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說】工人安全帽明顯幹不過領導安全帽!盤他!


【明●說】工人安全帽明顯幹不過領導安全帽!盤他!



許明,大報記者,好寫詩而不拘平仄,每有所成則欣然忘食,人稱之詩人記者。



明說

安全帽子不安全

列位看官:安全生產無小事,作為安全生產重要一環的安全帽,是防止衝擊物傷害頭部的防護用品。如果安全帽質量差到一碰就碎,實在愧對“安全”二字。

近日,一段名為“一線工人安全帽”的短視頻在網上引發持續關注。視頻中,一名建築工地的工人,手持工人專用的黃色安全帽和領導專用的紅色安全帽進行對撞,短短兩個回合,黃色安全帽就被撞出了大洞。黃色安全帽和紅色安全帽都是工地發的,區別只在於黃色的帽子是屬於普通工人使用的,紅色的帽子則是領導來視察時使用。

4月17日上午,國家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回應此事稱:“如果連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麼能夠實現生產安全呢?”

任何一個施工單位,普通的勞動者才是主體人員,他們的安全帽理應更加結實才對。工人的安全帽質量如此破爛不堪,說明涉事企業把“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當成了耳旁風。

此事的焦點其實不在於領導的和工人的安全帽質量有別,而在於為什麼工人的安全帽如此不堪一擊。

安全帽屬於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國家對其技術要求和檢驗規則都有強制規定。安全帽衝擊吸收性必須通過落錘測試,帽殼不得有碎片脫落。視頻中的安全帽明顯達不到這個標準,那安全帽生產廠商是如何讓這些“廢品”流入到市場的呢?涉事單位採購安全帽又為何不做質量測試呢?

正所謂:


【明●說】工人安全帽明顯幹不過領導安全帽!盤他!


明說

手術途中亂加價

列位看官:“手術途中加價”現象並不鮮見,如果是合情合理的治療,那沒什麼可說的。但更多時候,此類行為是個別醫院和醫生職業道德敗壞所導致。

患者躺在手術檯上,手術正在進行著,醫生說:得加錢啊。此時此刻,患者和家屬敢說一個“不”字嗎?這何嘗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現代版的最佳詮釋?

梳理以往類似“手術途中加價”的新聞,絕大多數是一些無良的民營醫院所為。而今,一家公立醫院也來“湊熱鬧”了。

近日,徐州沛縣一位患者家屬向媒體反映稱,自己父親在沛縣中醫院進行手術半小時後,醫生以“會診金”的名義向患者家屬索要了1.1萬元,且不得轉賬,必須得用現金。

他向當地12345投訴後的當天中午,醫院便退還了上述款項,並解釋說,1.1萬元費用並非“紅包”,實際包含了會診金、耗材費和設備折舊費三項費用,但院方未能提供此次會診的相應手續憑證。

沛縣衛健委表示已介入調查此事,至於調查結果“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出來的”。其實根本不用調查,收取1.1萬元違規,是禿子頭上的蝨子。

假如是醫院正常的收取,那為何必須是現金、連轉賬都不行?為何連所謂會診的手續憑證都提供不了?為何最終心虛地退還了款項?

“術中加價”不是不可以,但必須要加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正所謂:


【明●說】工人安全帽明顯幹不過領導安全帽!盤他!



漫畫:鄒晶

美編:張強

校對:王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