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考場要不要放棄哪些“燒腦”的數學題

在行測考試中,數量關係題目耗時長、準確率低,一直是廣大考生一致認為的“燒腦”題目。但是在真正考試的時候,有很多題目看似很難,沒有任何思路,但是其實只要稍加轉化,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就能將題目快速求解。接下來中公教育專家就和廣大考生一起分享一些解決“燒腦”題目的小技巧。

一、題目中存在“整除”關係的題目:

當題幹中出現明顯整除字眼,如:出現“每”“平均”“倍數”等字眼,或是題幹中出現分數、小數、百分數、比例等信息,此時我們無需列式,可以利用整除關係來快速求解。

【例1】:某公司組織員工到外地旅遊時租了幾輛同樣的大巴車,若每輛車坐32人則有8個人上不了車,若每輛車坐36人則最後一輛車還有12個空座。問該公司共有員工多少人?

A.156 人 B.168 人 C.175 人 D.182 人

【答案】B。

【中公解析】題目看似簡單,很多同學會採取列方程等方式進行求解,雖然可將題目解出,但也會花費大量時間。仔細分析題目不難發現,該公司的員工總數減去8後能夠被32整除,結合選項,只有B滿足條件。

【例2】:某糧庫裡有三堆袋裝大米。已知第一堆有303袋大米,第二堆有全部大米袋數的五分之一,第三堆有全部大米袋數的七分之若干。問糧庫裡共有多少袋大米?

A.2585袋 B.3535袋 C.3825袋 D.4115袋

【答案】B。

【中公解析】本題中,由於第三堆大米的佔比並沒有直接給出,但是根據題意可知,所求大米總袋數為5的倍數和7的倍數,故是35的倍數,選擇B。

二、題目中可通過設“特值”求解的題目:

當題幹中出現純文字、純字母等信息時,由於沒有相關數據,此時我們不妨將其設成特殊值,題目中的數據變得豐富,難度也就變得簡單許多。

【例3】:有兩隻相同的大桶和一隻空杯子,甲桶裝牛奶,乙桶裝糖水。先從甲桶內取出一杯牛奶倒入乙桶,再從乙桶中取出一杯糖水和牛奶的混合液倒入甲桶。請問此時甲桶內的糖水多還是乙桶內的牛奶多?

A.無法判定 B.甲桶糖水多 C.乙桶牛奶多 D.一樣多

【答案】D。

【中公解析】在這道題中沒有具體數據,不妨設特值來簡化計算,我們可設杯子與甲桶中的牛奶一樣多,即將全部牛奶倒入杯中。再將這杯牛奶倒入乙桶中,此時乙桶中的糖水和牛奶將一樣多。再取出一杯倒入甲桶中,濃度仍然不變,仍為糖水和牛奶一樣多。

從上述例題可以看出,這些題目看似“燒腦”,其實很簡單。我們做題的時候如果能夠看清這些題目的真面目,題目也就變得簡單,中公教育專家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預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