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濒危会导致客家解体吗?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沃土中,共一百多种语言旖旎千年留存至今。其中,

客家话作为汉语八大方言之一,更因其生动鲜明的入声音和其他古汉语发音,被赞为中国语言的“活化石”。然而,有资料显示,客家语被认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

客家话濒危会导致客家解体吗?



客家话会成为濒危语言吗?如果客家话濒危,会导致客家解体吗?面对客家话濒危带给客家民系传承的挑战,著名语言学家、厦门大学教授刘镇发走进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龙岗校区,和同学们一起反思客家话和客家人的命途牵连。

客家话濒危会导致客家解体吗?


一、客家话的濒危现象


“客家话会濒危吗?”这恐怕在很多客家人心中是一个不以为然的问题。

全球客家人有8000多万人口,目前说客家话的人口在4000-5000万之间,按这个数字,客家话在世界上7000种语言人口的排名在50名之内,和波兰语的排名差不多。在纯客语县镇,客家话依然是主要语言。1990年刘镇发教授从德国回香港,当他发现自己生活的村子里已经没有小孩子会说客家话,他将自己的忧虑和邻村罗屋的村长交谈,村长曾不以为然的笑称:“客家人住在客家村,怎么会不懂讲客家话,你看我们人人都讲,小孩子长大了自然也会讲啦!(原文为客语)”大约十年前,老村长去世,新村长上任,当刘教授再次和新村长谈及此事,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他的女儿刚大学毕业,虽然会听,但是已经不会说客家话。

二、客家话为什么会濒危?

方言断层的出现,意味着再经历新一代的更迭,客语会在香港出现断崖式衰落,直至消亡。那么是否其他客家人聚集的纯客语市镇、乡村,这样的情况可以避免?

近现代之前,由于交通的限制,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非常少,客家人、广府人、闽南人,都是用自己族群的话沟通、学习,书写的文言文诗歌仍与古汉语密切相关。而经历了现代战争的侵袭,现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浪潮,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下,融合不可避免,弱势语言被强势语言入侵也不可避免。客家话在人们意识里成为一种很土的方言,因此在当代家庭教育中也逐渐退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生活在现代化程度更高的城市,客语的衰落更为明显。

根据刘镇发教授的数据,在香港,客家话已经达到了5到6级的濒危地步,台湾和深圳是4到5级,梅州市区在3级左右,在边缘地区则是危在旦夕,只有在农村比较安全。海外也有不同程度的侵蚀和濒危,如在西马来半岛,基本上已经没有小孩讲客家话。让人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是,

客家话将成为21世纪中唯一面临解体的“大语种”

三、客家会解体吗?

那么,客家话濒危,是否会导致客家解体?

客家民系是建立在罗香林的“结论”上的,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是民系来源,是经历了5次大南迁(另有一种说法为6次)的中原后裔,第二是说客家方言。”第一点看族谱,但是由于大部分南方人的迁徙路线是一样的,从记载上看很难区分开来,所以客家认同基本就是靠客家话识别。

对于跨国界、跨省界分布的客家民系而言,一旦失去了客家话的维系,历经两代、三代的更迭后,客家后裔的身份必然逐渐模糊,进而融入各自所生活的地区之中。

刘镇发教授认为,没有客家话,就没有客家人

。只有留住客家话,客家人才能在世界上继续存在。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文化、祖先的心血结晶才能够薪火相传。

四、应对方法

刘教授提出,既然客家话已经失去教育、有声传媒的地盘,年轻的家长必须把客家话保持在社会和家庭里面,即使父母只有一方为客家人,也可采用“父母各语”的模式,让自己的孩子在家庭里能够继续使用客家话。

客家话濒危会导致客家解体吗?


刘镇发,祖籍广东惠阳淡水,1957年4月出生于香港,现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他早年研习生物学,并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理学士、硕士学位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后来曾在德国、台湾、香港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刘教授于1994年10月起改习语言学,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学位资格,并在1999年在澳洲墨尔本获国际汉语语言学会颁发的“青年学者奖”。刘教授能流利使用英语、德语、普通话、粤语、客家话等多种语言,现研究范围包括方言学、音韵学、汉语史、社会语言学。刘教授现为香港本土保育协会会长、全国方言学会会员、全国音韵学会会员,并致力于香港本土语言的研究传承工作。


客家精英手机报综合

客语流行音乐协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勤书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