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模式”躍升為“濟南樣板” 智慧泉城衝擊“全國標杆”

讓一件產品變得更加像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無數企業和科研人員在攻關;但你想過讓一座城市變得智慧,更加像人,“善感知、會呼吸、有溫度”嗎?

濟南在這麼做,還做出了名堂。日前,智慧泉城獲評“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這意味著智慧泉城建設由“濟南模式”躍升為“濟南樣板”。如今我市又提出新目標:爭創全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標杆城市。

從“樣板”到“標杆”,兩字之差,卻可以看出濟南智慧泉城建設全國爭先的豪氣,人們驚歎之餘發現,這座被外人看來有些溫吞的城市,有著一顆時尚、前衛、創新、敢於挑戰的內核。

智慧泉城衝擊全國標杆的底氣何在?

“济南模式”跃升为“济南样板” 智慧泉城冲击“全国标杆”

濟南智慧泉城運營管理中心。

沉甸甸的樣板頭銜

從“濟南模式”到如今的“濟南樣板”,普通人看到的是對智慧泉城表述的變化,但業內人士懂得這種變化的含金量。統計數據顯示,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目前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以及93%以上的地級以上城市,總計約700餘座城市在開展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泉城入圍全國‘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這意味著,濟南在700餘座城市中進入前十,位居全國前列。”從事智慧路燈建設的山東晶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葛劍楠透露。

部分業內人士甚至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濟南如果說自己排第二,估計敢說第一的城市不多,因為總體來講,目前全國智慧城市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一些先進城市雖然起步比較早,但因技術支撐不足,後續推進不力,發展緩慢,有的陷入兩難境地。

如今智慧泉城成為全國十大樣板工程並非偶然,也非一蹴而就,早有先兆。記者從濟南市工信局獲悉,去年3月,濟南市通過國家政務雲領域最高等級評估,成為全國政務雲領域的樣板;5月,濟南政務數據開放指數18.25,獲“數開叢生獎”,居全國第5位。

去年7月,濟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獲“雲界十年”雲計算大數據最佳實踐獎,大數據發展指數37.63,居全國第11位;11月,在深圳舉行的2018亞太智慧城市發展論壇上,濟南市獲得“2018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獎”……

與此同時,去年10月在濟南舉行的首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國際峰會上,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對濟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給出了“先行示範和走在前列”的高度評價。

“济南模式”跃升为“济南样板” 智慧泉城冲击“全国标杆”

被打破的部門數據壁壘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濟南智慧城市建設能躍居全國前列,用濟南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的話說,也是奮鬥出來的。據專家介紹,智慧城市建設,數據尤其是政務數據打通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必須打破原有的部門數據和業務壁壘。

這在普通人看來並不難,政府發一個文要求打通不就行了?然而在現實操作環節並非易事,需要跨部門、跨區域、跨業務協調,哪些數據該公開,哪些數據出於安全考慮不應該公開,非常繁瑣而細緻。一些城市建設智慧城市起步比較早,但後來發展落後了,重要原因之一是沒有打破部門壁壘。

濟南則不同,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進行頂層設計。細心的人可能會注意到,濟南市成立了以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並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名義,發佈了《濟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

這些舉動都在向業界彰顯,濟南是以全市的名義幹這個事兒,而不是一個部門;而其他許多城市,多數以一個部門牽頭,力度沒濟南這麼大。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了解濟南智慧城市建設的體制機制後說:“書記、市長擔任組長和副組長,濟南把頂層架構設計得很好,是一個創新。”

在此基礎上,濟南又在市工信局設立智慧城市建設辦公室,作為主體持續推進建設,許多城市沒有這樣的主體,或者變來變去,才導致推進不力。另外,還建設了智慧泉城運營管理中心、城市大數據平臺,解決場景碎片化、數據無法集中問題。

目前濟南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實現了60餘個部門的2300多個數據集共享,而政府數據集一般總共才3000多個,單從政務數據集開放數量上來看,濟南已走在全國前列。

“济南模式”跃升为“济南样板” 智慧泉城冲击“全国标杆”

因共享提高的辦事效率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表示,政務數據開放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沒有足夠的政務數據開放就很難做好智慧城市。業內人士感嘆,濟南的政務數據共享正打破各部門間的壁壘,逐漸形成這樣的共識:共享是普遍的,不共享是個例,除非是特別敏感涉及安全不便公開的數據,其他數據能公開的都應該公開。

除政務數據共享之外,濟南還在積極擴大數據採集範圍,比如道路、停車場、醫院、社區、能源等靜態數據,以及車流、視頻監控、智慧燈杆等動態數據,統一彙集起來持續更新。

“這些海量數據加上政務大數據彙集到‘城市大腦’——智慧泉城運營管理中心。”濟南市工信局局長汲佩德說,如此一來,人們在管理中心就可以瞭解道路交通、雨量變化、空氣質量等城市運行變化的實時數據。

“這是了不起的。”葛劍楠說,許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雖然有數據公開,但相互之間割裂,不能共享,或者說不能彙集到一個指揮中心裡,那麼數據就只能是數據,不能綜合分析,也就不能更好地為大眾所用。

濟南的智慧城市建設正在賦能現代城市治理、社會民生服務和經濟社會發展。舉例來講,濟南正大力推進“一次辦成”改革,在高新區,新辦企業20分鐘就能拿到營業執照,不到一個小時,公司全部公章刻制完備,還辦成了銀行開戶。

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如今卻變成現實,主要得益於高新區運用區塊鏈技術,建設了智能政務“企業開辦一次辦成”協同管控平臺,打通了市場監管局、公安、人社、稅務等部門的業務專網,讓各自為政的“沉睡數據”動起來、跑起來,實現了業務辦理的協同化、全程化和智能化,大大減少了群眾在多個部門、多個窗口之間來回跑的成本。

“济南模式”跃升为“济南样板” 智慧泉城冲击“全国标杆”

標杆打造引來眾多關注

因智慧城市建設改變的生活還有很多,比如“群眾辦事一站通”,完成1000多個事項全部網上運行,實現一窗受理、集成審批、全鏈條辦理的政務服務模式;“愛城市網一點通”已開通“五險一金”、醫院掛號、不動產預約、證件辦理等90餘項便民服務,覆蓋400萬濟南市民。

“居民健康一卡通”建成城市健康大數據平臺,已完成近40家醫院數據彙集和16個相關機構的數據對接,實現預約掛號、健康檔案共享、全民健康信息一卡通用等;另外還有“金融服務一貸通”已為6248家小微企業累計授信7.3億元,為3949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4.7億元。

人們比較關心的交通擁堵問題,有“市民出行一路通”,建設信號平峰綠波帶近80條,40餘條道路納入區域自適應協調控制,全市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延誤時間下降近11%,交通擁堵指數明顯下降。

這一點,京東發佈《智慧城市發展潛力報告》顯示,濟南啟用“交通大腦”後,成功告別“堵城”標籤,根據2018年高德地圖發佈的Q3報告,濟南的道路擁堵程度在全國已經下降到第19位,高峰時的通行速度明顯加快。

因為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濟南智慧泉城運營管理中心去年共接待全國11個部委、23個省57個市的參觀團,共225個批次、3610人;這也促使一批智慧城市建設參與企業走出去,比如浪潮集團,已經在天津、太原、鄭州、昆明等100多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建設。

近日發佈的《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2年)》明確提出,鼓勵濟南、青島等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發揮區域示範引領作用,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