入國家機器的運作之中了。其中秘密警察部門,也就是蓋世太保。他們作為國家的正式部門出現在行政編制當中,但由於蓋世太保的最高首腦和部門關鍵的職位都被黨衛軍控制,這就形成了這個部門是黨衛軍在控制著。

於此同時,希特勒也開始組建他的武裝力量,即黨衛隊開始培養他們的軍事部(武裝黨衛軍),戰役爆發後,希特勒還是無法指揮國防軍,因為OKH還是國防軍的最高指揮機構,一直保持著獨立性。於是希特勒組建了武裝力量統帥部OKW,這樣就可以指揮OKH、德國海軍、德國空軍、德國陸軍和武裝黨衛軍。

在後來戰爭期間,希特勒與國防的矛盾越來越激烈,莫斯科戰役爆發後,希特勒一下解除了大批的高級官員和OKH的最高領導,自己來兼任OKH最高領導(陸軍總司令)。此刻的希特勒與國防軍的政治聯盟徹底破裂。

1944年希特勒遭遇刺殺事件後,他趁此清洗了國防軍就,直到此時希特勒才完全掌握德國的所以武裝力量,並將國防軍編入黨衛軍。

戰爭爆發後國防軍失勢下黨衛軍的實力暴漲,1944年7月後,黨衛軍指揮官可以直接指揮國防軍部隊了,但這只是滅亡前的榮光。


再次解釋國防軍和黨衛軍

  • 國防軍來自普魯士王國第二帝國的德國正規軍

  • 黨衛隊是納粹黨下轄的準軍事組織,是最早前納粹黨的內部“警察”,後來演變成德國的公安及國安。猶太人大屠殺就是其一手組織策劃的。

  • 蓋世太保是黨衛隊下轄的德國“秘密警察”

  • 衝鋒隊是納粹黨早期的軍事組織,黨衛隊是從衝鋒隊分化出來的,因羅姆改組的衝鋒隊對國防軍和希特勒造型威脅,後被希特勒清洗,是為“長刀之夜”。

把這些組織類比明朝各機構的話,就更簡單了:

  • 黨衛軍:神機營(禁衛軍)

  • 國防軍:類似九邊

  • 蓋世太保:東廠和錦衣衛

  • 衝鋒隊:其實就是雜牌軍,被希特勒拋棄的政治產物,後被拉入黨衛軍。

黨衛軍與國防軍的職責

國防軍:預備,開火

黨衛軍:預備,放火

這是當時德國流傳民間的笑話,但也可以看出他們兩個是什麼類型的組織。


摯潷畫畫紅塵


1944年6月10日,黨衛軍第四裝甲擲彈兵團第1營在開往諾曼底途中,製造了“奧拉杜爾大屠殺”事件,血洗了法國小鎮奧拉杜爾並將其夷為平地。事件發生後,德國國防軍駐諾曼底的最高指揮官隆美爾元帥卻只能發表抗議,難道陸軍元帥隆美爾不能把首惡狄克曼少校拉出去斃了嗎?

確實不行,國防軍將領制裁不了罪魁禍首,因為黨衛軍雖然在作戰時歸屬最高統帥部調遣,但其內部人事和獎懲管理卻隸屬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和黨衛隊作戰總部,國防軍無權過問,這就是國防軍和黨衛軍的最大區別。


(黨衛軍軍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武裝力量由二大部分組成,其一是憲法規定的德國唯一武裝部隊“德國國防軍”,它的核心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普魯士軍官團”,雖然因為一戰戰敗德國國防軍被壓縮至10萬人以內,但保存和訓練的全部都是精銳骨幹,從而使希特勒掌權後得以迅速擴編為上百萬軍隊;其二便是由納粹黨黨屬準軍事武裝“黨衛隊”在戰爭爆發後擴充起來的黨衛軍部隊,它的準確名稱應該是“武裝黨衛隊”,用以區分只在國內負責治安、反諜、監視異己和民族政策的普通(下屬)黨衛隊。

在德國總統興登堡逝世前,只擔任總理的希特勒是不敢太放肆的,並且興登堡和普魯士軍官團非常排斥納粹黨自建武裝,要求希特勒遵守“國防軍是德國唯一的武裝力量”這一原則(清洗衝鋒隊也有這方面的原因,羅姆一心要建立第二武裝),因此這個時候的黨衛隊尚不敢公開建立武裝部隊,它只是一個負責黨內領袖保衛、政風監察和情報蒐集任務的準軍事組織,不妨理解為黨屬“憲兵”而非正規軍,從1929年起一直由希姆萊領導。

到1934年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兼總統和總理於一身自封“元首”時,便沒有什麼人可以阻擋納粹黨建立黨屬武裝部隊了。





(著黨衛軍制服的希姆萊)

1934年起,黨衛隊在國防軍認可下建立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其後改編為“武裝黨衛隊”,這就是黨衛軍最初的雛型,總共編有11個營約8500人;到1936年黨衛隊有了兩個比較明確的軍事組織,即武裝黨衛隊和“骷髏總隊”,前者是作戰部隊的前身,後者是納粹集中營管理的專門隊伍。

到1937年武裝黨衛隊已擁有三個分隊、一個工兵營和一個通訊營,基本等於國防軍一個師的實力;1938年武裝黨衛隊被德國官方所承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軍隊:即德國國防軍是國家武裝力量,而武裝黨衛隊是納粹黨元首希特勒直接領導的精銳黨屬武裝,俗稱“黨衛軍”,隨著地位被合法化,二戰爆發後黨衛軍開始快速發展。


(國防軍軍官)

嚴格意義上說,黨衛軍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範疇,提問中與國防軍著重區別的是擔負作戰任務的“武裝黨衛隊”,是黨衛軍的狹義稱謂。

而廣義的黨衛軍則泛指希姆萊領導下的所有黨衛隊武裝人員,包括骷髏部隊、特別行動隊、各地黨衛隊分支機構和黨衛隊保安處、秘密警察(蓋世太保)等,這些單位統稱“下屬黨衛隊”,其實也算黨衛軍,只不過“下屬黨衛隊”不履行作戰職能,與軍隊的含義還有差距而已。我們在此也只討論狹義黨衛軍與國防軍的主要區別,或可單獨稱之為“武裝黨衛軍”。

(國防軍軍官)

武裝黨衛軍作戰服裝與國防軍的樣式和顏色是基本相同的,但軍裝上的領章和肩章有所不同,領章上的“SS”標識與國防軍的長條型領章區別明顯;黨衛軍士兵的鋼盔上也有“SS”符號,而國防軍是三色符號;在軍官的大簷帽上,黨衛軍軍官多出一個骷髏帽徽。

武裝黨衛軍野戰部隊的軍銜與國防軍類同,但是在稱呼上要加上“黨衛軍”前綴,比如黨衛軍少將、黨衛軍上校等;而非野戰部隊的“下屬黨衛隊”則有另外一套黨衛隊內部軍銜體系,比如旅隊長、旗隊長等。武裝黨衛軍軍銜與國防軍接軌,是為了作戰的需要,以免戰場職銜混亂。

(黑制服的都是下屬黨衛隊士兵)

武裝黨衛軍的裝備和補充要優於國防軍,這是由於希特勒和希姆萊的寵愛造成的,實際上希姆萊由於沒有作戰指揮權,對武裝黨衛軍的控制力有限,黨衛軍的野戰部隊一般只聽從最高統帥部和希特勒本人的指令。由於武裝黨衛軍作戰的狂熱性使其表現出比國防軍更強悍的戰鬥力,因此新式武器和重型武器一般優先裝備黨衛軍,黨衛軍裝甲師編成內的坦克無論質量和數量都高於國防軍。

(國防軍士兵,注意領章和鋼盔符號)

武裝黨衛軍的兵員成份複雜,到二戰後期武裝黨衛軍已經只有少部分德國人,但卻吸收了包括法國、匈牙利、烏克蘭、芬蘭等30多個國家的納粹擁護者,到德國投降前武裝黨衛軍擁有近60萬的總兵力(全部黨衛隊總人數接近100萬),先後組建了38個作戰師,分為正規師、志願師和武裝師三種,並且有了軍和集團軍的編制,單獨或配屬給國防軍遂行作戰任務;而德國國防軍一般只招收德國人或被吞併地區的日爾曼人(奧地利、捷克蘇臺德區等),比武裝黨衛軍的成分純潔得多,但純潔度又低於下屬黨衛隊(下屬黨衛隊的選拔標準非常嚴格,要求必須為“純雅利安人”)。

希特勒大力發展武裝黨衛軍的原因,源於對德國國防軍的不信任,普魯士軍官團雖然宣誓效忠德國元首,但骨子裡仍然鄙視這個“巴伐利亞下士”,密謀除掉希特勒的成員基本來自國防軍系統;尤其是戰爭後期國防軍的反戰思潮已經氾濫,而黨衛軍憑藉狂熱和忠誠保持了良好的戰鬥力,成為戰場上的“救火隊”,並且部分黨衛軍達到了死硬和瘋狂的程度:“告訴元首我已經盡力,告訴父親我依然愛他”。

(黨衛軍士兵,注意領章和鋼盔符號)

就連蘇聯元帥朱可夫也承認:納粹德國希特勒麾下的黨衛軍是最值得依靠的軍隊,是戰場上最值得尊敬的對手。

1946年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宣判為犯罪組織。

(黨衛隊內部軍銜)


度度狼gg


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軍事力量主要分為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兩者都是納粹德國的重要武裝力量。

看過二戰題材的影視劇,都會看到德軍基本是有兩種武裝人員,一種是著裝為灰色和綠色,帽徽是鷹徽,這是德國的國防軍;著裝為黑色,帽徽是骷髏頭的軍隊則是德國黨衛軍。

今天縱橫就來和大家講講國防軍和黨衛軍之間的區別,順便和二戰時期國民政府的軍隊進行對比,以便大家更能瞭解一下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軍事構成。

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最大的區別,國防軍效忠德國,黨衛軍效忠希特勒

德國國防軍是由陸、海、空三軍組成,隸屬於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有這樣的部隊,是屬於德國正規部隊,是德國在1935年到1945年間正式軍事力量的稱呼,這支部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意志帝國被推翻成立魏瑪共和國後建立的,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只能擁有十萬國防軍。

黨衛軍的真正稱呼應該是武裝護衛隊,是納粹黨用來控制德國社會各界的武裝力量和黨派工具,最早源於希特勒的私人武裝,後來發展為整個納粹黨的武裝力量,類似納粹的的私人打手團,最早是納粹黨衝鋒隊,到1929年演化成德國的治安部隊,擁有憲兵、諜報、監視、特務等諸多功能。

到希特勒掌握政權後,開始不斷髮展德國的軍事力量,國防軍一度被髮展為幾百萬,而黨衛軍也不斷被髮展,在1933年希特勒上臺時已經發展到5萬多人,1934年希特勒將衝鋒隊進行清洗,把衝鋒隊領袖羅姆給乾死,由希特勒自己掌管,後來由黨衛軍領袖希姆萊指揮,在巔峰時期,黨衛軍發展到47萬人。

在1938年官方正式確認,黨衛軍嚴格聽從元首的命令行事,以忠心耿耿組成,從根本上來說,國防軍和黨衛軍最大的區別就是,國防軍效忠於德國,而黨衛軍只效忠於希特勒。

德國國防軍一直看不上黨衛軍

從地位和待遇上來說,黨衛軍在補給上一般都優先於國防軍,這是從屬性上就能看出來的,黨衛軍是最狂熱的納粹分子,無論何時他都是希特勒的支撐,是希特勒值得信賴的武裝力量。

但是黨衛軍的人員構成則極為混雜,不管什麼樣的人,只要你想向元首效忠,你就可以加入進來。

諸如蓋世太保的部門,這個就是維護納粹統治的部門,專門實行恐怖統治;最令人不齒的就是黨衛隊裡面的特別行動隊,主要負責納粹集中營的活,屠殺和迫害的活沒少幹。

正因為如此,國防軍一直都很鄙視黨衛軍,畢竟國防軍很多都是職業軍人出身,在尚武的傳統德國文化中保持著榮耀的觀念,對於黨衛軍的所作所為極為憤恨,德國著名統帥隆美爾就極為反感黨衛軍,不斷對希特勒進行抗議,然而,最後隆美爾被希特勒處決的時候,還是黨衛軍派人去執行的。

當然,德國國防軍中也有希特勒的追隨者,畢竟希特勒曾經帶給德國軍人很多榮譽,在二戰前期,德軍橫掃歐洲大陸,很好的滿足了德國國防軍這些軍人的榮耀感。

然而,真正到關係德國存亡的時候,國防軍則選擇以國家的利益為重,後期就不太聽從希特勒醉心於個人野心的戰爭,而黨衛軍直到最後一刻都對希特勒忠心耿耿。

國防軍就相當於國民革命軍,黨衛軍就相當於“中統+軍統”plus

我感覺說了上面那麼多很多人可能還是不太能夠區分開兩者的區別,因為我們對於外國的軍事制度還是比較陌生的,下面我就拿國民政府時期的軍事制度做一下對比,讓大家更好的瞭解德國的國防軍和黨衛軍的區別。

簡單來說,德國國防軍就相當於國民革命軍,是蔣介石國民政府的重要軍事力量,而黨衛軍就相當於國民政府中,“中統+軍統”plus,黨衛軍既負責納粹黨,也負責軍隊,而國民黨的中統負責管黨,軍統負責管軍,如果把中統和軍統合並並且加強一下的話就是德國的黨衛軍了。

在二戰開始前,國民政府一直在學習德國的軍事制度,因此,蔣介石的特務機構很可能與德國的法西斯主義有著巨大的關係。


史論縱橫


喜歡研究二戰史的朋友都知道,當年效力於希特勒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分別有兩支武裝力量:黨衛軍和國防軍。那麼,這兩支同屬第三帝國的武裝究竟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起來探討。

圖為黨衛軍首領希姆萊和女兒古德隆

黨衛軍,顧名思義就是保衛納粹黨的軍隊。它屬於德國納粹黨的內勤部隊,最早隸屬於恩斯特-羅姆創立的衝鋒隊,主要作用是保護納粹黨領袖希特勒並對付他的政敵。黨衛軍成立之初規模並不大,但隨著海因裡希-希姆萊掌權黨衛軍後,其規模和實力突飛猛進,到1933年時已有五萬多人。

作為納粹黨和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左膀右臂,希姆萊領導下的黨衛軍為了更好的效忠希特勒並保證納粹黨的利益,不僅武裝程度日漸提升,工作職能也愈發複雜。比如維穩鎮壓、情報刺探、刑訊逼供、種族清洗等等。

黨衛軍在最巔峰時期人員規模達到了可怕的四十七萬之多,幾乎相當於一個小國武裝力量的綜合,就連臭名昭著的蓋世太保(秘密警察)也隸屬於黨衛軍。而黨衛軍最被人們熟知的惡行恐怕就屬對猶太人的種族大清洗。

不過,如果站在一個絕對客觀且中立的角度去評價黨衛軍,這支部隊無疑是最契合“軍人”精神的武裝力量。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他們對待敵人極為兇狠但又愛護自己的同胞,他們心懷責任感、榮譽感以及使命感,將希特勒視為絕對的領袖,即便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他們仍然固執的效忠於希特勒。

也正是由於黨衛軍的存在,希特勒和第三帝國的首都柏林才得以苟延殘喘。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你就知道黨衛軍對於希特勒的忠誠到底有多可怕:盟軍攻陷柏林後,有多達六萬三千餘名黨衛軍自殺,目的就是繼續追隨希特勒;拒不投降負隅頑抗的有多達七萬餘人。曾有一名黨衛軍士兵在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前留下這樣一句簡短的遺言:“告訴元首我已盡力,告訴我的父親我依然愛他!”而這也是眾多黨衛軍成員最真實的內心寫照。

而德國國防軍則是希特勒在發動侵略擴張時的主要武裝,由陸海空三類軍種組成,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常規及主要武裝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失敗告終的德國幾乎喪失了所有的軍隊。但隨著魏瑪共和國的成立,組建新的軍隊又勢在必行,所以在《凡爾賽條約》的諸多限制下,魏瑪政府於1921年正式組建了一支戰鬥力有限的軍隊:德國防衛軍。

直到希特勒上臺後,才正式更名為“德國國防軍”,併為了準備日後的侵略而秘密擴張國防軍規模及武器裝備。相比黨衛軍的“至死效忠希特勒”,同樣曾宣誓“毫無保留地服從希特勒的命令”的國防軍在最後時刻還是動搖了,他們甚至還多次策劃過刺殺元首的行動。

其實,當年的德國國防軍有些類似於今天的美軍:不隸屬任何黨派,向憲法負責!任何行動及命令都以憲法為準則。但由於希特勒在戰前瘋狂蠱惑和誘導,逐漸讓國防軍偏離了“以憲法為準繩”的軌道。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德國國防軍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大概在1912年左右,由開始10萬人擴充到1935年的40萬人左右,由普魯士貴族,軍人世家,軍校畢業生組成。忠於國家意志,不屬於任何政黨。

納粹黨衛軍後稱為近衛軍,由開初希特勒為排除異己,監督國家軍而秘密組建的內衛軍,相當我國的武警性質。從最初的5萬人擴大到1944年的50萬人。超過了國防軍。

具體區別有

1.服裝,黨衛軍黑色,帽徽為骷髏標誌,鋼盔,袖口有雙SS即閃電標誌。而國防軍帽徽為軍徽。

2.裝備,由於希特勒上臺後,暗中支持黨衛軍,所以,黨衛軍裝備如坦克,衝鋒槍等,要好於國防軍。

3.戰法,國防軍為系統的培訓,很講究戰術戰法,在戰爭中,傷亡率低。對待俘虜也仁慈善良些。而黨衛軍多為激進的狂熱分子,殘忍粗暴,不講究戰術戰法,往往自身傷亡率極高,對待俘虜,基本上全部槍殺。特別是蓋世太保,被稱為人間魔獸。黨衛軍在集中營殺人不眨眼。屠殺猶太人近600萬人。

4.信仰,國防軍以國家意志作為最高信仰,維護國家利益。而黨衛軍只代表納粹德國,維護黨的利益,在種族歧視上,極瑞殘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防軍與黨衛軍一起聯合參戰,基本上沒什麼區別了。

5.職責。國防軍是職業軍人,代表國家利益,受日內瓦公約所保護。而黨衛軍只是希特勒的私人軍隊,代表納粹洲益,激進狂徒,不被國際承認。不受日內瓦國際公約所保護。一旦俘虜,被槍殺風險十分高。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