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父母是如何去給孩子定規矩?

wonderdch


孩子如果從小沒有規矩,長大後可能就是一個問題孩子,做事情沒有分寸,在長輩面前沒在沒小,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從小給孩子立規矩非常有必要。

一、簡單易懂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可能沒有那麼深刻,父母制定規則要簡單易懂,否則規則過於複雜,反而會把孩子搞糊塗,直接告訴他怎麼做就可以了。

二、態度要緩和

定規則本來就是一種約束行為,如果父母再使用一些命令的語氣,會讓孩子難以接受,所以父母要語氣平和,態度緩和,便於孩子接受。

三、大人要做榜樣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他們主要模仿的是父母,如果父母不能說話遵守,是沒有辦法要求孩子能夠做到。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侯媽家庭教育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兒子今年8週歲,正好在“七歲八歲狗還嫌”的年紀。這個年齡段,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自主意識,不願意再聽從大人的意見,不滿意會口頭反駁。有時,孩子會與你頂嘴,甚至激怒,吵他大吼大叫。我不得不承認,我現在還不是一個優秀的媽媽,但是我在努力成長,廣泛地閱讀育兒書籍,認真地做筆記,並將書上所學用到實踐中,發現與孩子相處越來越融洽了。這其中很大的功勞在於與孩子制定了明確的規矩。

一是科學制定暑假計劃。與孩子一起,將老師佈置的暑假作業,細化到每一天,確定每天每一科目的學習量,比如數學每天做10計算題,每週預習一單元;每天背誦一首古詩,每天練習5個字,每字一行等等,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再不用額外提醒孩子。

二是制定獎懲辦法。暑假計劃制定好後,為了保證完成的質量,制定了優、良、差三個考核檔次,孩子保質保量完成一項,這一項就是優,一週累積下來95%是優,週末就獎勵看電視、去遊樂場。反之,就取消一切娛樂活動。

三是制定規矩細節。首先要讓孩子共同制定規矩,孩子自己制定的他在執行過程中才認可。其次是要明確規矩執行的對象及範圍,這一點對男孩尤其重要,小男孩很在乎規矩的公平性。最後,規矩一旦制定,必須無條件服從,任何人都不能妥協。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暑假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一半,由於制定了比較切實可行的計劃,按照貼在牆上的計劃表進行,每天都積極主動的完成作業後再玩,這個暑假過的尤其輕鬆自在!


瑞媽銳言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言傳不如身教,你天天刷手機,從不閱讀看書的習慣,孩子也不會去好好看書的!有空陪孩子讀繪本吧!

哈佛心理學家吉爾博特說: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尤其是孩子頭三年,多陪伴他,養成好習慣,按時吃飯睡覺,犯了錯,溫柔而堅定的拒絕他,立好規矩!當然這需要父母不斷的學習和思考!

最後附上龍應臺說的話:父母是有有效期的,要在孩子最依賴的十年裡用心教養,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長到了青春期,父母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了。

我是魚娃媽媽,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魚娃媽媽課堂,那裡有更多育兒知識等著你!!



魚娃媽媽愛育兒


規矩可以隨便定,因為你是家長,是家庭權威。但能否很好地影響孩子,就是區分家長優秀與否的標尺。

比如立個不許玩手機的規矩,但家長自己整天玩,遊戲聊天小視頻一樣不放過,立的規矩就無效。

父母想讓孩子早早獨立,立個每天做家務的規矩,做到一半又覺得孩子太苦,自己主動代勞了,這個基本也無效了。

所以優秀的父母就該是說一就一的人。


揚州微笑的草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盡力做到最好的優秀父母。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母親, 但我盡最大努力,做一個優秀的母親。

分享一下我對給孩子定規矩的一些想法。

首先,父母和孩子要有定規矩的共識。

也就是說,父母應該與孩子溝通為什麼要定規矩。只有孩子理解了規矩的重要性,才會遵守它。

也可以讓孩子參與某些規矩的制定。比如,幾點鐘開始親子共讀,遵守規矩的獎勵等等。這樣孩子會更自覺,主動的遵守規矩。

其次,怎麼執行

規矩定了以後,就要堅定的執行。這樣,規矩才有用。

但如果有特殊情況,也應該靈活執行。

最後,定期回顧規矩的執行情況,並根據情況加以修改,來適應最新的情況。

畢竟,孩子在不斷的成長,每個階段情況不同,需求也不同。

以上只是一些個人意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艾米黎亞


如果你的孩子有厭學、叛逆、早戀、有網癮等的問題,而你又束手無策。那麼,你需要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樂趣,愛上學習;我看到很多家長對此頭疼, 就把兒子轉變的過程方法,在百度寫了篇文章 叫(陸簧暢的改變) 。可以去百度搜一下 肯定能幫到你們!可以緩解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用戶8162558659506


規矩的制定,一定有著它的實際生活意義。要麼是以共享的生活空間和秩序為中心,要麼以人際關係的處理為中心。


不是在孩子犯了家長頭疼的錯誤,才知道去指責孩子。而是通過示範和約定,告訴孩子生活環境中要尊重他人,以及客觀現實。並舉例,告訴孩子假如不遵守規矩的客觀後果。這樣,無論是禮儀還是習慣就都可以很好的被孩子記憶和接受。


雖然孩子在執行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提前知道而遺忘,與沒有心理準備的被批評,對孩子形成規矩意識和情感狀態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優竹教育


言傳身教。

現在好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都放棄了玩手機拿起來一本書,因為其他的辦法都不好用,

聽說有一個清華還是北大的父親,為了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愣是看了十幾年的書,他因為一個字都不認識,還經常拿反書。

好習慣都要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不諳世事的孩子主要還是要以鼓勵為主的引導,因為他們都是向光,美的。作為家長一定要言而有信,如果辦不到的話就不要輕易許諾。


近善近美207


一定要有耐心,特別是對3歲錢的小小孩。有的大人總是抱怨,為什麼我家孩子怎麼說都不懂,讓做什麼不做什麼,一點都不乖。

其實很多時候大人們都誤解了孩子,孩子不按家長的意思辦事,很多時候是他真的不明白,要和孩子耐心的解釋為什麼這麼做,不這麼做會怎麼樣。有的家長往往期待立規矩立竿見影,期望我說了你就要聽這樣的方式。

家長們可以想想,你自己用你一塊錢想買一個價值100塊的東西能買到嗎?當然不可以,付出沒那麼多時就不要期盼等值得回報。教孩子也一樣,小孩子往往需要反覆強化才會知道這個地方我不能去,那樣東西不能拿,那件事做了之後媽媽會說。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別教了兩次孩子還不會,就說自己家孩子笨什麼都不懂,這樣只會越來越糟。保持良好心態,耐心指導你的寶貝,多鼓勵他的進步,相信他每天都會給你驚喜。


佳潤愛閱讀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總是能夠深刻的影響到孩子們,包括身心健康,所以如果父母能夠給孩子定下良好的規矩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也是能夠起到促進性的作用。

但是個人不是很同意現在很多家長的觀點比如說用金錢去獎勵,這個說到底倒是不錯的辦法但是不能用金錢去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比如說善良,恆心,責任這些就不能是用錢去衡量的,不能給孩子從小就設立為以錢去衡量世界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