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总共有四类,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高中的学生,在经过了多年的学习之后,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已经十分巨大。学习成绩最拔尖的学生,每科都将近满分;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每科也就二三十分,甚至个位数。根据统计大量的高中学生成绩数据,我们发现学生的成绩大致呈正态分布,如下图所示:

高中学生总共有四类,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从正态分布的图像我们了解到,横坐标表示成绩,越向右成绩越好,人数越少;越向左成绩越差,人数也越少。越向中间,成绩越接近平均值,人数越多。根据统计,共有A、B、C、D四种类型。其中A类是优等生,大概占5%;B类是中上等,大概占45%;C类是中下等,大概占45%;D类是差等生,大概占5%。

优等生在在学习方面出类拔萃,其主要特点是:积极主动,知识面广,思维能力强,勤奋刻苦,喜欢思考。

差等生在学习方面是最落后的群体,几乎是优等生的反面,其主要特点是:消极被动,知识面窄,或懒惰,或思维能力弱,不爱思考。

中上等和中下等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效率,二是勤奋程度。提高成绩可以看作是做功的过程,W=Pt。其中学习效率用功率P来表示,勤奋程度可以用有效学习时间t来表示。学习效率主要是由思维能力、知识面和精力状况决定。思维能力主要是指逻辑思维能力,具体训练方法可参考我的文章 。

有效学习时间并不是指的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时间,比如做作业花的时间就不能完全等价于有效学习时间。有效学习时间指的是研究某一个问题所花的时间,而在写作业的时候,有些题已经很熟悉了,那么做重复熟悉题型的这些时间,由于没有收获,所以就是无效时间。具体的原因是:做熟悉的题型并不能涨分,即收益太低

我通过研究,做了一个学习效率——有效学习时间图像,把A、B、C、D四类学生放在一个数学模型中,如下图所示:

高中学生总共有四类,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通过这个图像,并且进一步分析我们了解到:

学习效率最高,最勤奋的学生是优等生;

学习效率最低,最懒惰的学生是差等生;

学习效率高,勤奋的学生是上等;

学习效率低,懒惰的学生是下等;

学习效率比较低,比较勤奋的学生是中等。

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我们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

如果属于优等,学习已经十分优秀,只需注意要保持学习的动力。比如树立一个比较崇高的目标,脱离物质享受意识的束缚,这样就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如果属于上等,需要注意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系统化地学习逻辑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

如果属于中等,需要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和勤奋程度,培养学生的斗志,鼓励学生向优等生学习。

如果属于下等,那么这个学生还可能伴随有心理问题,比如没有信心,甚至是自卑。由于学习效率低,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结果还不如那些经常玩儿的同学考的好。经历过这样几次的打击之后,他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了。他觉得学和不学都是一个样,学也是考不好,不学也差不到哪里去,索性就这样吧。必须引导他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要死记硬背,不要熬夜刷题。

如果属于差等,那么这个孩子呢,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还比较懒惰,同时可能还有厌学情绪,自卑心理。即使他自己想学习的话,努力了几天发现毫无用处,因为阻力太大了,上课听不懂,课下作业也不会写,更不会自主学习。所以对差等生来说,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借助外力,一定要有老师的辅导和家长的鼓励。多做心理上的疏通,让学生对未来树立信心,老师要耐心辅导,要注意提高学习效率和勤奋程度。

高中学生总共有四类,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高中学生总共有四类,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