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在新幾內亞群島的第二大島——新不列顛島南部海濱的釣魚營地,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話:"你使用的釣線越粗,斷線的聲音就越響。"言外之意是說這裡的魚很大,作釣起來也十分有難度。的確,很多人在這裡釣魚要用到40磅的釣線,再接一段80磅的金屬防咬線,最後綁上大號的錨鉤,掛上8英寸長的擬餌,並配以非常粗壯結實的釣竿,這樣才能確保跑魚率會相對低一些。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大多數路亞釣客來新幾內亞群島挑戰的主要魚種有兩種,一種被稱為"黑鱸",一種被稱為"斑尾鱸",這兩種鱸魚統稱為新幾內亞鱸魚。據說有人曾經在新幾內亞群島西部的印尼巴布亞省見過70磅的大鱸魚,而在那裡用鉤、線釣上來的鱸魚大多都在18~30磅,這則消息一直深深地牽動著我的心,然而心動不如行動,在一股無形動力的驅使下,我約上了幾位好友,準備向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省進發。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我們轉機時搭乘的小飛機

巴布亞省位於印尼版圖最東邊,東面接壤巴布亞新幾內亞共和國,西連西巴布亞省,北臨太平洋,南臨阿拉弗拉海。巴布亞省是印尼面積最大的省,土地面積31.9036萬平方公里,佔印尼國土面積的16.7%。巴布亞省三面環海,擁有2000多英里的海岸線,內陸河流湖泊分佈廣泛,因此漁業發展潛力巨大,盛產各種各樣的海洋漁業產品及淡水魚種。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巴布亞當地的原住民

經過3個月的籌備和3天的飛機週轉,下飛機之後,我們又在當地軍方的一路護送之下,終於趕在當日晚間抵達了目的地。徵得了當地一位村落酋長的同意之後,我們被允許進入巴布亞省的一條鮮少有外國人進去釣過魚的原始河道。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我們在當地軍隊的護送下抵達釣點

因為我們在來之前就聯繫過了當地的朋友,所以在我們抵達之前,當地的朋友就已經為我們搭建好了臨時的營地。雖說我們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但當我們親眼看到臨時營地的時候,還是被眼前的場景所深深感動:當地的朋友不僅為我們購置了全新的發電機,還在每張床鋪上都配備了蚊帳,各類蔬菜、水果、食品以及純淨水也是應有盡有。

要知道,我們在國內出發的時候都不知道這裡會有電源,每個人都準備了好幾塊充電寶,現在看來應該是用不上了。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我們的臨時營地

大物橫行的河道

聽當地的幾位長者講,我們所要作釣的這幾條河道里大物橫行,很多大物就連他們當地人也釣不起來。他們釣到過的最大黑鱸在50千克左右,最大斑尾鱸在40千克左右。聽來過巴布亞九次的龔老師講,在障礙區裡搞這麼重的大傢伙,那真是相當困難。

黑鱸生性兇猛,一般都潛伏在枯樹底下,它們出來攻擊擬餌只在一瞬間,咬住擬餌之後會本能地往樹底下鑽,所以當感覺到黑鱸的咬口之後要第一時間將輪子的洩力鎖死,然後採用暴力硬拉。稍晚一步,釣線就會被障礙磨斷。

一聽這話,我們一行四人就傻了眼。我們當時準備的多是10號的PE線,而12號PE線基本就是路亞釣法所能用到的最大線號了。我不禁有些擔心自己的裝備,但內心又激動不已。目前世界路亞黑鱸的紀錄才四十幾磅,而我們這次是要來破紀錄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摩拳擦掌,希望能儘快下竿,好感受一下黑鱸那驚人的爆發力。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這裡的結構很多,可以好好搜搜

第二日凌晨4點左右,我們幾個人再也睡不著了。大家不約而同起床,再次檢查一遍裝備,將之前綁的150磅和170磅的前導線全部換成220磅和240磅的。從未挑戰過巴布亞黑鱸的我,臨出發前還在一直納悶:以前出海釣魚,我使用的前導線至多也就是200磅或240磅的,釣深海中一二百斤的大傢伙都沒問題,現在我們要在淡水河道里釣三五十斤的傢伙,用這麼粗的前導線簡直太誇張了吧!

直到我看見當地漁民的裝備時,我才意識到在這裡釣魚並不像我想象的那麼容易。當地漁民用的都是和240磅前導線粗細差不多的尼龍線,而且是將4股線擰到一起,再用單鉤掛魚肉釣黑鱸。聽他們講,如此強悍的裝備還經常被搞斷,我心中的疑慮便徹底打消了。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當地朋友抓到的鱷魚

第一條黑鱸出水

在我們到達的前兩天,主河道的上游下了兩天兩夜的暴雨,導致這條全長200多公里的大物雲集的河道水質渾濁不清,無法作釣,大家只好選擇水不是很渾的小河道先試試手。黑鱸多生活在鹹淡水流域,最佳咬口時段也跟海洋潮水的漲落有很大關係。

海水每天有兩次落潮,每次落潮的平潮時間也就一兩個小時。當天的最低落潮點是在早上8點左右,所以我們大家一致決定6點半準時出發,用20分鐘的時間到達河口釣點。由於我們昨天夜晚才到達目的地,也沒看到什麼景色,當早上的陽光灑滿海面的時候,在蔚藍天空映照下的海面像是一塊巨型的藍寶石,伴隨著熱帶雨林獨有風貌的襯托,此時的景色格外迷人,那是一種讓人無以言表的美。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引人入勝的美景

我們一行四人每兩人一艘船,當我們抵達第一個標點之後,彼此商量了一下作釣方法。龔老師選用水面系擬餌,我選用長舌板米諾搜索水體的中層,準備先試試這裡黑鱸的咬口。

龔老師剛拋出第二竿,擬餌在水面上行進不到2秒,只見一條魚"嗖"的一下從枯樹樁下鑽了出來,死死地咬住了擬餌之後就準備往下潛。說時遲那時快,龔老師迅速揚竿刺魚並飛速收線,經過幾個回合的搏鬥之後,他成功將第一條16磅重的紅鮋擒上了船。

在一旁觀戰的我,此時此刻心情也急躁起來,我在心裡默唸:親愛的魚兒,快來咬鉤,快來咬鉤……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龔老師釣獲的紅鮋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當我們轉戰到第二個標點之後,龔老師似乎看出了我內心的急切,他對我說道:"土豆兄,你先拋幾竿,如果不行的話我再拋。這兩天就是先練習練習,等過幾天主河道的水質變清之後,才是打硬仗的時候。"我連聲說好,邊說邊拋出了擬餌進行搜索。沒想到的是,第一竿下去之後,我剛往回收了兩圈線,手中的竿子突然一沉,竿梢猛地向水裡鑽去。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我的第一條黑鱸出水了

我趕緊屏住呼吸,奮力揚竿,可是水裡的魚根本不受我的控制。只見它一個勁兒地往下鑽,眼看就要鑽到枯樹樁下面了,我趕緊鎖死洩力,握緊魚竿繼續暴力收線。經過近10分鐘的搏鬥,一條十幾磅重的黑鱸終於順利出水,此刻的我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我坐在船舷上,看著自己的魚獲,心裡的那份幸福感和成功感油然而起。我想這就是路亞的魅力,一種征服的魅力。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生長在水中的植物下方都是漂亮的標點

與斑尾鱸的邂逅

我們第一天只在小河道進行了試釣,大夥兒都收穫滿滿,晚上回到營地,為我們做飯的大媽早已準備好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有清水煮螃蟹,還有柴火烤魚等美食。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和我們一路同行的大蝙蝠和鳥兒

由於我們這次前來要釣上14天,所以大家準備在前5天先去探釣不同的河道和標點,剩下的幾天再去最好的標點好好挑戰大物。由於這裡每天的潮水都會比前一天晚一個小時左右,所以大家在第二天7點半準時出發,一同前往第二條河流作釣。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下船了,這條河道的水位很淺,我們需要把船推過去

那是一條基本全部由淡水構成的小河道,到達目的地之後,我們發現河道非常窄,以至於我們的釣船都無法正常行駛,船工只好一邊砍掉斜躺在河道中的棕樹,一邊慢慢向前划船。我和同伴在船尾試探著搜索,讓我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這盲目搜索的過程中,突然有一條很大的魚從船底竄了上來,一口咬住同伴即將收至船邊的米諾,使勁兒向下拽去。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天水一色的美妙視覺

同伴趕緊揮竿刺魚,只聽他手中輪子的洩力開始吱吱作響,線杯中的線一個勁兒地往外出,竿梢被魚拉得一下子插入了船底。看到這種情況,我急忙喊:"小心,小心竿子!"同伴的反應也很快,他迅速調松輪子的洩力,漸漸將這條大魚控制住。當這條魚的身影浮出水面時,我們才發現它竟然是一條讓很多人都在苦苦尋覓的珍貴的大斑尾鱸。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這可是非常珍貴的斑尾鱸

這種魚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在接近尾部的體側有一個大黑點。我們將這條斑尾鱸弄上船一稱,發現它足足有20磅重。這條魚在船上來回翻跳,將自己強健的體魄展示得一覽無餘。看到這種情況,我和同伴趕緊拍了幾張照片,然後將它放回水裡,繼續揮竿作釣。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又釣獲了三條斑尾鱸和十幾條黑鱸。黑鱸最大的25磅,最小的也有7磅。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這條黑鱸的身體很胖

無處不在的驚喜

也許是我們四個人對於路亞太過痴迷,也許是這裡的環境太引人入勝,也許是這裡的魚類資源太過豐富,總之我們感覺每一天的時間都過得太快,每晚收竿的時候也都會覺得依依不捨,以至於都疏忽了去欣賞身邊的美景和各種可愛的動物。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巴布亞的黑鱸資源真是太豐富了

作釣期間,我們三天兩頭就能和鱷魚邂逅,還與巨型蝙蝠和蜥蜴一同飛馳在路上;在河口的淺海區域,我們每天都能看見一群群海豚;在森林深處,我們經常遇到很多不知名的動物。時間飛逝,一轉眼過去了10天,我們雖然每天都能釣到十幾條黑鱸,還有斑尾鱸、紅鮋、石斑等魚類,但是最大的單尾魚獲只有30磅左右,距離村落里老人們說的50千克的大物還有很大的差距。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棕樹下方小河道里的魚獲

我們主攻的這條大物橫行的河道遲遲不見水質清澈下來,我和同伴們的心情也越來越焦急。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我們還一起面朝河流跪拜起來,乞求老天保佑,上游不再下雨,河道里的水儘快清澈下來。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這條斑尾鱸的個體不小

逆流而上,探尋傳說中的巨物

到了第十天晚上,龔老師和當地嚮導交談了好一陣子。眼看我們的旅程沒剩下幾天了,經過仔細查看衛星地圖和談價還價般的商議,我們決定在第十一天的時候一起開船逆流而上,大概需要3個小時的船程,就會到達上游的一處很少有人去過的湖泊,我們想去那裡看看情況。

據當地人講,當主河道水質渾濁的時候,斑尾鱸會向上遊移動,尋找水質清澈的地方。一聽到這個消息,疲憊的我們一個個又精神抖擻起來。那一夜,我們四個人幾乎都沒怎麼睡,因為直覺告訴我們,傳說中的大物已經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鉛筆挑戰斑尾鱸成功

到了第十一天,天剛矇矇亮,我們便迅速整理好了全部裝備。誰知天公又不作美,偏偏在這個時候下起了雨。不管了,下就下吧,只要上游那個湖泊裡的水質沒受影響就好。三條船按照原計劃出發,風雨無阻。一路上,大家的表情似乎都有些凝重,說說笑笑的場景也蕩然無存。其實我又怎能不知道彼此的心裡在想著什麼,還不都是在祈禱上游的那個湖泊一定要清澈。

我們沿著這渾濁的主河道一路往上游挺進,沿途看見河道邊接二連三地佈滿了障礙,那感覺別提有多無奈。水質要是好的話,不知這裡會藏匿著多少巨物。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導釣帶我來的這個釣點有很多斑尾鱸

在即將抵達目的地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一對靠打魚為生的漁民,和他們簡單交流之後,我們那原本就很沉重的心情一下子落到了谷底。他們說昨天那個湖泊裡的水還很清澈,可是昨夜上游下了一整夜的暴雨,水混了,魚也看不見了。

聽其中一位漁民講,他在那個湖泊裡親眼看到過一條50多斤的魚追咬另一條30多斤重的同伴,他下的粘網每次都會被衝破幾個大窟窿,一些大魚根本打不上來。聽到這話之後,我們幾個人沮喪得要死。為什麼昨天沒想到要上來啊?哎,渾就渾吧,先上去看看啥情況再說!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這種魚真是“河中巨怪”

到了湖泊之後,我們發現湖水確實跟漁民描述的一樣,非常渾濁,但是我們毫無辦法。眼看著一個個漂亮的標點,我們決定先拋上幾竿試試,萬一能遇到咬口呢,最起碼也算是先探探路了!遺憾的同時,我們幾個人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等水質清澈的時候,我們一定再來!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漂亮的大傢伙

尾聲

在最後的兩天裡,我們又去了兩條鹹淡水小河道,每天依然會不斷中魚,可是魚獲的個體還是在30磅以內。

14天的遠征之旅轉眼就要結束了,雖然大家沒能在這麼原始的河道里打破紀錄,但是每個人都有了很不錯的成績。在這裡,我要感謝這十幾天來為我們熱情服務的當地原住民,看著他們的笑容,在臨別的那一刻,我的心裡是那麼的依依不捨,與他們相處在一起的十幾天裡的歡聲笑語一遍又一遍地浮現在我的腦海。再見了巴布亞,再見了親愛的朋友們,等再到釣魚季的時候,我們一定還會來這裡的!

為了挑戰大物,我來到了黑鱸和斑尾鱸的故鄉,果然不虛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