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一段試試,抖音上真沒有懷才不遇

摘要:抖音總裁張楠說,在未來一年,抖音希望至少幫助10位非遺傳承人,實現百萬粉絲或百萬收入。在我看來,這不僅是讓“懷才不遇”與“懷財不遇”相遇,更是搭建了一種文化傳承的繁榮生態,在這裡,文化活了,傳統活了,年輕人在崑曲、皮影戲、五絃琵琶中與歷史對話,與祖先對話。保護非遺,首先就是讓人們多看它們一眼。


唱一段試試,抖音上真沒有懷才不遇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關於懷才不遇,前段時間網上有個梗,說的是《武林外傳》裡呂秀才的扮演者喻恩泰,在演秀才之前,喻老師被導演告知要演一個滿腹經綸的秀才,所以需要提前看很多書準備,他甚至連《論語》都背下來了,結果演的時候被導演再次告知,你之前看的那些書都沒用。這樣,呂秀才懷才不遇的感覺一下出來了。

想說的不是呂秀才,而是抖音上一個網友在講這個“段子”時說:現實中可能有很多懷才不遇,但抖音上沒有懷才不遇這回事。——剛看到這句話時,我還不是太理解,覺得帶著十足的渲染和誇張味道,但近來看了一些關於非遺和抖音的報道後,才感受到這話的意味。今天媒體報道說,抖音“非遺合夥人”計劃上線,準備在全國招募50名傳承人打造非遺品牌。背景是,抖音已經成為最大的非遺傳播平臺,這裡捧紅了大批非遺傳人,培養了大批非遺受眾。大量非遺相關的短視頻,全屏高清的播放展示頁面,讓非遺受到用戶的喜愛,尤其在年輕用戶中獲得積極反饋。

比如,因為開通抖音賬號,知名博主@聆韻社評彈崑曲茶社 家客流漲了三倍多,並且新來的客人裡,多了很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說“只聽了一句就被圈粉”,一個因此成為崑曲迷的網友說:閉上眼,都是畫面。


唱一段試試,抖音上真沒有懷才不遇


太高雅、聽不懂、看不懂,這是過去很多人對崑曲的刻板印象,曲高和寡,使這種藝術在當下漸漸沒落,與大眾越來越遠。很多非遺傳承人以及他們所懷的非遺絕技,現實中可能都有過懷才不遇的經歷,“流落”民間,不被人重視,無人賞識,被身邊人看成是浪費精力的“沒用的東西”,找不到傳人,面臨消逝的危機。但抖音改變了非遺的生存狀態,在這裡,只要你真有“絕技”,真有“文化”,真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才藝”,就不會被埋沒,不會沒有人欣賞。可能很多人不喜歡那種臉上寫滿10萬+慾望的妖豔網紅,但沒人不喜歡抖音上那些身懷絕技、一雙妙手像魔術般繪出奇蹟的非遺網紅們,在這裡,只要有才,必然會火會紅。

媒體報道過非遺傳人“指畫”藝術家阿琨的故事,他也曾經懷才不遇。“指畫”的愛好,他堅持了十年,也被家人反對了十年。身邊朋友看見創作的阿琨,只嘲笑他在浪費墨水,浪費人生,家人看見創作的阿琨,少言而邋遢,更是滿心反對,還調侃他有自閉症。阿琨一度想要放棄,無意中在抖音上傳了自己的作品,沒想到原本默默無名的指畫,在抖音上收穫了大批“迷弟迷妹”,並找到了很多同行。


唱一段試試,抖音上真沒有懷才不遇


這種從“懷才不遇”到“走紅網絡”的抖音非遺故事,可以找到很多,皮影戲、刺繡、盤扣、油紙傘、棕編蒲扇、年俗舞,等等。這些身懷絕技的非遺傳人,曾散落在民間,他們或多或少都可能經歷過某種懷才不遇,不被重視,被身邊人看作“會一些沒用的本事”,不只一次被人調笑“會這些有啥用啊”。沒想到,抖轉新遺,他們在抖音平臺上獲得了新生。《參考消息》報道過崑劇另一傳人蔣珂的故事,也充滿著懷才不遇。13歲時,蔣珂被招進上海戲劇學院,成為第五批崑劇繼承人之一。然而畢業時,與她同一批選進來的“昆五班”已由60人減至30人。有同學好心勸她:“崑劇正在慢慢被人們遺忘,你趁早改行吧。”——她堅持下來了,可尷尬的是,很少有年輕人來看演出。有次她隨手在抖音發佈了一段戲腔版的抖音古風紅曲《我的將軍啊》,沒想到視頻剛發出來就獲得了精選推薦,網友們紛紛稱讚她“身段優美,唱腔動人”。

是的,這就是互聯網的魅力,這裡沒有懷才不遇,每一種才能,都能用它閃耀的光芒吸引到愛它的人!粉絲們都說之前沒有聽過崑劇,因為看了@聆韻社評彈崑曲茶社的視頻才開始瞭解崑劇,並關注她的每一次演出。人們過去常把新媒體與傳統對立起來,沒想到在這裡“新”與“舊”卻有著如此美好的融合,截至2019年4月,137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中,抖音上涵蓋1214項,涵蓋率達88.4%。國家級非遺項目相關視頻數量超過2400萬,播放超過1065億次,獲得點贊超過31億次。


唱一段試試,抖音上真沒有懷才不遇


非遺在抖音上的新生,絕不只是滿足了現代人的娛樂和審美,更重要的是,傳承了文化。最近在看愛德華•希爾斯的《論傳統》,在這部闡釋傳統功能的經典之作中,希爾斯反駁了那種認為“過去的遺產是現代討厭的累贅”之膚淺觀點,他說,現存器物中呈現著過去,我們都在傳統的掌心裡。自19世紀以來,保護建築和歷史建築之所以成為個人和政府的重要活動,是因為人們意識到這些建築的古老性能賦予人們合法性。卡爾•波普爾也說,如果每個人都從亞當的起點開始,他們是不會比亞當走得更遠的。——傳統所包含的智慧、經驗和知識,賦予了我們一種超越性,這種傳統當然也包括非遺傳統,這種非遺文化甚至比物質扮演著更重要的作用,它包含著凝聚一個民族共同體認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資源。此次巴黎聖母院火災之所以讓法國人心碎,讓世界震動,就因為凝聚著人文精神的藝術瑰寶與人的心靈相連。

就像抖音上很多網友所言,我們一起聽著祖先聽過的崑曲,看著祖先傳下來的皮影戲,想像著老祖宗聽這些曲子看這些戲劇的場景,完成了一次穿越時空的精神連結,也強化了此刻當下的文化認同。——體驗著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感覺,就更能品味到“抖轉新遺”這一名詞的妙處,高清、全屏短視頻表現非遺之美,抖音與非遺彷彿天作之合。


唱一段試試,抖音上真沒有懷才不遇


抖音上的“油紙傘大師”,在抖音上發佈了50個視頻,現在油紙傘的銷量翻了一番。抖音聯合龍在天皮影戲團,共同發起傳播皮影戲的挑戰活動“皮一下很開心”,現在總播放量已超過28億次。而如果按照劇院演出的規模,如果每場觀眾能達到500人,讓十幾億人看,需要800年。有人關注流量,有人關注規模,我更看重的是28億背後的文化薰陶。要知道,這28億次播放背後主要是年輕用戶,這也打破了過去非遺主要是老人堅守、小眾圈層的尷尬,打破了傳播與傳承的困境,使非遺真正走向了年輕群體,讓非遺的生命年輕化了。很多抖音網友是感覺刷抖音聽評彈、聽崑曲不過癮,專程到現場去聽。一些年輕網友總覺得自己應該是那個“另類”,到了現場才發現,多是年輕人,其實自己挺“主流”。

對於“懷才不遇”,有人創造了一個相對的詞叫“懷財不遇”。有意思的是,這個平臺也讓“才”與“財”相遇,非遺作品找到了欣賞者,油紙傘找到了買主,銷量翻了一番,非遺傳人們有了體面的收入。抖音不僅可以用流量支持幫助非遺從業者更好的記錄、展示、傳播自己的手藝,對於有生產轉化需求的非遺從業者可以幫助建立起產業鏈路。抖音總裁張楠說,在未來一年,抖音希望至少幫助10位非遺傳承人,實現百萬粉絲或百萬收入。在我看來,這不僅是讓“懷才不遇”與“懷財不遇”相遇,更是搭建了一種文化傳承的繁榮生態,在這裡,文化活了,傳統活了,年輕人在崑曲、皮影戲、五絃琵琶中與歷史對話,與祖先對話。保護非遺,首先就是讓人們多看它們一眼。


唱一段試試,抖音上真沒有懷才不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