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大規模焚燬書籍還活埋儒生,他為什麼要和讀書人過不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起了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接下來,他就要設法鞏固自己的統治了。

首先,他認為自己的功績“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創立了“皇帝”這一稱號,自稱為始皇帝。於是“皇帝”便取代了“帝”與“王”,成為對此後兩千年來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秦始皇還設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體制。“三公”包括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丞相、掌管軍事的太尉、掌管文件並監督百官的御史大夫。“九卿”主要有掌管刑獄的廷尉、掌管財政的治粟內史、掌管稅收的少府等。三公九卿都聽命於皇帝,由皇帝任免,領取俸祿,不能世襲。皇帝獨攬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

在全國範圍內,秦始皇確立了郡縣制度。把全國分成三十六個郡,設郡守、郡尉、郡監,分管一郡的行政、軍事和監察。郡下分為若干縣,設縣令、縣尉、縣丞。縣下又分鄉、裡、亭,把一家一戶的百姓編制起來,以保證稅收和監管。

然而,一次,在秦始皇宴請群臣的酒會上,博士淳于越出言反對郡縣制,說:不學習古人的分封制,國家不會長久。丞相李斯馬上站出來反駁他,說:以古非今是惑亂民心,我建議除了秦國曆史、醫藥、卜筮、種樹這種類型的書外,把民間的《詩》《書》、諸子百家學說及秦國史以外的史書都燒了。秦始皇接受了他的建議,下令焚書,並禁止私人辦學,願意學習法令的,以吏為師。

秦始皇大規模焚燬書籍還活埋儒生,他為什麼要和讀書人過不去?

位於陝西西安東郊韓峪鄉洪慶堡村的秦坑儒谷,這裡就是當年秦始皇坑殺儒生的地方。

焚書的第二年,有方士(指古代好講 神仙方術的人)盧生和侯生在背後譏諷秦始皇。秦始皇知道後大為生氣,命人追查都城咸陽內的所有方士儒生,並親自為其中的四百六十多人定了“妖言惑眾”的死罪,下令將他們活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如此和讀書人過不去,目的是為了統一思想,鞏固秦王朝的統治。但這種做法是殘暴的,更是愚昧的。它不僅造成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毀壞和讀書人的心理恐慌,更加劇了階級矛盾和人民對暴政的不滿。更令秦始皇想不到的是,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這些反對甚至推翻秦朝統治的領袖人物,也都不是讀書人。

內容來源:《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麼——華夏曆史》中華書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