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中院:知重负重 响鼓重锤 紧牵审判质效“生命线”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对于我们法院来说,审判质效不高,一切都是零,全市法院要以蚂蚁啃骨的韧劲,重锤钉钉的拼劲坚决打好审判质效翻身仗”,在2017年的全市法院院长会上,铜川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冯迎春面对全市法院发改率高、质效评估排名落后的被动局面,向全市法院发出了提升审判质效的“动员令”,至今犹言在耳、振聋发聩。纾痛点、破难点、化堵点,全市法院愈战愈奋、愈行愈坚,用为期两年的努力奔跑,换来了执法办案的提质增效,甩掉了质效低位的沉重包袱,全市法院审判执行质效考核跃居全省法院第二位。

撘平台,对标前行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面对审判质效中存在的诸多短板,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是“十个指头弹钢琴”、激活提质增效的“神经末梢”,铜川法院选择了后者。为确保审判质效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得以全面补强,铜川中院及时启动了“五比五看”审判质效业务竞赛活动,明晰了提升审判质效的“施工图”。所谓“五比五看”,即“比办案质量,看谁的发回改判率低;比办案效率,看谁的均衡结案能力强;比办案效果,看谁的服判息诉率高;比文书制作,看谁的文书写作规范性强;比司法作风,看谁的当事人满意度高”。“五比五看”审判质效业务竞赛活动将5大类18项质效指标全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将各个指标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级等次,并设定了不同等次的指标数值,通过法院之间纵向比较、团队之间和法院之间横向比对,既为两级法院和办案法官厘清了质效目标,又充分激发了法官干警比学赶超的办案动力。

近年来,全市法院以“五比五看”审判质效业务竞赛活动为载体,持续补齐短板、加固底板、挂图作战、对标对表,不断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设计。为着力提升审判质量,破解发改率偏高等质量痼疾,铜川中院连续3年集中开展了发改案件点评剖析活动,倒逼发改案件集中的法官自我剖析,落实整改;出台《关于规范发回重审、改判、再审案件的规定》,推行发改案件自查剖析、申辩、评查等工作机制,让中院发改案件有法有据,让承办法官面对案件发改心服口服。为着力提升审判效率,破解结案进度“前松后紧”、季度结案不均衡,案件结收比低等效率顽疾,全市法院严格按照“质量第一、提高效率”的要求,对结案率按月严格通报至部门和个人,对审限延长扣除严格报批程序,对季度结案率严格划定红线,扎实开展长期未结案件清理活动,持续“减存量,化增量,均月量”。为着力提升审判效果,破解服判息诉率偏低、信访率偏高等效果难题,通过提升诉中调解率、书面判后答疑、提升文书论理水平能途径降低服判息诉率;通过实行“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名员额法官、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信访化解机制,及时稳控化解涉诉信访案件。撘平台、建机制、强弱项,踔厉风发、尽锐出战,全市法院审判质效在阵痛中渐次提升,在笃行中积厚成势。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根据省法院2018年审判案件质效评估报告,在19项审判质效考核指标中,铜川两级法院一审判决案件发回重审率、一审案件陪审率、结案目标完成率、民事案件调解率、司法公开指数等9项指标达到满分,另有多项指标超过全省平均值。一串串亮丽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知耻后勇的无声兑现,更浸透的是法官干警风雨兼程的辛勤汗水。通过提质增效所赢得的,不仅仅是质效排名的提升,更是铜川法院人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

推改革,守正创新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面对审判质效中的种种问题,铜川中院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司法规律,奔着问题去、瞄着问题改,坚持向改革要质量、要效率、要动力,审判质效在司法体制改革的牵引之下应势而动、乘势而上。

破与立,分与合,本身无所谓对错,唯一的评判标准,是是否有利于提升审判质效。2017年元月,在首批员额法官遴选工作落实落地之后,面对审判质效短板亟待补齐,而全市法院员额法官数量严重不足的困境。如何在办案法官锐减的情况下提质增效成为摆在铜川中院党组面前的一大难题,但正所谓唯改革者进,铜川中院在全省率先启动新型审判执行团队组建工作,在仅有16名员额法官的情况下,由一名员额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按照“1+1+1”模式组建了审判团队,执行团队由执行长与一名法警和一名书记员组成,全院19个审判执行团队齐力并进,阔步前行。在第二批员额法官遴选结束后,市中院基于员额法官增配至28名的现状,按照“3+2+3”模式对审判团队完成优化重组。上行下效,上下同欲。耀州法院根据不同审判领域分设专业化审判团队,王益法院实行大团制—分团制运行模式,宜君法院和印台法院针对辖区基层法庭数量多,服务半径大的现状,对无员额法庭的案件予以就近分流,破解了无员额法庭运行困境。通过科学组建审判团队,全市法院审判资源得以充分盘活用足,82%的在编人员集中于审判一线。

群雁高飞头雁领。全市法院严格落实入额院长、副院长办案制,明确其最低办案比例,严格落实随机分案制度,以入额院领导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引领法官提升提质增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018年,全市入额院长、副院长共承办各类案件830件,结案776件,同比分别上升70.43%和 67.6%,结案数占全市法院非减刑假释案件结案数的10.06%。其中,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冯迎春带头承办了王某某故意杀人案等大案要案,为全市法官做好了表率。入额院领导办案的实质化、责任化,极大缓解了一线法官办案压力,充分激发了一线法官办案的自发性和积极性。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面对逐年激增的办案量,破解人案矛盾、推进繁简分流势在必行。为此,自2018年起,铜川法院积极借鉴未央区法院、榆阳区法院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两级法院自上而下成立速裁中心或速裁合议庭,推进简案速审、普案快审、难案精审,全市基层法院民事速裁程序适用率达到23.95%,在简易程序适用率连年高位的优势互补下,全市法院连续三年结案率超过90%。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唯有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方能在实践中破旧立新。面对聘用制司法警察和聘用制书记员待遇低、留人难、保障弱的沉疴,铜川法院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实事求是向市委、市委政法委报告审判辅助人员人员紧缺、保障不足的现状,积极寻求党委和政府的支持。2018年8月,在市委、市政府有力支持下,铜川法院按期完成聘用制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聘用制司法警察管理体制改革,全市法院从在岗人员中重新聘用书记员和司法警察143名、面向社会聘用94名,两类聘用人员薪资待遇大幅提升,业务庭和行政部门辅助人员得到全面补充,特别是审判执行团队司法辅助人员得到史无前例的补强,为全市法院审判质效的持续提升筑牢了人力资源根基。

抓管理,严管厚爱

原有的旧束缚,要以更大决心破除;前进的新障碍,要以更大力度击碎。提升审判质效,“审者不判”不行、“放任不管”不行、待遇保障跟不上更不行。健全完善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管有力、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是提升审判质效的必然选择和现实进路。

面对改革后部分院、庭长不敢管、不愿管、不善管的问题,员额法官办案质量良莠不齐、少数法官瑕疵案件频现的现状,在充分保障独任法官或合议庭办案的亲历性的同时,如何推进院庭长行权规则的重构和转型,确保司法责任制改革中审判质效良性提升?唯有求新求变,对症下药,推进院庭长审判监管由结果干预向程序约束转变。基于此,市中院制定《规范院、庭长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健全了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的发现机制、启动程序和监管方式,探索建立院庭长“静默式”列席案件合议和“四类案件”分类监管机制,有力推进了“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

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权按规矩用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应有之义。全市法院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权责一致、奖惩一体,不断完善案件质量评查、绩效考核、警示惩戒相配套的审判责任追究机制,为审判绩效实现最大产出建强了责任体系。建立员额法官、审判辅助、司法行政三类人员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以制度定岗明权,以制度追责问责。建立员额法官业绩档案,成为法官晋职晋级、进退留转的“数据库”,并对评查出的瑕疵案件全部记入业绩档案,根据主观过错程度追究审判责任。制定《标准案件折算办法》和《绩效考核及绩效奖金分配办法》,严格确定各个审判领域员额法官的年度办案量,并依据其办案质效分级兑现绩效奖金。落实重点发改案件责任倒查机制,由纪检组介入调查,自2017年以来,市中院纪检组已约谈办案法官70余人次,持续释放出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刚性约束强调的往往是底线要求,要真正把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激发出来,关心与厚爱同样不可或缺。针对市中院法官干警职级待遇普遍偏低、晋升缓慢的历史欠账问题,为了让广大法官干警安心、安身、安业,让大家“工作有奔头、生活有盼头”,中院党组奋力挺起为干警担当的“宽肩膀”“硬肩膀”,通过多方争取,于2018年一次性解决了33名干警的职级待遇问题,一批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青年干警脱颖而出,得到提拔任用。中院党组通过对干警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能力上历练,有力激活了鼓励干事、支持担当、奖优罚劣、爱护干部的“一池春水”,全面激发了法官干警干事创业、提质增效的内在潜能,为审判质效的稳步提升注入了源源动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审判质效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司法公正公信,铜川法院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创造出更为优异的审判质效业绩。(张文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