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都安,你所不知道的往事—1955年毛主席的關懷到瑤山

巴马、都安,你所不知道的往事—1955年毛主席的关怀到瑶山

70年風雨兼程,時間的年輪烙印著共和國奮鬥的足跡!

70年披荊斬棘,八桂大地,處處生機盎然,充滿“春天”的希望。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特別節目《共和國的廣西印記》

講述八桂兒女為建設新中國燃燒的青春歲月,記錄壯鄉大地激情奔跑的追夢記憶!

巴马、都安,你所不知道的往事—1955年毛主席的关怀到瑶山

共和國的廣西印記——《毛主席的關懷到瑤山》

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處大石山區,是壯、瑤、苗、毛南、仫佬等少數民族聚集地。在都安民族博物館的一塊石碑上,“毛澤東”三個親筆簽名的大字赫然在目,60多年前,因為毛主席的特別批示,都安瑤族自治縣設立,都安成為全國率先自治的三個少數民族縣之一。今天,我們走進都安民族博物館,講解員黃敏為我們講述,黨中央的溫暖是如何照進瑤山群眾心中的故事。

都安民族博物館講解員黃敏:這塊石碑上刻的是毛主席在一份調查報告上的簽字:“近東蘭”、“糧食困難”、“要求成立自治區”。區在當時是一片區域的意思。因為這個批示,當年都安瑤族自治縣就成立了,都安的瑤族成為新中國最早享受民族自治政策的少數民族之一。這個特別的批示,和毛主席身邊的一個瑤族人有關,他就是毛主席的警衛員,都安縣菁盛鄉登立村的藍保華。

1954年6月,藍保華在百色公安大隊一中隊擔任班長。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央警衛團在各民族中挑選優秀骨幹,由於在部隊表現突出,藍保華幸運地被選到了北京。經過半年的培訓,藍保華被接送到中南海的豐澤園,這時候他才知道他要保護的是毛主席。

巴马、都安,你所不知道的往事—1955年毛主席的关怀到瑶山

第一次見面,毛主席得知藍保華是瑤族人,就問:都安的瑤族同志,喝酒、吃飯用瑤話怎麼講?藍保華說,喝酒就是“喉覺”,吃飯就是“噥矮”。於是毛主席指著桌上的飯菜跟著說:“喉覺!噥矮!”說了三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藍保華來到中南海不久,就接到毛主席親自指派的任務:回到家鄉做一份社會調查報告。毛主席派藍保華回鄉做調查報告主要是為了瞭解少數民族地區的生產生活情況。藍保華用了三個月時間深入家鄉,寫作了一份兩千多字的調查報告,呈到毛主席面前。

藍保華今年已經90歲了,當年的情景,藍保華依然記憶猶新。“(毛主席問)說群眾要求成立什麼,我講群眾反映要成立瑤族自治區,這樣,(毛主席就在報告上寫)要求成立自治區,本來他跟我講,自治區什麼也好,要看人口的多少,他講要看人夠不夠,夠自治縣(人口數量)就成立自治縣了。

巴马、都安,你所不知道的往事—1955年毛主席的关怀到瑶山

廣西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記者黃婉採訪都安民族博物館講解員黃敏

都安民族博物館講解員黃敏:毛主席在藍保華4頁紙的調查報告上面一共畫了125道橫線,他每畫一道橫線就停下來問一個問題,他問,家鄉通路了沒有?群眾有沒有飯吃等等,在完整的閱讀了調查報告之後,毛主席就寫下了批示。同年的國務院第18次會議就通過了要求撤銷原有的廣西都安縣,成立都安、巴馬兩個瑤族自治縣的決定,在1955年的12月10號,都安瑤族自治縣宣告成立。

藍保華“(唱一段山歌)這首瑤歌意思講我們起房子,要湯雞,喝酒、吃肉,聊天七八天。

一份報告讓家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藍保華高興地唱起了山歌。都安瑤族自治縣地方誌辦公室主任藍永全感慨地說,毛主席的關懷,讓瑤族同胞的好日子又上一個臺階。

巴马、都安,你所不知道的往事—1955年毛主席的关怀到瑶山

都安瑤族自治縣地方誌辦公室主任藍永全“都安是最早的瑤族縣之一。藍保華的這份報告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全國來說,藍保華這個報告他可能是微乎其微,但對於我們一個民族縣來說,它意義非常重要的。

巴马、都安,你所不知道的往事—1955年毛主席的关怀到瑶山

都安民族博物館講解員黃敏:都安瑤族自治縣成立之後,毛主席一直都牽掛著,1956年,當得知瑤族地區的交通極為不便時,毛主席又親自做出批示,得益於此,都安至宜州公路開工建設, 1957年通車,成為當時連接桂西北與桂中之間的一條便捷通道。

巴马、都安,你所不知道的往事—1955年毛主席的关怀到瑶山巴马、都安,你所不知道的往事—1955年毛主席的关怀到瑶山

在黨的關懷下,都安瑤族自治縣經過50多年的發展,脫貧攻堅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6、2017年實現5.6萬人脫貧、30個村摘帽,2018年,都安還在全國民族自治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驗交流現場會上作經驗發言,瑤山人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本期節目特別鳴謝:都安民族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