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物質滿足和精神教育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嘿豆er


物質滿足和精神教育,在這兩者中談不上誰是最好的。從教育層面上去講,物質滿足和精神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不可缺少的。這兩方面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雖說人都離不開物質滿足。但在物質滿足的同時,又不可忽略精神的教育。無論社會怎樣去發展,人在滿足物質需要時必須要有精神方面的教育。如果只單單滿足人的物質需求,那麼這個社會將會發展成一個無次序、無規矩、不道德的社會。如果人們在一個無次序、無規矩、無道德的社會中生存,將會失去生存的安全感,失去對生活的精神追求。這裡所說的精神是指人們在滿足衣食住行的同時,還必須要具有道德觀念和精神層面的高層次的教育。因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同時必須要使人們樹立一個崇高的道德標準和精神教育。有了道德標準和精神教育,人們才能在法律和道德標準允許的範圍內享有自己的權利,但在享有自己權利的同時必須向這個你賴以生存的社會付出自己的義務。因為在社會生活中,你無論生存在社會的各個層次,你都必須明白這個道理:權利是你必須享受的,但義務也是你必須付出的。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平等的社會和平等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超越這一基本原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思所想的基本上都是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又如何付出自己的義務。沒有一個人能超越這一特權,只享受權利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卻忽略了應該為這個社會的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義務。

綜上我們所說,人在這個社會上要想生活得完美無缺,就必須掌握這一尺度:在享受物質滿足的情況下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精神享受。


用戶水大魚大


精神教育。

這個問題翻譯一下,就是錢和陪伴哪個重要?

當然是陪伴。

1.物質滿足卻不快樂的孩子比比皆是

很多孩子有錢,但是老人或者保姆陪伴,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

再好的保姆和老師都沒有辦法代替父母的位置。

和父母的相處中,孩子才能自然的學到價值觀,人生觀,禮貌和得到最重要的安全感。

其實孩子是最不看重物質的,所有的攀比都是在一個小社會群態中。

只有身邊的孩子都攀比,你的孩子才學會攀比。

對孩子自己而言,吃什麼,穿什麼都差不多,一塊錢和一百塊錢的玩具沒有差別,只要有人陪著玩就開心。

只有長大了,才開始在乎錢。



2.精神富足

精神富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會孩子,我們沒有錢,可是這沒有什麼可恥的。

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用雙手賺錢,不偷,不搶。

沒錢買玩具,可以去戶外看看花草蟲魚。

沒錢買新衣服,媽媽可以幫忙做。

沒錢吃飯店,媽媽做的菜比所有大廚都好吃。

沒錢去旅遊,可以去走親戚,看看錶弟表哥。

但是有媽媽照顧一日三餐,爸爸週末陪著戶外活動,這才是一個孩子成長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周南筠


兩種滿足應該是分時間段的,我覺得兩者是同等重要的。

物質滿足相對重要是在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孩子對於事物的認知是通過口腔舔一舔來認識的,但是很多媽媽可能覺得玩過的玩具被孩子吃到嘴巴里是極其不衛生的,孩子容易生病之類的,就會及時阻止,或者有的媽媽甚至給孩子戴上小手,防止他吃手等。這裡的物質滿足不是指孩子要擁有一件玩具,而是能有充分接觸的機會。



精神教育則是上了幼兒園以後了,拓寬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接觸到各種東西和環境,形成對大腦豐富的刺激,不要讓孩子把好奇心扔掉了。其他方面的精神包含很多方面的,孩子的受挫承受能力、吃苦耐勞、相親相愛的互助等。堅持富養,孩子的成長才會更順利!


友應無用


對孩子來說,物質滿足和精神教育,肯定是精神教育相對重要,但是物質滿足是精神教育的基礎。

1、物質滿足是基礎。這裡的物質,除了基本生存所需,還指環境、工具、道具等等。比如給孩子一個好的居住環境,比如給孩子開闊眼界接觸世界的機會等等。沒有物質滿足,很難做到精神教育的完善。當然物質滿足不僅僅是錢。比如即使家貧,也保持整潔,這也是滿足。

2、除了可見物質之外,榜樣也是重要的精神教育的虛擬物質。和孩子接觸的人的行為和語言,會對孩子產生很好的引導和教育作用。所以很有錢但是給孩子找保姆,和雖然沒錢但是陪著孩子成長,後者對孩子來講,更是物質滿足。

3、至於精神教育,重要的是品質、性格,不是考什麼大學,學什麼技能。而是孩子融入人群的能力,被人喜歡、被人尊重的能力。這才是孩子未來獨立的最重要資本。

4、除了物質滿足和精神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享受快樂的心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對於孩子來講,能讓他一輩子快樂,才是父母最應該給予的,高官鉅富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快樂。

物質、精神和懂的享受快樂,對孩子,都重要。


拓撲爸爸


對於一個孩子來講,物質和精神教育哪個重要。我認為這個時代裡,精神教育遠遠比物質滿足重要。

1

不得不說,人活著首先是靠物質在維持的,我們要給孩子能吃飽穿暖的條件,吃的有營養,穿的乾淨點,這是做父母該給孩子的最基本的物質。

馬斯洛五大需求理論,早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溫飽,估計沒有人會有愛,全身心的會撲在尋找溫飽上了。

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看見什麼都想要,有些家長經濟條件好,一味的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其實在我看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曾經看過美國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就會教給孩子什麼是想要,什麼是需要。區分這兩個概念,在現實中不斷地讓孩子做練習,直到孩子掌握這兩個概念。

我想過很久,為什麼要學習這個,其實不就是為了讓孩子在滿足基本地物質需求之後,追求一些精神方面地滿足嗎。

確實很多成年人都很難分清這兩個概念,之前有個朋友跟我說,自己報了一個4萬的英語課程,當時他沒有工作,每月還有信用卡要還。他僅僅是因為自己想要提高英語水平,就報了課程。實際上,他報這個課程是因為想要,並不是需要。

讓孩子學習這兩個概念之後,並不是說剝奪孩子的買玩具的權利,只是讓孩子在有限的條件裡,先選擇必要的,再選擇想要的。

2

現在社會很少穿不暖吃不飽的家庭了,所以這個時期,就要關注到孩子的精神滿足。

哈佛有個非常有名的快樂課程,把快樂分成三個層次:感官快樂,目標達成的快樂,意義快樂。

感官快樂:就是一件好看的衣服,漂亮的鞋子,有趣的用品等等,但這種快樂往往不能持久。

目標達成的快樂:其實就是延遲滿足之後,你達成了目標,你感覺自己戰勝了自己,那種超越自我的感覺。

意義的快樂:主動的幫助別人,去老人院幫忙等等這樣的公益活動,其實能夠讓人跳出狹小的自我,這種快樂更加持久。

精神教育其實不止是教孩子如何快樂,還要教孩子如何有同情心,如何有責任感,如何愛別人,如何和這個世界好好相處。

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耐心和愛心,還要隨著孩子年齡地增長,不斷地補充知識,輔助孩子成長,成為一個負責任,有愛心,獨立的人。


做父母是不能辭職的工作,一輩子都要承擔的責任。為了能夠把孩子養育成更有用的身心健康的人,我們需要付出很多,但過程中會感受到不一樣的快樂。

做父母也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


陽光小房子zxf


001物質滿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比如買書,比如旅遊等。至於吃穿,合適就好。

極豐富的物質往往會造成精神上的極度貧瘠。

002精神上,陪伴才是孩子最大的滿足。肯定、讚美、鼓勵,絕對是每個孩子精神上的必需。

陪伴,不是你玩手機,TA看電視,而是親子間的良性互動。參與其中,精神才會愉悅。


教書匠的快樂人生


當然是精神

從孩子脫離母體的那刻開始,嬰兒時期的他們就開始尋找信任感和安全感。這個階段對他們的愛心、擁抱、撫摸,是以後成長歲月多少物質都替代不了的!

心理學專家韋志中說:我們每個人天生都有一塊田地,叫心田!心田上的糧食是一種精神糧食,精神糧食要到哪兒去找?我家裡有孩子要吃糧食我不可能到別人家去弄啊!也要靠自己種。精神糧食也叫心理營養!親子關係是我們每個人來到世間的第一個人際關係,它對我們每個人的身心健康都十分重要的。給予自己孩子充足的精神食糧,讓孩子學會愛,擁有健康的心理,於ta今後面對成人世界的現實和殘酷時,ta才有足夠的力量抗衡!

兒童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心理營養缺失會讓一個人在心理發育方面出現問題,成年之後,會失去對待自己的客觀評價能力!著名的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他的親生父母把他送給了機械師家庭,這種被拋棄的感覺從此伴隨著他的人生。不同尋常的脾氣,近乎自虐的‘工作狂’。。。然而喬布斯的養父母給予了他強大的精神食糧,他們對孩子真誠不隱瞞,他們告訴喬布斯:‘是我們大家一起選擇了你,而不是你沒有人要我們才要你’。當他在學校表現出獨特一面的時候,父親開始用特殊的教育方式對待他,並且要求學校老師也這樣做。。。因為養父母用心給予的愛和精神食糧,喬布斯將親生父母的拋棄傷害轉化為工作中想完全掌控自己製造的每一樣東西的那種強烈慾望感。成就了一個標誌性的偉大人物!

我們能做到給孩子物質和精神同時都滿足當然更好!然而,在需要選擇主次的時候,顯然,精神肯定是首要的!精神上的富足使孩子在任何環境下都會生存的遊刃有餘,而這絕對不是物質所能替代的!做父母的在為孩子創造物質條件的同時,其實也恰恰在向孩子傳遞精神食糧,這種言傳身教的努力奮鬥,對於孩子來說也必不可少!社會環境競爭殘酷,或許我們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但是精神上的滿足,相信只要父母願意,都可以做到!能做到的父母其實在為孩子創造物質條件是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凡事相輔相成,選擇順序而已,目的卻相同!

愛,是每一對父母擁有的育兒超凡能力!


兜大姐TU


精神教育帶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物質滿足能讓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成長的基礎條件。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是父母養育孩子必須要努力的方向:精神的富足、物質供給的穩定。

言傳身教,父母用自己的努力來給與孩子最好的精神教育和物質滿足,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馨心我馨


你好,我多年以來致力於孩子心理健康和親子關係的研究教育,2擅長嬰幼兒和青少年的發展諮詢心理輔導。以我的經驗給出以下建議: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愛,體驗到愛。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有父母的陪伴,有尊重和欣賞,能夠做自己,有安全感,這樣孩子的心理就是健全的,長大後也能是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快樂的孩子,這比任何東西都寶貴的多。

特別是在孩子1-3歲的時候,是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開始爆發,動作開始去協調,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行為上的刺激,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參與遊戲,多運動。最重要的是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家長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育兒先育己,這是最重要的。

希望能夠幫到您

歡迎大家再評論區留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家庭教育心法


我覺得身為家長,都是想最基本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也想身體力行得給予孩子最好的精神教育,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想與現實之間總是有距離的,想要努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往往會各種奔跑於職場,顧此失彼,無意之中忽略了對孩子的培養,和精神世界的豐滿!

很多女性為了最大程度上的教育孩子而選擇了全職,男人辛苦養家,女人照顧家庭撫養孩子,這其實是最美好的一種狀態,但是現實生活往往變了質,家庭教育變成了一種最大的負擔,很多女性不得不為了自己的獨立自主選擇出來打拼,家人體諒固然好,如果遇到那種不體諒的發生各種爭吵的,反而對孩子的教育不好,其實孩子有時候也並不在乎物質條件多好,孩子內心肯定更希望家庭的呵護,如果物質條件和精神陪伴相比,相信很多孩子會選擇精神世界的教育,當時兩全更好,但是魚與熊掌豈可兼得! 最好的教育在於陪伴!我始終這般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