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御駕親征得一神祕木板,上面寫著五個字改變了歷史進程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我們所做出的決定也許能影響自己和家庭,但對於整個社會和國家來說,那影響就可以忽略不計了。不過和普通人所不同的是,一些重要人物在關鍵時刻所做出的決定卻往往會影響到國家的命運,甚至改變歷史進程。今天我們就要來說說這樣一件在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事情,事件主角是後周世宗柴榮和一塊神秘的木板。

皇帝御駕親征得一神秘木板,上面寫著五個字改變了歷史進程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政權的第二任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評價極高的一位皇帝,史家贊其為“五代第一明君”。柴榮從登基到去世只有短短六年時間,然而在這六年時間裡,柴榮卻像開了掛一樣。從整飭軍務,到開疆拓土,再到後周內部的政治、經濟改革,幾乎每一件事情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柴榮一生的最大夢想就是統一天下,為了實現這個宏圖霸業,他先後發兵攻打後蜀和南唐,並將這兩個割據政權打得奄奄一息,俯首稱臣。之後,柴榮沒有繼續去捏“軟柿子”,而是直接向北方強大的遼國挑戰,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收復被遼國人佔據的中原故土——燕雲十六州。

皇帝御駕親征得一神秘木板,上面寫著五個字改變了歷史進程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御駕親征北伐遼國。交戰之初後周大軍就展現出銳不可當的一面,短短四十二天時間內,後周從遼國人手中奪回了“燕雲十六州”中的三州三關,共十七縣,離收復幽州僅有一步之遙。然而正當形勢一片大好之際,柴榮卻身患重病。萬分無奈之下,後周的這次軍事行動只好宣告終止。

在班師回朝途中的某一天,柴榮像往常一樣在御帳中批閱各處呈送上來的文書。他偶然發現在成堆的文書中夾雜著一個韋編袋子,打開袋子后里面是一塊長約三尺的木板,木板上赫然寫著五個大字:“點檢做天子”。所謂“點檢”也就是殿前都點檢,是後周禁衛親軍的最高指揮官,也是全軍除皇帝以外的最高統帥。當時擔任殿前都點檢一職的人叫張永德,此人是柴榮的姐夫。張永德為人厚道,對皇帝忠誠,對下屬謙遜,朝野上下對他都有很好的口碑,柴榮對張永德也一直信任有加,然而這塊神秘木板卻讓柴榮的心中感到非常不快。雖然此事很明顯是個陰謀,但此時已飽受病痛折磨的柴榮已沒有精力去仔細分析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了。

皇帝御駕親征得一神秘木板,上面寫著五個字改變了歷史進程

為了快刀斬亂麻,柴榮免去了張永德殿前都點檢之職,改封他為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名義上是升職,其實是奪走了兵權。同時,柴榮任命軍中的二號人物、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擔任殿前都點檢一職。當時趙匡胤雖位高權重,但在朝廷中的根基尚淺。柴榮做出這樣的安排很可能是為了平衡朝廷各方勢力,讓自己的繼任者順利接掌大權。然而柴榮卻怎麼都想不到,趙匡胤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他被那塊神秘木板所左右的決定竟然會改變中國歷史的進程。

柴榮回京後不久就病逝了,年僅三十九歲。柴榮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承皇位,符太后(柴榮的第二任皇后)垂簾聽政。

皇帝御駕親征得一神秘木板,上面寫著五個字改變了歷史進程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汴京(今開封)城中到處都在傳言遼國大軍南下進犯的消息。符太后和小皇帝不瞭解內情,急得不知所措。宰相範質等人在無法分辨消息真偽的情況下,讓趙匡胤率領大軍北上禦敵。結果趙匡胤在率軍至陳橋驛後,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帶著大軍殺回京師,逼迫小皇帝柴宗訓禪讓了皇位,並改國號為“宋”,自此宋朝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此時離柴榮去世僅過去了半年時間。

那麼話又說回來,究竟誰是這塊神秘木板事件的主謀呢?有人猜測是後周開國皇帝郭威(柴榮養父)的外甥、歸德軍節度兼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乾的,因為李重進和張永德有不少過節,所以他用計陷害張永德是很有可能的。但是仔細分析這件事情,李重進從頭到尾沒撈著半分好處,柴榮對他也一直不是特別信任。因此李重進完全沒必要為了私怨而去冒這麼大的風險。從受益人的角度來看,當時軍中的二把手趙匡胤最有可能就是神秘木板的主謀。因為領導倒臺,二把手接任似乎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事情,所以趙匡胤有極大的動力去幹這件事情。而且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趙匡胤和他的弟弟趙光義(宋朝第二任皇帝)都是玩陰謀的高手,要在柴榮這樣的明君面前把詭計做到滴水不漏,也恐怕只有趙氏兄弟能達到這個境界。

參考文獻:《宋史》、《舊五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