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漢哀帝上任第一把火,就燒向太皇太后家族

小說:漢哀帝上任第一把火,就燒向太皇太后家族

綏和二年,劉驁駕崩,大漢又多了一位“祖宗”。按祖例,群臣給劉驁起了一個諡號:成。諡號是指皇帝或大臣去世後,後人根據他一生的表現,給予的一個評判性質的稱號。諡號有美諡、平諡和貶諡三種,美諡傾向於褒獎,貶諡傾向於批評,平諡更多的是同情哀憐。劉驁的“成”字明顯是美諡,意為“德備禮樂、德見於行”。

後人一直認為,漢成帝的諡號名不符實,以他的昏君作為,不該獲得如此美諡。筆者部分認同,劉驁算不上好皇帝,但不能算是昏君,按他的作為“成”字確實抬高了他。不過,死者為大,當世臣子評價先皇,評價高一些也正常,不必較真。

除了諡號,皇帝去世後還有應該有一個“廟號”。皇帝死後都要被供奉於祭廟,入廟時都要給與一個稱號,一般稱為“某祖”或“某宗”,比如劉邦的廟號就叫“高祖”。今天,我們稱呼一般稱之為“某某祖”或“某某宗”,實際上就是稱呼的廟號。也有稱呼年號的,比如“康熙”就是指年號。而“漢成帝”是指他的諡號。

之所以如此複雜,是因為諡號、年號、廟號出現的年代不一樣。諡號早在西周甚至更早就出現了,而年號直到漢武帝時才有,而且每一任皇帝有很多年號(清朝每位皇帝就一個年號,所以習慣用年號稱呼。),廟號雖然在商朝就有,但不繫統,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所以才出現了叫法上的混亂。我們以大家都熟悉的“康熙皇帝”為例,康熙皇帝姓名“愛新覺羅玄燁”,諡號“仁”,廟號“聖祖”,年號“康熙”,所以康熙也可以叫做“清聖祖”或“清仁祖”。

漢成帝是沒有廟號的,後人說因為他不是好皇帝,所以沒資格獲得廟號。這個說法不準確,事實上創造“文景之治”的漢景帝和“昭宣中興”的漢昭帝都沒有廟號,反而西漢末帝漢平帝劉衎獲得了一個“元宗”的廟號。其中的原因複雜,不去討論。

隨著劉驁變成祖宗,他的“兒子”劉欣於綏和二年四月正式繼位登基,是為漢哀帝,西漢的歷史又拉開了一個新的篇章。

漢哀帝劉欣一上任,就表現出了與漢成帝繼位時不一樣景象。前一年,當劉欣被立為太子,由定陶封地前往京城長安的路途中,出現了萬人相送的景觀。老百姓聽到消息,自覺地列於道邊,為皇太子送行。大漢日暮西山,百姓民不聊生,現在賢德的劉欣成為太子了,老百姓有指望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劉欣的第一把火燒向王氏外戚。以王莽為首的王氏子弟及其黨羽霸佔了內朝官,朝廷的決策基本都出自他們的手,漢哀帝上任就宣佈:今後所有的政務決策皆出自朕!你們當好秘書吧。

皇帝一句話就把大權奪回來了?是的,就這麼簡單。後世一直誤解王氏專權,其實專什麼權吶,都是漢成帝自己不作為,主動讓權,真要是他發話,即便王鳳也得乖乖聽。從本質上看,王氏並沒有自己的所謂“黨羽”,頂多有一些親信罷了,哪來專權的資本。所以,漢哀帝只需要一句話,王家人立馬什麼都不是。

漢哀帝還真跟漢成帝不一樣,到底不是親父子。漢成帝繼任很“仁和”,父親的班底完全繼承,漢哀帝一上任立刻大刀闊斧,第一把火就燒向核心權力層。一方面原因是劉欣早就不滿王氏外戚把我朝政的局面,作為藩王他無能為力,作為皇帝他能出手,就不用再靠跺腳解恨了。另一方面,他的奶奶傅太后,這位對王政君恨了一輩子女人,她絕對不會允許王家在她孫子的統治下還能耀武揚威。

漢哀帝奪權只是王家厄運的開始,好戲在後面呢,顫抖吧,姓王的!

漢哀帝的第二把火燒向內宮,他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竟然是罷樂!跟他爹劉康完全不一樣的是,漢哀帝劉欣不喜歡音樂,甚至討厭音樂,尤其是“鄭音”(春秋時期鄭國風俗孊化,通常以“鄭音”指代低俗音樂。)整天吱嘎吱嘎的,太鬧心,散了!他一下子裁撤了四百一十四名樂工。別急,他還留下了一小半。

天吶,朝廷居然養了好幾百名樂工!難怪國庫會空虛。留下幾百人幹什麼用?沒辦法,皇帝你可以不聽,但是祖宗得聽啊,祭祀需要音樂。神仙也要聽音樂,祭拜天地,沒有樂,神仙不顯靈。皇宮裡辦個典禮宴席,皇室嫁個姑娘娶個媳婦,甚至皇帝出行,將軍出征,哪樣也離不開樂,還得留下一批。好傢伙,幾百人也夠威武的,得花掉老百姓多少稅賦!這就是古代禮樂制度的繁瑣帶過來的負效應。

漢哀帝整治內宮的第三件事就是裁剪宮女。他下令,五十歲以上的一律免除奴隸身份,出宮回家。三十歲以上的也一律出宮嫁人。就是不知道會不會補充新人。

除此而外,漢哀帝還下令各郡國不要再向京城輸送御用織品,宮內厲行節儉,禁止奢侈,大有其祖父漢元帝的樸素之風。

接著他又點著了第三把火:廢除任子令!

如果說劉欣的第一把火是顯示自己的權威,第二把火是展示新氣象,那麼第三把燒得很有必要,也很有魄力。任子令其實是官員們的一項特權,即朝廷有義務根據他們職務的高低,給與他們的後代一個官職,說白了就是朝廷授權的“官二代”。這東西的危害不需要我多說大家都知道,最關鍵的一點它嚴重造成社會的不公平,阻礙了正常的人才選拔制度。

其實,朝廷也不是傻子,也早就知道任子令的危害,但一直就沒法改,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何必較真呢!漢哀帝毫不顧忌“公眾利益”,勇敢地做了,點贊!

劉欣,你讓全國人民又看到了你祖先身上的榮光,一位勤政、果敢、熱血的少年天子,大漢重振的希望都在你的身上,我們為你歡呼,我們期待你重建大漢輝煌!

下章提示:漢哀帝上任,最猛的一把火點燃:限田限奴令。直擊西漢衰退命門,請看下章《限田限奴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