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人间福禄寿的三星

福禄寿三星,即道教信奉的天官、文昌和寿星。据说天官赐福,故为福神;文昌主加宫进禄,为禄神;寿星即南极仙翁,乃长寿之象征,故为寿神。民间多张贴绘有他们三位的风俗画,目的是以求福禄寿。

执掌人间福禄寿的三星

赐福于人的福星

所谓“福星”,就是根据人们的善行而施赐其幸福的尊神。福星的起源甚早,据说唐代道州出侏儒,历年都会被选送朝廷为玩物。即好端端的人被置身于陶罐中,只露出头部,由专人供给饮食,用这种残酷手段制造畸形侏儒进贡,满足皇帝荒唐的需求。

唐德宗时,道州刺史阳城上任后,便冒死上书给当朝皇帝以废除此例,并拒绝上贡,为当地百姓免除了灾祸。州人因感其恩德,逐祀其为福神。宋代,民间亦普遍将其奉祀。到元、明时,阳城又被传说为汉武帝时人杨成。以后更多异说,或尊天官为福神,或尊怀抱婴儿之“送子张仙”为福神。

执掌人间福禄寿的三星

在道教中,福星,古称木星为岁星,所在有福,故又称福星。星相家们近而引申为:“岁星所照,能降福于民”。即说岁星照耀的地方,百姓也能够得到好运和幸福。看来早在西汉以来,人们就把木星作为赐福之星看待。

“福”的含义十分广泛,包容了世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愿望与目标。“福”还有很多的含义,比如:古人曾根据所处时代的风尚,将福的重要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称五福。而不同时代,五福所指又略有不同。《尚书·洪范》所说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汉朝桓谭《新论》则说:“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后世又有“福、禄、寿、财、喜”的说法。并且,五福只是人生追求的大目标,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福的含义更要丰富得多。

执掌人间福禄寿的三星

掌管人间荣禄贵贱的禄星

禄星为掌管人间荣禄贵贱的尊神,因禄有发财之意,它的来源文曲宫的第六星,《史记·天官书》说:“曰文昌宫:一曰是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司禄就是掌管官禄的意思,可见它是由星辰演化而来的。

但他的形象变化却远比福星要复杂许多:有人认为他就是著名的文昌星也称文曲星,文昌帝君张亚子,保佑考生金榜题名。也有人认为他原本是一位身怀绝技的道士,擅长弹弓射击,百发百中。还有人认为他就是那位著名的美男子兼亡国之君,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经查证比较正确的说法是比干,以前把比干称为国神,即禄神。也就是说禄神是比干。比干死后被封为文曲星,主管文运。

禄神在古代士人心目中的地位尤为得高。这是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以科举取士,士人一旦通过科举考试,便可以做官发财。故而,均将禄神奉为祈拜之对象。由于古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做文章,所以,禄神崇拜中便也包含对文运的祈求,因此禄神不仅仅成了士人的主宰神,也成了一般崇拜文化、崇拜文才,百姓所喜爱的吉祥神。

执掌人间福禄寿的三星

执掌人间寿命的南极仙翁

在道教神仙谱系中,南极仙翁为保佑人间性命年寿的神仙。人们将之视为福禄寿三星之一,来源于南极的老人星。人们常常把他和福、禄二星结合起来供奉,表追求吉祥如意之意。

道教作为一个追求长生的宗教,因而在其神仙谱系中势必会出现一位主掌人寿命的天神。于此,南极仙翁这位象征着长寿的神仙得以诞生。 因长生不老是道教徒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道教初成立,便就将执掌人间寿夭性命的南极仙翁视为天界神仙,并于《真灵位业图》中将其列在太极左位。后因应民间流传,寿星形象为一白发老翁,鹤发童颜,面目慈祥,所拄弯曲拐杖,必高过头顶,常被用作年画图案,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

南极仙翁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崇拜,一说是指二十八宿中东方的角、亢二宿,因位于列宿之首,所以名寿,就是寿星。一说是指属于西宫的南极老人星,古代立祠奉祀的寿星是指南极老人星,并把他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认为南极老人星出现,国家就会昌盛,天下就会安宁,如果不出现,则天下就会祸乱,人主就会有忧愁。

南极仙翁作为执掌人间寿夭的神,人们对于他的崇拜及信仰可谓普遍至极。自周秦以降,寿星在历代皇朝中皆被历代帝王祀典,直至明代,国家祀典虽废,但其在民间仍被广为流传。另外,其在文学著作中也多有出现,比如:明代弹词《白蛇传》,及后来的《三仙宝传》中,南极仙翁均作为一个好心肠的寿星出现。而在明代著名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第三十九卷《福禄寿三星度世》中,则专门讲述了南极星宿的故事。此外,元明杂剧中,讲述寿星的著作更是比比皆是,有《群仙祝寿》、《长生会》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