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不足 越來越多日本人延遲退休

由於養老金不足,日本越來越多已屆退休年齡人士被迫繼續工作,但這對人口老化和勞動力嚴重短缺的日本來說,卻不失為一個雙贏安排。

官方數據顯示,日本超過800萬就業人口已至少達到65歲,這佔日本整體勞動力的12%。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日本的老年撫養比率超過50%;預計到2050年將進一步上升至接近80%。

依照日本現行法律,企業應允許員工工作至65歲。多數企業都把60歲定為強制退休年齡,員工可選擇以較低工資繼續工作到65歲。

現年62歲的古瀨康弘任職於金融機構“歐力士”(Orix Corp)。他原本可在兩年前退休,但因為養老金不足夠而打消念頭。

事實上,為應對勞動力緊縮,歐力士已將其員工的強制退休年齡從60歲提高到65歲。其他企業包括太陽生命保險、雲雀國際和新日本製鐵等甚至允許員工工作到65歲或70歲。

歐力士人事部經理表示,這個安排不僅能激勵年長員工,年長員工和客戶建立的長期關係也讓公司從中受惠。而年輕員工將有更多機會向年長員工學習。她說:“我們不認為提高退休年齡是增加成本,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必要的投資。”日本目前的失業率處於26年低位。

日本退休員工的每月養老金平均約15萬日元,較政府規定的退休前60%收入來得低(平均22萬日元)。一些經濟學家預測,日本的平均養老金與工資比率將持續惡化,他們擔心日本採取的“現收現付”養老金制度恐怕不可持續,因為供款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領取養老金的老年人越來越多。

日本安倍晉三政府正考慮將退休年齡從目前的65歲提高至70歲,甚至75歲,以緩解養老金壓力和勞動力緊缺的局面。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放寬對外籍勞工的嚴格控制是更可行的長期解決方案。

向來排斥外來移民的日本近期已宣佈一項重大舉措,允許更多外籍藍領工人進入日本就業。不止於此,本月以來,日本政府還出臺其他勞工改革政策,例如限制加班、鼓勵更多靈活工作安排例如縮短工作天數或在家辦公等措施。

分析人士表示,這些舉措或有助於鼓勵更多女性和退休人士投入就業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