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相距百年的大火,通过某种方式紧密联系。


两场相距百年的大火,通过某种方式紧密联系。

微信公众号:紫禁城的礼物(gugonggift)


两场相距百年的大火,通过某种方式紧密联系。

(大火后的巴黎圣母院|图片来源:英国每日邮报)


2019年4月15日,巴黎时间18时50分左右,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失火点位于教堂阁楼处。大火导致其尖顶坍塌,中后部的木质屋顶完全被烧毁。


这场大火不仅引起了不少人对于巴黎圣母院的惋惜和遗憾,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关于19世纪时圆明园所遭受的那一场大火的记忆。


这两场相距百年的大火,通过某种方式被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座云集“幻想艺术”的奇迹殿堂


发生在19世纪的圆明园大火,是如何与昨日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产生联系的呢?


答案是雨果法国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占地5200余亩,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将它赐给雍亲王,并赐名“圆明”。雍正帝继位后,圆明园开始全面兴建。之后在乾隆朝时于圆明园东侧和南侧修建长春园、万春园,三者合称圆明三园。经历康、雍、乾、嘉、道、咸六朝建设,圆明园成为了一座世间罕见的宏伟宫苑。


两场相距百年的大火,通过某种方式紧密联系。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从康熙朝到咸丰朝,圆明园是六代帝王一百多年间政务活动的中心之一,可以说是北京紫禁城外的第二个皇宫。同时圆明园又是皇家游玩享乐的场所,存有大量的档案文献、历代图书、名画、珍贵文物、中外各式美术工艺品等,堪称是一座规模宏大、收藏颇丰的博物馆。


两场相距百年的大火,通过某种方式紧密联系。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创作出长篇巨作《巴黎圣母院》的法国作家雨果在《致巴特勒上尉书信》中赞美圆明园:“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艺术——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艺术——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芸集于圆明园。”



一场故意为之的焚毁,一场灾难性的浩劫


圆明园毁于咸丰年间。


咸丰十年(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清朝正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除了被迫签订下《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之外,侵略者愈发疯狂和贪婪的侵犯也令这种水深火热一天天加重。


八月,英法联军从天津打到通州,咸丰皇帝命其弟恭亲王奕䜣留京、全权“办理抚局”,自己仓惶逃亡热河避暑山庄。一时间,京师大乱,“人心惶惑,铺商歇业”。

两场相距百年的大火,通过某种方式紧密联系。

《圆明园长春园图》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内府铜版刊本(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至北京城外,从朝阳门外沿城墙自北向西继续入侵,午间就占领了德胜门外小关。之后英法联军一路直扑圆明园,于傍晚时到达圆明园大宫门。圆明园20余名技勇太监虽奋起抵抗,但由于双方实力差距悬殊,并未能阻拦住英法联军入侵的脚步。晚上七时左右,法军占领圆明园,法国公使葛罗、法军司令孟托邦,入踞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八月二十三日(10月7日)上午,英法联军四头目在“正大光明”殿内会和,“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就此开始了疯狂肆虐的抢夺、洗劫与破坏。


根据一个参与劫掠的英国书记的记录,参与洗劫圆明园的英、法军官及士兵在圆明园内疯狂抢夺,每个人都“硕果累累”,不放过任何一件宝贝。遇到实在无法带走的文物珍品,便“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

两场相距百年的大火,通过某种方式紧密联系。

周武发老师作品(图片来源|微博@圆明园遗址公园)


九月初五日(10月18日),英法联军以正大光明殿为指挥部,派兵在圆明园内四处纵火,园内陷入一片火海;第二天下午,又将“正大光明”殿及大宫门区放火焚毁。


而此时的咸丰帝仍在避暑山庄,过着欢天酒地、夜夜笙歌的生活。


圆明园这场大火,就这样熊熊燃烧了整整三天,昼夜不息。这座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本身连同其珍藏的文物珍宝一同,就这样惨烈地毁灭于世界一隅。


两场相距百年的大火,通过某种方式紧密联系。

图片来源|微博@圆明园遗址公园


1861年,雨果在谈及圆明园时说到:“我们教堂的所有财富加起来也无法和这一东方巨大的、且又漂亮的博物馆相比较。”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


“一个胜利者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



圆明园记忆与巴黎圣母院之火


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文明 不能承受之殇》

一文,全文如图:


两场相距百年的大火,通过某种方式紧密联系。


正如《文明 不能承受之殇》一文中所说的那样:“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铭记历史,愿文明不再遭受如此灾祸。


  • 参考资料:
  1. 《清朝十二帝》,阎崇年,故宫出版社;
  2. 《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4》 之 《圆明园的焚毁》,秦国经 王书卿;
  3. 《紫禁城2011.06》 之 《再现•圆明园——正大光明》;
  4. 《紫禁城2009.10》 之 《皇帝的夏宫圆明园》,向斯;
  5. 故宫博物院官网词条“《圆明园长春园图》”;
  6. 圆明园遗址公园微博:《文明 不能承受之殇》。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联系「紫禁城礼物:城主」(添加微信gugongwc123)说明,万分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