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城縣創新建立“扶勤誡懶”積分制管理模式

印象慶陽網訊:近年來,慶城縣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以“愛心超市”為平臺、正向激勵為抓手、村民自治為核心,探索創建了“扶勤誡懶”積分制管理模式,進一步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充分發揮了廣大群眾脫貧攻堅主體作用,助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是堅持試點引領,搭建“愛心超市”平臺。按照“佈局合理、面積適宜、方便群眾、便於管理”的原則和有場地、有門牌、有貨架、有物品、有制度、有臺賬、有標價、有專人管理的“八有”標準,在桐川張旗、玄馬柏樹、高樓楊塬、蔡口集高塬4個村現行試點的基礎上,通過引導企業、愛心人士、幫扶單位捐贈,動員黨員幹部募捐,利用村級獎勵資金、村級集體經濟積累資金採購等方式,籌集資金330多萬元,建成規範化運營扶貧“愛心超市”55個,計劃2019年底前實現153個行政村扶貧“愛心超市”全覆蓋。

二是堅持正向激勵,推行“積分制”管理模式。採取“基礎評分+獎勵加分+物資獎勵”積分制管理模式,隨時記錄、評定貧困人口參與產業培育、環境整治、文明創建、關心公益和落實“一戶一策”等情況,根據累計積分、貧困家庭實際情況實行獎勵,對貧困戶以在扶貧“愛心超市”兌換糧油、小型農機具、衣物、學習用品等生活用品獎勵為主,對扶持性貧困戶,以技能培訓、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生產物資獎勵為主,對積分較高的貧困戶,優先推薦脫貧標兵、好公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激勵貧困群眾主動參與脫貧攻堅。

三是堅持村民自治,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堅持把積分制管理與村民自治結合起來,結合村情實際,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的監督作用,引導貧困群眾積極參與環境衛生治理、公共設施維護、矛盾糾紛調處等鄉村治理,激勵鞭策貧困群眾形成勤勞節儉、誠信謙和、尊老愛幼、助人為樂、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崇尚文明、熱愛公益的良好風尚,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鄰里和睦、管理民主,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助力脫貧攻堅。

四是堅持扶勤誡懶,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突出以獎勵為主,懲戒為輔,根據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戰中主體作用發揮情況,對艱苦奮鬥、不等不靠、熱心公益事業貧困群眾的給與精神和物質獎勵,對“等靠要”思想嚴重,甚至遊手好閒、參與賭博等的貧困戶,採取批評教育、公開曝光、拉入黑名單等措施予以懲戒,教育引導貧困人口樹立“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進取意識,增強擺脫貧困的決心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引導依靠勤勞雙手實現脫貧致富,變“輸血”為“造血”,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