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瘟疫盛行,死亡過千萬,還影響了赤壁之戰

「瘟疫」與其他天災一樣,它們都在中國歷史的社會變動與重大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東漢末年為例,瘟疫除了成為民變導火索,還帶來清談和玄學興起,宗教也開始極度盛行,甚至還影響到三國的形成。

東漢末年瘟疫盛行,死亡過千萬,還影響了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諸侯割據混戰,民棄農業,顛沛流離。加上各地連續爆發瘟疫,尤其是洛陽、南陽、會稽等地疫情最為嚴重。漢獻帝建安年間,一次又一次的瘟疫流傳,使得人們生活悲慘不堪。公元204年至219年,中國長江以北爆發疑似流行性出血熱的可怕瘟疫,死亡過千萬。

公元3世紀初,古都洛陽郊外,處處荒涼。此時正值東漢王朝末世,距離光武帝劉秀恢復劉姓王朝統治,建都於洛陽約二百年。

東漢末年瘟疫盛行,死亡過千萬,還影響了赤壁之戰

二百年間,因政治腐敗導致王朝出現戚宦長期專權。公元189年,靈帝駕崩,何太后臨朝。諸侯董卓其後入京控制朝廷,遷都長安,將洛陽宮殿付諸一炬。後來,王允借呂布之手殺死董卓,結果激起董卓部將李榷等人反抗。幾次戰亂,漢王朝已是民不聊生。據史書記載,當時不斷髮生嚴重饑荒,谷一斛賣到50萬錢。大批農民四處流亡,餓殍遍野,連京師洛陽也是。此後,一場大瘟疫,徹底毀滅了本已虛弱無比的王朝。

東漢末年瘟疫盛行,死亡過千萬,還影響了赤壁之戰

影視中的董卓

東漢末年這場大瘟疫,當時人通稱其為「傷寒」。相關史料記載,這種疾病主要症狀為:由動物(馬牛羊等)作為病毒宿主傳播,具有強烈傳染性﹔發病急猛,死亡率很高﹔患者往往會高熱致喘,氣絕而死﹔有些患者又血斑瘀塊。

瘟疫流行期間,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當時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回憶指,他的家族本來人口眾多,達兩百餘人口,但在不到十年的瘟疫流行期間,有三分之二死去了,其中又有七成是死於傷寒。從《太平御覽》中曹植的《說疫氣》一文也足以瞭解當時的情況:「癘氣流行......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許多地方連棺材都賣空,不管富或窮皆有機會染病,貧苦百姓無錢葬人,處處都是「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東漢末年瘟疫盛行,死亡過千萬,還影響了赤壁之戰

這一年,曹魏軍隊徵吳,部隊抵達居巢時出現疫情,許多官兵染病不起。時為兗州刺史的司馬朗,親自到傷員中巡視,為他們端藥送水,不料自己也遇疾去世。據載,瘟疫爆發前漢桓帝永壽三年(公元157年)時,全國人口為5650萬,八十年後的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時,全國人口僅存1600餘萬,銳減達四分之三。瘟疫最劇烈中原地區,到三國末年,人口僅及漢代的十分之一。

這次規模空前的瘟疫,給人們心理投下了陰影。社會學家認為,由自然災害造成社會災難,必然會對民眾信仰與社會心理帶來變化。兩漢時代以經學政治倫理為主題的社會主題,迅速轉向了魏晉時代關注存在意義和生命真偽,進一步導致清談和玄學的興起。

另一方面,由於「傷寒」流行,一些方士便以符水方術為人治病,道教迅速傳播,貴族信奉佛教逐步成為潮流。公元183年,張角、張梁、張寶三兄弟趁大疫流行,「以妖術教授,立『太平道』,咒符水以為人療病,民眾神信之。十餘年間,徒眾數十萬。」隨後,他們發起著名的「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瘟疫盛行,死亡過千萬,還影響了赤壁之戰

日本遊戲畫筆下的黃巾之亂

持續多年的大瘟疫,還對三國格局產生影響。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劉聯軍與曹操戰於長江赤壁一帶,擁有數十萬大軍的曹操,敗給只有五至六萬的孫劉聯軍。曹操兵敗赤壁,最終三分天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曹軍發生大疫所致。

《三國志》記載:曹操兵敗北撤後感慨:「自頃以來,軍數徵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還有記載曹操給孫權書信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確虛獲此名。」指出大火是曹操自己放,同時指出曹操放火燒船原因在於「值有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