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什麼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鄭曉奇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最需要的愛就是父母無條件的愛。愛就是包容,慈祥,愛是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動怒。愛就是凡事能包容,凡事能夠相信,凡事給予希望。


而現在很多家庭存在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曾經看過一項調查,有80%的孩子在家裡沒有捱過打,而這80%的孩子中沒有一個認為父母是完完全全的愛他們。調查人員問孩子們,當他們聽話表現好的時候,感受父母愛他們嗎?孩子們表示是的,完全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而表現不好的時候呢?孩子們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有的孩子甚至覺得自己是多餘的,是被父母憎恨的。

也就是說,當孩子們犯錯誤,父母懲罰他們的時候,他們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他們表現好時,父母會給出表揚和呵護,孩子們會認為父母很愛他們。


其實,無論懲罰還是表揚,父母都出發點都是愛。父母在懲罰孩子的時候,真切想法是,我們辛苦是為了誰?不都是為了你嗎?然而這種想法已經在無形中對自己給孩子的愛添加了條件。


如何讓孩子感受並接受你的愛呢

愛孩子,首先要給予孩子關注

平時工作,生活即使再忙再累,也要固定時間與孩子進行互動,交流,給孩子留出陪伴時間,這個時間段,要以孩子為主,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給予積極正確的反饋,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被愛。

愛孩子,就要將愛表現出來

即使再小的孩子也能體會到父母的愛。因此,不要總是將愛隱藏在心中,對孩子要求過嚴。父母經常誇讚孩子,對批評方式講究一些和緩方式,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多發現孩子的每一點點進步,少露出不耐煩,厭煩的模樣,更不要隨意說出,“你如果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愛你 ,”這樣帶有條件和威脅式的話語去傷害孩子。

愛孩子,就要將愛一直持續下去

要想將愛持續,就需要和孩子不斷地溝通,給孩子關注。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他們的需求和成年人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作為成年人的父母,你需要什麼樣的情感交流,孩子也是同樣的。如今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對於孩子疏於照顧,選擇隔輩人照顧孩子,或者僱人照顧孩子,然後對孩子不管不問。這種代替式教養子女方式,缺乏溝通長大的孩子,容易導致性格缺陷,孩子缺乏安全感。

愛孩子,就不要把自己曾經的遺憾寄託在孩子身上

有個小故事:世界上有三種鳥,第一種鳥很聰明,生下來就會飛;第二種鳥很笨,怎麼都不會飛,但是它夠勤奮,終於有一天還是學會了飛翔;第三種鳥,既不聰明也不勤奮, 就下一個蛋,把希望寄託給下一代。

有這樣一種家長,把自己未完成志向和意願,強加給孩子,逼迫孩子去走一條他們不喜歡的路。用特別高期待值去“綁架”孩子時,孩子除了感受到壓力,會變得沒有自我,情感淡漠,沒有快樂而言。

愛孩子,就是愛孩子本來的樣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個性。在父母眼裡,孩子的表現可能與自己的期望大相徑庭,但孩子即使表現得再差,也是自己的孩子。

因此,父母要學會調整自己心中的期望,無條件地接受孩子,愛孩子。當孩子不再為因為無法滿足你的需要和期望而承受壓力時,他也就能夠感受到你的愛,這種愛能夠賦予他力量,增進他的勇氣和能力,去接受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程小Yao


用心陪伴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用心陪伴 ,是最長情的告白,默默守候,無言付出,換來的永遠比想象的更為驚喜。

然而,我們很多時候,不是沒時間陪孩子,而是自己玩心重,要抽空打麻將,玩遊戲,淘寶,追劇,還有所謂的應酬…

我們總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什麼,陪伴孩子很無聊,先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後快。

父母和孩子的有效期很短暫,你欠孩子的,總是要還的,他們或許會用叛逆,搗蛋,乖張…等各種讓你煎熬悔恨痛苦的方式,回報你對他們缺失的陪伴。


歡樂寶寶屋


父母恩愛的相處模式是給孩子最好的愛。一個家庭的氣氛和母親有很大的關係,在家庭生活中爸爸愛護疼惜媽媽,媽媽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媽媽開心了,家庭的氣氛就會充滿愛和歡聲笑語,孩子在這種氛圍下身心才能更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