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有一種春遊,叫做在北緯18度的三亞


人間四五月天,鳥語花香,春意正濃。南宋時,西湖岸邊風和日暖、梨花盛開、楊柳蔥翠、流鶯嬌啼。清明時節的動人春景,以及人們爭相出城踏青的熱鬧景象,定格在詩人吳惟信的筆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令人欣慰的是,始於春秋時期的踏青尋春 俗,並未被現代都市文明淹沒,反而在崇尚和諧、崇尚自然的渴望與衝動中興盛。 古人的誘惑,想起了中國唯一的熱帶度假天堂三亞。走走停停,一路風歌,悠然見南山。

三亞的南山屬五指山餘脈,海拔487米。 山雖因久旱少了氤氳,但依然蔥蘢;海依舊煙波浩淼,波光粼粼。椰風海韻中,百年樹齡的酸豆林,紅豔豔的木棉花,一簇簇的紫竹林,色彩斑斕絢麗的三角梅,狀若鳥巢的生態樹屋,淡淡清香的雞蛋花,八寶蓮池一角的淡紅色的醉蓮……輕輕的腳步,慢慢地深入,心動於大自然氣息中……


此南山非詩人陶淵明的南山,意境卻是一樣的唯美。

祥雲遍山起,花雨長天來;海濤扣鐘磬,竹柏空人心。這是南山景區內尼泊風情的天竺聖蹟佛陀館,在這裡,可以尋覓佛陀的精神家園。

攀爬長壽谷,徜徉菩提園,踏浪沙灘上,聽濤南海邊。

夕陽西下,霞光升紫煙,遠處海鷗唱響漁舟,踩一輛單車,迎著海風,沿著南山腳下的小月灣一路騎去……雖不是酒後的陶公那樣,則本自採菊,無意見山,極目海天,悠然忘情。這不就是天下驢友所說的“三亞歸來不看海”的意境麼?

南山不高,有佛則名。南山寺傍山面海,大氣沉雄,因為一代佛教大師趙樸初的親自選址更顯神秘莊嚴。

南山寺裡,春光裡總有一種令心靜的禪意之美,倘若你有充裕的時間放慢步子去坐下來,聽一聽梵音,或抬頭看看雲劃過的痕跡。

108米的南山海上觀音臨波佇立,環抱蒼穹,比位於紐約港口的93米自由女神像高15米。聖潔莊嚴的觀音,在碧海藍天中,這就是大自然的本色,或者說就是三亞迷人的色彩——除了純淨,就是不可挑剔的美。

天涯尋勝景,南山覓禪宗。香火繚繞,絡繹不絕的信眾和遊客綿延著南山朝聖之旅。

謁寺禮佛是中國傳統的心靈祈禱方式。幾年前聽來的一個小故事:在廟裡,一名記者問一個正在虔誠拜佛的老太太:老人家,您這樣燒香拜佛,不是迷信嗎?老太太笑道:香火總比戰火好。

一句“香火總比戰火好”,一直紮根在我的腦海裡,延伸我的思索。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人們最渴望過的就是安定的日子,吃一頓好飯,睡上一宿好覺。

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切皆是一種心境,五月裡來去三亞踏春不就是尋覓春天的好心情?

今年三亞持續晴暖天氣,缺少雨水,南山景區背靠的山嶺雖然因為久旱少了點蔥蘢,但山腳下的景區內,卻是花紅樹綠。

踏青,又叫春遊、探春、尋春。 這種踏青習俗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自魏以後,每年農曆三月,人們都要到郊外遊春賞景,到了唐宋時期尤為盛行。那麼,清明過後,到三亞來,一點都不晚,錯峰遊,性價性高,風景卻迷人如初。

聽鳥鳴聞花香、聽濤踏浪、瞻仰南海觀音,春遊的遊客紛至沓來。尤其是,和愛人一起,慢遊三亞,靜享浪漫,體味浪漫旅遊之城的真愛。

五月天,有一種春遊,叫做在北緯18度的三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