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話瀕危會導致客家解體嗎?

在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沃土中,共一百多種語言旖旎千年留存至今。其中,

客家話作為漢語八大方言之一,更因其生動鮮明的入聲音和其他古漢語發音,被贊為中國語言的“活化石”。然而,有資料顯示,客家語被認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

客家話瀕危會導致客家解體嗎?



客家話會成為瀕危語言嗎?如果客家話瀕危,會導致客家解體嗎?面對客家話瀕危帶給客家民系傳承的挑戰,著名語言學家、廈門大學教授劉鎮發走進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龍崗校區,和同學們一起反思客家話和客家人的命途牽連。

客家話瀕危會導致客家解體嗎?


一、客家話的瀕危現象


“客家話會瀕危嗎?”這恐怕在很多客家人心中是一個不以為然的問題。

全球客家人有8000多萬人口,目前說客家話的人口在4000-5000萬之間,按這個數字,客家話在世界上7000種語言人口的排名在50名之內,和波蘭語的排名差不多。在純客語縣鎮,客家話依然是主要語言。1990年劉鎮發教授從德國回香港,當他發現自己生活的村子裡已經沒有小孩子會說客家話,他將自己的憂慮和鄰村羅屋的村長交談,村長曾不以為然的笑稱:“客家人住在客家村,怎麼會不懂講客家話,你看我們人人都講,小孩子長大了自然也會講啦!(原文為客語)”大約十年前,老村長去世,新村長上任,當劉教授再次和新村長談及此事,無法迴避的現實是他的女兒剛大學畢業,雖然會聽,但是已經不會說客家話。

二、客家話為什麼會瀕危?

方言斷層的出現,意味著再經歷新一代的更迭,客語會在香港出現斷崖式衰落,直至消亡。那麼是否其他客家人聚集的純客語市鎮、鄉村,這樣的情況可以避免?

近現代之前,由於交通的限制,不同群體之間的交流非常少,客家人、廣府人、閩南人,都是用自己族群的話溝通、學習,書寫的文言文詩歌仍與古漢語密切相關。而經歷了現代戰爭的侵襲,現代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浪潮,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格局下,融合不可避免,弱勢語言被強勢語言入侵也不可避免。客家話在人們意識裡成為一種很土的方言,因此在當代家庭教育中也逐漸退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生活在現代化程度更高的城市,客語的衰落更為明顯。

根據劉鎮發教授的數據,在香港,客家話已經達到了5到6級的瀕危地步,臺灣和深圳是4到5級,梅州市區在3級左右,在邊緣地區則是危在旦夕,只有在農村比較安全。海外也有不同程度的侵蝕和瀕危,如在西馬來半島,基本上已經沒有小孩講客家話。讓人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是,

客家話將成為21世紀中唯一面臨解體的“大語種”

三、客家會解體嗎?

那麼,客家話瀕危,是否會導致客家解體?

客家民系是建立在羅香林的“結論”上的,可以歸納為兩點“第一是民系來源,是經歷了5次大南遷(另有一種說法為6次)的中原後裔,第二是說客家方言。”第一點看族譜,但是由於大部分南方人的遷徙路線是一樣的,從記載上看很難區分開來,所以客家認同基本就是靠客家話識別。

對於跨國界、跨省界分佈的客家民系而言,一旦失去了客家話的維繫,歷經兩代、三代的更迭後,客家後裔的身份必然逐漸模糊,進而融入各自所生活的地區之中。

劉鎮發教授認為,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

。只有留住客家話,客家人才能在世界上繼續存在。千百年來的優良傳統文化、祖先的心血結晶才能夠薪火相傳。

四、應對方法

劉教授提出,既然客家話已經失去教育、有聲傳媒的地盤,年輕的家長必須把客家話保持在社會和家庭裡面,即使父母只有一方為客家人,也可採用“父母各語”的模式,讓自己的孩子在家庭裡能夠繼續使用客家話。

客家話瀕危會導致客家解體嗎?


劉鎮發,祖籍廣東惠陽淡水,1957年4月出生於香港,現為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他早年研習生物學,並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碩士學位和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科學博士學位,後來曾在德國、臺灣、香港從事生命科學研究。劉教授於1994年10月起改習語言學,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等學位資格,並在1999年在澳洲墨爾本獲國際漢語語言學會頒發的“青年學者獎”。劉教授能流利使用英語、德語、普通話、粵語、客家話等多種語言,現研究範圍包括方言學、音韻學、漢語史、社會語言學。劉教授現為香港本土保育協會會長、全國方言學會會員、全國音韻學會會員,並致力於香港本土語言的研究傳承工作。


客家精英手機報綜合

客語流行音樂協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勤書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