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40萬年收入 領1600一月工資

不當“老總”任“村支”

“張大哥,你家土地考慮得怎樣了?”

“李大爺,今年打算種幾畝黃金李?”

跟村民打招呼的是秀山縣平凱街道矮坳村支部書記楊剛。這幾天,他東家做土地流轉動員,西家做產業發展規劃,忙得不亦樂乎。

“完善黃金李基地建設,做葡萄基地種植準備工作,還有特色養殖場地前期處理,事情多哩。”楊剛咧嘴一笑,黝黑的臉上活泛著激情。

5年前,他可是村裡頗有名氣的小老闆。

放弃40万年收入 领1600一月工资

楊剛(左二)邀請吉首大學智囊團隊規劃鄉村旅遊

丟掉產業任村支

1994年,楊剛中專畢業後,便在沿海一帶務工。通過十餘年拼搏,有了一定積蓄和技術。

為了有更好的發展,他於2006年返鄉創業,創辦了有20多名工人規模的“秀山縣中亞門窗製作中心”。

2015年,秀山縣吹響脫貧攻堅的號角。“農村富不富,關鍵靠支部”。為了配強基層黨組織班子,楊剛進入了組織的視線。

經過反覆思考,2015年8月,楊剛毅然丟下手裡的產業,擔任了矮坳村黨支部書記。

那時,他已經是大力神門業和揚子門業的廠長,兼職月薪是8000元/月,門窗生意年純收入也大概是30萬。

“放著好好的老闆不當,去做只有千多塊工資的支部書記,腦殼是不是被門擠了!”親戚朋友知道這件事情後,都感到不理解,勸導語氣也很不客氣。

因地制宜興產業

矮坳村是國家級貧困村,沒有產業支撐,到處都是爛泥路,交通不便,百姓出門難,飲水難,生活難。

“想著群眾的信任,我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楊剛說,他那時壓力很大,經常睡不著覺。

“因為我們村位於城郊結合部,鄉村旅遊條件較好。”通過反覆的論證,最終,楊剛決定在區位優勢上做文章, 2015年,楊剛發動村裡10名股東成立公司,流轉土地,以花草種植,結合農事體驗、垂釣、水上游樂等休閒項目的“花花視界”。

為了矮坳村的發展,楊剛也是豁出去了。時時刻刻在為村內發展規劃動員群眾、為落實項目建設調節各種矛盾、為爭取發展機會四處奔走。

那時,他不是在群眾家中,就是在去群眾家的路上,但這些都沒有任何的補助或是誤工費用。

讓楊剛感到欣慰的是,“花花視界”的打造很成功,每年能接待遊客5萬餘人次,在該縣鄉村旅遊中嶄露頭角。

遊客多了,當地群眾自然會得到實惠。楊剛介紹,除了流轉土地、勞務收益,公司每年還會拿出利潤的5萬元作為村集體資金,並抽出利潤的5%作為紅利返回村民。

在土地流轉中,楊剛還探索出一種高效的工作模式——村民跟村委會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公司再直接從村委接手土地。這樣一來,群眾放心,公司也少了很多麻煩,為招商引資提供了便利和實惠。

通過走訪,楊剛還發現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導致大量土地撂荒。

“用活土地,就能做活農村經濟。”2016年, 楊剛合股成立了重慶市益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秀山縣內的梅江鎮、龍池鎮、官莊鎮、平凱街道等鄉鎮種植食藥兩用百合2000餘畝。

硬件提質謀振興

在發展村裡產業的同時,楊剛還積極爭取政策、做規劃,改善村裡的基礎設施。

幾年來,先後完成村組道路硬化13.57公里、人行便道5590米、蓄水池15口3000多立方米,讓家家戶戶通上了水泥路,用上了安全水。

此外,還加強村級環境及衛生整治,全村主道路燈基本完善,“四旁”綠化,種植黃金李15000餘株,主道路旁種植美化綠植,在全村河道栽種柳樹4000餘株。

同時,利用花花視界現有苗木進行全村主道移植,提升整村形象。 每家每戶垃圾分類收集,做到清潔衛生靠大家。河道也有專人清理,保護了水資源,也保護了環境。

2018年,該村被評為“秀山縣十佳美麗鄉村”。

基礎設施大提升,投資環境大改觀,投資紛至沓來——特困人員供養中心、砂石公司、百合種植、紅丹柚、黃金李、龍蝦、青蛙及南美對蝦養殖等項目紛紛落戶,該村發展迎來了大發展。

如今的矮坳村,產業有支撐,家家通了水泥路,戶戶用上熱水器,夜晚路燈通明,老百姓出行便利,群眾幸福感大大提升。

“多虧了咱楊書記呀!”村民個個都記著楊剛的好。

(記者 饒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