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人間福祿壽的三星

福祿壽三星,即道教信奉的天官、文昌和壽星。據說天官賜福,故為福神;文昌主加宮進祿,為祿神;壽星即南極仙翁,乃長壽之象徵,故為壽神。民間多張貼繪有他們三位的風俗畫,目的是以求福祿壽。

執掌人間福祿壽的三星

賜福於人的福星

所謂“福星”,就是根據人們的善行而施賜其幸福的尊神。福星的起源甚早,據說唐代道州出侏儒,歷年都會被選送朝廷為玩物。即好端端的人被置身於陶罐中,只露出頭部,由專人供給飲食,用這種殘酷手段製造畸形侏儒進貢,滿足皇帝荒唐的需求。

唐德宗時,道州刺史陽城上任後,便冒死上書給當朝皇帝以廢除此例,並拒絕上貢,為當地百姓免除了災禍。州人因感其恩德,逐祀其為福神。宋代,民間亦普遍將其奉祀。到元、明時,陽城又被傳說為漢武帝時人楊成。以後更多異說,或尊天官為福神,或尊懷抱嬰兒之“送子張仙”為福神。

執掌人間福祿壽的三星

在道教中,福星,古稱木星為歲星,所在有福,故又稱福星。星相家們近而引申為:“歲星所照,能降福於民”。即說歲星照耀的地方,百姓也能夠得到好運和幸福。看來早在西漢以來,人們就把木星作為賜福之星看待。

“福”的含義十分廣泛,包容了世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願望與目標。“福”還有很多的含義,比如:古人曾根據所處時代的風尚,將福的重要內容概括為五個方面,稱五福。而不同時代,五福所指又略有不同。《尚書·洪範》所說五福為:“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漢朝桓譚《新論》則說:“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後世又有“福、祿、壽、財、喜”的說法。並且,五福只是人生追求的大目標,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福的含義更要豐富得多。

執掌人間福祿壽的三星

掌管人間榮祿貴賤的祿星

祿星為掌管人間榮祿貴賤的尊神,因祿有發財之意,它的來源文曲宮的第六星,《史記·天官書》說:“曰文昌宮:一曰是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司祿就是掌管官祿的意思,可見它是由星辰演化而來的。

但他的形象變化卻遠比福星要複雜許多:有人認為他就是著名的文昌星也稱文曲星,文昌帝君張亞子,保佑考生金榜題名。也有人認為他原本是一位身懷絕技的道士,擅長彈弓射擊,百發百中。還有人認為他就是那位著名的美男子兼亡國之君,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皇帝孟昶。經查證比較正確的說法是比干,以前把比干稱為國神,即祿神。也就是說祿神是比干。比干死後被封為文曲星,主管文運。

祿神在古代士人心目中的地位尤為得高。這是因為在古代封建社會以科舉取士,士人一旦通過科舉考試,便可以做官發財。故而,均將祿神奉為祈拜之對象。由於古代的科舉考試主要是做文章,所以,祿神崇拜中便也包含對文運的祈求,因此祿神不僅僅成了士人的主宰神,也成了一般崇拜文化、崇拜文才,百姓所喜愛的吉祥神。

執掌人間福祿壽的三星

執掌人間壽命的南極仙翁

在道教神仙譜系中,南極仙翁為保佑人間性命年壽的神仙。人們將之視為福祿壽三星之一,來源於南極的老人星。人們常常把他和福、祿二星結合起來供奉,表追求吉祥如意之意。

道教作為一個追求長生的宗教,因而在其神仙譜系中勢必會出現一位主掌人壽命的天神。於此,南極仙翁這位象徵著長壽的神仙得以誕生。 因長生不老是道教徒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所以,道教初成立,便就將執掌人間壽夭性命的南極仙翁視為天界神仙,並於《真靈位業圖》中將其列在太極左位。後因應民間流傳,壽星形象為一白髮老翁,鶴髮童顏,面目慈祥,所拄彎曲柺杖,必高過頭頂,常被用作年畫圖案,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徵。傳說經常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

南極仙翁源於中國古代的星宿崇拜,一說是指二十八宿中東方的角、亢二宿,因位於列宿之首,所以名壽,就是壽星。一說是指屬於西宮的南極老人星,古代立祠奉祀的壽星是指南極老人星,並把他與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認為南極老人星出現,國家就會昌盛,天下就會安寧,如果不出現,則天下就會禍亂,人主就會有憂愁。

南極仙翁作為執掌人間壽夭的神,人們對於他的崇拜及信仰可謂普遍至極。自周秦以降,壽星在歷代皇朝中皆被歷代帝王祀典,直至明代,國家祀典雖廢,但其在民間仍被廣為流傳。另外,其在文學著作中也多有出現,比如:明代彈詞《白蛇傳》,及後來的《三仙寶傳》中,南極仙翁均作為一個好心腸的壽星出現。而在明代著名短篇小說集《警世通言》第三十九卷《福祿壽三星度世》中,則專門講述了南極星宿的故事。此外,元明雜劇中,講述壽星的著作更是比比皆是,有《群仙祝壽》、《長生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