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破相,佛學經典,佛學學習筆記第13天

金剛經,破相,佛學經典,佛學學習筆記第13天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是無堅不摧的意思;“般若”是智慧,但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洞徹佛法的智慧;"波羅蜜’也稱“波羅蜜多”是梵文意思是到達彼岸。連起來就是用無堅不摧的佛法智慧度化世人達到彼岸的一部經典。

《金剛經》可以高度概括為兩個字“破相”,他是從各個角度論幫你破除對“相”的執念。

先看一句經文裡的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相”在佛學種的概念比較廣,可以說泛指一切事物,還有我們賦予事物的概念,定義,都叫做“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從緣起性空的理論可以推論出,所有的實物,都是由因果律推動,不由自主的集合體,所以“無我”,也就是這裡說的“皆是虛妄”。如果你滿心無旁騖,滿腦子都是佛法概念,以為那就是佛法,那麼你就“著相”了,就是拘泥於“相”了,你以為的這個佛法也是“相”也是“虛妄”,因為你被你頭腦中的佛法概念迷惑,真正的佛法是抽象的,並非那些佛法的概念。

怎麼認識佛法中所說的真相呢?理論起來不難,不過做起來卻很反人性,所以需要艱苦卓絕的修行。

之前我們說過你把一切單數,看成複數。比如山,你要把拆解來看,山只是一個人們賦予的名詞,山的真相是一堆石頭,土壤,植物,因緣聚合,不能自主的一個不斷變化的整體。這就是看山不是山。

長期的進化決定,我們大腦會快速對實物給出一個定義,做出一個歸類判斷,這就大大節約了能量,縮短了判斷時間。就像電影眼裡,電影是1秒超過24幅照片的連貫閃現,但是大腦會自己腦補,把這些閃現的畫面串聯成連貫的畫面。

佛法就是,讓我們去除腦補,拋棄那些集合名詞,讓我們看山不是山,看清楚世界的真相。想要打破人的固有思維,達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需要經過長期的修煉。如果那一天你能看清楚“諸相非相”,也就離成佛不遠了。

道理我們明白了,又該如何破相呢?金剛經給出兩個途徑:一個是空間上看到所有相都是因緣聚合,不斷變化的聚合體;一個是時間萬事萬物都瞬息萬變,沒有確定性,和一慣性。

記住金剛經的另外兩句話: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是泛指破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如是觀。”這是從時間上說,實物瞬息萬變,接不穩定。

“有為法”,是佛教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是指在因果關係中的一切事物。因為佛陀“緣起性空”的理論,“有為法”也叫“緣起法”。

世間所有事物都在因果關係中,而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讓你擺脫“有為法”,到達對立的“無為”狀態,這個“無為”根老子的“無為”不同,在佛教看來,老子的“無為”還是“有為”。佛教的“無為”是指脫離因果關係,涅槃之後的狀態。

“有為法”的特點,是如夢幻泡影露電,瞬息萬變,不能長存,唐伯虎號“六如居士”就是來自詞句。

努力學習每天進步一點點,積跬步以至千里,雖然緩慢但我在前行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