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陰靠造船致富的人很多,憑什麼他賺得最多?

湘陰靠造船致富的人很多,憑什麼他賺得最多?

早在18歲,周雲輝就是嶺北造船廠的一名員工。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鄉鎮企業這條“小船”幾經風浪顛簸黯然消失,他只好作別家鄉,前往武漢、長沙等地大型造船廠繼續兒時的“造船夢”。2010年,周雲輝帶著技術和資金毅然返鄉,承包經營改制後的 “湘南船廠”,硬是將這家傳統造船廠復興起來:700人的就業,就在家門口解決,年人均6萬元的薪酬;每年200萬元的稅收,為國家和地方作貢獻。

隨著船廠效益的回升,周雲輝開始思量反哺家鄉的養育之恩。每年春節,他都要去敬老院遞送“壓歲錢”;船廠周邊哪家學子考上大學,他都要道喜送學費;村裡建機埠、架路燈,硬化道路、整修水渠,他都慷慨捐資……幾年來,周雲輝為家鄉的捐獻累計達30餘萬元。

“周老闆回家不僅是造船,更是為家鄉造福。”談及周雲輝,父老鄉親都交口稱讚。2014年,他組織一個18人的愛心民營企業家團隊,投身教育扶貧。三年來,這個團隊先後在7個學校開展幫扶,建立長期“一對一”的幫扶30對,捐資捐物已超過100萬元,幫助30多個困難家庭的孩子順利上學。每年縣總工會的金秋助學和嶺北鎮的尊師重教活動,他都熱心參與,個人一對一幫扶學生9個,捐獻愛心助學錢物10萬元。

“周總不僅是送錢送物,同時給我們談心交心,增添脫貧的信心力量。”嶺北鎮一受助家庭夫妻不和,放鬆對子女的管教,周雲輝給予經濟上幫扶的同時,總抽時間給他家人“上課”,開始“家和萬事興”的這家子對周雲輝有說不出的感激。

連續兩年的湘江特大洪水,都讓他的船廠遭災受損。防汛抗洪期間,他都前往各指揮所送去慰問物資,並親率工友義務巡堤查險。汛期過後,上游夾帶下來的漂浮垃圾汙染著母親河,刺痛著周雲輝的眼和心。通過與相關部門對接,他拿出了一套自己注資運營的公益性垃圾處理方案。當選縣人大代表後,他更是積極建言獻策,群眾關注度高的水電路建設、用水用電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意見建議,他都能及時提交,促推了一系列民生實事的落實。

縣“兩會”召開在即,周雲輝一邊籌劃著年關前到貧困戶、敬老院再一次進行慰問幫助,一邊抓緊走訪群眾蒐集民意。“一定要把群眾的聲音帶上去,決不辜負選民的信任。”這就是一名人大代表的職責,一位公益達人的胸懷。

湘陰週刊訊(記者 劉海軍)2017-12-23


“家和萬事興”,周雲輝認為,要想富裕首先要建設好自己的家庭。劉冬陽原是一名普通的村民,他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有精力過問家務,不僅成了當地的貧困戶,而且家庭也面臨破裂的危機,在周雲輝的幫助下,他從外地回到了家,踏踏實實在家鄉開了一家鋁合金門店,如今日子越過越好,不僅早早脫了貧,而且在周雲輝的建議下,他還決定將自己的鋁合金門窗店擴大規模。像幫助劉冬陽一樣,周雲輝用自己的愛心和堅持,幫助了許多困難家庭重新樹立了生活的希望。

“扶貧先扶智”,周雲輝不僅幫助有能力脫貧的貧困家庭重拾了希望和信心,而且他還十分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從2008年開始,他堅持每年去敬老院看望慰問孤寡老人,每年默默救助幫扶10多戶大病、特困家庭。組織了一個18人的有愛心的民營企業家團隊,同時,他積極響應各級政府的公益活動,連續助力2014至2017年湘陰總工會金秋助學行動和嶺北鎮尊師重教活動。

今年47歲的李淑純是周雲輝的幫扶對象之一,四年前,她的丈夫因一起事故喪失勞動能力,而她也身患多種疾病,一家四口人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十分困難,她的兩個女兒也不得不面對失學的窘境。在周雲輝的大力幫助下,這對姐妹得以繼續完成學業。如今,李淑純的大女兒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二女兒現在在讀初中,成績名列前茅。周雲輝對她說,你家的苦日子馬上就要結束了,兩個女兒都這麼有出息,將來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

在做好扶貧幫困的同時,周雲輝還積極履行作為人大代表的義務和職責,在每一次人大代表會議、活動中,他積極建言獻策,群眾關注度高的水電路建設、用水用電安全、環境保護等等,他總是會提交大會或主席團討論研究,積極為民代言。

來源:湘陰縣政府 發佈時間:2017-12-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