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福:為什麼捱打的總是我?

平安福:為什麼捱打的總是我?

眾所周知,平安福在網上是一款人人喊打的保險產品。

作為保險自媒體從業者,要是連平安福都沒diss過,根本不能算是合格的保險自媒體從業者。

但比平安福差勁的產品不是沒有,為什麼每次都是平安福首當其衝,被人拉出來捱打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第一,平安福賣得好嘛。

平安人壽2018年年度報告中顯示,平安福在平安眾多產品裡,保費收入排名第三,保費收入168億元。

一個平安福的年保費收入,就可以輕鬆碾壓一家小保險公司的年保費收入。

這麼一款廣為人知的產品,如果被拿來吐槽,肯定會吸引很多人的眼球。

事實上,我這文章標題也是這麼幹的,不過後面有乾貨,請放心閱讀!

第二,平安福不適合普通消費者,這是事實。

從本質上來講,平安福是一款終身壽險,終身壽險的功能大家都清楚,只適合有資產傳承計劃的消費者,光這一點就不是普通消費者所需要的。

另外,壽險跟重疾險共享同一保額,卻要交兩份錢,也是一個槽點。不過這種產品設計並非平安獨有,很多家保險公司的旗艦產品都是這麼幹的,如國壽福、人保福等。

最後,產品價格的確是貴,可以理解為品牌溢價,不過價格是否適合取決於消費者的消費能力。

其實,平安福能賣得這麼火,無非就以下幾個原因:

一、平安品牌大,大家接觸最多的保險公司也就國壽、平安、太平洋、人保這類老牌公司。

又有幾個人知道橫琴人壽、幸福人壽、匯豐人壽這類小公司,就算聽過這些小公司,最後還是選擇老牌保險公司的居多。

二、平安代理人多,百萬代理人大軍簡直可怕。而且代理人在培訓的時候,學習的第一個產品就是平安福,導致很多代理人只知道平安福和其他幾個主推產品,在客戶面前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平安福講一遍再說。

三、平安福的設計討喜,雖說平安福的本質是一款終身壽險,但更像是一套全面的保險方案。壽險、重疾險、意外險、醫療險統統給你一張保單搞定,省得客戶還要挑這挑那。客戶本來就對保險不熟悉,一看這產品能解決所有保障,唉喲,不錯喲!

看到這裡,可能讀者會覺得這又是一篇吐槽平安福的爽文。有什麼意思?你們這幫自媒體沒寫吐,我們這些讀者都快看吐了,能不能寫點新鮮玩意兒?

請耐心閱讀,以下內容才是本篇文章的重點。

消費者之所以會買平安福,無非就是信賴大公司品牌以及平安福的組合方案讓人省心。當然,也存在部分人情單。大姑媽二姨夫有事沒事地上門給你講“愛與責任”,聽煩了也就買一份,算是破財擋災。

既然消費者看重的是保險公司品牌和省心的保險方案組合,那設計一個平安保險的產品組合方案來取代平安福不就行了嘛。

平安福:為什麼捱打的總是我?

仁小呆牌平安保險方案

VS

平安福:為什麼捱打的總是我?

路人牌平安福方案

PS:平安的重疾險真沒一款讓我滿意的,只好拿人保的重疾險充數了,不過人保也是大公司,不比平安差多少。

以上的產品設計方案,可能會有人質疑:

壽險和重疾險分別只保障20年跟30年,為什麼不設計保障終身的方案,小編你怎麼想的?

一、此方案是按我個人的保險消費偏好所設計,不可能滿足所有人需求。

二、比起終身保險,定期保險的價格更適合普通消費者。剩下的錢拿去買點基金定投不也挺好的。

三、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一份終身保險真的能給消費者提供終身充足保障嗎?

該方案僅供參考,隨便看看就行了,別真按照上面的方案跑去買保險,適合自己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另外,小安定壽在金管家軟件裡只能選擇20年保障,在網上的保險經紀渠道可以選擇30年保障,出於避嫌考慮,哪家保險經紀公司就不說了,反正網上都能搜得到。

那為什麼大多數平安代理人在推銷保險的時候,還是會推薦終身保險,而不是定期保險呢?

一.平安公司希望代理人推銷平安福、金瑞人生、愛滿分這類保費較高的產品。在代理人培訓期間,也熱衷於講解此類產品,導致大部分代理人只清楚這幾個產品。

二.利益取捨問題,定期保險保費較低,適合消費者,但不一定適合業務員。要恰飯的嘛,像小安定壽的佣金提成又不高。如果客戶不排斥平安福,為什麼不推薦平安福呢?

在我看來,哪怕代理人把平安福誇出花來,它就是不適合普通消費者。

本來是想隨主流寫篇文章吐槽下平安福的,但吐槽得再多也不影響平安福的熱賣。

還不如在吐槽之餘設計一份平安的產品方案供消費者參考,讓消費者在只願購買平安保險的情況下能夠明白,除了平安福,還有別的產品值得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