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農民糧價,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北斗LJP


國家有個糧食保護價,這個價格就是為了應對海外市場對中國糧食價格的衝擊,農民的糧食要想按照這個收購價被收購,前提是糧食要符合收購的基本指標。

近年年來很多農民反應不掙錢,我認為還有很多背後的因素:

第一 很多農民嚐到了外出打工的甜頭,相對種地,外出打工半個月掙到的錢就能抵上全年種地的收入,相對之下糧食價格成為了大家互噴的對象;

第二 還是因為外出打工帶來的巨大好處,致使農民忽視了田間管理,有病不去防,有蟲不去治,導致糧食品質差,往往達不到保護價的收購標準,去小麥得了赤黴病,水稻得了稻曲病糧食中一旦含有這些毒素,就對人畜有害,自然就賣不出去;

第三 糧食的相對價格還和我們生產成本太高有關,不能機械化,不能科學的管理,這些都是導致成本高的原因,成本太高,就顯得糧食價格太低了。

據資料顯示,很多從美洲進入中國港口的糧食價格比我國生產糧食的成本都低,這些足以說明,不是老百姓要想種地掙錢,要考慮的不是提升價格,而是如何降低成本,提升品質!

另外我們要提升的一定也是能種好地,且願意種地的人的積極性!





農田上的懶漢


最合理的辦法就是實行價格補貼,例如規定玉米每斤補貼5毛,水稻、小麥每斤補貼8毛等等。農民在賣糧食的時候,除了隨行就市拿到售糧款,再領到一份糧食價格補貼。這對農民來說就等於變相的把糧食價格漲上去了。同時又不會將糧食漲價的壓力轉移到糧食加工企業身上。以前有的省份實行小麥良種補貼,就是用類似的辦法操作的。農民在買小麥良種的時候,還是按照市場價格進行交易,付款的時候有一部分款項就直接由種子公司代付了。同時國家的小麥良種補貼款就撥給了這些種子公司。



那為什麼糧食收購沒有這樣操作呢?因為操作起來難度比較大。主要是由誰來發放這部分補貼及如何記錄農民賣了多少糧食。國家可以把糧食補貼發到糧庫、大的糧食加工企業。但如果農民家糧食賣給小販子去哪裡拿補貼呢?怎麼證明你賣了多少呢?如果是糧食留在自己家裡消費了,又如何得到補貼?

所以現在基本採用的是按播種面積進行補貼。承包地都是在冊的,種的什麼作物也比較好統計。


種田博士後


這幾年我國糧食價格基本上變化不大。根據國國務院發佈消息顯示,2019年生產的早秈稻,中晚秈稻和梗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最低收購價和2018年基本上不變。而玉米收購價格也在0.70~0.90元/斤不等,而小麥收購價格在1.1元/斤左右。這兩年隨著農資的不斷上漲,而糧食價格卻不見漲的形勢下,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也大大的受到了影響。



糧食作為我國一切生產的物質基礎,是一切生活的根本。因此國家戰略角度來看,糧食價格不會出現很大的上漲。因此,想要提高糧食價格,只能在糧食品質提高以及國家補貼力度上對於農民加大扶持力度。這幾年隨著城鄉建設的發展,國家也逐漸加大了對農村經濟扶持的力度。農民的收入渠道也越來越多,很多農民除了在種植糧食上,在其他收入方面也逐漸提高。



而提高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就要加大種植補貼力度,同時通過宏觀調控擴大糧食市場需求,從而進一步提高糧食價格,只有這樣農民種植糧食的收入增加了,種植積極性也隨之增加。另一方面,加大規模化、機械化種植,提高糧食種植產量和效率。讓農民在單位種植面積上獲得更大的收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農民的積極性。



現在我國糧食價格普遍不高,這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很多農民工依靠外出打工,每年收入都能大於種植糧食帶來的收入。因此很多農民正在逐漸轉型,由種植業轉向其他產業,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利潤。

種植糧食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比較突出,首先種植糧食價格較低,但是糧食作為我國物質的基礎,不可或缺。所以只能在更加產業化、機械化的道路上才才提高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同時保障農民的利益。


鄉村波比


各位朋友大家好,這兩年我始終在鄉村扶貧,知道老農非常關注糧價,經常收集他們的想法,現在我把他們的想法說說,僅供參考。

1,現在糧價狀況。我國糧價這幾年,始終處於徘徊低迷階段,比如小麥,前幾年,國家保護價1.18元/斤,後來1.16元/斤,今年又降了幾分錢。結果種地成本漲了,糧價上不去,種地效益低,老農種地的積極性不高。

2,糧價低的原因。

1)國際市場衝擊。國際小麥到岸價格0.8元/斤左右,比國內糧價低30%左右;

2)種地成本增長,種地的種子、農藥、化肥都漲了,還不算工錢;

3)種地轉化率低,我們都是小家小戶的小面積種植,行不成大兵團種地,抗風險性能低,機械化率低,打藥、收割不科學,生產過程跑冒滴漏。

3,提高糧價的方法。

1)頂住國際市場的衝擊。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不需進口那麼多的糧食,給國內糧食騰出市場;

2)嚴格控制種地成本,尤其是種子、農藥、化肥,政府不需嚴格管理,在流通環節減少損耗,為農民降低成本;

3)土地流轉,進行大規模種植,提高抗風險、抗災的能力,必須科學種植,這樣,我們的糧食在國際上才有競爭能力,才能提高糧價,才能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暢敏


近幾年,能明顯的發現,人們的消費水平在上漲,農資價格在上漲,總而言之物價在上漲,唯獨不見上漲的就是糧食價格。收入不增加,成本增加,消費也越來越高,導致農民種地所得的剩餘越來越少。種地已經不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種糧的積極性也越來越差。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提高糧價行嗎?提高糧食價格聽起來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糧食是人民生存之本,是一切事物得以進行的基礎,所以無論從長遠的眼光還是從當前的現狀來看,糧食價格也只能是基礎的價格。一旦糧價過高,那麼就到導致社會秩序出現紊亂。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保障農民的收入是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根本,既然不能提高糧價,那麼

只能從補貼上想辦法。而目前來看,唯一的辦法也只能是提高補貼額度,確切落實補貼到種地人的手中,而不是補貼下來了,農民卻沒見到補貼。

同時在確保補貼落實的同時,還要保證農民種的糧食能賣的出去。糧食無人收購,也是現在農民面臨的一個重大麻煩。畢竟如果糧食賣不出去,比低價賣糧造成的損失還要大。

駿景——殷


駿景農業


如何提高糧食價格,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物價上漲,工資也隨之一漲再漲,但大家都清楚的看到,糧食價格確徘徊在原來的地方,說實話這對農民是很不公平的,使農民始終處於弱勢群體。當然,國家也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但短時間內對糧食價格於事無補。直接提高糧食價格,可能引發一定的社會問題,那麼應該怎麼辦?這個事情個人覺得,糧食由國家統一收購,取消原來的各種補貼(如糧食補貼,對農民是有那麼一點幫助,但在運作時產生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和其他的一些問題),把糧食價格提高,比如小麥2元每斤,再由國家的網點以小麥每斤1.2元的價格出售。這樣又真正的補貼了種糧的農民,非農的群體也沒有糧食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你們認為呢朋友們?


曹智哥


糧價抬高農民種糧才有機機興外出打人員才會少,如不抬高糧價荒費土地越來越多


手機用戶11966726848


沒有保險老無所養,今年不種了


耿玉良3


二十年前,一百斤稻穀就賣一百五十多,二十年後今天一百斤只賣一百二三元,沒人再種田了。


智多星142790978


糧價不能提高,加大補貼力度,補貼力度達到工人漲工資的水平,而且土地不能搞大型化,土地大型化,只能補貼到個別人,讓個別人富了,不使閤中國國情,要讓補貼大眾化,每畝幾千元補貼,讓農民願種地,讓農民每月光靠種地也交的起養老保險,讓農民也有條件出去旅遊,縮小城市農村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